詹美回教堂旅游攻略-詹美回教堂必玩景点

乌鸡哥哥
詹美回教堂

詹美回教堂坐落于新加坡商业中心区的牛车水附近,建造于1826年,是新加坡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由来自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穆斯林商人兴建。他们来此主要是经商和货币兑换,但是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3座教堂,詹美回教堂就是他们修建的第一座教堂。

詹美回教堂由门厅、主祈祷厅、辅祈祷厅以及神殿组成,整体造型非常奇特,东西合璧,主要为折衷主义风格。教堂的入口是典型的南印度风格,门口为两个高高矗立的八角形圆拱顶尖塔,两个祈祷大厅以及神殿却是以殖民时代建筑大师乔治•科尔门为代表的新古典风格。正是由于奇特的外形,詹美回教堂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取景之地,从19世纪至今都可以在明信片上看到它的身影。

詹美回教堂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新加坡多元种族和睦相处和互相融合,于1974年11月29日正式列为国家纪念古迹,成为游览新加坡必游的一大景点。

Masjid Jamae

必去理由:新加坡最早的清真寺之一

南海及附近就有最美教堂!品味教堂建筑纯粹的美!

在世界各地旅行,

宗教建筑都是游客的必定选择之地。

最令人赞叹、无法忘怀就是它们建筑之美。

不必出国,南海及南海附近就有最美教堂!

今天小编带大家品味教堂建筑最纯粹的美。

盐步小提琴教堂

南海有一座小提琴教堂,远看磅礴如画,近察宛转如诗。堂内天籁之音,人间极品;坛上天启之语, 极品人生。堪称广佛之花蕾,实乃上帝特别恩典。

据说,南海盐步环镇东路38号这里原本是一片废墟之地,然而在当地基督徒的奇思妙想和努力之下,建起了这么一座典雅的小提琴教堂。

教堂占地3916㎡,建筑面积1370㎡,可容1000人聚会,由著名设计师Simon Peter设计,总造价为奇迹般的245万元。

盐步堂外观似一座小提琴雕塑,既典雅华贵,又静谧通幽,携乐器皇后之尊贵,展后现代基督教之风采,又如新妇妆饰整齐,伫立在河畔等候,演绎出一曲现代建筑芭蕾。

教堂主体八层,一楼主堂、接待室、图书室;二楼副堂、母婴室、诗班室;三楼四楼主日学,空中花园;五楼六楼双标客房;七楼传道人宿舍;八楼祈祷室。小提琴总高为38米,力求高擎十字架,让赞美飞扬。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 盐步环镇东路38号(永平工业区附近)

开放时间:周日9:00-10:30、周三、周五、周六20:00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中心,不同于沙面的安静,每天,在它身边,行人来来往往,可这栋天主大教堂却依然显得严肃而又宁静。

拍摄by陈小铁

相较于露德圣母堂的精雅细致,石室圣心大教堂更显得雄伟壮观。

石室圣心大教堂于1888年建成,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的大教堂。教堂的墙壁和柱子是用花岗岩砌造而成,因而称为石室。

石室旁边的树都很高了,行人需要透过树枝的缝隙才能窥得石室全貌。在绿叶的衬托下,倒是为这栋庄严的建筑增添几分野趣。

这里汇聚了哥特式教堂的元素,有早期建筑风格的彩色玻璃窗,也有中、晚期建筑风格的双钟楼尖塔。

石室外部线条极其分明,呈现一种简练的美感。

彩色玻璃避免了室外有强光射入,使室内光线终年保持着柔和微暗,进而形成慈祥、肃穆的宗教气氛。

教堂里面庄严肃穆,宏伟气派,顶部挂有欧式典雅的大吊灯。一排排红色桌子里面放有圣经,供教众与游人阅读。

玻璃窗中刻画了耶稣诞生,耶稣受洗、最后的晚餐等圣经故事,精美绝伦。

石室夜景,灯火辉煌,美不胜收 拍摄by陈小铁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7号

沙面基督堂

沙面基督堂建于1864年,是广州里为数不多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基督教建筑物。

很多新人结婚时候,都喜欢在这里拍婚纱照。

教堂里的人挺多,不过里面却很安静,在如此神圣的地方,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一种虔诚的缄默。

玻璃彩窗是教堂的一大特色,在接下来的几个教堂,也可以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彩色窗户以及有趣的故事图案。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南街58号

