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苏勒旅游攻略-沃苏勒必玩景点

豆豆
沃苏勒

沃苏勒为法国东部的市镇,是弗朗什-孔泰大区上索恩省省会,也是该区第七大城市,位于索恩河上游左岸支流迪尔热翁河畔,距贝桑松约48公里。同时,这里还是名人辈出的地方,历史画画家让-里奥•杰洛姆就生于此地。

沃苏勒有着不少古迹,如17世纪的修道院、壮观的圣乔治教堂、犹太教会堂等。博物馆(Musée Georges-Garret)与沃苏勒市博物馆不仅有高卢-罗马时期石碑、墓石,还拥有当地艺术家创作的绘画和雕刻作品。有着15、16和18世纪建筑的老城区,莫特山山顶上精美的教堂,独特的沃苏勒葡萄酒和美丽的沃苏勒湖泊都非常值得参观。一年一度的沃苏勒亚洲国际电影节是欧洲最早的亚洲电影节,吸引着电影爱好者的到来。

Vesoul

必去理由: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区第七大城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弗朗什孔泰大区 [Franche-Comté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沃苏勒 [Vesoul]

克孜勒苏: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富民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实施“九项惠民工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实;当前,克州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2014年至2018年,全州累计脱贫19.89万人,10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64.84%下降至2018年的11.77%,脱贫任务已完成78%。2018年,克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585元,同比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162元,同比增长12.2%。

游客在乌恰县吐尔尕特口岸跨境商品体验店选购商品(8月7日摄)。

乌恰县驼峰绒毛有限公司员工在整理驼绒服饰(8月5日摄)。

果树变身摇钱树

8月,阿图什市的无花果种植户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8月8日,天刚蒙蒙亮,阿图什市松他克乡阿孜汗村村民阿力木江·塔力莆就走进自家的无花果园开始采摘新鲜的无花果。

“新鲜的无花果就是长在树上的‘糖包子’,不好保存,一定要多用几片叶子把它包起来,这样才不容易烂。现在市场价格好,一个就能卖5元钱。”阿力木江一边采摘无花果,一边给记者介绍无花果的市场行情。

阿力木江摘完树上已成熟的无花果后,又赶到位于阿图什市中心的无花果交易市场开始了一天的销售生意。

阿力木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来,一家人一直依靠无花果种植、销售维持生计。

为了帮助村民依托无花果产业实现增收,去年,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无花果提质增效上做起了文章。冬闲时间,他们组织村民开展无花果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无花果管理期,现场指导村民科学栽植、修剪、除草和灌溉。

这两年,阿孜汗村还通过协调江苏援疆资金发放无花果种植补贴,打造无花果交易市场等方式,鼓励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提升种植品质。同时,工作队依托“阿孜汗无花果园”“阿孜汗无花果交易市场”品牌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集鲜果、果干、果酱销售和旅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村民吐尔逊·居马通过发展无花果果酱加工,探索出了一条致富路。记者在吐尔逊经营的甜嘴蜜舌果业专业合作社看到,一瓶瓶已包装好的无花果酱正等待出库。

“现在合作社解决了七八个村民的就业,每年加工鲜果30吨,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吐尔逊说。

阿孜汗村通过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全村无花果品质提升、面积扩大、农民增收,也实现了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多样化,为� �造阿孜汗无花果品牌、增强村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无花果外,近两年,克州林业和草原局狠抓林果业提质增效和“百千万培训计划”工程,林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林果面积1.83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果园2.42万亩,各类果品产值3.6亿元。

今年,克州林业和草原局对37.41万亩林果进行提质增效。今年,销售鲜杏已达764.676吨,其中,赛买提杏最高批发价18元/公斤,巴仁杏最高批发价80元/公斤。果树已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上图:演员们在阿合奇县苏木塔什奎克托海湿地为游客表演节目(6月24日摄)。

下图:克州图书馆新馆面积6240平方米,现有藏书18万册(8月4日摄)。

产业铺就致富路

8月7日,在阿图什工业园区克州锦盛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各生产流程的工人认真地操作着各自手中的机器,剪裁、缝制、修边……每一个环节都分工明确。

“我们工厂主要以生产裤子为主,目前,年生产力为200万条。现在,我们已将目光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下一步,将重点开拓巴基斯坦市场,届时,我们将继续扩大生产线,让更多本地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该公司董事长康云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克州坚持稳定第一、就业优先,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

特别是今年以来,长期处于经济洼地、就业扶持工作难度较大的克州,就业呈现出积极态势。上半年,克州城镇新增就业5460人,2个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434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5.8%。

