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沟牟氏墓旅游攻略-老林沟牟氏墓必玩景点

迪哥
老林沟牟氏墓

老林沟牟氏墓位于古蔺县,年代为1855年。

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函〔2010〕259号)。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墓地边界为基线,东、南、西、北面各外延5米,东西长10米,南北宽10米。保护、建控面积100平方米。

邢台老沙河城的胡氏墓园

《邢台老沙河城胡氏家族补遗》之四

​ 邢台老沙河城的胡氏墓园 作者:胡顺安

邢台老沙河城胡氏墓园的主体,1970年代以前,位于沙河县城北关的阁楼之北,御路之东,紧邻官道。当地人俗称“胡家坟”。 邢台老沙河城的胡氏家族自明初奉诏从山西迁来,初居县西的綦村。因先人科考入仕,徙至县城。明朝万历年间,沙河城籍人士胡三顾乡试中举,出任新泰县令。勤政爱民,政声卓著,备受群众爱戴和皇帝赞赏。胡三顾辞世后,皇帝为表彰他,在其籍贯沙河城北的御路旁边选址敕建墓园和牌坊,并赐神道碑(县志有载),记载其生平功绩。 由此,沙河城胡氏后人去世后陆续殡葬斯地。自明朝迄1970年代,历经明清、民国,延续至今,前后凡数百年,坟茔增多,墓园日益扩大。 上世纪八十年初,附近几位八十多岁以上的文化老人回忆描述道,七十多年前,他们记事的时候,胡家坟坐东朝西,南北长近二百米,东西宽约百米,占地近百亩。墓园大门坐落在西南方位,是一座由巨大的长方青石条构筑的四柱牌坊,宽约六米,高五米左右。横梁上书写着端庄大气的隶体大字“沙河城胡氏墓园”。立柱上阴刻着“祥光灿烂照先祖 瑞气蒸腾裕后昆”,字的下面画有两种图案,上为牡丹,下是莲花,牡丹象征富贵,这两种图案意为“连连富贵”。石门两侧分置两个蹲坐的大石狮。门旁建有一个三米多高的旗杆,上边有浮雕纹饰等,旁置上马石。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可惜,这些大约在一九三零至一九四零年代被毁坏了。 走进墓园,左拐,缓缓步入甬道。内中的主体构建设施均为坐北面南朝向。甬道两侧,分别排列着石兽,有狮子(象征威武)、虎(象征威严)、麒麟(象征吉祥太平)、马(象征仁义)、羊(象征忠孝)等。曾记得,高大的石马颈部浮雕着斜向的缰绳。此外,还有若干尊比真人略高的石人,俱是文官武将。文官,发簪高束,脸庞宽大,慈眉善目,嘴巴微抿,胡须飘逸,表情庄重,或手执书卷,或持古乐器,或作揖礼状;武将,穿着盔甲,全身将军装束。天庭饱满,眼睛突出,上唇留有两撤八字胡须,右手按着一把挂在腰际的长剑或其他古代兵器。表情严肃, 怒目威视,仿佛威武的将士在巡视领土和保护主人。 墓园深处,若干凸出的小丘台前,耸立着很多三四米高、宽厚不一的石碑,栉比相邻,错落有致。部分巨型的龟座青石碑或个别汉白玉碑的正面上端横向书写“光前裕后”、“流芳百世”,及墓主的大名等,背面阴刻着墓主的简介。石碑之上端,或镂空,或浮雕着多种花饰、神兽等。部分具有高贵身份的先祖石碑旁,还建有三四米宽、四五米高的石质牌坊,按照忠孝节义排序。横梁上斗拱飞檐,中间横匾阳刻着庄重的御题或当地要员的大字“恩光十世”、 “功德显赫”、 “皇恩宠赐”、 “乐善好施”、“立节完孤”等,有的竖额上 也题有辞联。 园内所有石器的雕技,采用浮雕、圆雕、透雕和阳刻、阴刻等多种手法,线条鲜明有力,流畅逼真;塑像虽形状各异,皆端庄细腻,造型美观,眉目传神,栩栩如生。 民国初期,“胡氏墓园”前仍有花坛,园内树木繁多,松柏郁葱,绿林成荫,闻名乡里。若在夏季,行人路过,常于墓园小憩纳凉。 当地的老人们传说,“胡氏墓园”在民国之前享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礼遇,非常荣耀。