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鸿世纪礼堂旅游攻略-波鸿世纪礼堂必玩景点

回味文海
波鸿世纪礼堂

波鸿世纪礼堂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州波鸿地区,是当地最具现代化创新特色的建筑之一。这是一个介于功能性与美学之间、在实用与美学之间寻求平衡的现代建筑。

波鸿世纪礼堂采用通风的钢铁建筑结构,是纯粹的功能性建筑首批示例之一。经过精心改造和修缮之后,这座建筑已然成为成功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标志,并由此成为新鲁尔区的象征之一。在世纪礼堂的外部,融入了全新建筑元素的历史悠久的外墙立面分外引人注目;而室内的现代化设备技术性能也极具魅力。礼堂拥有三个不同规模的大厅,可以用作宴会、演讲、音乐会、大型戏剧表演、小型实验等活动的举办场地。如此有特色的建筑,自然吸引了不少游人来一睹它的风采。

Jahrhunderthalle Bochum

必去理由:波鸿最具特色的现代建筑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德国[Germany]

景点所在省、州:北莱茵-威斯特-州 [North Rhine-Westphalia]

景点所在城市:波鸿 [Bochum]

大礼堂纪事

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中,最具厚重年代感的建筑只有大礼堂了。前段时间电视剧《中国制造》剧组在大礼堂前拍摄取景,让我们的大礼堂因其厚重的年代感又一次火爆出圈。据说在大礼堂取景已经不是第一次,只是这次在礼堂外面,以前也在礼堂里面取过景。

1949年西北局决定延安大学更名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南迁西安办学,通远坊和永乐店校址均为借用,1953年6月学校名称由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更名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时,办学地址仍在高陵通远坊。学校对校区建设非常重视,派出二十多人的建校工作人员,对校区规划、工程设计、建设质量许多次研究检查沟通。经过一年半的建设,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学校在1954年5月19日起搬到今天的雁塔校区办学,并沿用至今。50年代建设曾经的教室、水塔、浴池、宿舍均已拆除,留下的只有大礼堂和中楼。

大礼堂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外观整体中规中矩,呈左右对称结构,分三段式,前部舞台区,中部观众观看区,单层;后为控制区,双层。舞台区有化妆间、演员换装间、备台区。左右两边有楼梯通向礼堂背后,更多候台人员可以在礼堂外等候。 礼堂观众区左右各有两扇安全门,后门为中式四开木门,主席台为大概一米高的木质舞台。礼堂座椅为四人座钢制架木质连椅,背后有25公分左右写字板,十分结实,连椅为枣红色,钢制架为绿色,每张椅子上用白色油漆印有“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字样,标明椅子购置年代为1954年起学校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时期。

学校大礼堂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安高校中最早的建筑。我们知道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也有一座礼堂,那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大学先迁北平,后因校长张学良来陕迁到西安,1936年2月在西安小南门外建筑校舍(今西大太白校区),礼堂就是此时所建。西大礼堂坐北朝南,砖混结构,由门厅、左右门房、左右廊房、礼堂大厅、后厅组成,总建筑面积1208平方米,整个平面略呈飞机形状。虽然现在看起来西大礼堂又小又土,但在当时看则是庄重肃穆、典雅实用。

再就是建于1956年的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典型歇山式中国古典建筑,左右对称,错落分明,古朴大方,宏伟壮观。建于1955年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教学楼,也是一座有着中式风格的简化斗拱门、柱脚与西式风格的团花、屋顶漂亮的建筑。建于1956年8月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主楼,也是一座典型苏式建筑。1955年开始,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后,也修建大量苏式风格建筑。以上几所学校这些近七十年的建筑大都经过专业维修、保护尚在使用,有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学校这所可以容纳900多人的大礼堂曾是学校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校重要会议、学生文化活动、大型教学活动等等都在大礼堂进行。学校的大礼堂承载我们对学校最美好的回忆。我们那一年的新生报到是在大礼堂门厅进行,交录取通知书、照片、办户口和粮油关系、填各种表格、领各种表明身份证件……但忙乱中我也没有忘记四处观看我们将要度过四年光阴的学校角角落落,大礼堂是我看到过的最庄严的学校建筑。

庄严雅致的大礼堂承载着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回忆!