露德圣母堂

哥特风格的露德圣母堂同样也在沙面,建于1890年,是一座小型别致的天主教堂。

拍摄by陈小铁

拍摄by陈小铁

教堂外面米黄色的外墙既亲切美观又神圣庄严。周围有参天大树,得阳光之润泽,茁壮成长。

淡黄的外墙,幽绿的树木,晴朗的天空。三种颜色组合成一幅恬淡美丽的画面。

教堂里漫步,让人感到温馨和浪漫,也使得平日里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装饰用的自行车被一缕阳光笼罩着,经过这里,心情也如那株绿油油的植物一样明亮舒朗。

教堂内部也是一片整洁亮白,与基督教的十字架不一样,天主教的十字架有耶稣受难像。

精美的彩色玻璃彰显着明暗光线与色彩的美丽,经由阳光的透射,更呈现出一种圣洁的彩光。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14号

更多南海吃喝玩乐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吃喝玩乐在南海(fsnh12345)

“远东第一大教堂”壮美重现!徐家汇天主教堂今天开放

经过两年多的封闭修缮,徐家汇天主教堂今天重新开放!

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徐家汇天主堂此次修缮是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又一次规模化的整修,由外及内,涉及结构维护、墙面修复、防水处理、恢复方砖地坪等9大项目。

项目设计方花了大量时间查阅文献资料、确定修旧如旧的方案,恢复了钟楼意大利页岩瓦、修补了建筑周身的红色清水砖、将原先普通的贴纸玻璃窗恢复成精美的彩绘铅条玻璃窗......重塑大教堂哥特式的历史风貌,再现当年“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壮美。

徐家汇天主教堂曾被誉为上海第一建筑

徐家汇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位于蒲西路158号,是上海天主教发源地和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府所在地,其正式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它坐西朝东, 平面呈十字形,南北宽34米,东西长84米,会堂净高28米,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共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

天主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造成,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

一个多世纪以来,教堂历经岁月的荡涤,多次遭到破坏,并经历了数次修缮。

遵循《威尼斯宪章》,最小限度修补,最大程度保留

此次大教堂的修复从方案编制到施工,项目方抱着对文物审慎修复的态度,遵循《威尼斯宪章》,也就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最小限度修补、最大程度保留,一砖一瓦,抽丝剥茧、精细化地修复。

这些地方得到修缮

两座钟楼,由于曾经遭到毁坏,重建后使用的也并非原来的屋面瓦。此次大修,项目组在意大利原产地找到了当年使用的页岩瓦,彻底重新铺装,同时进行了防水加固处理,终于令钟楼恢复到最原始的风貌。另外,大教堂外的主雕像从耶稣升天更换为耶稣抱十字架。

屋面全部恢复为石板瓦,对滴水兽也做了安全处理。这些形状独特的滴水兽历经百年风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破损,已经失去了原先的排水功能。此次在修缮中考虑过多种方案,最终采取了原样保留的方式,并做了新的排水设计。如今,从屋檐上流下的水不再从兽口中流出,而是通过下面的排水口,但人们能从这些滴水兽中感受到当年的精美雕工和岁月痕迹。

教堂内,中世纪哥特式的风貌更是一览无遗。日光照射,通体透亮。屋顶墙面全部修补完成,主祭坛的和两侧曾经未开放的小祭坛也都全部修旧如旧。

主祭坛雕像由圣母抱小耶稣雕像换成圣依纳爵与八位圣徒像,真正复原了百年前开堂时的景象,也与大教堂正式名称"圣依纳爵堂"完全贴合。

几十扇普通贴花玻璃窗,全部恢复为当年的彩色铅条玻璃窗花。色彩非常明艳,再现了一个个圣经故事,光影斑斓,普照大堂。

地板上的花砖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此次在修缮中保留,并且恢复室内方砖地坪。教堂里还有64根石柱,支撑起呈下宽上窄结构的整个内部空间,此次在修缮中也保护了石柱原来的面貌。

教堂里曾经有一台著名的管风琴,目前为了不影响中间的玫瑰花玻璃,一台电子管风琴暂时按放在下面,经过重新设计,未来将有纯手工打造的新管风琴搬入这里,到时教堂的音乐会更加不同。

