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旅游攻略-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必玩景点

蔡坤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位于鼓楼区青云巷41号(原傅厚岗66号)。

青云巷41号(原傅厚岗66号)是坐北朝南的西式三层楼,建筑面积247平方米。另有生活用平房2幢6间,约80平方米。为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公馆。1937年8月,通过周恩来与其有师生这一层关系租他的公馆为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第一个公开办事机构。

博古、叶剑英、李克农、钱之光等人作为工作人员在此办公,董必武、叶挺也曾经在此住过。

同年12月,南京沦陷,办事处撤往武汉。虽然办事处只在此工作了三月时间,但做了大量工作,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2年3月,青云巷41号被省政府公布为江苏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在童小鹏、袁超俊、齐光等老同志和省市领导的关心下,南京市政府拨出专款,搬迁旧址青云巷41号的住户,维修旧址房屋,筹建纪念馆。1987年10月,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10月7日,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红色地标①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百年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渝中这块热土上

发生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无数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

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前赴后继、不懈努力

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丽凯歌

留下了一段段无法忘却的珍贵记忆

时至今日

渝中区范围内留存有

红岩村、周公馆、人民解放纪念碑等大量革命文物

这些宝贵财富是继承和发扬

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

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市已核定公布重庆市革命文物名录

(第一批)

包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50处

渝中区共17处

↓↓↓

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推荐线路

红岩村13号→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中山三路305号(原263号)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民生路240号(原208号)《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红岩村)

位于渝中区化龙桥红岩村13号,一般称为红岩村。坐北向南,为一座两楼一底的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楼宽32.4米,进深15.5米,通高17米,占地面积487.3平方米,建筑面积1193平方米。楼底为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办公室,2楼为中共中央南方局使用,3楼为机要科使用。

红岩村背靠虎头岩,面濒嘉陵江,其地到处可见红色岩石,由于突出于虎头岩下,因而得名红岩嘴。1930年,辛亥革命先 烈饶国梁之妹、重庆著名女实业家饶国模买下红岩嘴,开办农场。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因为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活动,南方局即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最初设在机房街70号(现五一路)和棉花街30号(现新重庆广场附近)。当年5月3日至4日,日机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办事处被炸毁。5月中旬,饶国模女士将红岩村13号楼房提供给南方局及八路军办事处使用。从1939年到1946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就一直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等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1945年8月,毛泽东从延安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谈判,也曾住在这里。该址见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当年在重庆的斗争历程,以周恩来、董必武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建立的丰功伟绩和所培育的红岩精神,使红岩村名扬中外,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195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在此筹建红岩革命纪念馆,1958年5月1日对外开放,1959年,董必武为红岩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红岩革命纪念馆现已经成为重庆红岩旅游的核心参观地,常年对外开放,是重庆市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南方局旧址(周公馆)

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曾家岩50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北朝南,为一座两楼一底中西合璧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70平方米,建筑面积823平方米。底层是传达室和会客室,底楼是工作人员办公室,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都曾在此办公和居住。2楼为南方局文化组、军事组和外事组办公室。3楼有叶剑英办公室。林彪、王若飞等人当年在重庆期间,也常在此处居住。

20世纪20年代,重庆市在现上清寺、曾家岩一带开发新市区,不少达官贵人在此修建住宅。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这些住宅大多被征用或租用。1937年,进步人士赵佩珊购得此楼房,加以全面整修,作为自家住宅。1938年,因日机轰炸重庆,赵佩珊将此楼租给陈长衡先生。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方便工作,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从陈长衡手中租赁这幢房屋,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对外称作周公馆。从1938年开始,直到1946年5月,周公馆一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周恩来经常在此召开记者招待会,会见社会各界人士,接待追求真理的青年、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军取得的战果。1945年8月,毛泽东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在周公馆底层会客室接见中外各界人士。1946年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中共代表团离开重庆前往南京,周公馆成为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和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驻地。吴玉章以中共代表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身份,率上述两机关人员驻于此,与国民党重庆当局保持联系,并领导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党的工作和重庆《新华日报》工作。1947年2月28日深夜,国民党当局突然出动数百名军警宪特,武装包围周公馆,无理查封公私财物,软禁中共代表吴玉章和工作人员。经过据理力争,中共驻重庆人员于3月8日乘机返回延安。

