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三一基督教堂旅游攻略-圣三一基督教堂必玩景点

好文推荐
圣三一基督教堂

上海圣三一座堂是中国上海市现存最早的基督教英国圣公会主教座堂,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九江路219号,俗称“红礼拜堂”。这座教堂曾是英国国教会设立的英国圣公会维多利亚教区英侨教堂、圣公会华中教区主教座堂、中华圣公会主教院主教座堂,现在又成为中国基督教三自-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两会”)总部附属教堂。

圣三一堂位于九江路江西中路西南角,现归宗教机构,曾为黄浦区政府大礼堂。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同治五年(1866年)拆去老堂,新堂奠基,至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新堂因以红砖为墙,俗称红礼拜堂。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40平方米,大堂高17米,2层,由当时国际著名建筑师司考特爵士仿照西欧13世纪哥特式的礼拜堂设计。结构采用砖木结构,并将建筑结构重量及伸引力集中在石柱及拱壁上。营造者为番汉公司。

该堂是上海最老的基督教礼拜堂,也是闻名远东的基督大教堂,平面呈长方形,长约47米,宽约18米,大堂中央尽端设祭坛,背后是半圆龛,窗顶发圈用哥特式的尖拱,堂内采用剪刀形木屋架,并运用高敞的尖拱顶,用石柱、石板屋面,教堂花窗镶嵌带有彩色圣母像的玻璃,教堂内的设备如讲经台、读经台、洗礼池的刻工精致,檐部用密排小圈处理。

光绪十九年(1893年),于堂北侧增建一座哥特式锥顶建筑的钟塔,钟塔四角有4个小尖顶,中间1个大尖顶,造型挺拔秀丽,显示着教堂建筑式样的特征,塔内装有八音大钟,能按圣诗的音韵打钟。据称钟楼基础用4.75米长的木桩625根,桩上铺一层很厚的花岗石,钟楼于1966年被拆除。

该堂为英国圣公会在沪设的第一个教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堂内又装设电鼓风大型管风琴,在沪西方人举行瞻礼和婚礼者较多。民国30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该堂一度作为外侨临时集中营,致使年久失修。1955年大修,始恢复原状。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后,仍以圣公会仪式举行礼拜,至1966年止。现堂东首草地改建为街心花园。

2019年10月7日,圣三一基督教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上海市九江路219号(近汉口路)

类型:教堂

厦门新街礼拜堂:中国第一座基督教堂

导读:帝国主义列强靠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基督教传入厦门,靠的却是传道士锲而不舍的工作。新街礼拜堂建之前,厦门没有教堂,第一个到厦门的雅裨理传教士,就到露天演讲,四处奔波。从1842年到1844年底他因病回国,厦门尚未有一人入教。

有史以来,宗教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打上了鲜明的西方宗教文化印迹。

我游览过巴黎圣母院,也参观过科隆大教堂,比起这类著名的教堂来说,厦门新街礼拜堂也许不值一提,但是,它是中国第一座基督教堂,为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敕为“中华第一圣堂”。1982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你来到厦门中山路,不妨从中华电影院对面的小巷走几步,拐进台光街,一睹它的丰采。

这是一座仿西腊的西式建筑,砖石结构,主楼面阔16米,花岗岩石阶通至堂前廊台,廊台上巍然矗立六根科林斯柱。白色圆柱支撑三角形山墙,山墙上镶嵌一块椭圆形大理石匾,上面镌刻着鎏金的文字:“敬拜真神/大主宰之堂/AD1848”。楼顶上建有穹顶钟楼,钟楼上耸立红色十字架。

第一个把基督教带进厦门的是美国归正教牧师雅裨理,他于1842年来到厦门。1844年,英国伦敦会牧师施约翰、养为霖也来厦门。美国归正教波罗满、罗啻牧师来厦与雅裨理共事。1850年,英国长老会牧师用雅各、宾为霖接踵而来。为创建新街礼拜堂,波罗满回美国募捐了3000美元。教堂建成后,波罗满牧师到香港购买大钟,乘帆船返厦途中,因海难而死。原先教堂,系砖木结构,规模较小。1933年维修与扩建,历时两年,花费白银32000多两。