乌恰县康苏镇佳苑小区居民孜比古力拉·艾斯图拉就是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2013年以前,孜比古力拉没有固定工作,成为社区的贫困户。2013年,新疆乌恰县驼峰绒毛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员工,孜比古力拉报名应聘,让她没想到的是,到公司上班后,不仅一家人实现了脱贫,她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公司不仅派我去内地学习了新的驼绒加工技术,还定期给我增加工资,现在每月工资已经从最初的2000元增加到5000多元了。”孜比古力拉说。

在克州,产业促就业已成为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最有效途径。2014年至2018年,克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技能培训15.1万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9.08万人次。

2018年,克州坚持就业创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发展以服装服饰业、特色民族餐饮业、民俗旅游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口密集和交通便利的深度贫困乡村创办村办工厂,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实现职业技能培训2.85万人,城镇新增就� �926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96万人次(其中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5515人次),创收10亿余元。今年上半年,克州稳定就业人数达4898人,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89.7%。同时,城镇新增就业中,企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吸纳就业容量进一步扩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旅游产业通过“七个一批”渠道新增就业496人。

乌恰县吐尔尕特口岸新联检大厅外景(8月7日摄)。

旅游带来好“钱景”

8月的克州冰川公园风景迷人,气候凉爽,成为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8月10日,山东游客田夏斐与家人一起专程从山东来到克州冰川公园旅游,当看到触手可及的雪山时,激动万分。

“我在旅游攻略上看到这个景区评价很高,慕名而来,真是不虚此行。”她兴奋地说,“回到山东后,我一定要把这里推荐给更多的亲朋好友,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新疆。”

2018年,克州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40.6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44%、93.68%。今年上半年,克州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4.57%和164.05%,旅游业正在成为支撑克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助推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随着游客的增多,当地的农(牧)家乐也火了。

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皮拉勒村村民玉苏甫江·艾沙依托克州冰川公园优势,买了1座毡房,在公园门外经营起牧家乐,仅半年,就挣了1万元。不仅让一家人实现脱贫,还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今年,玉苏甫江将毡房数量增加到5座,每逢周末、节假日,可接待游客200人左右。

“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我忙不过来,聘请了5个村民帮忙,今年纯收入可以达到3万多元。明年我要扩大规模,争取让收入翻一番。”玉苏甫江信心满满地说。

为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克州加快4个重点精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152万元用于13个旅游扶贫项目建设,进一步解决了当地旅游业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存在的短板。以景区带村、景点带户、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合作社、能人+农户等旅游扶贫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提高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的能力,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目前,克州已建成民宿55家,客房112间,床位228张。在今年昆仑大峡谷杏花旅游文化节期间,农(牧)家乐及民宿共接待游客6400多人,实现旅游收入247.8万元,大大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克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宏说,下一步,克州将牢牢抓住用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释放的红利,大力实施旅游兴州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业,努力将旅游业真正培育成支撑克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助推农牧民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END

来� ��:新疆日报

全媒体记者:于泳 何玲 任华

摄影: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

编辑:丁文

前苏联崔健和列宁格勒的夏天

Dee

DAY

04

DeepFocus

盛夏

Лето

导演: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编剧: Michael Idov / Lily Idov

主演:Teo Yoo / 伊琳娜·斯达申鲍姆 / Roman Bilyk / Alexander Kuznetsov / 菲利普·阿德耶夫

类型: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片长: 126分钟

--------------------------------------------------------------------------------

文 | 徐佳含

编│尼侬叁

20世纪80年代的列宁格勒——

一个小礼堂里满满当当地坐着一百多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目不转睛盯着台上,轻轻摇晃着脑袋, 时而变换着口型,却又紧靠着椅背生怕弄出过大的声响。礼堂四周有教官或保安模样的人来回踱步,也紧盯着他们的言行举止。

这是一场摇滚音乐会的现场,没有跳水更没有pogo,电影一开始,我们便随着两个姑娘钻窗偷偷遛进了这一个“乖乖的”摇滚现场。摄影机穿梭在狭窄的后台和紧凑的舞台,台上一个带着墨镜的摇滚乐手,右手重重扫过电吉他的琴弦,嘴紧凑着麦克风。他叫麦克(Mike),年轻人圈子里最炙手可热的摇滚明星。

《盛夏》简洁的故事线索围绕麦克展开:麦克和妻子娜塔莎(Natasha)遇到了麦克的崇拜者维克多(Viktor)。维克多自己也是一位词曲作者兼歌手,他日渐显露的才华得到麦克的赏识和慷慨相助,与此同时,娜塔莎也与维克多陷入爱情。维克多将麦克视为导师,三人开始了一段看似平稳的三角关系,然而琴弦、鼓槌和声带的震动之下是他们三个谁都躲不掉的痛楚。在逼仄的公寓里哼唱一段旋律、临摹一张封面,或在朋友家客厅偷偷开一场小型音乐会,亦或是回到俱乐部的礼堂正式上台演奏,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Kirill Serebrennikov)将三人的交往浓缩进几个特定空间,散落在列宁格勒这座诺大城市的几个黑白角落。显然导演在布光和场面调度上深思熟虑,令封闭的小空间复杂起来,娜塔莎的隐瞒与坦诚和麦克的洒脱与失落,都随着维克多第一张录音室专辑初见雏形而交织。

