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城刘家寨旅游攻略-偏城刘家寨必玩景点

小伊伊
偏城刘家寨

刘家寨地处太行山东麓涉县偏城镇偏城村,建在一处方整的高岗之上,为保存比较完整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群。其始建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现存80%以上为清代至民国初年建筑,全部是砖石土木结构,四周用石头筑成高达10米的城墙。据《涉县地名志》记载,宋末元初,刘姓从山西辽州(今左权县)上武里同峪村迁来,由于世代为官,渐成旺族,便将四周以石筑城,设东南北三门,俨然一处小山寨,易守难攻,改名“永安寨”,因地处偏僻,故名“偏城”,因原主人姓刘,故现在常被人称为“刘家寨”。

进入刘家寨,“将军第”“进士府”等古建筑仍然十分威严。沿街门楼,飞檐斗拱十分精美,大门两侧的门楣多为青石竖立,雕刻着各种楹联,高大的门楼、高高的台阶,全部采用青石铺就,底层阶下有排水道,不少上马石和拴马石(石鼻)至今仍保存完好。屋顶多为坡屋顶、出飞檐、圆椽,方砖盖瓦、屋顶压背、两端出兽,许多雕刻美仑美奂。这一古村落有着较高的科学和艺术观赏价值,汇集了建筑学、绘画、文学、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艺术特点。 古寨没有被开发,保存状况较原始。

六百多年的“插花区” 偏城镇位于涉县县城北部30公里处,它西临山西省左权县,东靠河北省武安市。这个位于两省交界的城镇,自1336年到1940年,历经元、明、清、民国,先后长达六百零四年中,一直是“插花区”—— 一个周邻与山西黎城县全不接壤的城镇,却隶属黎城县管辖。为何如此?问题的答案指向刘震——这位金末元初时的崇州太守。

崇州当时的辖区范围主要是黎城县与涉县一带,但并不包括偏城镇。偏城是刘震的家乡。“或许是出于对家乡的‘关照’,刘震将偏城从别处(行政管辖内)要了过来,归自己管。”此后,崇州辖区内有三块独立的行政区域——黎城县、涉县和偏城镇。

偏城镇于1336年划归山西黎城县管辖。而偏城镇和黎城县之间,又隔着涉县的辽城乡与索堡镇等地区。它是偏城村得以申请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打出的惟一王牌。

“偏城”不是一座真正的城,它只有北、南、东三个门,而并非四个门。其中缘由,与“五行八卦”有关——北门属水,水生木;南门属火,木生火;东门属木,木木相帮;西门属金,金克木,故而不留西门。

毫无争议的是,刘家寨为刘家人所建。那么,寨子具体为刘家何人所建呢?问题却至今无解。刘家后人只能猜测建寨与刘震有关,他们的理由是,从刘震算起,刘家四代为官,那时,刘家成为当地望族。因此,刘震被后人奉为刘家“始祖”。或许就是在那一时期,刘家建起“永安寨”——人们以青石为砖,垒起10米高的城墙,开了东、南、北三门,设东为正门,上 书“永安寨”。寓意住在寨子里的刘家子嗣“永远安康”。

1940年1月,偏城脱离黎城县管辖成立了偏城县抗日政府,六年后撤县并入涉县,在这7年的时间里,八路军129师先遣团也在这里秘密驻扎,又书写了这处山寨的“红色历史”,在鹿头乡东鹿头村建有“烈士阁”阁名为“偏城县烈士阁”。

“将军第”位于“六门圪廊”南头,它是寨子内最威严的宅院。这处三进院依西高东低山势而建,从正房走到门口,上下落差有9米之高。它与对面的“进士府”都为刘榕宅院。刘家后人说,刘荣是宣统乙丑科进士,正四品昭武都尉官职。

“将军第”与“进士府”——两处院大门上的匾额,都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尤其是“进士府”门上的木雕,据说能完好保存,是因为这处院曾� �过一个抗日“杀敌英雄”。偏城镇副书记贾赵全记得,正是这块“杀敌英雄”的匾遮住了“进士府”,所以未曾毁坏。“将军第”曾是偏城县委,而“六门圪廊”北头的第一处院子,又曾是“公安局、看守所”。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偏城镇偏城村