温馨提示:徐家汇天主堂今起恢复宗教活动,但暂缓对社会开放参观,待经各有关方面协调准备完成后择日向社会开放。

来源:上观新闻、魔都眼、看看新闻等

隐在弄堂里的上海最美老教堂——小德肋撒天主堂

上海,作为曾经的百年租界地,孕育了无数精美的万国建筑。其中,教堂建筑尽显独特魅力。

鼎盛时期,上海教堂总量达771座。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球城市中也近乎首屈一指。独特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诉说着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内涵。

小德肋撒天主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式

走进上海最美教堂——小德肋撒天主教堂,一起探索它如何一步一步走来,又是如何随着都市化的进程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沧桑百年,其中的故事精彩纷呈。

石二街道32处历保建筑 总图

目 录

可上下滑动查看

1

石门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2

泰兴大楼

3

元利当铺

4

美琪大戏院

5

美琪大楼

6

修德新村

7

上海少儿图书馆

8

静安少儿图书馆

9

德义大楼

10

大华公寓

11

春兰公司

12

电信公司(北泰电话站)

13

中华新村

14

小德肋撒教堂

15

大田路334弄3号

16

大田路334弄5号

17

大田路334弄17号

18

西王小区

19

温可铮旧居

20

谭抒真旧居

21

卡德公寓

22

静安投资公司

23

归仁里

24

泰来里

25

合院大宅

26

沁园村

27

东斯文里

28

晓钟剧团

29

新闸路幼儿园

30

育才初级中学

31

田汉故居

32

山海关路

01

小 德 勒 撒

天 主 堂

基 础 档 案

类 别:文物保护点 地 址:大田路370号

历 史 风 貌

在1947年的上海地图上,大通路(今大田路)370号标注的是“公教进行会"和“天主教景德小学”。

显然,这个“公教进行会‘’与天主教必有关系。而此处现为小德勒撒天主堂,是静安与闸北并区前静安区唯一的天主教堂,也是上海颇有名气的天主教堂。

那么,中国公教进行会与小德勒撒天主堂,究竟有何关系呢?

1947年地图 公教进行会

众所周知,明朝末年,徐光启接受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洗礼信奉了天主教,成了一名忠实的天主教信徒。徐光启把天主教带进了上海。

徐光启与传教士

天主教进入中国后,由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文化冲突,部分极端的天主教会或传教士反对中国信徒在“奉教”的同时,又继续"迷信”,反对中国信徒继续遵守中国的传统礼制。

后来在徐光启的调解下,风波才有所平息。

清朝康、雍年间,天主教与中国官府的冲突愈演愈烈,导致了皇帝宣布天主教是“劝人为恶”的“邪教”,下令驱逐天主教,所有的天主教教产,一律充公,禁止民间开展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史称“禁教事件",而教内则称为"教难”。

由于徐光启的关系,上海是受天主教影响最大的地区。“禁教”后,城镇里的宗教活动基本终止,但是天高皇帝远,农村里的宗教活动并未完全停止。

法国传教士史式徽在《江南传教史》中说,在近代解除天主教的禁令前,上海有徐、艾、陆、施四个家族长期坚持宗教活动。1844年,法国传教士潜入上海,秘密开展行传教活动时,“教友们没有一座公共教堂,只得在陆、艾、施三家教友私堂内会集祈祷“。

“陆、艾两家的小教堂至今还保存着,为了纪念他们在教难时坚持为教会服务,堂主享有诸多特权,神父经常去举行弥撒。施家的小教堂则在可怕的叛乱战争(指1853年小刀会起义)中被毁”。

书中提到的“陆家”就是陆伯鸿宗族。

陆伯鸿(1875-1937),上海人。名熙顺,以字行。教名约瑟夫,西文名Joseph Lo Pa Hong,出生于天主教家庭,秀才出身。

陆伯鸿

天主教恢复合法地位后,天主教给予徐、艾、陆、施四个家庭以特殊礼遇,他们进一步成为上海天主教的中坚力量。

20世纪初,在天主教会的举荐下,陆伯鸿代表上海天主教访问欧洲,并觐见了罗马教皇,由于与法国天主教的特殊关系,陆伯鸿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天主教领袖人物。

