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夫人姑庙旅游攻略-苏夫人姑庙必玩景点

抖音梗
苏夫人姑庙

介 绍: 苏夫人姑庙位于紫帽山北麓,原属泉州府晋江县三十三都常春乡,奉祀泉南民间女神苏六娘。据《泉州府志》记载,在明成化,万历年间对山苏六娘神灵显赫,平战乱、靖倭氛,先后-为护国卫生、衍圣崇福夫人,官府于其墓前依制兴建夫人庙迄今五百二十五年。该庙清初遭兵焚,后里人复重建,光绪十六年重修。晋江县典史为其题赞。现存夫人庙为悬山式砖木结构,一进三阁间,两侧为护厝,建筑面积约为四百平方公尺,庙宇搭山、遥望双阳、双涧环抱、林木掩映、风光得天独厚。二十世纪以来,经各方善男信女、海外侨胞不断捐资修缮,庙宇焕然一新,香火鼎盛,分庙分炉五十余处,遍布泉州各区、县、市,并随侨胞之奉祀,而名扬海外;

福建泉州

护国苏姑•泉州苏夫人姑庙

泉州紫帽山苏夫人姑庙夫人姑庙位于紫帽山北麓,原属泉州府晋江县三十三都常春乡,奉祀泉南民间女神苏六娘。据《泉州府志》记载,在明成化,万历年间对山苏六娘神灵显赫,平战乱、靖倭氛,先后被封为护国卫生、衍圣崇福夫人,官府于其墓前依制兴建夫人庙迄今五百多年。该庙清初遭兵焚,后里人复重建,光绪十六年重修。晋江县典史为其题赞。现存夫人庙为悬山式砖木结构,一进三阁间,两侧为护厝,建筑面积约为四百平方公尺,庙宇搭山、遥望双阳、双涧环抱、林木掩映、风光得天独厚。二十世纪以来,经各方善男信女、海外侨胞不断捐资修缮,庙宇焕然一新,香火鼎盛,分庙分炉七十余处,遍布泉州各区、县、市,并随侨胞之奉祀,而名扬海外。

紫帽山,家乡俗称为对山。紫帽山脉,山岳层迭起伏,有的峻峭参天,有的蜿蜒含蓄,有的玲珑如玉,有的回顾生媚。山间高崖飞瀑,泉水叮当。山下紫湖、紫溪诸湖泊碧波荡漾,或宽或窄,曲折回旋,风韵有致。沿湖四周山坡野地,龙眼、荔枝、杨梅、柿子诸多果树,浓荫蔽空,郁郁苍苍。山中金粟洞、古玄寺、古元室、妙峰院等是唐宋明清历代名人道士的读书修炼之处。保福寺、安福寺、普照寺、五塔岩等都留有历代先贤的佛雕摩崖石刻等印迹。而遍布于山中,形体各异的百处“心”字石刻,更是我国的文物奇观。在紫帽山脚下,有一座气宇恢弘的庙宇,供奉着泉州一带的重要女神——苏六娘。

夫人姑庙位于紫帽山北麓,原属泉州府晋江县三十三都常春乡,奉祀泉南民间女神苏六娘。据《泉州府志》记载,在明成化,万历年间对山苏六娘神灵显赫,平战乱、靖倭氛,先后被封为护国卫生、衍圣崇福夫人,官府于其墓前依制兴建夫人庙迄今五百多年。该庙清初遭兵焚,后里人复重建,光绪十六年重修。晋江县典史为其题赞。现存夫人庙为悬山式砖木结构,一进三阁间,两侧为护厝,建筑面积约为四百平方公尺,庙宇搭山、遥望双阳、双涧环抱、林木掩映、风光得天独厚。二十世纪以来,经各方善男信女、海外侨胞不断捐资修缮,庙宇焕然一新,香火鼎盛,分庙分炉七十余处,遍布泉州各区、县、市,并随侨胞之奉祀,而名扬海外。奉祀泉南民间女神苏六娘。据《泉州府志》记载,在明成化,万历年间对山苏六娘神灵显赫,平战乱、靖倭氛,先后被封为护国卫士、衍圣崇福夫人,官府于其墓前依制兴建夫人庙迄今五百多年。该庙清初遭兵焚,后里人复重建,光绪十六年重修。晋江县典史为其题赞。

