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文战斗纪念碑旅游攻略-峰文战斗纪念碑必玩景点

乌鸡哥哥
峰文战斗纪念碑

937年2月5日至7日的泰顺峰文战斗,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南与敌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2月5日,国民党军第八十师1个团和浙江保安第三、第四团,共约3000人,向泰顺峰文进攻。刘英、粟裕率挺进师主力在简垟大山峡伏击国民党军,歼敌数百人。当国民党军发现挺进师的主力部队后,即蜂拥而至,步步紧逼。战斗至第三天,国民党军形成了对挺进师主力两头夹攻之势。在这危急关头,山间突然起了一阵大雾。刘英、粟裕当即决定留下小量部队打掩护,主力部队迅速转移。雾中担负掩护的部队把东、南两边的敌人引上山头,自己则悄悄地撤离阵地。两边敌人均误以为对方是红军,自相交火,伤亡严重。

峰文战斗纪念碑,位于泰顺县峰文乡牛塘湾村。2001年7月1日,峰文乡政府为配合泰顺县“红军路”红色旅游开发,在峰文战斗旧址建立了纪念碑,供游人参观。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乌龟山战斗纪念碑

乌龟山战斗纪念碑位于勐海县勐遮镇。

乌龟山战斗是云南全境解放的最后一仗。1950年2月10日,国民党军93师278团部分残兵败将大约有1000余人,在师长叶植南、团长罗伯刚的带领下,从橄榄坝渡口逃过澜沧江,直奔南峤乌龟山,师指挥部设在乌龟山上。15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7师副师长吴效闵、第38师114团政委赵培宪率500余名指战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政治部主任唐登岷所率机动组成的追歼部队从橄榄坝渡过澜沧江,走山路到格朗和黑龙潭时获得情报,敌人全都集中到了南峤乌龟山,准备在南峤过春节。追歼部队到达景真寨子后,指挥部设在进步民族上层刀廷荣家。通过侦察得到可靠情报,驻守在乌龟山上的敌人还没有发现我追歼部队已经逼近乌龟山。16日,追歼部队将敌人包围在勐遮乌龟山南峤县政府大院内。17日凌晨向敌发起猛攻,国民党93师师长叶植南、278团团长罗伯刚头天晚上前去旧笋地霸黄国桢所设的酒宴未归,当得知消息后,凭着黄国桢匪部熟悉地形道路,悄悄带上40余名匪徒向边境逃窜。追歼部队前去阻截,但敌已潜逃出境。中午,追歼部队在乌龟山又与从勐阿方向返回的一股敌人发生激战。乌龟山凌晨和中午的两次战斗,共毙敌70余人,俘敌5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000余件,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一批;解放军指战员牺牲10余人。1995年,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决定将1950年2月17日定为西双版纳解放日。

为不忘历史,缅怀先烈,2003年7月乌龟山战斗纪念碑修建落成,以示纪念。2010年2月,乌龟山战斗纪念碑被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办公室、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命名为首批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9月被中共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全州首批党史党性教育基地。

供稿:州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陶磊

学习时报:青沧战役纪念碑碑文敬读

夺取战略性反攻的重大胜利

青沧战役纪念碑碑文敬读

在绿树成荫、四季常青的河北省沧州市烈士陵园,建有革命烈士骨灰堂,堂内安放着 38 位烈士的骨灰,骨灰堂南侧是452 座烈士墓。在陵园广场中央,矗立着青沧战役纪念碑,碑身高17.6米,呈三支枪的造型,用6块草白玉砌成,正面刻有“青沧战役纪念碑”七个毛体描鎏金大字,背面刻有《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四七年,为配合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牵制平、津之敌。毛主席、朱总司令电令华北野战军二、三、四纵队,渤海一军分区,冀中八军分区所属部队和地方民兵。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前线指挥所杨得志司令员、罗瑞卿政治委员和耿飚参谋长的统一指挥下,于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二日发起了“青沧战役”。全军指战员和民兵,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奔袭两天,参战官兵以摧枯拉朽之势,扫清了捷地至唐官屯津浦铁路沿线外围之据点,攻占青县、沧县及沿线车站。勇夺军桥,将青县、兴济和沧县城镇紧紧围定。十四日五时三十分攻克青县城、十九时收复兴济、十七时攻打沧县城、十九时各路大军相继攻进城垣、沿街巷战,清扫残敌至十五日凌晨沧县古城获得解放。“青沧战役”全线告捷。此战役歼敌一万叁仟多人,控制了泊头至静海之间的铁路线。使晋、察、冀和山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青沧战役”以夺取战略性反攻的重大胜利,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光荣史册。

