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泡菜博物馆旅游攻略-中国泡菜博物馆必玩景点

携程看看
中国泡菜博物馆

中国泡菜博物馆位于中国泡菜城入口处,是国内首家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第一次系统解读和传播中国泡菜文化与产业;展览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质量与安全以及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整个博物馆体现了文化性和知识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原创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泡菜博览的标志性展馆。

我国目前唯一的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泡菜博物馆于2012年7月16日正式开馆。

中国泡菜博物馆地处四川省眉山市中国泡菜城内,展馆展陈面积2000平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

展区设置

1、序厅:由苏东坡字体书写的“三千年泡菜,中国人味道” 十个字为标题的主题浮雕墙长30米,高4米。画面一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四川的好山好水,千里岷山,千年都江堰,浇灌滋润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四川千年以来,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蔬菜种植场景;第三部分展示了古代四川人泡制泡菜的场景,人人齐动手,家家泡菜香;第四部分体现了泡菜与我们的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历史与文化展区:介绍三千中国泡菜发展史。早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培育并种植蔬菜。我们四川的蔬菜种植历史也长达4000余年。

有新石器时期的陶罐,都是蔬菜容器或者烹煮器;有商周时期的木制农具文物复制品:耜(si)。

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诗经、商书、周礼等古籍中,就有许多关于泡菜的古文献记载:考古和历史文献证实,早在3100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雏形——盐渍菜。

到了秦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明确提出,菹者,酸菜也。菹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泡菜的专用字。

曾经在长沙出土的距今已经2200余年的唯一一件泡菜实物。豆豉姜。

在北魏时期,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贾思勰(xie)在《齐民要术》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泡渍蔬菜的加工方法,这是关于泡菜制作的较为规范的文字记载。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曾经记载了:“泥头七日便熟”。泥头就是用泥密封容器口。可见当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厌氧进行发酵(即利于乳酸菌发酵)。

在唐宋时期,我国的泡菜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酱渍、醋渍,糖渍等多种蔬菜泡菜品种。《唐代地理志》记载“兴元府土贡夏蒜,冬笋糟瓜”。兴元府,就是今天的汉中地区。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陆游的《观蔬园》诗句,都有着对泡菜的记载。

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泡菜生产发展到了元明清时,其工艺和品种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元代的韩弈在《易牙遗意》;明代刘基的《多能鄙事》;明朝邝遥《便民图纂》,清乾隆年间,罗江人李化楠撰写的,其子李调元刊印的《函海.醒园录》中,都记载了泡菜的身影。

在清代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中,记载得更是详尽, “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然欲久放非盐不可。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香美异常,色白如玉。”

泡菜不仅历史悠久,其文化也影响深远。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一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二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三是民俗文化的基本要素。

在我们中国广袤的地域中,分布着各种泡菜,大家可以从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丰富多彩的泡菜品种。

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东坡泡菜。一千多年以前,大文豪苏 东坡在《菜羹赋》、《诗论》都记载有关于泡菜制作的法则。千年以来,眉州人沿袭其法,所制作的泡菜色、香、味、形俱佳,被誉为天下第一泡菜;为纪念东坡先生,故又称其为“东坡泡菜”。东坡泡菜随着苏东坡的宦居、游历足迹,流布全国并远播海外。

3、生产与加工展区:主要展示泡菜的主要原辅料。以及传统以及现代的泡菜加工工艺。

泡菜的主料展示选取了: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果菜类和花菜类以及食用菌的典型代表进行展示;在辅料展示选取了泡菜中常见的六种辅料进行展示。

以沙盘模型分别展示了传统泡菜工艺和现代生产工艺。

在科普窨中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近距离观看各种乳酸菌的形状。

4、传承与创新展区:在泡菜的科研进程中,我们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来许多的新型的泡菜品种,包括低盐泡菜、休闲泡菜等创新产品等。科研人员经过研发,取得了泡菜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其中专用蔬菜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优质泡菜生产加工关键技术、泡菜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是其中的代表性科研成果。我们的泡菜科研水平已经位于世界的前列。

5、产品与品牌展区:陈列了10余家泡菜知名企业生产的数百种不同类别的泡菜产品。

6、品鉴与体验展区:在这一展区可以品尝各种不通风味的泡菜,还可以亲手学做泡菜。

7、质量与安全展区:相关部门制定了严格泡菜生产的相关标准。其中包括:2010年制定的四川泡菜生产规范,酱腌菜卫生标准等。规范了从田间原料管理、生产包装、仓储货运、市场批发,终端零售等环节。做到了全程产业链,质量可追溯。

8、展望未来展区:这里展陈了四川的泡菜以及东坡泡菜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很多奖杯、奖牌和证书,还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东坡泡菜的关心和关注。

展现韩国人民俗的博物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泡菜展!

