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葵涌遗址旅游攻略-新市葵涌遗址必玩景点

爱旅游
新市葵涌遗址

新市葵涌遗址位于广州市新市葵涌龟岗。年代为夏商时期。1982年试掘2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0.52米,含大量贝壳,大部分是淡水蚬,还有咸淡水交汇处生殖的螺、蚶。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动物遗骸。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较少,器类有釜、罐、盘、鼎、钵、豆等,纹饰有绳纹、曲折纹、方格纹、条纹、云雷纹、网格纹等。石器有斧、锛、环,新市葵涌遗址,新市葵涌遗址简介,新市葵涌遗址-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葵涌遗址旅游指南

新乡市辉县 千年遗址琉璃阁

琉璃阁遗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东南角,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商周至汉代的古遗址。遗址之上有一座明代建筑风格的重檐八角阁楼——文昌阁,因其以琉璃瓦盖顶,当地人世称“琉璃阁”,故该遗址取名为“琉璃阁遗址”。琉璃阁大墓在规模大小、随葬品多寡及时代早晚上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保存完好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是研究战国时期用玉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2013年5月,为国务院核准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阁坐北朝南,原名文昌阁,为木结构古建筑,因上覆彩色琉璃瓦,由台基及阁体部分组成,台基呈正方形,青石分层垒砌。台前正中筑石阶,两侧置垂带。台沿有一对1米高石狮,周围砌石栏杆、栏板。阁体居台中,平面八角形,两层,三重檐攒尖顶。通高15.35米,基高0.1米,多边长4.5米。

琉璃阁战国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地势东高西低,高差约6米,

墓葬时代也是东早西晚。在所发掘的80座战国墓中,有22座墓出土了玉器,其中前中央研究院发掘的;51座战国墓中,有18座出土了;682件玉器(包括玛瑙、水晶、绿松石串珠河南省;博物馆发掘的甲、乙墓出土玉器约40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的27座战国墓;中,有2座出土玉器38件。现将墓葬出土的玉器简述女口下:墓甲:墓长约11、宽10.3、深约11米。玉器有玉璧2件、大环1件、小系环2;件、璜4件、玉牙4件、玉冲2件,及玉鱅、玉谍、玉燕、玉兽、玉虎一件。玛瑙、绿松石串珠44颗。

墓乙:墓长约9.1;、宽7.6、深约11米。玉器有大璧1件、玉璜1件、玉圭1件、方玉饰7件。

墓主生前用玉分为礼器、实用器和装饰品三种。礼器有圭、璋和大璧,一般相配出土,如墓乙出土的大璧、玉圭、玉璋;M75在人腹下白石璋与青玉璧叠压放置。实用器为玉谍,作套指钩弦射箭用,出土于墓甲。装饰品主要是耳饰、项饰和成组的佩玉。耳饰为玉玦,一般成对出土于人头骨两侧,甲、乙两墓和M80、M55都有出土。项饰出土于M55,由白玉珠2颗、红玛瑙珠24颗、绿松石珠16颗组成。成组的佩玉数量最多,组合形式多样,繁简不一。M60出土的100多件珠玉器,实为6组玉佩上的全物,虽组丝朽烂,不能复原,但尚可按其层次与方位,看出杂佩间的联系。

琉璃阁时代最晚的1件镶嵌云纹壶,这种镶错纹饰属战国早期,侯马铸铜遗址出土镶嵌龙纹陶范出自Ⅱ段地层,时代属春秋晚期早段。琉璃阁西区M75、M76等几座东西向的铜器墓,所出铜器有辫形绹索纹、贝纹、复式斜角云纹,此三种纹饰的陶范,在侯马铸铜遗址多有出土,为晋国新田独有。说明琉璃阁西区头向东的墓葬出土的铜器,均产自新田。

琉璃阁墓地出土铜器以晋器为主体,伴随一些春秋早期的铜器,属中原周文化范畴,为早期铜器葬在晚期墓中。琉璃阁甲墓出士蟠虺纹附耳升鼎与郑国鼎相似,郑国铜器在琉璃阁墓地是很正常的。上马墓地13号墓中两件Ⅱ式鼎来自徐国,作器者为徐王之子庚儿。中区M60出有浴缶,属楚囯风格。

甲墓出土的螺旋状金柄茎青铜直刃匕首式短剑与北京延庆县玉皇庙M244山戎墓出土青铜短剑十分相似。

戎狄使用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制作轻巧、精致。甲墓出土螺旋状金柄茎青铜直刃匕首式短剑,有别于匈奴短剑,与吴式剑也不同,晋国、卫国以及中原各国均没有这样的短剑。随身短剑作黄金螺旋柄茎状,其规格之高,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此短剑可以肯定是戎狄首领随身佩剑。很可能是晋国东扩,范卿攻灭戎狄后所获战利品。规格如此之高的戎狄短剑在甲墓出土,为琉璃阁甲墓范卿之说,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M1、M75、M76、M105和M140位于墓地西面,时代最晚,M1为积石积炭墓,是典型的战国墓葬作风,各墓出土的玉器具有战国晚期风格,其下限不晚于魏灭国之年;(公元前225年)。