现存夫人庙为悬山式砖木结构,一进三阁间,两侧为护厝,建筑面积约为四百平方公尺,庙宇搭山、遥望双阳、双涧环抱、林木掩映、风光得天独厚。二十世纪以来,经各方善男信女、海外侨胞不断捐资修缮,庙宇焕然一新,香火鼎盛,分庙分炉七十余处,遍布泉州各区、县、市,并随侨胞之奉祀,而名扬海外。明正统六年(1441年)垒石为庙,奉祀明代泉州民间传奇式女神苏夫人姑(苏六娘)配祀三夫人妈、月娘妈。明成化六年(1470年)敕封为“护国卫生夫人”地方官遂依制建庙,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朝廷加封为“衍圣崇福夫人”。庙坐南朝北,东西宽22米,南北深16.8米,占地面积七百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前殿、拜亭、天井、正殿组成,即闽南传统的“一进三开间”7.9米,进深三间8.7米,抬梁结构,硬山式屋顶。庙左侧为报恩堂,供奉苏夫父母之神位,右侧护厝为斋舍。庙后有苏夫人姑墓。数十棵古树呈半月形环拱墓地,撑成绿色屏障。庙后百米处的山坡上,有明崇祯戊寅年(1638年)浮雕观音坐像一尊,高1.03米,宽0.93米,保存基本完好。庙前南环路边有近年修复的明代八角五层石塔一座,通高7米。苏夫人庙几废几修,清顺治五年(1648年)遭清兵焚毁,光绪十六年(1890年),民国年间均有过整体重修。民国辛已年(1941年)的捐资碑记尚存。其后,庙多有损坏,近年全面进行修葺。得力于菲律宾等华侨的捐资。保护范围:东至山沟35米,西至山沟35米,北至山门,南至苏夫人墓后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山沟外160米,西至山沟外200米,北至石塔前南环路,南至山脊。

护国苏姑传世歌

千年英名历代留传,

巾帼英雄苏六娘,

自小学医乐善好施,

护国苏姑真神显灵,

善男信女求医治,

妙手回春不可议,

慈济善行传四海,

一心诚敬所愿得,

苏姑真神救治万民,

声名显赫香火鼎盛,

普济众生为己任,

苏夫人姑永千秋:

千年英名历代留传,

巾帼英雄苏六娘,

一点灵光寄对山,

普渡众生慈悲心,

善男信女求医治,

妙手回春不可议,

慈济善行传世人,

一心诚敬福报得,

灵符草药造福万民声,

苏姑神威香炉火鼎盛,

丁财两旺合家顺利,

苏夫人姑永千秋,

苏姑精神救治万民,

声名显赫香火鼎盛,

普济众生为己任,

苏夫人姑永千秋:

岁月流逝,沧桑巨变。然而圣姑恒古、圣洁如山,象征崇高精神与美好善良的典范,苏夫人姑的传奇故事经过590多年的口口相传,已发展成为泉州土生土长的信仰民俗文化,成为丰富的文化遗产。1998年被泉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夫人姑传奇故事《古庙托婴》、《古陵卫生》、《喜鹊相助》、《舍身救友》、《孝女负重》反映苏夫人姑行善积德,惩恶扬善的美德。其丰富和深刻的哲理在泉州地区和东南亚华侨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夫人姑一生惟孝惟悌、爱国爱民,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标准,已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它不是一种迷信,而是认识历史上贤人、圣人的真实意义,可以从自身到民族到国家增进友爱和文明。今天,沿着苏夫人姑足迹探寻,在新时代的文明中,对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更宽广、更直接、更美妙的体现和意义。

%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

临水夫人陈靖姑

%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

临水夫人陈氏闺讳靖姑,父讳昌,母葛氏,唐天佑二年,正月十五日生于福建之福州。据《闽都别记》载:“夫人临盆时,景云覆室,紫气盈庭,闾里称奇,引为吉兆。幼聪颖明慧,贤淑端庄。年十三,蒙许逊真君录入门下,授以道法。三年学成归里,奉亲命适古田县刘杞公为妻。时有邪魔作怪,肆虐害民!夫人本好生济世之心,常以闾山正法,摄伏魔精,救人厄难。开闽建国二年夏,闽垣大旱,禾枯树萎,民不聊生!夫人顺应舆情,以怀孕之身,奋然脱胎,临坛施法祈雨,果降甘霖,旱象顿消,民正欣幸!讵夫人忽遭仇妖乘隙暗害,户解归天!年方二十四岁。时人以其肉身,于古田立庙祀之。夫人羽化之后,英灵复赴闾山,求师补授救产保胎之术,誓愿以救产扶婴,治病驱邪,济度世人”。因其屡显灵异于世,遂为闽台各地庙祀日隆。历宋、元、明、清诸代均有封赠,初号临水夫人,后加封临水崇幅夫人,玉诏荣封为顺天圣母顺懿元君,道称惠忱慈量天尊。闽人咸以临水陈太后称之。