帝国主义列强靠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基督教传入厦门,靠的却是传道士锲而不舍的工作。新街礼拜堂建之前,厦门没有教堂,第一个到厦门的雅裨理传教士,就到露天演讲,四处奔波。从1842年到1844年底他因病回国,厦门尚未有一人入教。

1846年雅氏在美国病逝,当时的厦门,在他同事的努力下,也只有两位老人入教。伦敦公教会传教士在厦门布道四年,入教者也只有两人。

为了传播基督教,传教士除了组织教会和建教堂,还办学校、医院、慈善、出版等事业。据高令印、郑梦星、苏明同、李启贤、常家祜编著的《厦门宗教》一书统计,他们创办的学校有:英华书院、怀仁女学、养元小学、福民小学、澄碧中学和寻源中学、毓德女子小学和中学、幼儿园和怀德幼师、主光小学、闽南职业中学、田尾妇女福音学院、教孺园、美华学校、闽南神学院。他们办的医院有:救世医院、保赤医院。他们还组织婢女救拔团,办难童学校、“怜儿童”等慈善事业。他们创办圣教书局,办了《闽南圣会报》、《道南报》、《鼓浪周刊》、《闽南圣诗》、《白话字》、《辅德季刊》、《石生杂志》和《鹭江报》等。显而易见,教会很注意宗教宣传,同时,注意办社会公益事业,以事为促传教。苦心经营,至1927年,厦门区会已拥有基督徒近3000人、堂会18个、支会15个。

目前,厦门的基督教信徒已有一万多人,各教会长老执事177人,除了新街礼拜堂外,还有竹树脚礼拜堂、三一堂等。其中,三一堂是鼓浪屿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之一,西欧教堂风格,希腊十字型平面,外观庄严对称,屋顶八角形钟楼,金色十字架。堂内十分宽敞,可容千人集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基督教教堂积极开展对外宗教文化交流,海内外颇有影响。

我家和新街礼拜堂只隔不宽的中山路,我在八楼顶散步,可见新街礼拜堂的钟楼和十字架。每逢星期天上午八点钟,钟楼便敲响悠扬的钟声,把我的思绪带得很远。我是无神论者,偶尔,儿时姨母婆苦口婆心向我讲《圣经》故事的情景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让我懂得,什么叫虔诚,什么是信仰。

云南怒江,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的基督教堂

在云南怒江峡谷两岸,只要有村落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国传教士建造的教堂,并且至今仍在被村民们使用来做礼拜。可以说,基督教信仰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宗教信仰。

值得说明的是 ,虽然在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却是一致的,信仰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说,信仰给他们带来信心和失望。

上次在云南怒江旅行,我就邂逅一个叫老姆登的村庄,这里有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的教堂,叫老姆登教堂。“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老姆登教堂,是一幢红白相间的房子,它是怒江流域最大的 基督教堂。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爱世人”,字体鲜艳。

怒江涛涛,白云飘飘,坐拥高山,这里有着最原始的宗教信仰。礼拜的日子,大人畅聊家常琐碎,小孩嬉戏玩耍,还有小狗做她们的伙伴。如果碰巧基督节日,你会在静谧的半山腰间,听到圣歌的声音。

上次停留在老姆登,恰逢是周日,又刚好是礼拜,我感受了信徒们做礼拜的全过程,真的只有莫名感动,无言无法形容。信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动力。如今老姆登村也兴起了很多农家乐及客栈,方便在怒江沿线旅行的游客停留和落脚。

耶路撒冷:一个神的殿堂,三大宗教的圣地

所以迫切的想要写这篇文章来记录我眼里的耶路撒冷,因为接下去一段时间内有关他的新闻可能都无关美好了......

昨天白宫发布了一个对中东和平进程乃至影响整个阿拉伯世界短期局势的重磅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单方面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承诺将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今天凌晨消息得到确认!

