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居寺石窟旅游攻略-静居寺石窟必玩景点

霞姐
静居寺石窟

静居寺石窟,位于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南7千米丰润村南山崖下。

中文名:静居寺石窟

地理位置:山西省静乐县

编号:8-0484-4-007

所处时代:唐

足不出省就能欣赏敦煌同款 陕西石窟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陕西石窟寺资源

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这些有名的石窟寺是否让你魂牵梦萦?可你知道吗?其实陕西也有非常丰富的石窟寺资源。

根据陕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统计显示,陕西现存997处石窟、摩崖造像及石刻,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2处。为深入挖掘石窟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合理利用,9月8日,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安举行。

说了这么多,想必你的驴友之魂已经燃起,快随着凤小编云游一番~

彬州市 大佛寺

大佛寺石窟位于咸阳彬州市城西十公里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为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所建,原名庆寿寺,全寺因山起刹,依崖凿窟,雕石成像,共130孔洞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40米长的东西向立体崖面上。

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游玩tips

来大佛寺一定要去大佛窟。窟内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秀眉慈目,跌坐于莲台之上。此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是古代造型中的一大宝库。

延安市子长县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现为陕北四大宋代石窟之一,位于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整个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在历史上为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道。

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第3号窟内有大小佛像一万多尊,人称万佛岩。该窟开凿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是一座典型的立柱式中央佛坛窟。

游玩tips

钟山石窟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洞内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雕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错落有致,做工精细。

延安市黄陵县 清凉山万佛寺

清凉山万佛寺也称万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市城东黄陵县西四十公里处的双龙镇峪村西清凉山,石窟开凿于半山石崖间。始建于隋唐,落成于宋,重修于金、元、明。

石窟依山凿石而成,有大小石佛万余。其石窟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游览地。

游玩tips

山上保存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类石窟,其中借山势而凿的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内四周墙壁上雕刻有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万余尊。

榆林市 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红石峡石窟群共27窟。虽然造像遭到严重破坏,但宏伟的规模和“榆关雄峙”、“威震九边”等64方巨大的悬崖镌壁,则仍充分显示明代边塞军镇石窟的特色。

游玩tips

运气好的话,赶上晴天,又可以留到傍晚,那么就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石峡风光。这也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榆林市米脂县 万佛洞

万佛洞又称万福洞,位于陕西榆林米脂县城北8公里的无定河右岸悬崖上,共有29个洞窟,是陕北洞窟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群,窟群长126米,窟门大多镌有名称,主要有“伽蓝护法殿”、“观音洞”、“灵宫殿”.“白衣洞”、“关王洞”、“九天圣母洞”。

游玩tips

万佛洞石窟大雄宝殿内有记事碑多座,其中两块置于与石室一体的两石龟背上,进得正殿朝佛膜拜时一定不要忘了要摸摸神龟,据说会疾病全无,神清气爽。

文案/李斯同

图片来源 /咸阳文旅 子长县人民政府网站

延安市清凉山景区 榆林文旅 榆林日报

责编/朱攀宇

凤凰网陕西综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ggyx@hiazure.com

(或后台勾搭小编)

免责声明

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甘肃石窟寺丨石拱寺石窟

石拱寺石窟位于华亭县上关乡半川村北侧山梁的崖面上,距山脚的村庄约100米。石窟开凿于向南的崖壁上,距地表高5~10米,东西长120米。从西向东排列,共有15个窟龛,基本都位于同一个平面上,上下错落不大。其中第6窟为大型穹隆顶洞窟,第8、9、11、12、13、14窟为三壁三龛式窟,第4、5、7、10为在第6窟外壁开凿的较小的龛。从崖面上遗留的桩眼观察,原洞窟之间有栈道相连,现已不存。崖面东段第 11~第14窟之间有大面积的塌毁,使这几个洞窟前部大部分破坏。

石拱寺石窟外景

石拱寺石窟周边风貌

石窟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现存洞窟以北魏为主,西魏、北周、隋代续凿。是由陕西陇县到甘肃华亭之间陇山道上一处重要的石窟寺。据民国三十三年《华亭县志》记载,明代嘉靖年“敕旨火化”和清代同治年间民族纠纷中人为破坏,焚烧第2、6窟。

第2窟东侧菩萨服饰(下垂璎珞及部分飘带)

第2窟 平面近方形,圆拱顶大窟。窟高 8.50、11.20、进深9.70米。圆拱形门,门高7.00、3.50、进深1.50米。窟内正左右三壁沿壁面凿低坛基,坛基高0.10米,前壁上方凿有一明窗,明窗高2.00、1.40米。窟形基本完整,壁面表层风化剥蚀严重,几乎无一处完好。窟内左壁外侧后代凿一个长方形甬道与第6窟相通。四壁石雕三佛八菩萨及弟子等。正、左、右三壁各雕一坐佛二胁侍菩萨,其中两侧壁主佛为倚坐。前壁左右侧各一身立菩萨,佛与菩萨、菩萨与菩萨之间各浮雕一身弟子。窟内壁面上部空间浮刻一些小佛或菩萨像。正壁佛高6.40米,因残毁严重,从痕迹仅可见左臂向前平伸,右臂抬起,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衣裾垂于座前分为两瓣。左侧菩萨残高5.70 米,残毁严重,仅残存几处衣裙痕迹,立于半圆形莲台上。右侧菩萨残高5.80米。左壁佛残高6.00米,残毁严重,从痕迹仅判断倚坐于须弥座上。左侧菩萨残高5.70米,仅残存部分衣裙,立于半圆形莲台上。右侧菩萨残高5.60米,仅存下部衣裙及两侧下垂飘带,两腿间有下垂璎珞及部分飘带,立于半圆形莲台上。右壁佛残高5.50米,现存残痕与左壁相同。左侧菩萨残高5.20米,残存与左壁左侧菩萨似同。右侧菩萨残高 5.00米,残存与右壁菩萨同。弟子高2.00米左右。