该址见证了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在重庆的斗争历程,对教育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位于渝中区民生路240号(原208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北朝南,为一幢三楼一底的中西结合式砖木结构黑色楼房。面阔7.2米,进深9.65米,通高约18米,占地面积69平方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西安事变后,出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10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南京筹办《 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正式创刊于武汉。1938年5月,《新华日报》在重庆城区苍坪街(现邹容路)设立分馆,发行航空版。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新华日报》迁来重庆,营业部设在下半城西二街12号。1940年8月,日机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营业部被炸毁。通过各种关系,《新华日报》租下民生路这栋楼房作为营业部门市和办公用房,于同年10月27日迁此对外营业和办公。当时,民生路号称重庆的“文化街”,离繁华市区更近,此处成为《新华日报》及《群众》周刊出版和发行的前沿阵地。1946年2月22日,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捣毁,《新华日报》营业部迁至德兴里39号星庐继续战斗,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重庆当局查封为止。

营业部大门上方和正面墙体上,分别砌挂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新华日报”四个大字招牌,底楼为营业部书报刊门市,对外营业,2楼为图书、广告、发行、邮购部,同在一间办公室,有一间会客室。3楼有报社社长潘梓年的办公室及卧室,其余为工作人员宿舍。2楼的会客室虽小,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和地下斗争的联络站。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等南方局领导人经常在此会见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外国友人,并与地下党同志秘密会晤。潘梓年经常在这里处理工作,会见来访者。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期间,也曾到《新华日报》营业部看望报社同志。《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政治机关报,曾被毛泽东誉为“新华军”的先锋和尖兵,是统一战线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的光辉形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该址见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在重庆领导《新华日报》社进行革命斗争的战斗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7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底楼辟为纪念地。1982年将整栋楼房收归红岩革命纪念馆,经全面维修和精心复原后,于198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并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

位于渝中区中山三路151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1945年至1946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重庆出席旧政治协商会议时的驻地。坐西向东,为一楼一底的中西结合式砖木结构。面阔44.6米,进深10米,通高13米。占地面积1241平方米,加上房后的附属小平房,建筑面积935平方米。1945年12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来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国民政府将该楼划拨给中共代表团使用。

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旧政协”,于当年1月10日至31日在重庆召开。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共计38人参加。会上,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焦点为军队和政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必须首先实行国家民主化和军队民主化,然后才能实行军队国家化的原则,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借军队国家化和统一军令、统一政令之名消灭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阴谋。在中国共产党和与会人士的努力下,大会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5项决议。但由于这些决议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独裁统治,最终被国民党统治集团撕毁。为了争取政协会议取得成功,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王若飞、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秦邦宪、李维汉、刘宁一等在此多次会见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为实现民主团结、和平统一而辛勤工作。会议期间,中共还在这里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向社会各界阐述中共的严正立场。为庆贺叶挺、廖承志获释出狱,中共在此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叶挺重新入党的大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6年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领中共代表团赴南京后,此处改作中共代表团重庆代表处和中共四川省委驻地。同年11月,交还国民政府,被重庆警备司令部作为军营使用。1949年后,此楼被重庆市检察院用为职工住房。2011年至2012年,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对旧址实施复原修缮后对外开放。

该址于2000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渝中

回首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不忘初心和使命

· end ·

照片丨罗大万、左小朵

※ 声明:除原创内容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印记 |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当年红色桥梁 今日教育课堂

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是1936年至1946年中国共产党设在国民党管辖区西安的办事机构,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先后设立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今天为您讲述这座“红色驿站”的峥嵘岁月。

陕西省委省政府发表春节祝辞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公示

国务院同意陕西省撤销旬阳县设立县级旬阳市

国家级试验区!陕西西咸接合片区获批!

陕西省教育厅最新通知!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重要发布!事关春节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陕视新闻视频号

↓↓↓↓

记者:李瓅 王一霖

新媒体编辑:李媛

审核:周新丽 王冬

《红色太原》| 太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赓续传承太原建党史,由中共太原市委网信办、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出品的10集《红色太原》系列微视频正式上线展播。

该作品以太原党史为题材,采用演播室置景的方式录制,择优遴选10名太原市互联网企业党支部书记或组宣委员,以讲述人的身份,通过历史资料、现存文物等方式,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发生在太原的、具有代表性的十件党史大事记进行讲述。

今天推出《红色太原》第五集:太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蚕食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由于山西是红军抗日的必经之地,毛泽东明确提出“经营山西”的方略,推动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深秋,红军高级将领彭雪枫与阎锡山秘密接洽,转达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与绥晋联合抗日的愿望。不久,经双方商定,中国工农红军秘密联络站在太原成立。联络站的首个驻地,在首义门“基督教青年会”后院六号,随后迁入到太原新满城街的一套四合院内。

1937年8月30日,红军秘密联络站公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晋办事处”,于坝陵南街8号正式挂牌,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设立的唯一公开办事机构。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先后来往于此。在周恩来的建议下,阎锡山同意成立由共产党、八路军代表参加的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发动群众支持抗战。

从此,以山西为支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场团结御敌、联合抗战的历史大幕,在这块土地上徐徐拉开。

出品|中共太原市委网信办 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 太原市互联网行业党委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