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胡姓主脉的迁坟,始自光绪年间进士、吏部注册知县胡人元去世后,其子嗣将其和上一代先祖的坟茔一并迁葬于去旧址东北约四里许的祖田,敕建旗杆和牌坊(即当地人平时所说“棋杆墩儿”的地方。参见拙文《邢台老沙河城“旗杆墩儿”的来历》)。 1920年代之后,由于战乱不断、社会变革加剧等诸多因素,沙河城胡姓主脉的近亲后嗣也陆续随葬到这里。 不久,胡姓家族另一支脉的子嗣购得并迁葬到北行距离祖坟约一二里地的地方,在十里铺路和张庄路之间,东西绵延与附近的马家坟和尤氏坟地相连,人们称之胡马坟或胡马尤坟。 一九三零至一九五零年代初期,时局兴替,胡姓主脉的大部分族人和支脉的个别人家遭受严重的不公正对待,生活难以为继。族长决定将胡氏新旧墓园成材的树木全部砍伐卖掉,以救济陷入生活困难的族人。 到1958年之后,墓园的北段,东端,分别划给北街第六、七、八等生产队当耕地;南部划给北街第六生产队做打晒粮食的场所。墓园南部的少量余地则无人使用和管理,曾一度杂草丛生,许多石人石兽和牌坊石碑等不断惨遭毁坏,凄凉至极。 1960-1970年代末期,墓园内仍遗有部分残损的石人、石羊、石马、石虎,还有无头的龟座、半截的石碑,以及歪斜的牌坊青石条等。 我记事的时候,常相约结伴去“胡氏墓园”玩耍。特别在夏秋季节,我们背着挎篓去“胡氏墓园”或附近割猪草,交与生产队做猪牛的饲料,以换得工分。我们喜欢去那里,并非因为那里地肥草美,而是那里有牌坊和很多石碑、石人和石羊石马等,还有很多的大树坑,坑的四周滋生着小树。这些都可供我们玩耍。我们正处调皮的年龄段,当年的文化生活单调枯燥,又无多少可供少儿享用的其它游玩场所或玩具。附近村庄的很多孩子也常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地聚结于此。 我们穿行于残损的石碑、石羊石马和倾圮的牌坊之间,尽情玩耍。或分组捉迷藏,躲藏游跑于小树丛和石碑石马附近;或比赛攀爬,相互踩着肩膀,拉拽着攀爬石羊石马和小树等。个别完整些的牌坊和石碑太高,我们一般不敢攀爬,也上不去。有时候,即使我们偶尔互相踩肩和搭拽着,或借助附近的树木爬上去了,在孤高的青石上,也不容易下来,很危险,惊慌害怕得哭喊着,让旁边的其他大朋友或路过的成年人帮助下来。所以我们一般不攀爬这些孤立高直的石器构件。 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待突然发现临近中午或黄昏,才匆匆割些猪草回去交差。 1970年代,我们曾经被学校组织去“胡氏墓园”平坟。我们一群学生拿着铁锹和䦆头等,雄赳赳的奔赴那里。挖去浮土,掘开一层用厚大蓝砖垒砌的穹顶外椁,小心翼翼的下去,捂着鼻子,打着手电,搜寻到一些冥具,拿着玩儿。记得有的石碑或石条被拉到沙河中学垫做“万人批判大会”会台的基础,更多的则被附近村民拉走垫做� ��基。 由于当年的政治环境,胡氏后嗣没人敢对此有任何表示,只能默默看着祖坟被挖。那时候,我们年幼无知,少不更事。极少数残碑散遗在北关阁楼的附近,多年后被文物贩子贩卖或盗走。 至此,短短数十年间,老沙河城曾经荣耀数百年的宏大“胡氏墓园”彻底衰败消失。老沙河城的文化遭到严重破坏,是整个社会的隐痛,也给沙河城的人文历史留下一道疤痕和深深的遗憾。 现在偶尔回忆起来,仍感惊叹,在那个当地青石缺乏,运输和技术落后的时代,先祖们是如何将那么庞大完整的青石条运来和安装起来的。然而,在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中,此地的旧景早已时过境迁,荡然无存,只能留在当地现在五十岁以上人们的隐约记忆和坊间传说中了。 初稿于2011-04-18,修定于2019/4/24

全州蒋氏百岁老寿星们有福了,桂林蒋氏宗亲会前来给他们送大礼了!