乘车线路:涉县乘开往偏城镇的班车可达。

这就是刘寨,我的家乡。

文 | Augu

本文为【奥格物语】原创首发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抄袭必究

刘寨,隐藏在中原腹地众多县城里的一个小镇。

我在百度词条里看到这样的解释:

刘寨镇位于新密市区东部,距省会郑州35公里,新郑国际机场25公里,距市政府20公里,总面积67.8平方公里,20个行政村, 人口5.1万人。

和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大城市相比,整个镇子的人口加起来,抵不过一个社区的人数。不过,这里,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不仅仅是故土,更是心灵的归处。

每次回到刘寨老家,晚上睡觉都香甜些。我原来以为是晚上的虫鸣助眠吧,于是费尽心机去用手机录下来,回到城市听,可怎么都听不出那个味道。

可知,再好的录音设备,录不出家乡的声音,再好的拍照设备,拍不出家乡的味道。好在我还有文字,可以适当表达。

其实,我的村庄周边的村落大多已经搬迁了,只因为靠近铁路,老家的宅子才得以保存,尤其位于刘寨镇南端的一个国际度假村项目的开发,让更多的老家人搬离了故土,住上了楼房,集体农庄,甚至干净漂亮的小洋楼。

可是,楼层虽高,条件虽好,却再也没有村子、院落,来的那么热闹、踏实了。

既然如此,还是趁村庄还没有消失之前,给下一代留下一些记忆吧。

仓王村的由来

首先,是我所在的村庄,叫仓王。隶属于刘寨镇西马庄村3组,应该是中国农村行政管理级别里最小的组成单位了。

仓王虽小,来头却很大。

据说是当年黄帝大战蚩尤部落的时候,在刘寨镇附近屯兵驻守,储存粮食的仓库就在这里,因此得名:仓王。(意:仓库之王)

以仓王为中心,周边方圆5公里内,盘桓着很多村落,有吕楼、马庄、刘庄、张庄等,另外还有各种厂矿,大概那时候农村的地皮便宜,建厂成本较低,很多诸如发电厂、耐火材料厂、油站、水泥厂等都开到周边了。

这样虽然带动了地方经济,给农村生产队的财务带来了账面上的实惠,可实际上污染却相当严重。我上中学那会儿,村里东边还是一片核桃树林,还有各种桃树,苹果树等。后来,由于开发媒站,全部损毁殆尽。

那么粗的核桃树,要五六个小孩儿才能围起来,被砍了。我记得砍断的树根就堆在村口很久,年轮一圈一圈的数过去,竟然十个指头数不完。

后来随着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很多污染较大的厂矿都搬走了,尤其以水泥厂关停,电厂搬迁为代表,因此,家里的种的菜叶子上没有那么多粉尘了。不过直到现在,仓王东边仍然是一个煤场,整日有拉煤卡车驶过,烟尘滚滚。

在仓王村东边,几条火车轨道穿行而过。

宋寨火车站:1958年5月,由铁道部第六工程局承建的京广线新密支线,全长41.7公里,在刘寨镇的宋寨建起了小编组站,1994年又进行了扩建,现仍在运行中。

这里是小时候放学后最喜欢玩逛的地方,沿着弯弯曲曲延长的铁轨走啊走啊,时不时还要猛地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火车开过来,唯恐被撞到,因为火车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小时候亲眼见过一个人被压断过腿,给心里留下很长时间的阴影。

而且火车引发的事故直到现在还时有发生,光村里都发生过几起,很难说火车带来的是当地效益,还是某些家庭的灾难。

对于小孩子而言,火车总是有吸引力的,有点像放大了的玩具,因此,记得我的表弟疯狂的迷恋火车,每次到我家走亲戚,最喜欢的事情就跑去看火车。

老家的房子

吕楼村明清时期古建筑村落

宋家楼院:始建于明代,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这类宅子早已经不住人了,村里最穷的人家也都有了自己重新修葺的砖瓦房,应该都告别了此类夯土建的老房子。