在“青沧战役”中,广大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勇于牺牲,不少解放军指战员、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彪炳史册,光耀千秋。值得我们永远怀念!“青沧战役”抗日战争及土地革命时期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文500余字,高度凝练了青沧战役的历史背景、主要经过和重大意义,让后人通过这简短的文字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和将士们英勇杀敌的献身精神,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纷的岁月。

在冀中发起反攻,策应东北夏季攻势

1947年,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的强大夏季攻势,彻底打破了东北解放区被分割的局面。蒋介石为了应付东北局势,令华北国民党军队派兵增援。据此,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军区“配合东北作战,不使敌人向东北增援,以策应东北解放军的夏季攻势”。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军区贯彻主动作战的方针,决定在津浦线北段发起青沧战役。

战役部署是:以第2纵队并渤海军区部队攻击沧县守军;以第3纵队攻击唐官屯至青县等点守军;以第4纵队主力攻击兴济至姚官屯等据点。

在南线,第2纵队和渤海军区部队于13日零时开始,分多路进攻沧县。经过激战,先后攻占了沧县南面的捷地车站和捷地镇、沧县车站和南关以及西门外的军桥,直逼沧县城下,并于14日19时开始攻城。英勇的指战员们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把山炮推进到距离城墙只有200米的地方,将城墙西南角炸开一个缺口。发起冲锋后,第6旅16团仅用13分钟即由西南角登城,迅速打开突破口。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第18团组织各种火器,严密封锁西城门两侧敌人的火力点,用150斤炸药实行集团爆破,炸开城门,突入城内。渤海军区部队由北面、第5旅及第4旅2个营由东面相继突破城垣与敌展开巷战。15日晨,敌人被全部歼灭。

在北线,第3纵队在同一天开始攻击青县、唐官屯。第8旅于12日15时以隐蔽行动徒涉运河,16时发起攻击,仅30分钟就突入唐官屯,至13日拂晓全歼河北保安第2总队一个大队500余人,同时攻克陈官屯。第7旅攻克马厂,控制了减河铁桥。第9旅于12日20时对青县城发起攻击。经过一天两夜的激战,于14日1时30分占领全城,守敌大部被歼。

在中线,第四纵队于12日23时对兴济、姚官屯发起攻击。至13日晨,第10旅攻克李窑、炕头,第12旅攻克姚官屯、徐官屯,第11旅攻克高官屯及兴济车站。14日10时开始向兴济镇进攻。突击队利用河岸死角向前运动,在炮火掩护下突破敌人前沿,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将敌人分割围歼,傍晚时分战斗结束。

青沧战役共进行了3天,歼敌1.3万余人,攻克了自津南陈官屯到沧县近 200 华里津浦路沿线被敌军控制的数十处据点,牵制了国民党军增援东北战场的计划,彻底孤立了北平、天津守敌,使晋察冀和山东两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人民解放军进行三大战役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后方。