在这里,我有幸聆听我国著名交响乐指挥大师李德伦的交响乐欣赏讲座。李德伦个子很高、壮壮的,戴副眼镜,大概七十多岁的年龄,精神矍铄,认认真真为我们这些生涩学生普及欣赏交响乐的知识,悦耳的钢琴曲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记得他在讲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后,完整弹奏一小节,他讲这就是命运在敲门。那时我不怎么懂,只觉得非常震撼。工作后买了第一台收录机,我顺便为自己买了收录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这一名曲的磁带。就是这次讲座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交响乐,接触到钢琴,浅薄的知识不妨碍我现在也会时不时听听钢琴曲,听听交响乐,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欢愉和心中的宁静。还有一位健身教练戚玉芳,五十多岁人二十多岁身材,伴随着音乐舞动,竟然比年轻人还青春朝气,那是一个流行健美操的时代,我也曾暗暗发誓要好好锻炼,可惜没有运动细胞,身体协调性不好,就没有坚持的兴趣。

在这里,我们也曾聆听了陈忠实、路遥、高建群等文学大家的讲座,他们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力量。由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在大礼堂和行政楼中间空场放映。这是一个极好的放映场,银幕绑在两棵高大梧桐树干上,放映机放在礼堂后面二层控制室。看完电影《人生》后,班里还组织开展了人生和爱情大讨论。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段话让我终身难忘,我也把这段话抄录在日记本上。除一些大家讲座之外,学长们也经常露点峥嵘,后来成为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赵世民学长在大学时就在大礼堂为学弟学妹们开设文艺评论讲座,一身黄大衣,一顶黄军帽,风度翩翩,侃侃而谈,敢情早就谋划好未来职业方向,先拿迷弟迷妹们练练手。

大礼堂也曾是学生重要文艺演出场所,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各种文艺合唱比赛等等,我没有文艺细胞,主要当观众,我们年级有一些同学吹拉弹唱很是了得。学校专职摄影师杜超英老师曾发给我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我们年级一位女同学,齐肩短发,一袭白色连衣裙,白色皮凉鞋,正在礼堂舞台上引吭高歌,青春靓丽,太漂亮了。记得她唱的是荷兰歌曲《白兰鸽》,她就是那一只美丽的白兰鸽。早些年学校七省区招生,西北五省区加上河南、湖北两省,和我们一起入校还有一个新疆班,三四十个学生。从新疆青海宁夏来的大多能歌善舞,夏日晚上的操场上吉他、胡琴、手鼓声伴着悠扬嘹亮的歌声真是一道风景线。

要说使用大礼堂最频繁的当然是学习,尤其是公共课,全年级450人一起上。我们83级是复校后的第五届,留下学习的照片不多,不像前几届,尤其是79级、80级、81级。在校史馆的展陈中有几幅照片很引人瞩目,全校两个系三个专业,学校只有平房教室,没有教学楼,图书馆设在行政楼南副楼,阅览室用的是行政楼几间大些房子。从他们那几张在大礼堂上课的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每个人目光炯炯、聚精会神、如饥似渴。

到了我们这一届,85年建起了1号教学楼,87年建成图书馆(我做学生时没有使用上),但在大礼堂上课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在大礼堂上李凤权老师的中国革命史,李凤权老师身体消瘦,个子很高,戴副金边眼镜,铮亮的脑门感觉满是智慧,尤其是他讲课时喜欢走来走去,声如洪钟,满口陕西腔让他把中国革命史讲得气贯山河。李老师退休后笔耕不辍,写出了《横山起义》和《胡景翼传》两部党史专著,对研究党中央进驻延安前当地党的活动有重要意义。我的法律专业逻辑学课老师是杜辛可老师,杜老师是陕北米脂人,从老延安大学毕业后留校,到之后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再到政法学院,历经学校各个时期,是学校事业的发展践行者和见证者。杜老师课讲得非常好,他一口浓浓的陕北口音让同学们捏着鼻音竞相模仿,他的逻辑课也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是一位姓仝的逻辑老师给我们上了后面的课,才知道杜老师因病去世而没能把课带到最后。孙皓晖老师的课也是在大礼堂上的,声音浑厚带有磁性,很好听的男中音,由于他的小说《大秦帝国》太过有名,竟记不准他到底给我们上哪门课。在礼堂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很多,虽不能一一列举,但都感念万分。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大礼堂还在,只是旧了容颜,少了功能,但它带给我们的记忆却是经久不忘!

本文作者赵庆菊,西北政法法律系法律专业83级2班校友,任职学校党委宣传部(校史馆)。

(本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自杜超英老师或者其他校友,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司马光的世纪葬礼

公元1086年,六十八岁的宋朝宰相司马光逝世。

之前一年,他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执政的太皇太后高滔滔体恤元老,温旨抚慰,免去每天朝见,乘坐肩舆入宫,三天去一次中书省办公。

司马光表示不敢当,夜以继日地操心政务,事必躬亲。

诸葛亮食少事烦,以致出师未捷身先死。有人搬出这个例子,劝说宰相节劳,以身体为重。

回答是“生死有命”。他自知来日无多,似乎已经作好身殉社稷的准备。直至病重之际,犹自谆谆谈论国事,

待到讣告传出,天下震悼。太皇太后带着十岁的哲宗皇帝,立即赶到灵前致祭,又命户部侍郎代表外朝,内侍押班代表内宫,一起护送灵柩回乡安葬。追封太师、温国公,谥号与范仲淹相同,为最高级别的“文正”。哲宗亲笔题字 “忠清粹德”,以后刻于墓园神道碑上。

