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恭陵(太子弘墓及石刻)旅游攻略-唐恭陵(太子弘墓及石刻)必玩景点

走天涯
唐恭陵(太子弘墓及石刻)

缑氏镇:缑氏镇位于偃师市南部,东邻府店镇,西接大口乡、高龙镇,南傍伏牛山,北依白云岭与顾县镇接壤。207国道横穿东西,总面积80.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273个村民组,总人口6.35万,其中回民5108人。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6亿元,占全年任务19.67亿元的102.5%,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23亿元,占……

河南偃师 武则天长子李弘“太子冢”的恭陵

恭陵(孝敬皇帝陵),位于中国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滹沱岭上,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则天从宸妃进升为皇后,次年李弘被立为太子,曾 一度监国,原太子李忠被改封为梁王。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太子弘从幸合壁宫,薨,时年二十四岁,同年八月葬于恭陵。唐高宗将其追谥“孝敬皇帝”,开创了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以皇帝的规格安葬,并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立于陵侧。恭陵神道两侧石刻作工细腻,雕造精美,形象生动,时代可能早于乾陵,是河南洛阳仅存的一组盛唐陵墓石刻。是考察唐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恭陵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陵(孝敬皇帝陵)位于中国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滹沱岭上,南依嵩山,北临洛河,东南群山环抱,西北岗峦叠起。因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故称“太子冢”,洛阳唐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灵台封土呈覆斗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146米,高22米。 灵台东北50米处,有一锥形土冢,俗称“娘娘冢”。四周原有神墙护围,其四角有角楼建筑,四面神墙中有神门 。门外土阙尚存。南神门外10米有立狮一对,左右相距54米。其它三面与此同,唯改为坐狮。神道在南神门外正南,宽50米,两侧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翁仲三对、天马一对、望柱一对,东西相排,左右相对。其中东排第一二翁仲之间,即唐高宗李治亲书之(孝敬皇帝睿德记》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较高的书法价值。

陵侧有唐高宗亲自撰书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一通,高6.1,宽1.95,厚约0.4,文33行,每行82~89字。陵园东北角50米处,有一方锥形土冢,是哀皇后陵墓,俗称“娘娘冢”,底边长宽各40~50米,残高13米。陵墓周围有12个小土丘系当年的门阙和角楼,遗址原有神墙围护,四面神墙的中部各置神门,以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南神门宽30米,门阙外10米有立狮一对、石人三对,飞马、华表各一对,其余三神门外分别为一对座狮。恭陵石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刻精美,形象生动,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原唐代陵墓石雕之冠。唐高宗撰写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恭陵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唐代陵墓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代帝陵。 它是研究唐代陵寝制度、墓仪规制、丧葬习俗的珍贵资料。

李弘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生于唐长安城感业寺,也有人认为是武则天二度入宫后怀孕生下的。李弘的名字大有来历。隋末唐初,在道教民众中有“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的谶语,说太上老君将转世为人主,化名李弘来拯救众生。武则天把头胎儿子取名为李弘,无疑对这个孩子寄托甚厚。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经过兵不血刃的宫廷斗争,武则天终于被立为皇后。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是立太子。皇后之子乃为嫡子,按照礼法中“有嫡立嫡,无嫡才可立长”的原则,年仅4岁的李弘被册封为太子。

李弘自小仁孝谦谨,聪明好学,处事果断。李弘曾经向当时的名儒郭瑜学习儒经。有一次,在读到《春秋左氏传》中的楚世子商臣弑君的故事时,李弘不禁掩书叹曰:“这种事做臣子的都不忍听闻,而儒经是圣人拿来训示后人的,为什么要记载这种事?”郭瑜答:“孔子作春秋是为了褒贬善恶,用以劝世或告诫,因此记下商臣的恶行,让后人都知道有这样的事。”李弘说:“不是说这种事不能流传,而是我不忍知道,让我改读别的书吧。”郭瑜说:“殿下资质敏睿,既然不忍闻听这些凶事,臣听说要安定上位、治理人民,莫过于精通于礼。不懂礼则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之位,所以先王重视此道。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那么请殿下就改读礼记吧。”李弘接受了这个提议,开始刻苦攻读《礼记》。高宗和武则天在李弘少小时即让他参与朝政,他曾多次受命监国。由于李弘为人忠厚,处事谦虚忍让,而且颇具政治才干,高宗和大臣对他都很满意。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起,高宗的头痛病日益加重,这给武则天提供了参与政务的更大空间。据史书载,高宗非常信任武则天的政治判断力,大小事情都交武则天处理。有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弘死于肺结核。《旧唐书》持的是“病死说”,理由也很充分:高宗李治为太子之死撰写了悼念文字,其中说太子“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意思是李弘刚当太子就得了肺痨(即肺结核),身体一直很差。高宗想等太子身体稍好时传位于他,不料太子一听,心理压力陡然增大,竟病情加重而死。