我很小的时候是住过的,因为是土做的,屋里常常会有一些蝎子、虫蚁、老鼠之类出没,甚至还会有蛇,尤其冬天,看到门槛上盘着一条蛇,还是蛮吓人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隔壁家的姐姐,被土蝎子蛰了一下,整条胳膊都肿起来了,在院子里哭着走来走去,坐卧难安。

想想那时,农村的条件着实艰苦,而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全民下海,很多城市居民都安装了电话、电视,过上了后现代城市的摩登生活,遥远的乡镇农村,还在土屋里,不得不感慨,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政策,果然是先从城市吹到农村。

那时候全村只有几家有电视,天天晚上跑去看,然后,借着月光回家,如果哪天阴雨,就只能抹黑回家了。

上次回家,我家斜对面的老宅子正在盖房子,钢架结构,两层楼,七天就可以完工,不得不感叹现代技术的进步。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小车,盖栋别墅、小洋楼什么的,也是正常的吧。

比不得城市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别墅,农村可能几十万就拿下了,如此对比,还是农村的幸福指数高啊。

老家的娱乐

其实,农村也一直有自己的文娱活动。

尤其小时候,如果有露天电影,那晚上就是全村人的盛事。几乎全村出动,来到村口,找到位置坐下,一般还没开场已经黑压压围了一片,有的背着小凳子、小马扎,有的坐在树杈上,蹲在墙头。反正只要能看到电影,坐在哪里不重要。那个气氛,真是。

那时候最喜欢一些武侠片和香港警匪片,尤其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简直是童年里最好的精神食粮。

当然,除了电影外,农村还有一些剧团,一般以河南地方戏剧为主,还会排练一些舞蹈,扭秧歌、踩高跷之类的大众表演形式。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曾经参演过学校组织的盘古队,扛着比人都大的鼓,随着老师们,走街串巷的,去表演,从村到镇,浩浩荡荡,这也算是我唯一掌握的一件乐器了。

据《密县戏曲志》记载,从1950年到1960年吕楼、老寨、观音堂、桧树亭、王沟、宋寨等村都有业余剧团,演职人员达300多人,以观音堂的曲剧团人最多47人。

老寨村戏迷乐园

节日里常见的表演形式

一些市级豫剧团来农村演出

吕楼村民看大戏

看到这些戏剧,不禁想起自己的爷爷,在手机都没有的年月,老人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消息,无论多远,只要有戏场,就会背着一个小凳子,麻溜的跑去看戏。这算是农村人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了。也因此《穆桂英挂帅》、《陈世美休妻》、《小仓王我离了登封小县》等等戏剧,广为流传。

而我们小孩子,只要听到哪里唱戏,总会慌不迭的跑去找爷爷,爷爷,爷爷,那边唱戏类,你赶紧去看。

老家的田地

远处是新建设的电梯房

以前老家只会种粮食,这里说的粮食,就是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一年到头,刚够自家吃食。所以,农村最不缺的就是白面馒头,和玉米糁做的粥。

不过,近年来,种地越来越成了一个技术活,大家都开始搞经济作物,葡萄、核桃、樱桃、海棠等等,甚至还有鱼塘承包,可以说经济越来越活。

樱桃园

直到现在,开车经过宋寨这个地方都会停下来买上几串葡萄,好吃又实惠。

老家旅游-黄帝宫旅游区

在原来高中的南边,步行不过两公里,有一个著名景区,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圣地——“天下第一宫”。

据《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黄帝宫碑刻等历史资料记载:在蚩尤兴师作乱,侵犯中原后,黄帝当时因缺将少术,九战九败于蚩尤。便率兵退守至新密市云岩宫一带练兵讲武,并在此建立宫殿,成为当时中原一带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

为讨伐蚩尤,黄帝招贤纳士,先后拜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为将相,与风后研创了我国最早的八阵兵法,并率部运用八阵兵法,一举战败蚩尤,从而统一了中原。