皇家重视,民间更是自发悼念,让这个正直君子备极哀荣。

京城百姓听说司马相公过世,纷纷罢市前往吊唁,甚至有人卖掉衣服去祭奠。数以万计的市民跟着灵车送行,所过之处,大街小巷一片怮哭声。

回到家乡下葬的时候,又有数万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葬礼。户部侍郎和内侍押班完成使命后,回来报告朝廷,百姓痛哭流涕,如同失去了自己家中亲人。

司马光的画像,成为京城当季热销商品,几乎家家户户收藏一幅,并且大量销往外地。远至蛮荒偏僻的岭南,都有百姓对着画像遥祭。

如此崇高的声望,如此隆重的纪念,翻遍二十五史都少见。是什么原因,让天下人追思一个当朝高官?

原因很简单,像这样至诚至善的高官,古往今来没几个。

司马光砸缸救人,中国人都知道。其实,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另外一件事,具有更重要的人格塑造意义。

五六岁的某一天,他发愁怎么将青胡桃脱皮。姐姐帮忙一起想办法,却也搞不定,无奈跑开了。

家中婢女替小主人解忧,用热水成功脱去了胡桃皮。过了会儿,姐姐走回来,发现难题已经解决,好奇地问是谁干的。

小小司马光一挺胸脯:是我。

父亲把这一幕都看在眼里,立即斥责道:“你怎么可以说谎!”接着一通大道理,以理服人,使得儿子小脸通红。

长大后,司马光书写这段往事,自述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说过谎。

及时、恰当的批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由于父亲是儒臣,家学渊源,司马光七岁就显现出醇儒的潜质:听老师教授经典,回到家就能讲述得头头是道;平日里手不释卷,常常忘了饥渴冷热。到十九岁那年,已经高中进士甲科,踏上了仕途。

司马光做官,并无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可贵之处,在于始终正色立朝,不惧威权,不图名利,事事占住一个“理”字。

皇家都喜欢祥瑞,以示自己上应天命。交趾国投天朝所好,进贡异兽,说是麒麟。

虚头巴脑的玩意,自然不入君子法眼。司马光上奏道:“所谓‘麒麟’,真伪无从辨认。即使为真,并非主动来到我朝,也算不得祥瑞;如果是假的,更会被外夷嘲笑。所以还是原物退还吧。”

迎合凑趣的事坚决不干,保护正人则不遗余力。

“苏门三学士”之一的苏辙参加殿试,写了一篇时事对策,洋洋洒洒分析朝廷得失,言辞尖锐。初考官胡宿急皇帝所急,要将这个大胆狂徒黜落。

覆考官司马光不同意,坚持说:“苏辙有爱国忧君之心,怎能不录取!”

苏辙因此金榜题名。

容得下苏辙的宋仁宗是个忠厚人,可惜身体不好,又没儿子,皇统继嗣问题迟迟没有定论。司马光屡次上奏催促,在宗室中选立皇子。仁宗一边应承,一边继续犹豫。

司马光料知必有缘故,便道:“是不是有小人劝说陛下,年纪还不大,何必急着做此不祥之事?这种人其实想在仓促的那一刻,迎立自己亲厚的宗室,以攫取大权。史上‘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类的灾祸,难道还少吗?”

仁宗被打动了,让他将奏折送到政事堂,与宰相们商议。

司马光去见韩琦等宰相,又说:“诸公如果不早作定计,以后禁宫中半夜递出二指宽一张条子,以某人为皇嗣,天下谁敢不从?”

韩琦等肃然拱手道:“敢不尽力。”

无论年龄、资历、官位,韩琦都非司马光可比,而且向来威势凌人,却对这个后辈敛容加礼,可见君子自带气场。

在司马光、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努力下,濮安懿王的儿子过继给仁宗,并以仁宗养子的身份顺利继位,即宋英宗。

功莫大于拥立,司马光在前任皇帝那里为现任皇帝争,现在可以坐享投资回报了吧?

他从来没有私心,为了坚守正道,又跟现任皇帝争上了。

宋英宗与韩琦、欧阳修等人掀起“濮议”之争,要尊奉亲生父亲为“皇考”,舆论大哗。如此背恩之行为,置死去的仁宗于何地?让活着的曹太后(仁宗皇后)情何以堪?

司马光立即上奏反对:“汉宣帝上承汉昭帝,并未尊奉自己的亲生父祖为帝;汉光武帝上承汉元帝,也未尊奉自己的父母为帝后。这才是万世之法!”