要说川总也真是说到做到,圣诞节将至也不休息一下,反而大招频出,让人真有点眼花缭乱。

这意味着巴以和平谈判将再次驶入“慢车道”,

中东地区国与国的矛盾将再一次被激化,

甚至不排除地区大规模冲突的可能。

耶路撒冷的和平之路将再一次被“阴霾”笼罩。

世界上可能不会再有一个地方像耶路撒冷一样

披着神圣的外衣却遭受着苦难

但是也就是这些苦难

造就了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美

所以犹太圣经《塔木德》出现了那句话:

“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我给我去过为数不多的城市做了一个排名

耶路撒冷目前依旧占据我榜单的榜首

她的美不仅仅是关于宗教的神圣之美

也有历史和现代交汇形成的独特韵味

但是我更喜欢还是冲突环境之下

淡然面对的那种心态

耶路撒冷 | 现代到古代的穿越

行进路上舍不得眨眼

高晓松在做节目的时候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就感觉乘上了从伦敦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火车,从现代城市一下穿梭到了古代文明。”

所以当我乘着大巴我都舍不得闭眼,甚至觉得眨眼都会遗漏掉很多美景,看着高楼渐渐变成平房,看着建筑色彩逐渐接近历史感浓厚的土黄色,感觉打开了三千年历史的扉页。

>交通

1、耶路撒冷没有国际机场,所以大多数游客都会选择飞特拉维夫,然后再坐大巴去耶路撒冷,车程大概1个小时,班次还挺多。

2、租车自驾,朋友去的时候就这么玩了,老司机们可以考虑,人均费用大概500/车/天

耶路撒冷 | 三种宗教交汇

表明平静却心里却不安分

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看他们的神圣之所,更看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

原本安排了三天在耶路撒冷,但是当所有的计划开始一步一步完全推进的时候,你发现你对这个地方的不舍会越来越重。

>西墙(哭墙)

哭墙对犹太人说是第一圣地的存在,教徒们会在这里低声哀哭,通过哭墙开和耶和华述说自己的流亡之苦。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圣殿的护墙,这段护墙不仅是对犹太人苦难历史的见证,更是流离失所的犹太人的精神寄所,在这里络绎不绝的信徒拿着犹太圣经默念。

说实话,那时候的你完全不需要做什么,只是静静的站在就能感受到信仰的那种力量,而对我这样一个无信仰的人来说,心情也一样复杂。

现在的哭墙中间被篱笆墙分隔成男女两个区域,男左女右互做祷告,男士区域比女士区域要严格得多。男士进入哭墙,必须戴基帕(犹太小圆帽),不用担心需要特意去买,因为在入口就会给提供纸制基帕,只有在离开前交还即可,女士就随意多了,不用蒙头。

提醒一下,记得写好小纸条,把他放进哭墙,不用担心写满你的愿望的纸条最终的归属,拉比会把你们的心愿埋在哭墙附近,因为他们相信上帝最终会让你的愿望成真。

>大卫王博物馆

顾名思义,这个博物馆的主角就是大卫王,这个选中耶路撒冷当首都的国王,是耶路撒冷神圣的开始。

大卫博物馆里除了能见到三千年大卫王城的雏形之外,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大卫塔了,拜占庭时期的基督徒认为这座位于老城中的城堡就是大卫的宫殿,随后这座塔就正式被叫为“大卫塔”了。

>圣墓大教堂

在这里,耶稣遇难,在这里,耶稣复活,然而最重要的是,耶稣安葬在这里,这里是基督徒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这座教堂和圣殿一样都经历了被毁和再建,但是相比圣殿他是幸运的,因为至今存在,被信徒们朝拜。

圣墓大教堂里面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朝圣的热点,所以你会看到很多排着队等待朝拜的信徒。其中二楼的耶稣死亡十字架,耶稣被埋葬的圣墓以及耶稣肉身死后鲜血浸透的红色大理石更是所有游客必到之处。

*根据圣经里耶稣的复活和升天,给圣墓大教堂顶部做了开口设计

圣墓只有一个,而基督教派如此之多,所有教徒都想在这座教堂里有一席之地,所以别看他表明平静,其实私底下暗暗较劲,更直接点说教堂现在处于分裂状态,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教派和罗马天主教在这座教堂中占的比例最多,但是他们仍旧会为了一块石阶的所属权争论不休,所以教堂里的每样东西,甚至是石头都有登记在册。

>苦路十四站

耶稣当年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向刑场的时候停了十四次,所以在耶路撒冷也留下了十四个苦难的标识。