航拍桥陵陪葬墓:惠文太子与惠庄太子墓

9月11日清晨,航拍完唐景陵和惠陵之后,我携带自己的大疆精灵3无人机,又来到唐桥陵东南侧的陪葬墓区。自东向西,对这里的惠文太子与惠庄太子墓进行航拍——

点击下方 观看精彩视频

唐睿宗桥陵的陪葬墓,均位于陵山下方东南部的平原上,推测至少有12座墓葬。在《唐会要》中只记载了9座,分别为惠庄太子李撝、惠文太子李范、惠宣太子李业、金仙长公主、代国公主、凉国公主、鄎国公主、彭国公云麾将军李思训、让皇帝李宪夫妇合葬墓。

这些陪葬墓前,原本都有垣墙、门阙、石刻等,可惜大多踪迹全无,连封土堆也所剩无几。大家前往桥陵参观时,在通过陵下的公路东侧,可以看到两座高大的封土,并排矗立在广阔的田野中,他们是距离桥陵最近的两座陪葬墓,分别埋葬着惠庄太子与惠文太子。

1、惠文太子墓

李范是唐睿宗李旦第四子,最初名为李隆范,因避唐玄宗李隆基的讳而改名。他以好学著称,通晓音律。710年,唐睿宗复位,他进封岐王,加实封五百户,拜太常卿,兼左羽林大将军。

杜甫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提到的“岐王”就是李范。李龟年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不仅擅长唱歌,还会演奏多种乐器,他与喜欢音乐的岐王李范交往颇多。

从王维诗集中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来看,可知他在长安的时候,也曾和岐王一起游宴。由此可见,岐王李范肯定是一个风流儒雅的人,家中也常常云集着知名的诗人和音乐家。

开元十四年(726年),岐王李范薨,册封为惠文太子,陪葬桥陵。如今的惠文太子墓高约10米,呈覆斗形,底部边长约32米。由于没有正式发掘,所以墓主的身份还存在争议。

2、惠庄太子墓

李撝是唐睿宗李旦第二子,最初名为李成义,为避玄宗之母昭成窦皇后的讳而改名。他的母亲是掖庭宫人,因为身份低贱,所以李撝出生以后,差一点儿被抛弃。幸好有一位僧人对武则天说:“这个孩子是西域大树之精,养大以后有利于兄弟。”于是,武则天大悦,李撝才得以生存下来。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撝病逝,册封为惠庄太子,陪葬桥陵。如今的惠庄太子墓,高约11米,东西长约35米,南北长约38米。1995年10月至1996年5月,在陕西省考古所的组织下,桥陵陪葬墓考古队对此墓进行发掘,出土遗物有壁画、陶俑、玉哀册、石灯、石门、瓷器、陶器、铜饰等。

唐太宗的昭陵发现了7座公主墓,同为大唐公主,墓冢差异性太大

昭陵九嵕山北司马院遗址

由于史书仅存一部分昭陵陪葬墓的名录,详细具体的埋葬人物的数量以及具体的埋葬方式已经很难考证,随着时间的变迁,地域的名字也不断变化,包括现在的计量和唐朝时长度的差异,使得昭陵的陪葬墓记载数量和墓主人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记载。

远眺

现在考古发掘了一大批的文臣武将墓都和记载大相径庭,考古发掘才是确定墓主人身份和位置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国家不主动开发古代墓葬,除非一些特殊情况不得已才进行抢救性发掘。

西南方向的昭陵·九嵕山

针对目前唐太宗李世民陪葬墓中关于公主墓我通过实地探访和考古发掘的情况用照片来呈现给大家。

李世民雕像

七位大唐公主,都是太宗的女儿,但是他们的人生命运和去世后的待遇也截然不同。

一、大唐长乐公主墓

新建的长乐公主墓牌楼

航拍长乐公主墓

二、大唐城阳公主墓

冬天航拍城阳公主墓

墓冢南侧

南侧拍摄的墓冢

两孔窑洞

三、大唐清河公主墓

清河公主墓文保碑

清河公主墓冢

航拍清河公主墓

关中环线边的清河公主墓

四、大唐遂安公主墓

遂安公主墓

远看遂安公主墓

近看遂安公主墓

五、大唐兰陵公主墓

远看公主墓

兰陵公主墓

俯视大唐兰陵公主墓

六,大唐临川公主墓

航拍临川公主墓

晚霞映照下的临川公主墓

七、大唐新城公主墓

发掘后留下的窑洞

远观新城公主墓

俯视新城公主墓

航拍新城公主墓

七位公主陪葬自己的父亲,都在昭陵九嵕山下,由于封建嫡出和庶出的等级影响,呈现在死后的墓冢级别之上,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新城公主墓是长孙皇后所生,墓冢明显呈覆斗型。兰陵公主、临川公主、清河公主、遂安公主是庶出,墓冢呈圆锥形,经过千年的人为破坏和现在的考古发掘,七座古墓保存的完整性和差异性非常明显。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