英宗私心大作,哪里听得进去,下令大臣们商议追尊濮王的典礼。朝中直臣开会讨论,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做出头鸟。

独有司马光奋起执笔,写道:“继人之后即为人之子,不得再顾及私人之亲。应该按封赠皇室长辈的旧例,称濮王为皇伯,给予高官,封于大国,以极其尊荣。”

与会者便将这份手稿作为决议递了上去。

这场风波没完没了,朝廷决定贬斥六个激烈反对的御史,以震慑群臣。司马光请求撤销处罚,朝廷不许。他说好吧,就请连我一起贬。

在这个人的心目中,只有道理权衡,从无利益考量。

仁宗驾崩,遗嘱把自己的财产百余万赏赐给大臣。身为“知谏院”的司马光率领同列官员三次上奏:“国家遭逢大丧,财力困乏,请允许我等近臣献出这笔钱财资助修建陵墓。”

朝廷不接受,他就将部分钱财放在自己管辖的谏院,作为公用钱,另外还资助贫困的亲族。按《宋史》的说法,就是“义不藏于家”。

韩琦搞假大空,要在陕西征发义勇军二十万,又是司马光跟这位当朝大佬当面交锋,事见本号历史文章“范仲淹、司马光、苏东坡朋友圈里的隐形大佬”。

虽然未能让自负的韩琦收回成命,但他也没受到打击报复。到了英宗的儿子神宗继位,王安石推行新法,此人执拗无比。司马光体恤民情,反对新法,结果仕宦生涯遭受重创。

司马光、王安石同属举世罕见的正人君子,并且交情甚笃,却因意见不同而反目成仇。后续事情,我们在下一篇文章里接着说。

相关文章:范仲淹、司马光、苏东坡朋友圈里的隐形大佬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轻读经典

党史学习教育⑫ | 新世纪学校:追忆英雄 红色巡礼

追忆英雄

红色巡礼

新世纪学校党支部红色印记寻访活动

百年风雨,百年辉煌

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奋斗精神,6月19日,柯城区新世纪学校党支部全体党员以“追忆英雄,红色巡礼”为主题走进龙游长生桥红色教育基地,重走庙下红军路,踏寻革命先烈足迹,聆听党史故事,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重走红军路

暴雨阵阵,无法阻挡重走红军路的决心。庙下乡长生桥村红军路总长2.5公里,沿途的每一块红军墙、红军石都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穿上挺拔的红军服,沿着由大小石块垒砌成的台阶,全体党员追寻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重寻昔日枪林弹雨中的红色精神。追忆岁月,既是一次考验,更是一场洗礼。

参观傅氏故居

长生桥村,追寻傅春龄同志的足迹。傅氏故居位于长生桥村的中共闽浙赣城工部旧址,还保留着当年的革命斗争印记。作为龙游县临工委党组织的联络点,在龙游解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党员们聆听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傅春龄同志的革命故事,深受鼓舞。大家纷纷捧起了傅春龄同志读过的书籍,追寻先辈的思想踪迹。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是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现场庄严宣誓

庄严党旗下,重温入党的誓言。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使命,唯一不变的是,党旗下庄严的承诺。在傅氏故居,面对鲜艳的党旗,在张伟民书记和陈小红校长的带领下,党员教师紧握右拳、高举手臂,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

| 重温誓词 |

庄严承诺

参观华岗纪念馆

聆听一个历史故事

严村村里,聆听华岗的故事。华岗纪念馆以时间为线,展示了华岗的生平资料,全面而详实地介绍了这位“革命战士,学界楷模”的一生。党员们观看华岗同志纪录片、阅览华岗同志生平史料,在华岗纪念馆上了一堂有意义的实景式党课。他坎坷悲壮的人生经历感染着众人,他的傲骨铮铮、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让大家深受鼓舞。

老党员讲一堂党课

严村老党员华老师以《庆建党百年,学华岗精神》为题给大家讲坚定的革命战士、学界楷模华岗同志的故事。作为革命实践家,华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不屈的傲骨,坚贞的信念,深深鼓舞着我们。华老师结合华岗精神,对党员教师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希望老师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教育的初心,担育人的使命。心怀赤忱之心,做好本职工作,爱国爱党、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做新时代的好老师。

诵读一段文献史料

党支部委员郑小青同志为大家诵读红军长征片段,讲述铁血将军陈树湘的英雄事迹。陈树湘师长“誓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勇悲壮,体现出人民军队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英雄先烈,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学习一次党章

在严村华岗纪念馆文化大礼堂,党支部委员徐秀英同志带领大家学习《党章》,明确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追忆英雄 /红色巡礼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不朽的红色在这座满是绿意的古村中、在全新的时代里,历久弥新。本次“追忆英雄,红色巡礼”主题党日活动,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奋斗精神。党员教师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英雄先烈为榜样,用革命精神激励自己、鼓舞自己,坚守初心,勇担历史使命,砥砺奋进,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推送单位:柯城区新世纪学校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