路上会有卖十四站苦路的图册,如果有兴趣,那就买一本,然后根据图示走,每一站都有用罗马数字显示。

对于非基督徒的我来说,这条苦路除了感受宗教色彩之外,更多的是感受现在耶路撒冷城区里面人们的生活状态。

但是当我在苦路第二站中的鞭挞教堂坐下来,听着主教念起我听不懂的语言的经文的时候,眼泪真的很不自觉的流下来,感觉自己能切身体会一样。真的很神奇,也许是那种氛围刺激了我身体的某些感知吧。

>阿克萨清真寺&金顶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相邻而建,因为这两座清真寺所在的位置就是在圣殿原来的位置,这也使犹太人没法第三次重建圣殿。

相对而言,金顶清真寺会一直出现在报刊封面,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是圆顶上的纯金箔,使他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各种的耀眼和绚丽。

但是在穆斯林的心里阿克萨清真寺的地位更重。他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

这座清真寺不对游客开放,只有穆斯林才能进入,所以对于无信仰的我来说就不得不错过了。

而我们所熟悉的金顶清真寺(大名叫萨赫莱清真寺)对外开放程度则更高一点,除了穆斯林的礼拜时间外,其他时间都可以近距离接触,但是你不可在里面逗留很久。

>橄榄山

橄榄山基本是看耶路撒冷老城最好的观景点。在这里你会看到太阳渐渐下去,老城的灯光开始亮起,照的整个金顶熠熠生辉。

但是这座山这么出名除了观景点之外,最主要还是他的宗教色彩。据圣经记载耶稣死前一周从橄榄山进入耶路撒冷,而他也在这里度过了大量的时光来传教。

不过这里并不是基督教徒的根据地,而是密集的排放着大概15万个有犹太人的棺材,对犹太人来说这里是风水宝地之一,因为他们相信当弥赛亚再来,必先到橄榄山和金门,他们也相信弥赛亚的所到之处皆能被复活。

他们更相信,靠近橄榄山的汲沦溪谷底就是终极审判的地方,越是靠近越能为最终的审判赢得一个好席位。

耶路撒冷 | 现实与理想

这里的人渴望平静,但也只是想想

在你选择日期出行耶路撒冷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时间,一是犹太人的“安息日”,二就是穆斯林的“聚礼日”。

在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安息日一般从周五下午的开始,到周六日落时结束。而在这期间所有的犹太人不工作,不购物,不出门,大概来讲就是路上你基本看不到一个犹太人,所以如果你要拍相关的人文照片,那你就得避开这段时间了。

穆斯林的聚礼日是整个周五,这一天也是耶路撒冷最“紧张”的时候。耶路撒冷的穆斯林要通过大马士革门进入老城前往两大清真寺进行祷告。巴勒斯坦人会在周五“例行”抗议以色列对东耶路撒冷的占领行为,所以冲突时常会在这一天爆发,以色列也会采取高压手段应对。

所以针对以色列的袭击行为,大多数发生在大马士革门。这一带也是以色列军警力量部署最多的地区。对于我们这些纯属感受为主的游客,你可能需要在规划行程的时候避开这两天,这样才能远离可能存在的冲突。

如果你问我对耶路撒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坐在民宿天台的秋千上,对着老城,对着哭墙,对着阿克萨清真寺发呆。当时的心情真的只能用“平静”来形容,瞬间感觉“过不去的坎”都成了“多大点事”。

耶路撒冷有了太多的宗教色彩,他属于太多人了,甚至我也没有在这里找到我一直想要的答案。

但是因为你们我在这里有了独家记忆,

一起穿梭老城买食材,听你们因生菜的英文名而争吵;

一起在民宿爷爷家里吃火锅,吃到最后只有我在吃

一起因为换钱误入寂静古城,心惊胆战走完全程

....