从琉璃阁战国墓地出土玉器中,可注意到:①出土玉器较多且精美者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墓圹长度在7米以上,佩玉和葬玉制度与墓葬规模与墓主身份紧密相关。②M60出土一对月牙形玉璜,形制颇为奇特,与当时流行的玉璜形制不同,据报道其质料为澄绿翠绿的硬玉。硬玉即是翡翠,一般认为是清代中期才由滇缅一带输入内地的,在清代前出土的玉器中并未发现硬玉制品,因此这一对月牙形玉璜需认真加以考察。③东周玉器特点之一是出土玉器的墓葬占发掘墓葬总数的比例较高,且玉石混用现象较为普遍,如洛阳中州路(西工段)260座东周墓有139座出土玉石器,为53%;洛阳凯旋路南62座东周墓有40座出土玉石器,为65%;琉璃阁80座战国墓有22座出土玉石器,为28%。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同后来的汉代玉器集中出在皇室和诸侯王墓中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2012年,被核准发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3年,为国务院核准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份,市委两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将15项重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将“琉璃阁遗址公园”确定为“十五件民生工程”之首。该项目预计投资2600万元,各项工作正在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我市新添一座遗址型考古博物馆

开馆 本版图片由记者 李卫超 智慧 摄

看看是啥宝贝

唐代白釉鹰首壶

这件文物出土于现在的洛龙区龙康社区,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器物具有明显的波斯萨珊式器物造型风格,这种巧妙地把外来文化与传统民族艺术结合起来的装饰手法,是唐代陶瓷造型上的创新。唐代白釉鹰首壶的存世数量屈指可数,而我市这件是其中器型保存相对完整的一件。

唐代三彩骑俑阵

这件文物出土于王雄诞夫人魏氏墓葬,该墓葬共出土三彩骑马俑、三彩伎乐俑、胡人俑、文官俑、侍女俑、三彩马等220件。该墓出土三彩器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富有生活气息,三彩骑马俑、人物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初唐时期唐代三彩器之精品,对研究唐三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曹魏时期琥珀兔

这件文物出土于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通体由血红色琥珀雕饰而成,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作为一件陪葬品,它寄托着古人养生修炼观念和长生成仙的愿望。

西汉高浮雕鹿头

彩绘人物纹空心砖

这件文物出土于洛阳站南广场。在汉代画像砖中,常将驱鬼逐疫与引魂升天题材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升天与辟邪的密切关系。这块空心砖器型较大,造型精美、色彩鲜艳,鹿角的主要作用是引魂升天,将之放于墓砖上,起到驱除障碍、辅助升天的作用。

□记者 智慧 通讯员 程召辉

“东方博物馆之都”再多一座博物馆!10日下午,洛阳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遗址型考古博物馆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南城墙西段,展陈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建设、管理并展示陈列。该博物馆有哪些特别之处?记者带您看一看。

1 让文物讲故事,最新考古成果将从这里发布

步入该博物馆的文物展厅,最先看见的就是“四大发明和洛阳”展区,一件件文物“端坐”在展柜中,向观众细细“讲述”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在洛阳的故事。不少观众现场参观后才知道,发明火药的道家亦发源于洛阳。

再往展厅深处走,另一个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五十万年前,一个三口之‘家’洞穴的早晨,洞穴中火堆余烬冒着白烟。洞外阳光照射在洞内的动物骨堆上——新的一天到来了。洞穴内住着3个古人,一个大人和两个分别是11岁和6岁的孩子。孩子哭了一声,大人有些紧张地看了看洞外,昨晚有一只剑齿虎就在附近转悠。洞里吃的已经不多了,大人用石片刮了一些肉放进较小的孩子口中……”这是史前文物展柜上的一段介绍文字,用来说明2008年我市关于古人类“栾川人”的考古发现。

“我们想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考古成果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该博物馆是一座面向社会公众展示洛阳历史文化和洛阳历年考古成果的综合性场馆,今后,我市最新的考古成果将通过这里发布和展示,这里也将被打造为洛阳新的文化高地和考古文化交流的窗口。

在开馆仪式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考古博物馆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期待借助这一博物馆,更加灵活、全面地呈现考古发掘成果,也让考古成果更好地为大家、为社会服务。

2 首批269件文物精品,一半以上在洛阳首次展出

晶莹剔透的东周玉环、精美华丽的西汉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牵引俑……在文物展厅内,观众可以饱览洛阳数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珍品,品读古都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