在韩国旅游,如果对韩国人的日常和民俗感兴趣的话,一定要来国立民俗博物馆参观,除了展出韩国人的历史,并展出了韩国人的一生,民俗习惯,大部分的照片都是平民百姓捐赠。在景福宫里面,不需要门票即可参观,性价比很高。

国立民俗博物馆位于景福宫内东北角的五重塔中,馆内共收藏文物2万余件,展示有4000多件模型与文物,按照地区性能、时代以及种类将大韩民族从史前时代至今的饮食、居住、服饰、工艺品、宗教等传统文化的样貌——呈现,是韩国唯一全面展示民俗生活历史的国立综合博物馆。

博物馆由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以及顶楼组成。地下一层是保管资料的水浆库,一层是中央大厅和3个常设展厅以及讲堂,二层是行政办公室,三层是阅览室。一层的中央大厅常年举办传统文化民俗特别展,其中第一展馆是韩民族生活展馆,主要展示史前时代至朝鲜时代(1392-1910)各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历史,向人们展示各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文物差异,并展示各个时期的陶瓷、农具以及印刷品等;

第二展馆为农业展馆,向人们展示农耕、渔猎场景以及服饰、房屋、手工艺品、装饰品、碗、泡菜和酱缸等,从而对古人的生活面貌有更加直接的了解;第三展馆是韩国人生活展示馆,展示韩国人出生、成人仪式、婚礼、祭祀等各个阶段的生活面貌,也囊括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历的泡菜饮食和各种风俗。

因为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原因,所以很多内容看上去很熟悉,也蛮好玩的,紧挨着景福宫,可以一道看看,用不了太久。馆内有为国外游客提供中文解说,还限量赠送春联。有兴趣的游客不妨去看下。

中国徽菜博物馆开馆

1月18日,中国徽菜博物馆在安徽省黄山市开馆,博物馆共设徽菜历史与起源、徽菜食材特色、徽州宴席文化等6大展区,通过数字媒体、情境展陈等方式全面展示徽菜文化。

施亚磊摄(新华社发)

国源案例丨历史名城,蔬菜之乡——​中国蔬菜博物馆

中国蔬菜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专业性蔬菜博物馆,位于中国蔬菜之乡潍坊寿光市,由合肥国源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承建,博物馆总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建成,分为古代历史、蔬菜大观、科技创新、蔬菜与饮食等主要展区,收藏着历时7000多年的千余件带有蔬菜生命的展品,系统展现了蔬菜栽培的历史进程。

国源展览以“发掘探寻蔬菜起源、收藏保护历史文物、研究展示蔬菜经典、提炼弘扬蔬菜文化”为理念,通过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利用多种艺术包装、加工、创作手段,系统诠释了蔬菜文化内涵。

博物馆主要展示了与蔬菜相关的文物、实物、标本、图片、书籍等内容。并运用高科技多媒体系统对蔬菜的历史演变、古代人类生产生活、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等进行了设计再现。

走进博物馆,一条以山体洞穴为构架模式的历史隧道,用场景复制和文物遗存展示等手段,见证了寿光从史前文明到近代文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蔬菜生产的源远流长。

寿光作为齐鲁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其流传下来的文物更是丰富多彩。据记载,秦始皇曾东巡三次,途经寿光时见境内五谷丰茂,菜蔬鲜碧,便在今营里镇黑冢子村附近筹粮备菜,筑台举行祭海活动。

展厅内矗立着一座手握书卷的贾思勰铜像。北魏时期,一代农圣贾思勰在寿光这块土地上,撰写了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蔬菜王国

展厅内还展出了历代蔬菜种植的技术资料,早在宋元时期,寿光就已开始栽培莴笋、丝瓜、香芋、胡萝卜等新品种蔬菜。到民国时期,寿光蔬菜已陆续大宗销往外地、出口国外。据《寿光县志》载:“寿光辣椒,由青州车站运高丽仁川销售,利颇厚。辣菜,腌制后运往上海销售,大宗出品也。”

通过“我的家园”沧桑历史与精美别致的现代棚形科技宫殿对比,揭示出科技创新与蔬菜发展的关系,重点展示为蔬菜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王伯祥、王乐义先进典型事迹,冬暖式大棚的发明、推广、技术传播、蔬菜高科技创新应用、标准化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市场流通体系等内容。

在蔬菜产业发展中,种子永远是决定性的因素。寿光培育的“巨人”南瓜,最大能长到五百多斤重,一个成年人根本抱不动。这些“巨人”南瓜的种子也成为游客争相抢购的“镇馆之宝”。

馆内还收藏了当地民间古老的农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俗器具等藏品,这些曾经农村不可或缺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印记,如同一座连接今昔的“时光博物馆”,让许多40岁以上的游客回忆起那段曾经用小毛驴拉碾子磨面、点着煤油灯照明的艰苦岁月。

泱泱华夏,天宝物华,蔬菜之乡,钟灵造化。在这块神奇的沃土上,菜一茬又一茬,作为国内首家专业性蔬菜博物馆,其独特的创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震撼不已。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