一起从陌生到熟悉

也许这座城对我来说真正的美无关宗教,无关历史,而是在于她的神奇,她其实并不包容,但是她却有着多样性,很开心能和你们一起见证最美的耶路撒冷。

扩展阅读

耶路撒冷旅游攻略

飞机

距离耶路撒冷最近的机场是阿塔洛特(Atalot)机场。它在2001年由于在拉马拉和西岸的冲突而关闭,已经交由以色列国防军控制。目前该地区的空中运输依靠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它同时服务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民众。

客车

贝京高速公路是耶路撒冷主要的南北方向干道之一;穿过城市西部,然后并入通往特拉维夫的以色列443号公路。以色列60号公路穿过市中心的绿线附近,将东耶路撒冷与西耶路撒冷分开。

住宿

耶路撒冷的旅馆数目很多,不过在3、4月的复活节、10月、以及12月底的旅游旺季中,朝圣者与观光客相当多,难免会感到拥挤。

一般高级旅馆单人房50—110美元,双人房60—120美元;1级单人房35—60美元,双人房50—75美元;一般级单人房25—50美元,双人房40—50美元。

美食

由于信仰关系,耶路撒冷的清真饭馆居多,绝大多数都价格适中,以供应中东菜肴为主,阿拉伯餐馆在东耶路撒冷很受欢迎。

耶路撒冷并无特别的名菜,在犹太人经营的餐馆内多半遵守Kosher的戒律,Kosher并非菜名,而是犹太教的用餐规则,在旧约圣经上记载有许多被禁食的食物,主要有:猪肉、章鱼、乌贼、虾、螃蟹等,而且肉和乳制品不可同时吃。所谓Kosher式的用餐方式,即点了肉类的菜时,面包不涂牛油,餐后不能吃冰淇淋,喝咖啡时也不能加入牛奶。

耶路撒冷的华塔饭店供应有地道的中国菜,如果吃不惯犹太菜的中国人来到耶路撒冷游览,都可以来此解决吃的问题。一般中国式餐馆Kosher或非Kosher都有,是否为Kosher,餐馆一般会有标志表示。

耶路撒冷的点心也很有特色,要品尝以色列高热量的点心,可以在晌午或午夜逛一逛耶路撒冷的本·耶和德大街,那儿的各种糕饼和糖果店能为您提供赏心悦目的点心,由于中东的糕点和甜食是用蜂蜜或糖浆浸泡而成的,所以也非常的甜。

另外在东耶路撒冷的街头或旧城穆斯林居民区的摊铺上,你还能品尝到“贝克拉伏”,这是一种用生面和蜂蜜、核桃仁、桂皮肉配制而成的糕点。还有“咖德夫”,是用小麦碎片、阿浑子果实及蜂蜜烤制的,吃起来香脆可口,另外还有一种叫“哈尔伏”的甜芝麻点心也会令你。

购物

在耶路撒冷购物,与宗教有关的旅游纪念品应为首选。具有宗教色彩的门柱、圣卷、十字架、金灯台,甚至首饰、头巾、可以作为护身符的钥匙环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另外死海地区出产的护肤品、洗发水、浴盐也值得带回家来。如果预算足够的话,以色列钻石比国内的便宜很多,而且做工精良,也是可以考虑的购物选择。

活动

德国侨民区、本耶胡达(Ben Yehuda)步行广场、和俄罗斯大院落(Russian Compund)都是耶路撒冷主要夜生活去处,这些地方风格自成一派,兼热闹、时尚、优雅一身。对孩子们来说,新建的时光电梯(Time Elevator)耶路撒冷市历史的三维互动讲解),宽广的圣经动物园,出售各种圣经题材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的恩•亚尔(Ein Yael)都是有趣的地方。

小贴士

到耶路撒冷去的游人必须首先了解以色列的宗教思想,遵守犹太教的习惯,在公共场所不要吸烟,在犹太人区禁止拍照。当然,饮食更应尊重那里的习惯。

饮食习惯

与犹太人共同用餐时应尊重其饮食习惯,事先就共同食用的食品征得对方同意。犹太教徒不行贴面礼,一般行握手礼。许多犹太妇女不与丈夫以外的异性有身体接触,也不握手,男士如遇犹太妇女,避免与其主动握手,更不能行贴面礼。

穆斯林斋戒月期间,穆斯林教徒不允许在日出和日落之间吃饭(8岁以下儿童除外)、饮酒、吸烟,避免在公共场所从事上述活动。在穆斯林和极端正统犹太教区,为人物拍照要格外小心,应征得当事人同意。任何时候不要为军人、警察及军用、警用设施拍照。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