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同时为桂林蒋氏儿女的孝道行为提供积极的表率作用。2022年1月10日,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到全州开展一场盛大的慰问全州蒋氏百岁老寿星的活动。此慰问由桂林蒋氏宗亲会蒋泰会长亲自带队,在中华蒋氏宗亲会蒋廷钰副会长的指导下,相继走访全州安和、才湾、大西江、永岁、黄沙河镇五个镇,共慰问了全州蒋氏家族的六位百岁老寿星。活动由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秘书长蒋平华主持。 桂林宗亲代表有:蒋钦柳、蒋满德 、蒋秀生、蒋福云、蒋平华等。还有桂林全州蒋氏宗亲会分会会长蒋明和及 执行会长蒋连生、 副会长蒋国友以及宗亲代表 蒋太东、蒋伶、蒋正生等。

活动中,为老寿星送去了一 束鲜花。

为老寿星送上一桶油。

为老寿星送上一袋米,还有一个大红包。

桂林蒋氏宗亲代表所到之处,都受到蒋氏宗亲们的热烈欢迎,离去时都受到了热烈欢送。

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代表所到的第一站是安和聚贤洞村委蒋家村,慰问蒋家媳妇101岁的老寿星唐增爱。唐增爱老寿星不戴眼镜仍可看报纸,心态好是老人长寿的法宝。

第二站, 蒋泰会长带领宗亲前往安和镇江明村委瓦窑头村,慰问蒋家媳妇百岁老寿星唐贵秀。

鲜花送给百岁老寿星唐贵秀。宗亲代表与老寿星合影。

唐贵秀老寿星与她的家人。

百岁老寿星唐贵秀辛勤一生,百岁仍上山砍柴,若 是2020年12月砍柴摔伤,她就不用车椅了。

第三站,蒋泰会长带领我们来到才湾镇才湾村委板屋村百岁老寿星蒋家媳妇熊家志家。

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代表与熊家志老寿星家人合影

第四站,我们来到大西江镇香花村蒋家。

蒋泰会长亲自捧着鲜花向老寿星献花。

102岁老寿星蒋光景高兴地从蒋会长手里接过鲜花。

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代表与蒋光景合影

摄影师为蒋光景老寿星摄像

为百岁老寿星送免费健康体检也是活动的内容之一。

民间老中医王振兴先生为蒋光景老寿星把脉

用桂林蒋氏智能中医与健康养生服务平台高科技为老寿星体检服务,马上出诊断结果与建议。

老寿星蒋光景与家人合影

在老寿星蒋光景家中就餐时,蒋泰会长就这场桂林蒋氏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赢得了满堂喝彩。

第五站前往永岁镇慕道村百岁老寿星蒋时有家。

蒋时有老寿星大寿时的全家福

2022年1月10日 蒋时有老寿星与家人的合影

蒋会长与老寿星蒋时有合影

最后一站是黄沙河镇全州历史文化名村大路底。慰问对象是百岁老寿星蒋学德。

摄影师与老寿星分享拍摄的照片。

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与蒋学德老寿星一家合影。

本次尊老敬老的活动,由于组织有方,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蒋廷松

以下是本次活动部分视频:

桂林蒋氏俱乐部慰问蒋家媳妇才湾镇板屋村寿星熊家志

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秘书长蒋平华先生在寿星蒋学德家的讲话

桂林全州这位令我尊敬的伟大老人已经山穷水尽了,你能帮帮他吗

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到全州,开展慰问百岁寿星的活动

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慰问安和镇蒋家村百岁寿星,并与老人一家合影

桂林蒋氏俱乐部到安和镇瓦窑头村慰问100岁寿星

桂林蒋氏宗亲俱乐部慰问安和镇百岁老人

桂林蒋氏俱乐部到大西江镇香花村蒋家慰问102岁寿星蒋光景

桂林蒋氏俱乐部宗亲慰问永岁幕道村百岁寿星蒋时有并与寿星合影

桂林蒋氏宗亲到黄沙河镇大路底村慰问百岁寿星蒋学德

高安老城里,林立的楼群间竟然有三块墓地!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谢华平老师开设的公众号“高安寻古”(微信号:gaoanxungu),这是一个专为高安人寻根问祖、访古探幽、思乡怀旧而设的公众号。

高安老城,那曾有过的古墓地

作者:谢华平

一到清明,笔者就想起了墓地。说来也许没人相信,在高安的老城里,在林立的楼群间竟然还有三块墓地存在:一块在原种子公司后面的墙根下,一块在现山下村的山岗上,一块在锦水路西端水岸江南住宅小区门侧。

城里有墓地,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许觉得不好理解,但这要在更早些时候,却也见怪不怪了。因为城市建设发展太快了,要知道,这些墓地在被城市楼群包围之前,并不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地段,有的其实就是原先的郊外。例如现邮电新村住宅小区西墙根下的那一排坟墓,1988年修筑瑞州路时,就是正宗的荒郊墓地。

还有现在的政府二院住宅小区,古代曾名“小洞山”,因宜丰洞山寺著名高僧良价曾在此歇脚,故高安将此命名小洞山并在此建小洞山寺。后因战火,致使寺毁山荒再也没能复兴,逐渐变成附近居民的菜园和墓地。2002年市政府在此修建第二家属住宅院时,原址依然旧坟累累。可如今住在里面的人,谁会想到楼底下曾是先人们的安息地?

若再往前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连老高安中学所在地都属于郊外。在笔者的印象里,那时候的高安城,城北,走到老高安师范大门口就跟乡下差不多。即使热闹的城南,老高安二中这里就算郊区地界了。正因为城小,所以那时候的高安老城周边搞建设,许多建筑工地都会有墓地被发现。比如原先的高安师范教师住宅区,因为现在的山下居民区、种子公司后面所存的这两块墓地几乎就是与原高安师范教师住宿区连为一体的。这里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都还是一座坟山,从前叫郭家山。而到1984年师范修操场时,竟然还挖出了更大规模、更早年代的墓葬群。据考古工作者清理,这片墓地从战国一直到唐代的墓葬都有,其中以汉代的居多。江西省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套战国木棺椁就是在这里出土的。

与之相邻的老高安中学,原来也是墓葬地,既有附近彭家山村的近现代墓葬,也有历朝城里居民的古代墓葬。在这片区域的北端稍远处,1987年县自来水公司基建,挖出了西汉墓;在南端靠近凤凰山(即碧落山)处,1988年基建时挖出了宋代墓,在老高安中学的大门口,1989年碧落路降坡拓宽时,又挖出了唐代墓。

在北城之东,有个著名的七星堆。七星堆原是一座砂石山,俗称“鹅卵山”。从前的筠阳镇建筑队专门在这里采砂挖卵石,老会挖出一些宏大的墓穴,还有不少古董。后来被县里文物局知道了,便会同省文物队一起作正式发掘,结果发现,这是一个比郭家山规模更大的古墓葬地,占地约2平方公里,仅被发掘的就有战国、西汉、东汉、六朝、唐、宋、元、明诸朝墓40余座。最后这里被圈地保护起来,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名胜景点。

在北城之西也是如此,现在筠西通真桥东北侧的这片居民区,1982年之前曾是筠阳镇砖瓦厂的炼泥基地,不时的有坟墓被挖开。后被考古工作者调查验证,这里曾是唐朝至明朝的墓葬区。