一切为了支援前线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青沧战役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胜利,除了决策正确、参战部队所有指战员英勇作战、地方部队密切配合行动外,人民群众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青沧战役时,我晋察冀野战军3个纵队及地方部队十几万人云集青沧一线,沧州人民全力以赴,动员一切人力物力保障前线的需要。战役打响后,沧州人民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发出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一切为了支援前线”的号召。翻了身的农民群众,听说要支前,情绪特别激动,整个沧州的人民群众都动员了起来,以各种形式全力以赴支援军队。无论是战场侦察,还是后方勤务、救护伤员,沧州人民群众都踊跃支前。冀中和渤海区的沧州人民,组织了10多万人的民工队伍,派出上千副担架、350辆大车随军行动。在战斗进行中,55万斤柴草、30万斤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被及时输送到前线。为保证部队在战斗中吃饱吃好,地方党组织发动人民群众为参战部队碾米、磨面500万斤,老百姓家家户户生豆芽菜供应部队。任河县的担架队员丁虎山,从敌人岗楼的枪眼下,连续抢救回3名伤员。担架队员王登桥,爬行通过敌人的鹿砦、地堡、铁丝网等数层障碍,救出负伤的战士。沧县县长张民诚在解放兴济战斗中,亲自上前线抬担架、救护伤员,为战士送水送饭。青沧战役的胜利是沧州人民同人民军队紧密团结、密切配合、英勇战斗取得的。

(作者系沧州市委常委、沧州军分区政治委员)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1年11月12日第3版

解放战争的壮丽史诗——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碑文敬读

2020年7月22日下午,正在吉林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四战四平意义重大,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上书写了壮丽史诗。鉴往知来,让我们通过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一起了解这段东北解放战争中浴血荣光的重要战事。

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北郊的四平市革命烈士陵园内,1989年建成。碑高31.3米,塔尖上四把尖刀呈V字形聚拢,象征四战四平的最后胜利。碑身镌刻着由彭真题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纪念碑塔基基座的四面,分别标注着四战四平敌我参战部队及主官序列,并记录着四战四平的光辉历史。碑文全文如下:

四平解放战(一战四平)

一九四六年三月,苏联红军自东北各地撤离回国,国民党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独霸东北,派遣接收大员刘翰东率近百名官员到四平,成立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和四平市政府,刘翰东任辽北省政府主席,并勾结伪满军警和土匪武装三千余人,窃据四平。为了粉碎国民党的阴谋,配合当时的国共和谈,中共中央决定在苏军撤离后首先控制沈阳以北的长大铁路干线城市,并由西满军区部署首先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东北民主联军,以第三师第十旅旅长钟伟担任指挥,以保安第一旅旅长马仁兴、辽西第二分区副司令员邓忠仁、第七纵队第十九旅副旅长杨尚儒担任副指挥,统一指挥第三师第十旅二十八团,第七纵队第五十六团和第五十九团、保安第一旅第一团、辽西第二分区第十六团和两个县大队,总兵力六千人。战斗从三月十七日早四时打响,经过十个小时激战,至下午二时结束。我军以伤亡二百余人的代价,共毙、伤俘国民党辽北省主席刘翰东以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所部三千余人,一举歼灭了以日伪“铁石部队”和土匪武装为主的国民党守城之敌。缴获大小炮三十二门,机枪六十九挺,长短枪两千余支,汽车二十辆,马七百匹,以及其他部分军用物资,使四平获得解放。

一战四平的胜利,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四平市被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所控制,从而有力地阻止了敌人的北进,这对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特别是对首先控制北满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平保卫战(二战四平)

国民党军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下旬,集中十一个师从沈阳地区分南北两路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首先占领四平、本溪,进而占领全东北。中共中央为了配合谈判斗争争取国内的和平和我党我军在东北的有利地位,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坚决扼守四平。毛泽东两次致电林彪“必须准备数万人的伤亡,要有决心付出此项代价,才能打出新局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自四月十八日开始,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之第七、第八、第十旅和独立旅,第七纵队第十九、二十旅,保安第一旅,第七师第二十旅,第三纵队第七、第八旅,保安第三旅,第三五九旅,辽西第二分区部队及炮兵旅一部,在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统一指挥下,在四平地区英勇抗击国民党军十个师的进攻。敌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实施集团冲锋,东北民主联军顽强抗击,许多部队以近战和白刃格斗歼敌,一些阵地敌我数度易手,战况甚为惨烈。至五月十八日,由于国民党军占领塔子山并迂回四平东北,东北民主联军为摆脱被动,主动撤离四平。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共歼敌一万六千多人。东北民主联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八千余人。