黄帝宫三月三庙会

小时候,去云岩宫旅游,拖家带口,逛庙会。

小孩子最爱的一口吃的,棉花糖。

如今这里进行了大改造,变成了什么样,我们见下文。

老家的教育资源

刘寨镇第一初级中学

(原)新密第二高级中学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虽然是一个镇,然而北方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从小就听着:“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的话长大。如今刘寨镇的幼儿园、初中都越来越好了,只是可惜了高中,因为地处开发区,竟然搬迁了,这不得不说是所有二高学子的遗憾了。

关于高中,有很多回忆。

作为镇上唯一一所高中,那时候,二高附近可真是热闹。商业街几乎就是因为这所高中而发起的。一到周末,整条街道水泄不通,农村的集市就是随处搭建,又自成一体。各种生活用品、吃的、玩的一应俱全。

最开心的,就是跑到那家卖文具和音像制品的店里,二楼,找老板刻录磁带了。刻录好之后,一天到晚的听啊。尤其英语课结束,英语老师会把自己的录音机留在教室,这就成了宝贝,趁着课件休息,放上几首喜欢的歌曲,听得不亦乐乎。

还记得这个钟吗?每到下课,准时敲响,分秒不差

那时候,在灰尘滚滚的操场打篮球,不亦乐乎;

那时候,在数量有限的乒乓球案子,循环打擂;

那时候,在没有暖气的宿舍洗冷水,雾气袅袅;

那时候,在食堂喝丸子汤、吃炸馒头,大快朵颐。

如今再也没有那个劲头了,记得曾经在一篇回忆中学的文里写道:

“总想着有一天,告老还乡,带着城市打拼的风光和尘埃,然而真正触动自己的,却还是曾经那些压箱底的发黄纸页、信笺,还是那些曾陪我走过青葱岁月的中学好友、伙伴。”

前两天刚好和老同学鸿鑫、振伟在郑州小聚了下,多年未见,大家都已经成家立业,然而那份青春期的理想让在,吃胖的脸盘上挂着依然的笑容。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 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 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来不及回忆,如今,二高已然不在了,黄帝宫都换了新装。如果你很久没有回去,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国 家 4A 级 景 区 一 站 式 度 假 目 的 地

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中原小镇,如今摇身成了国际度假区域,因为将来有地铁和轻轨直达省会,交通、旅游、教育、商业日趋成熟。

来来往往的人群也都不再是家乡口音,大多是普通话,还有外省的,据说一年要接待2000万游客量,这么看来,这块人杰地灵之地,必将换发新的生机。

前两天去咨询了售楼处,四期项目已经快9千每平了,这基本要和市区房价比拼了。不过,游览了一下,无论环境还是设施配套,确实惊艳,开始怀疑这是曾经的老家吗,竟比上海迪士尼也不差!

只是曾经的老家记忆,必将在这现代化旅游地产的洪流下日趋颠覆和改变,只希望脚步能慢些,好让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游子,还有个老家可以回。

这就是刘寨,

我的家乡。

文中一些照片来源于梁冠山,

因不知如何联系,在此致谢!

-END-

历史文化名地刘家寨村

历史文化名地刘家寨村又名刘寨,位于孟津县朝阳镇瀍河西岸,寨子座落在突入瀍河的一块台地上,占地面积约300多亩。刘家寨建村历史悠久,文脉昌盛,风景优美,明清古民居享誉河洛,是瀍河流域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名地。

今刘家寨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辖南河、老仓凹、河东、河西等自然村,总人口约2500余口。

01 古寨雄壮 官宅威峨

刘家寨雄踞瀍河西岸,古寨西部背依崇邙,寨南北两侧濒临深沟,东部突入瀍河湾,三面绝壁陡立,形如金龟,俗称“金龟探水地,瀍上神仙乡”。

据说,刘家寨又称万全寨。古寨筑于清代同治元年,土筑寨墙,墙基厚约6米、高约4米,寨墙外围筑有裙墙箭垛,寨墙上可以通行车马;古寨西、南、北三面筑有寨门;东向设有炮台三座。古寨周边寨墙,依自然地势不同或内或外筑有裙墙,易守难攻。