小德勒撒天主堂礼拜大堂

陆伯鸿既是宗教家,亦是实业家和慈善家,在上海创办内地自来水公司(即后来南市水厂之前身),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12年创办华商电车公司和电灯公司,后来两家合并为上海华商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还先后参与创办大通仁达航运公司、新和兴钢铁厂(即后来上钢五厂之前身)。

“普育堂”和“果育堂”是清代上海两家重要的民间慈善团体。辛亥革命期间,战事频繁,慈善机构的工作日益繁忙,而经费短缺使多家慈善机构疲于奔命而收效甚少。

1911年,在陆伯鸿协调下,普育堂和果育堂合并为"新普育堂”,成为上海影响最大的慈善团体。"新普育堂”的西文名就是以陆伯鸿的名字命名的,叫做 "Hospice St.Joseph.",就是“陆伯鸿善堂”的意思。

新普育堂

20世纪初,中国有些地方的天主教内开始出现一个叫做“中华公教进行会”的教徒团体,他们把中华民国的建立视为发展天主教徒的契机。

1912年《圣教杂志》发表《组织中华全体教友联合会宣言书》,后来《圣教杂志》又发表署名文章,称:“本杂志前期所载组织中华全体教友联合会一节,现经共同商议改名为中华公教进行会”。

不久,天津中华公教进行会成立了。1912年10月27日,上海的天主教徒在城里老天主堂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上海公教进行会,陆伯鸿被公举为临时会长。

翌年3月30日,在董家渡天主堂正式成立上海公教进行会,陆伯鸿任会长,朱志尧任副会长。公教进行会的主要活动是协助传教,设立学校,开展慈善事业。

据统计,上海公教进行会成立后,建立了 80 多个宣讲所,分布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城镇乡村,协助各个教堂传教,还集资在偏远的乡村建立教堂和学校,在上海则在工人集中的杨树浦地区建立“圣心医院”。

1928年8月,教皇庇护十二世承认和支持刚建立不久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号召组织和发展中国的公教进行会。

于是,公教进行会得到国民政府的首肯和支持,全国的天主教出现了一股公教进行会热。

1934年8月,陆伯鸿受聘担任中华公教进行会会长。

1937年12月30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陆伯鸿遇刺身亡。此后无论中华公教进行会还是上海公教进行会,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小德勒撒是法国天主教圣衣会的隐修女,去世时仅24岁。1925年,罗马教皇把她列入 “圣品”,成为天主教的“圣女”。

于是,在公教进行会的推波助澜下,上海的天主教掀起了一股对“圣女小德勒撒”顶礼膜拜之风。

上海公教进行会早期会址在南市董家渡天主堂对面的自建三层楼房里。1920年代末,公教进行会获得一块位于大通路的地皮,建设天主堂,命名为小德勒撒天主堂。

该教堂择1930年10月3日圣女小德勒撒殉道日奠基,翌年同日,举行新教堂开堂典礼。

同时,董家渡的公教进行会迁入大通路小德勒撒天主堂。公教进行会创办的景德中、小学同时开学,学校即设于新教堂的三层楼房里。

1966年,小德肋撒堂关闭,并为工厂征用。1990年,教堂归还天主教上海教区。

建 筑 特 色

该教堂占地面积1660平方米,建筑面积3211.9平方米。堂身高爽宏亮,辅以两座钟楼,但无尖顶。

堂内有宽敞的楼宇围廊,祭台上方有圆形穹窿,窗户与斗拱均呈半圆形。

堂内装饰精致,石柱、地砖、灯罩等都标有纪念小德肋撒玫瑰图案的特殊标志。

02 - 04

大 田 路 334 弄

大田路位于静安区东部,南起凤阳路,北至南苏州路。长849米,清宣统元年(1909年)筑,命名为大通路。1980年以安徽大田改今名。沿路为住宅、学校等。现山海关路至北京西路被开辟为静安雕塑公园,由此为断头路。

大田路334弄建造年份为1916年,由中国第一位现代建筑师周惠南亲自设计建造。结构为砖木二层,旧式里弄式样。其中334弄5号是上海绘画大师谢之光的故居,334弄17号是海宁陈氏迁居上海后的上海山海里陈家。

大田路334弄3号

文 物 保 护 点

大田路334弄5号

文 物 保 护 点

大田路334弄17号

文 物 保 护 点

传统的意义在于

当下的在场

文化的生命在于

无时无处不在的

举手投足

和呼吸吐纳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