四平保卫战是在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城市防御战,参战部队以人民军队高度的英勇顽强精神,保卫了北满根据地,配合了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争取了实现东北休战,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平攻坚战(三战四平)

一九四七年六月,东北民主联军为扩大夏季攻势的战果,决心以第一纵队、辽吉纵队、第六纵队第十七师和“东总”炮兵五个营等部,在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万毅指挥下,对防守四平的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等部发起攻坚作战。另以第二、第三、第四纵队,第六纵队主力和独立师等部共十七个师,在四平南北地区担任阻援。

六月十四日二十时,东北民主联军冒着倾盆大雨向四平发起总攻。攻城部队面对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英勇奋战,逐屋逐堡争夺。十九日,战役预备队第十七师全部投入战斗。至二十日夜攻占四平西城区,二十一日继续向东城区发起攻击。此时,查明四平守军并不是战前判断的一万八千人,而是三万五千人。二十三日,“东总”调整部署,将伤亡较大的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各两个师撤出休整和参加打援;以第六纵队全部投入战斗;攻城作战由第六纵队的司令员洪学智指挥。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攻城部队对东城区展开顽强攻击。后因国民党十个师分由长春、沈阳驰援,为另寻战机,攻城与阻援部队奉命于六月三十日撤出战斗。

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从运动战走向攻坚战的开始,我军付出了一万三千人的伤亡代价,辽吉纵队独立第一师师长马仁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此役四平虽未攻克,但歼敌一万七千余人,也为我军摸索出了一整套的城市攻坚经验,对而后实施城市攻坚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平收复战(四战四平)

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一九四七年秋季攻势,彻底转为战略反攻,完全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一九四八年三月,东北野战军为发展冬季攻势作战的胜利,决心夺取战略要地四平。遂以第一、第三、第七纵队,独立第二师和“东总”炮兵四个团,在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万毅指挥下,发起攻克四平作战。

三月十二日晨,参战部队对困守坚固设防的四平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等部发起攻击。炮兵首先发挥火力攻势,随着炮火向纵深延伸,主攻部队发起冲锋。第一纵队从西北、正北向城里突击,对敌实行迂回穿插,分割包围,把国民党军的防御体系打乱。同时第三纵队则由南向北压缩,形成南北钳形夹击。第七纵队由西南进行攻击,并于十四时与第一纵队会师中央大街。至十三日七时,全歼守敌,使得四平重获解放。此役共歼敌一万九千余人,缴获各种炮一百九十七门,轻重机枪四百六十一挺,各种枪九千六百八十八支,汽车八十五辆,骡马一千六百五十一匹以及大量军用物资。东北民主联军伤亡四千九百余人。

四平的解放,彻底割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长春到沈阳的联系,使长春守敌陷入孤立的困境,为东北我军发动辽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于三月十五日致贺电“庆祝你们收复四平街及冬季攻势中歼敌八个整师并争取一个整师起义的伟大胜利”。

四战定乾坤。四平地处东北平原中部腹地,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是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作为“关东门户,九州通衢”的四平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从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先后四次血战四平,双方累计投入兵力40余万人,总计作战时间长达63天,东北民主联军三攻一守,歼灭国民党军队6.8万余人,其中尤以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和1947年的四平攻坚战最为激烈,投入兵力之多、作战时间之长、战斗之激烈、伤亡之重、影响之广,在东北战场是空前的。最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军)以总计伤亡近3万余人的代价,攻取了战略要地四平,为辽沈战役取得全胜拉开了序幕。

薪火永相传。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东北抗联的主要战斗地区,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吉林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坚决的斗争精神,这一特质在四战四平中得到充分体现。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的参战部队中先后有数百个单位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各纵队、各师(旅)的表彰和嘉奖,数千名指战员战场立功。“辽吉功臣、四平名将”马仁兴、“不死的英雄”王西兰,还有没有留下名字的无名烈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四战四平的硝烟已经散去70多年,但精神高地的力量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扬帆新程。这段浴血鏖战的烽火岁月,这篇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不仅深深镌刻在党史、军史中,更永远铭记于人民心中,成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朱巍 张丽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