清末至民国期间,匪患丛生,刘家寨村民捐资自备火炮火枪,散兵匪盜,闻凤丧胆,绕道远行。至今刘家寨仍有残有寨墙数段,巍然屹立。

刘家寨内有官宅十余所,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官宅一般为三至五进,墙基上铺有厚重的青石条,临街房青砖青瓦,门楼高大,门外左右设有上马石、青石系马桩。院内厢房、过厅、后堂、窑厦、砖券窑洞等,沿中轴线对称布局,青堂瓦舍。

十余所官宅的过厅和后堂清一色面阔五间,外廊弘旷,廊柱粗壮;青石柱础,雀替雕花;木质门扇窗芯,精雕细镂;青瓦覆顶,花砖迭脊;螭吻吞云,脊兽凌风。其中一所官宅中,有一棵5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枝繁叶茂,昭示着岁月的苍桑。

2011年12月,刘家寨清代官宅古民居,被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02 刘氏望族 源远流长

刘家寨刘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刘氏宗祠中的《刘氏先祠记》碑文中说:“……世居洛北,明季家乘失守,世系不能尽得之,传闻者由山东徙洛,居瀍西后李村,自午(吾)曾祖讳彦珠,祖讳鹏渐,以勤慎振其家声……”

今见到的刘家寨刘氏家谱有两本:《河洛刘氏》《后李河东村刘姓族谱》。

刘家寨《河洛刘氏》宗谱初修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再修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第三次续修于2009年。《后李河东村刘姓族谱》始修于2000年,2014年出版。

据《河洛刘氏》《后李河东村刘姓族谱》记载:刘家寨刘姓为两汉皇族后裔,明代洪武年间自山东迁居刘家寨,和清代乾隆朝的宰相刘墉(1719~1804)同属一脉。至2014年,刘家寨刘氏已传至十五代。

刘家寨是河洛刘氏著名的一支,后来刘姓族人分迁至今洛阳西关、洛阳市郊区北窑村、前李村、苏滹沱村、史家湾村;栾川县合峪镇、牧猪沟村、牧猪沟北凹;新安县孙都村;今孟津县城、孟津朝阳镇徐沟村、后李河东村,常袋镇拐枣坪村等地;河南南阳及湖北襄樊、山西运城、陕西西安等地也有刘姓族人分布。

综上所述,刘家寨村刘氏明初由山东迁居洛阳,真正大放异彩是在嘉庆、道光年间。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刘氏族人兼营商业。清末至民国初年,刘氏族人有开银号票号的巨富。

今所谓刘家寨村的官宅和富商宅院,历代相继营建达130余年。

03 人文荟萃 光耀河洛

刘家寨村刘氏族人耕读传家,名人辈出,遗留有不少乡梓佳话和文化符号。

据《河洛刘氏》《后李河东村刘姓族谱》记载,刘家寨村刘氏族人中著名的人物有:清道光年间翰林院待诏刘清标;清道光癸卯科武举刘贯甲;清道光年间进士刘鹏甲;奉直大夫刘文芳;民国冯玉祥部团长刘甲彬等。

自清嘉庆年间太学生刘卜三、道光年间太学生刘金印、刘金声之后,刘氏族人中计有国子监太学生近二十名,足见刘家寨村文风之盛。

今刘家寨村保存的刻石和匾额有:“武魁”,道光年间兵部侍郎为道光癸卯武举刘贯甲立(石刻)。“贤孝贞慈”,道光年间河北井陉知县郭绶繁为文林郎刘母张孺人题。“例赠武德骑尉刘思武”碑(石刻)。“仁让可风”,道光七年贵州玉屏知县郭应轸为太学生刘君龙题(木刻)。