%20

陈靖姑像

临水夫人,又称大奶夫人、顺懿夫人,即陈靖姑、或称陈进姑。福建、台湾省和南洋闽籍华人崇奉之女神。陈靖姑,出生于福州府(今福建省罗源县下渡),又有称是古田县临水乡人。父陈昌,官拜户部郎中。母葛氏。传称陈靖姑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指甲投胎,降生于唐大历二年(767年)正月十五日。据《闽都别记》云,陈靖姑降生时,“景云覆室,紫气盈庭,闾里称奇,引为吉兆”。幼聪颖明慧,贤淑端庄。其兄陈守元有道术,隐居山中。陈靖姑曾进山饷兄,年十三受闾山道法,三年学成归里,奉亲命适古田县刘杞公为妻。开闽建国二年夏,陈靖姑正怀孕数月。闽垣大旱,禾枯树萎,民不聊生。夫人顺应民愿,以二十四岁有孕之身,奋然脱胎,临坛施法祈雨,果降甘霖,旱象顿消。但夫人遭仇妖暗算,尸解归天。卒时自言道:吾死必为神,救人产难。民众以夫人之肉身,于古田立庙祀之。宋淳佑中(1241-1252年),被封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后又加封为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元明清各朝代,屡有封赠,称临水崇福夫人、顺天圣母顺懿元君等等。道教经籍中称临水夫人为惠忱慈量天尊。

仓山临水夫人陈靖姑故居

临水夫人曾授闾山道法,当有镇妖驱邪之道术,但民间却以救产保胎为临水夫人之主要灵绩。《铸鼎余闻》卷三引同治《丽水县志》称,妇女敬事夫人,即所称顺懿夫人、护国马夫人也。顺懿庙在太平坊鹤鸣井者,香火尤盛。凡求子者,必赴庙虔祷于临水夫人。儿生后,自洗儿及满月、周岁,必设临水夫人之位于家,供奉香火。有的还招瞽者唱夫人遗事,称为唱夫人。每年上元前二日,司事择妇人福寿者数人,为夫人沐浴更衣。次日,平明升座,各官行礼,信徒焚香膜拜,络绎不绝。当晚,还从庙中抬夫人像巡行街上,张灯结彩,鼓吹喧阗。小儿数百人皆执花灯跨马列前队。观夫人出巡者,比肩路塞。今福建省和台湾省仍多有供奉临水夫人的庙宇或殿堂。台湾民众称其为台南助国夫人、顺天圣母、临水奶、夫人妈等等。妇女为求临产平安、产后健康,仍于临水夫人神位前,烧香祈祷。每年正月十五神诞之日,临水夫人庙举行盛典,十分隆重。

(来源:道教之音)

苏州状元(下) | 钟灵毓秀在江南,人杰地灵是姑苏

姑苏有才子,家住桃花坞;

琴棋与书画,艺绝天下殊。

不为仕途累,不与世俗同;

豪爽千杯少,风流韵事多。

古韵悠悠的苏州城,是唐诗的故土,也是宋词的家乡。作为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众多历史上的文武状元和吴文化的中坚人物,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这一派软水温山。在第一期团团为大家介绍了,第二期带大家认识了,今天最后一期团团就带大家来探秘吴门烟雨中的状元宅邸。

状元宅第

江苏文化发达,文人荟萃。清代112位状元中,江苏就占了49位,而苏州的状元又占了江苏的一半。其中获取进士功名的苏州读书人,那就更多了。历尽了仕途风雨,经过了宦海沉浮,那些已感到身心疲惫的风雅文人,只想着要顺着回家的道路,去做泽畔渔翁,去领受清风明月。

“清末状元”洪钧故居

沿着平江路悬桥巷朝西走,位于悬桥巷27号的故居桂荫堂,为洪钧出仕后所建。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清代苏州府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殿试以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此后,洪钧在国外担任驻外使臣期间,在元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经数年努力,编撰成《元史译文证补》30卷。