“目前馆内共展出269件文物精品,年代从史前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其中一半以上文物在洛阳是首次展出。”该博物馆现场负责人侯秀敏挑出几件精品,逐一为您介绍。

3 考古体验区,寓教于乐体验趣味考古

文物珍品琳琅满目,考古体验区的“考古秘境”既好玩儿又酷炫。目前,体验区已开放“史前水母”“霓裳羽衣”“牡丹灯会”等主题区域,步入其中,仿佛进入一个光影幻境。在灯光转换中,考古体验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俱佳。开馆当天,有不少观众在这里驻足拍照,大家笑称,这里将成为洛阳下一个“网红打卡地”。

穿过考古体验区,是该博物馆设置的考古研学堂,这是一个多媒体厅,随着后续研学活动开展,孩子们将在这里变身为“小小考古学家”,体验趣味考古。

走出考古研学堂,就来到了遗址展示区。在下沉式的展示区内,可以看到朝代更迭在洛阳城留下的城墙遗迹。在两处遗址展示区之间,还有考古工具展示和考古文创艺术品,大名鼎鼎的“洛阳铲”也在其中。

如果您想到现场看看,请带好身份证登记入馆参观。目前,该博物馆每天参观人数上限为500人。在参观时,请您做好个人防护并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另外,每周一是博物馆例行闭馆的日子,请您注意。

[责任编辑: ]

郑州新郑市和禹州市交界具茨山老山坪古城寨遗址

具茨山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根,近年来被省政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已重新修建了黄帝祠、中天轩辕阁、黄帝拜祖台、黄帝迎日推策台、嫘祖庙、屯兵洞等古迹。人少,没门票。可美!

新郑市西北部的具茨山上,有一片比较完整的古城遗址。它就是老山坪古城寨遗址。古城寨遗址山脉东西横亘,群峰相连,山势险峻,环绕禹州方向的阳坡,三面多为悬崖绝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军事屏障。

具茨山相传曾是黄帝的主要活动地,《庄子·徐无鬼》载:“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更明确指出:“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具茨山老山坪古城寨遗址也是春秋时期晋、楚、郑争霸和战国时期韩、秦交兵的地方。当时,这里就是战争的最前沿。自春秋至宋金时期,前后数千年期间,发生于此的大小战事接连不断。

老山坪古城寨从城堡的结构、规模和军事防御性质来推测,该城堡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建筑群遗存。

老山坪古城寨遗址所处高度为海拔683-753米,遗址周长3340米,现存寨墙长3180米,房址436处,遗址面积32万平方米。老山坪古城寨遗址是在一处相对平整、开阔的山坡上,分布着成片的石屋,这些石屋都没有了屋顶,所能看到的均为半截的石头墙壁,部分石屋开门的方向清晰可辨。石屋之间的间距都很近,有的相距只有30厘米,有的甚至紧挨在一起。这些石屋没有院墙,在成片的石屋外边,有一排倒塌的寨墙,石屋布局与现代建筑布局明显不同。

来到山顶平台的“老山坪古寨群遗址”,从平台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向北走约200米的距离就看到少量石屋。这些石屋看上去十分古老,但有几座房子基本完整。其中一座石屋长约8米,进深约5米,屋内套间墙壁有1米厚。石屋对面还有一座较小的石屋,两门相距2米左右。

老山坪古城寨遗址也是像风后岭古城墙一样,有内外城墙建筑,城墙建筑为单墙,没有风后岭城墙的宽度,老山坪古城寨城墙宽度只有50到60公分。古城墙内城墙从东起老山坪中峰到西边悬崖绝壁,两边连接外城墙。外城墙由七个山头连接组成,城墙部分坍塌。最高的山头是具茨山主峰玉皇顶。上面一处古城寨两边连接古城墙。在玉皇顶和老山坪之间有一古水井,深大约3米,井水甘甜可口。

在古城寨两处最高峰北峰和中峰峰顶分别发现凿有圆洞的巨石,由于该古城寨范围分布较广,该两处圆洞应为具有指挥、警示功能的旗杆洞,同时该两处山峰应为古城寨中枢指挥机构居住地。根据试掘出土四件瓷碗(残)分析,该瓷器烧制在金代中期。站在海拔753米的山顶上,放眼望去,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峰峦延绵,千姿百态,宛若太虚幻境;山谷中那一泓清水的古井,在金辉的映照下,粼光闪烁,空灵无比,绿油油栽植的竹林都将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始祖山并不高,爬山游水,只为放松。

据传说始祖山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修德振兵、统一华夏的重要活动区,现保留有始祖庙、屯兵洞、力牧台等众多人文遗址,每年“三月三”,都举行盛大的祭拜活动,已成为世界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之一。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