郭应轸,清道光辛丑(1821)年举人,今平乐镇鹞店寨人,官至贵州玉屏县知县。郭应轸在职期间廉洁清正,兴修水利,捐俸建校,深得群众爱戴,后来积劳成疾,卒于官衙。郭应轸逝世后,百姓捐资为郭应轸置办棺木盛殓,众百姓抬着棺材一路步行两千多公里,将郭应轸送回孟津,将他安葬后才含泪离去。

04 厚重文化 期待开发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海资二区区政府设在刘家寨村。“海资反革命暴动事件”后,二区区政府再次迁至刘家寨村,遗址至今犹在。

刘家寨村位于北魏皇陵核心区,以官商古宅和厚重文化令人神往。南唐后主李煜墓、北魏元乂墓星图、北魏孝文帝长陵、数十座历代王侯墓在刘家寨村周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价值。

随着瀍河治理工程的启动,一条洛阳至孟津,沿瀍河水系的城际休闲旅游线路即将火爆,刘家寨村必将大放异彩。

湘西5大旅游景点别错过,国家公园、矮寨大桥、苗寨、古城,苗镇

Top1

红石林国家公园

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

红石林国家公园位于湖南湘西州古丈县花兰村,距离永顺县王村(芙蓉镇)约25公里。为国家4A旅游景区,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 这里所有的石头都披着一层细密的纹格,如同珊瑚礁一般。精致优美的红石林以其典型性、稀有性、优美性、自然性以及系统性、完整性赢得了各个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

古丈红石林的色彩还因天气而变,晴天望之,一片紫红,阵雨过后,顿成褐红,宛如一幅山水画,雨过天晴,无数石峰又魔幻一般从边缘由褐红变成紫红,此时颜色鲜艳,如工笔重彩,须臾之间,变化多端,令人惊叹。

Top2

矮寨大桥

目前世界跨峡谷跨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

矮寨大桥位于湖南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德夯大峡谷之上。是吉首市西北部公路的构成部分,也是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65)关键控制性工程。于2007年10月28日动工兴建;是目前世界跨峡谷跨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矮寨大桥在新结构、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技术上的“中国创造”,为“中国桥梁”赢得了“世界点赞”。

Top3

德夯苗寨

在美丽的峡谷里的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

德夯(hāng)苗寨位于湖南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德夯在苗语里寓意“美丽的峡谷”,德夯苗寨正如其名,隐藏在一片奇险秀美,绝壁高耸峡谷深处,沿路溪河交错、四季温暖如春,越往深里走越能发现它的自然风景美不胜收。

这里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一条九龙溪穿寨而过,在青山绿水间点缀着一幢幢灰瓦石基吊脚楼,一条条光滑的石板路,一座座精巧的石拱桥,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与苗寨风情。

Top4

黄丝桥古城

始建于公元686年,原系土城,1799年铸成石城,设都使、巡介等衙门。

黄丝桥古城位于湖南湘西州凤凰县。黄丝桥古城始建于公元686年,是唐朝渭阳县治,全部用青光石块建筑的古城占地2900平方米,古城墙高5.6米、厚2.9米、周长686米。此城原系土城,清康熙44年(1799)铸成石城,设都使、巡介等衙门。经宋、元、明、清历代改造修葺,形成一座独特的石头城。世居在古城内外的苗家人现仍保留着祖辈的风俗。

Top5

禾库镇

苗人聚集的集镇,每逢禾库集市热闹非凡。

禾库镇位于湖南湘西州凤凰县。该镇以政府驻地命名,“禾库”系苗语,意为“天坑”、“地洞”。传说有一条遍身金鳞的五爪长龙,口含红色宝贝,经常兴风作浪,冲坏附近的庄稼,苗民叫苦连天。为降伏这条长龙,不让龙将宝贝带走,苗民们在此山上砌了一座石塔。由此,长龙隐身地下,洪水消退,出现了一个洞子。禾库也就因此洞而得名。

集上有苗人爱吃的米豆腐,豆糕也有他们最抢手的野蜂巢,而扁担依旧是他们的生活工具显现日子的艰难。精美的竹编华丽的苗绣以及银饰无不见证了苗家人的心灵手巧。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