第6窟平面方形穹窿顶窟,方形窟门,其上开一明窗,窟内沿四壁凿有倒“凹”形低坛基。窟高7.90、宽8.20、进深7.40 米。坛基高0.23米,宽0.70~1.49米。明窗高1.65、宽1.57、进深1.40米。该窟被人为毁坏,造像及窟内壁面已被凿毁。窟内左右壁前侧分别开有一甬道通往毗邻的第2窟和第8窟。正、左、右三壁分别雕一佛二菩萨,前壁门两侧各雕一力士,前壁下方浮雕有数排供养人,上方浮雕有供养天及伎乐天。主要造像已被凿毁,仅少许供养人等保存略好。

第8窟平面方形,拱形顶窟,窟门方形。窟高2.00、宽2.60、深2.55米。后代在窟顶凿一直径0.73米的圆洞,上通第9窟。右壁后凿一长方形洞直通第6窟。正壁雕一佛二菩萨,左壁已毁,不详。右壁雕二佛并坐。前壁上方正中浅龛内造一坐佛二胁侍菩萨,龛外左右侧各三身立弟子及各三身弟子头像。左侧一身坐佛及二身小孩(其中一身踩在另一身身上)。右侧上部浅龛内三身坐佛,一个圆形莲花化生。下部龛内一身交脚菩萨及左侧一身胁侍。

第9窟 平面方形圆拱形顶窟,窟高1.85、宽2.37、深1.87米。窟内正、左、右三壁各开一圆拱形半壁龛,其中正壁龛高1.17、宽1.37、进深0.31米,左壁龛高1.35、宽1.57、进深0.30米,右壁龛高1.09、宽1.59、进深1.28米。方形圆拱顶窟门。正壁龛内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龛外左右各浮雕一菩萨一弟子,左壁龛内一佛二弟子,右壁龛内一佛二菩萨,龛外两侧各浮雕一弟子。

第11窟平面方形平顶窟,三壁三龛,四壁向上变小,与顶部呈弧形相交,窟高2.40、宽2.25、深2.40米。三壁三龛三佛,每佛胁侍二菩萨,三壁龛外各立一佛,龛楣外雕弟子或飞天,前壁门上及两侧龛内雕释迦及维摩、文殊对坐。下部二列供养人,顶刻圆莲、忍冬及飞天、莲花化生。甬道两侧雕力士。

第12窟北龛主佛头

第12窟三壁三龛窟,平面方形。窟内正、左、右各开一圆拱形浅龛,顶略带弧度。窟高1.85、宽1.65、进深(残)1.30米。正壁龛高1.50、宽1.12、进深0.37 米。左壁龛高1.10、残宽1.34、进深0.35米。窟大部分塌毁,右壁龛已塌毁无存。窟内已烟熏严重。正、左、右三壁龛内原均为一佛二菩萨,顶部雕圆莲及飞天图案。除左壁全部和右壁前部塌毁无存外,其余保存完好。

第13窟原窟形已不详,可能为三壁三龛窟,现仅存正壁及左壁一小部分。窟残高 1.95、宽2.02、进深(残)0.50 米。正壁开一圆拱形龛,龛高 1.25、宽 1.60、深 0.35 米。现正壁龛内一坐佛,左右侧各一胁侍菩萨。龛外左右侧各一身立佛;左壁一身立佛及一身残像,其上方一身飞天。

第14窟平面方形三壁三龛窟,窟高 2.10、宽 2.54、进深(残)1.25米。正壁正中开一浅龛,龛高 1.26、宽 1.50、进深 0.37 米。该窟大部分塌毁,仅存正壁及左右壁后部。窟内正、左、右三壁正中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外左右侧各雕立佛一身,佛上部各两排两身弟子像。

1981年石拱寺石窟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石窟寺丨寺儿湾石窟

寺儿湾石窟位于靖远县城西南20千米北湾镇天字村东寺儿湾、黄河西北岸红砂沉积岩上。这里因有一寺一湾,俗称寺儿湾,又因寺窟背依红罗山,亦称红罗寺。

寺儿湾石窟远景

寺儿湾石窟十八罗汉像(局部)

寺儿湾石窟塑像

石窟始建于唐代,原有六窟,现仅存一窟,凿于东山麓红砂石崖壁上,进深6.1米,宽4.55米,高2.46米。窟门为砖券拱结构,上有清康熙年间修建的木结构小阁楼。主室平顶,三面开龛,有大小佛龛30多个,龛内现存释迦、迦叶、阿难、观音、天王、十八罗汉等塑像66尊,为圆雕、浮雕、高浮雕泥裹彩塑造像,部分为近现代重修。窟北又有一小窟,内存佛像2尊。窟南尚存已毁的数座窟龛痕迹。

寺门左前方有一残碑《古刹寺碑记》,其中有维修和创建将军殿、伽蓝山门及僧房等活动的记述,末两行题“靖远县掌印守备徐应和癸丑之岁孟夏之月”。寺门上方木构阁楼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增建,门楣匾额上有清嘉庆丙辰年(1796年)重修题记。

1978年,寺儿湾石窟被靖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再次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