洪钧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一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整个宅第可分三路:西路是主轴线,共有七进,前有照壁。中路前为洪氏祠堂,亦即桂荫义庄,有门屋和享堂,左右以两庑相接,呈四合院布局。东西两庑各6间。中路在祠堂北,前为楼层3间,连东西两厢,其后还有上房一进。东路有花厅及两进上房。赛金花在苏州时,曾住西路第五进堂楼。民国期间,爱国耆绅张一麈先生曾借寓此宅东路上房。

桂荫堂是一处苏州古城目前保存较完好的清末苏州状元故居,对研究清代建筑和苏州人文历史都有较高的保护价值。令人高兴的是,现修复的门厅及左右两庑部分已建为平江区名人馆,陈列顾颉刚、潘麟兆、洪钧、赛金花等名人史迹、照片、图片、著作等。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悬桥巷27、29号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301、301、305等路公交在平江路站下车可达。

乾隆状元潘世恩故居

潘世恩故居就坐落于观前街附近的钮家巷,西起临顿路,东临平江历史古街。300多年前,有位老人选择了在这里安家落户,不想百年后的今天,这座闹中取静的古宅已成为众多游客浏览的景点。

潘世恩,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潘世恩状元及第,授修撰。从此官运亨通,“少年得进崇阶,又系鼎甲,宜爱惜声名,切勿恣志,前程远大”(嘉庆帝为潘世恩奏折所作批语)。后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职。

潘世恩“状元府”旧称“太傅第”,原监水而筑,河巷并行,是一处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闹中取静,诗意盎然。宅坐北朝南,原为三落六进布局,现存三落四进,约占地2l35平方米,主落居中,轴线分明,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内厅,都是三开间,与东西次落以备弄相隔。大厅保存尚好,厅前仍有砖雕门楼,但已非原物。主落原有三座雕饰甚精的砖雕门楼,均为康熙年款。大厅前有两级阶沿石,尺寸较大,制作平整,工艺讲究。此厅即“留余堂”,曾是潘世恩当年接待贵宾和举行婚丧礼仪活动的场所。厅为楠木结构,前架船篷轩,内四界扁木粱架,粱托棹木形如乌纱帽翅。梁架雕饰不多,但用料厚实粗壮,做工精良。

“贵潘”原是苏州最为显赫的大家族,而潘世恩又为潘氏家族中地位最高、任官时间最长的一位,因此其“太傅第”昔日之豪华精致是可以想见的。据清人笔记记载:太平天国时英王陈玉成曾在此暂住三日,故有呼之为“英王行馆”乃至“英王府”者。此宅既体现了苏州古民居建筑的精致风格,又与两胡名人相关,因此苏州市人民政府早在1963年就已将其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纱帽厅已于1982年重修,并移建了花篮厅、砖雕门楼等,近年又陆续进行维修。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临顿路钮家巷3号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50、55、112、178、202、204、305、309、501、518、529路空调、923、夜2、游2、游5北线等路公交在醋坊桥观前街东站下车南行至钮家巷可达。

明代吴宽状元故居(怡园)

怡园建于清代晚期1874-1882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

吴宽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会试、廷试获第一,为明朝苏州第二位状元。后入翰林,授修撰。曾侍皇太子朱佑樘,秩满进宫为右谕德。

怡园东部以庭院、建筑为主。循曲廊南行经玉延亭,折向西北,至四时潇洒亭,廊由此分为二 :一路西行经玉虹亭、石舫、锁绿轩,出复廊北端院洞门,达西部北端假山。另一路南下至坡仙琴馆、拜石轩。再西行由复廊南端可进入西部。西部以东西向的水池为中心。池南有鸳鸯厅,厅北称藕香榭,又名荷花厅;厅南称锄月轩,又名梅花厅;盛夏可自平台赏荷观鱼,严冬经暖阁寻梅望雪。池北岸假山以湖石砌为石屏、磴道、花台等,又建有小沧浪、螺髻亭二亭。假山西端渐高,下构石洞。池西尽处有装修华丽的旱船画舫斋。向南行过面壁亭和碧梧栖凤馆,可回至鸳鸯厅。