原粮校和面粉厂所在地从前叫莲花山,在建厂建校之前也是一片墓地,其中时代较早的竟然有宋代墓葬。详查史料得知,莲花山西面不远处,还有一片清朝太平天国时期的乱坟岗,里面埋着大量清军与太平军将士的遗骨。当然以埋太平军为主的那块墓地叫“乱坟岗”,而以埋清军将士为主的墓地则被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义勇丛冢”,其中就包含名留青史的清军将领刘希洛和李锟两人的墓葬在内。至今,由时任瑞州知府黄廷金亲自题刻的李锟墓碑还在原地当了桥板。

而且,类似莲花山这样的乱坟岗或义勇丛冢还不止这一处,在城北太平门外有一个宋代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专为无人收葬的亡者所设的公共墓地,叫“漏泽园”,大概就在今瑞州西路旁边。因为在清代,这里还有一个相同性质的为孤魂野鬼设立的“郡厉坛”。而在更远些的燕溪清水桥,还有宋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瑞州知府卢壮文特意为在战乱中的死难者而开辟的公共墓地。

像这样以收葬战乱死难者为主的公共墓地在高安城北的连锦桥还有一个。城南也有两块,一块在城南的东面原大愚寺的左边(大概今筠阳街道办事处附近),一块在城南的西面,原龙化桥边(大约在今南门伍家村附近)。

老城周边不仅密布着许多古代贫民墓地,还散落这不少名人墓地。记录在册的就有,城南的谢灵运墓(据说在南门皮村一带);南石桥(今世济桥社区居委会西侧)的孝子廖洪墓;高明门外(今关下村附近)的陈康乐墓;朝阳门外(今筠阳街办门口)的吕祖俭墓;城北的朝京门外(今邮电新村一带)的魏京墓;望仙门外(今锦惠中路与瑞州中路交汇处)的郭氏墓;钟秀门(今筠西路北段)的熊楫墓。

这些名人,史料上都有记载,如谢灵运,是南北朝中南朝宋的大文学家,被封为康乐侯。康乐本为万载县,但他喜欢在高安城落脚;廖洪是唐代高安城有名的孝子,虽家贫如洗,但父母双亡他捧土为坟,又搭草棚住在坟边守墓;陈康乐是南北朝中陈宣帝的第三个儿子,被封康乐县侯,同样不知何故,本应在万载落脚的他,死后也葬在高安城;吕祖俭(又名大愚叟),是宋代京官,因得罪上司被贬来高安当苦差,寄居在大愚寺;魏京,是宋天禧年间的进士,高安城里有名的大儒,他所居的街坊就因他而命名为“儒荣坊”;郭氏,据说是唐朝重臣汾阳王郭子仪的夫人;熊楫则生前任过明代广东龙川县知县。

如果说老高安中学是当年高安老城的边缘地带,这样的地方有古墓地还可以理解,但在老城中心区也发现古墓葬那就有些奇怪了。例如,今天高安大桥北桥头西侧,解放路老凤凰桥东侧原有一楼,从前叫商业大楼,它的地下原先就有北宋时代的墓;现市人民医院是在古县文庙的唐代墓地上建起来的;如今的体育馆,古代叫陈家巷,1986年动工时挖出了宋代墓;1987年城南中医院搞基建,挖出过宋代墓;今瑞州桥头北端、原县档案馆内,1987年施工时也挖出过明代墓葬。

如此看来,像高安老城这样城里城外尽是坟墓的景象还真不可思议,这是古代高安的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呢?是古代的丧葬习俗,喜欢将墓地置于城内,还是古代的条件所限,迫不得已才将阴宅与阳宅共处?其实,依笔者陋见,恐怕还是古代高安城池的范围既窄小又多变。比如这一朝的城市核心区在城东,墓地便在城西。也许下一朝的城市核心区又移到了城西,墓地便又改到了城东。这样说又很正常,因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城市规模自然得相应的逐步扩大。于是,原先郊外的墓葬群,很快被后来的城市建筑群所包围,变成城市核心区了。(全文完)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谢华平老师开设的公众号“高安寻古”(微信号:gaoanxungu),这是一个专为高安人寻根问祖、访古探幽、思乡怀旧而设的公众号。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