怡园占地不大,但能吸取各园之长,巧置山水,自成一格。园布局以复廊为界隔东西两部,东部以建筑为主,庭院中置湖石、植花木,西部水池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建筑。在造园艺术上,怡园能博采诸园景物,如复廊仿沧浪亭,水池效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政园。布局自然,亭榭廊舫小巧雅致,山池花木疏朗宜人,堪称园中精品。西部,以拙政中园为蓝本,北掘地为池,池南——鸳鸯厅(藕鱼榭及锄月轩)为园中主体建筑。西北部叠石参照环秀山庄,狮安邱壑、磴道奇曲、洞窟 诡异。建筑有“碧梧栖凤馆”、“画舫斋”、 “面壁亭”、“小沧浪”、“螺髻亭”、诸人文景观,特别是嵌入长廊墙体的书条石书法艺术被称作“怡园法贴”。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1265号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游1、4线、1、8、9、20、21、38、46、68、101、102、103路可达。

文震孟故居(艺圃)

艺圃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为袁祖庚醉颖堂。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为文徵明的曾孙文震孟购得,名药圃。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园归山东莱阳人姜采,更名颐圃,又称敬亭山房,后复改名为艺圃。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绸缎同业立为七襄公所。

文震孟生于万历二年(1574)甲戌,文徵明曾孙,文彭孙,元发长子。博通经史,尤长于《春秋》,但科举不顺,十次会试失利。天启二年(1622)46岁时,终于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

艺圃为一颇具明代艺术特色的小型园林,全园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捏做作之感,其艺术价值远胜于晚清之园林作品。全园占地3967平方米,分住宅、花园两部分,宅分五进,布局曲折,厅堂古朴,有世纶堂、东莱草堂,园在宅西,面积2830平方米。水池居中,池北以建筑为主,有博雅堂、延光阁等,池南以山景为主,临池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石径,既有变化又较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系明代遗构。从水榭南望,山水交融,林木葱茏,颇具山林野趣,为园中主要对景。此种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苏州一带造园家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文衙弄5号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33、88、204、204路空调、262、301、301路长线、313、933、游1北线、游1、游1南线等路公交在儿童医院站下车,后西行吴趋坊北行至宝林寺前街可达。

苏州那些与历史名人有关的街巷

苏州的巷佰之间有很多文物遗迹,坐落着无数当时的高堂华屋。这些街巷不仅承载着当年的风风雨雨,也记载下了苏州人前进的脚步。站在今天的街巷处,抚今追昔,古老的历史与生动的现实在脚下交汇,一条条街巷都演绎着苏州曾经的历史或今天的人文,在那些街巷中浮想联翩的时候,不禁要佩服题名者的匠心独具。

低呤浅唱桃花坞——桃花坞

相关历史人物:明四大家唐寅

笑傲专诸恩仇泯——专诸巷

相关历史人物:春秋大臣专诸

梧桐冬雨十全春——十全街

相关历史人物:书香门第彭氏家族、李根源、章太炎、金松岺、王鏊

铁瓶烟云皆过眼——铁瓶巷

相关历史人物:江苏巡抚任道容、吴宽、顾文彬

似水年华碧凤坊——碧凤坊

相关历史人物:评弹名家汪雄飞

水韵山塘七里诗——山塘街

相关历史人物:盛唐诗人白居易 葛成

书韵深院寻青影——书院巷

相关历史人物:应天巡抚衙门、江苏巡抚衙门、海瑞、林则徐、宋代鹤山书院

深酌浅饮丁香巷——丁香巷

相关历史人物:戴望舒、宋朝宰相丁谓

山高水长范庄前——范庄前

相关历史人物:范仲淹

三生醉梦太监弄——太监弄

相关历史人物:陆文夫

千秋风雨话观前——观前街

相关历史建筑:玄妙观

凝然古树大儒名——大儒巷

相关历史人物:明代大儒王敬臣

嫩花涵露西美疏——西美巷

相关历史人物:况钟

花间皮市词语醉——皮市街

相关历史人物: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

海棠春睡胡厢使——胡厢使巷

相关历史人物:陪都四厢胡厢使

淡烟疏雨颜家巷——颜家巷

相关历史人物:宋代工部侍郎颜度

苏州的明四家,笔底有江南山水的流光,苏州的桃花坞,笔上有吴中风俗的艳丽。风流人物与吴门烟雨,说不清是谁滋养了谁。而今,这些文化遗产如波光粼粼的苏州水一般滋养着每一个苏州人!

觉得不错,赏个zan再走吧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由“青春苏州”编辑整理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