但导演还是好心肠地为这些列宁格勒的年轻人们留了一个发泄的出口:虽然《盛夏》大部分现实部分叙事以黑白呈现,但穿插在叙事中的四个超现实片段则以动画形式展现,即该片摄影师Vladislav Opelyants口中的“幼稚现实主义”——伴随着四首经典摇滚乐,覆盖在真人影像上的白色粉笔画为沉闷的火车车厢开启了一场西红柿大战,也可以在列宁格勒撑起整个宇宙,或令这座城市在深夜大雨中拥有一抹有温度的红色。在这些MV式的片段中,摇滚乐调动起了各种年龄、身份的路人和乘客的律动,暗示着这座灰暗城市中的动力正喷薄欲出,而转机亦已暗流涌动。

维克托·崔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历史上,麦克·诺门科(Mike Naumenko)是Zoopark乐队的主唱,而维克多·崔(Viktor Tsoi)是Kino乐队的主唱和创始人。片名《盛夏》便取自Kino的一首歌名。正如对他音乐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性手枪乐队一样,崔本人在80年代末的创作中积极为政治发声。曾作为演员出演谢尔盖·索洛维约夫(Sergei Solo-vyov)的cult片《Assa》(1987)的他,在该片结尾处一身黑夹克紧握话筒,以他创作的歌曲《改变》为影片作结:“我们眼睛探寻改变/融入我们痛苦欢乐/融入我们跳动血脉/改变/我们等待着改变啦。” 然而,他最终还是没能等到变革的到来;但时至今日,《改变》仍在几年来俄罗斯民众的抗议示威中传唱。

在影片中,导演谢列布连尼科夫对政治的表现非常收敛,并没有试图戏剧化或浪漫化这些年轻人在1980年前后的政治参与。导演本人自2012年起担任莫斯科剧院果戈理中心总监,因所制作的戏剧作品多次挑战和挑衅政权而被反复审查,一年前突然被扣上“涉嫌贪污“的罪名而遭拘留至今。然而,就《盛夏》本身来说,导演并没有把政治当做影片的卖点,反而选取了维克多·崔一生中最为平和的一个阶段,专注人物和故事本身,政治的紧张感对于影片来说更多是支撑着故事的客观现实。但即便没有正面冲突,我们依旧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他们对现实、对政权的种种不满,同时,导演也巧妙地将政治氛围的紧张感通过与歌词审查老师的周旋和观众们听演唱会时的正襟危坐传达给了观众。

纵然对于某些资深摇滚乐迷来说,这些苏联的摇滚乐手们有着“蜜汁品味”——他们爱披头士、爱滚石、爱伊基·波普,却也爱比利·乔尔、黑色安息日——但我私以为,这样大杂烩的品味便的的确确是那个时代苏联年轻人们眼中的西方摇滚乐,是他们所热爱的:他们爱狂躁的riff也爱流畅的旋律,爱小情小爱的呢喃也爱愤怒的吼叫,说到底,他们不在乎这是朋克、是硬核还是金属,不在乎这摇滚乐是否血统纯正。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像在炎炎夏日的夜晚脱光衣服冲向清凉的海水,他们只想接近它,更接近它,一切标签都可以被拆除、被撕碎、被遗忘,又或许他们根本不曾看到标签。像呱呱坠地的婴儿疯狂地吸吮着整个世界的灵气,牙牙学语,他们模仿着一种嗓音、一个和弦进行、一段riff,蓄足精神向往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正是这些单纯而莽撞的时刻构成了影片中真正击中人心的瞬间。

再回想那些有轨电车上被画上太空服的醉醺醺的乘客们,和那个跨域半个国家被红色画笔着上一袭红裙只为在雨中痛哭一场女人吧。他们执拗地跑调,打着各自的节拍,管他唱的是神经兮兮的Talkings Heads还是狂妄的娄·里德(Lou Ree),对于这些活生生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宣示着个体的存在,以自己的方式期待着变革的来临。

在影片结尾,导演还是选择落回音乐与爱情。回归俱乐部的小礼堂,回归最初望向台上温柔大胆的眼神,回归摇滚乐带来的冲动和纯粹私人的情感记忆。这份记忆之于我是高中时周五晚上骑车10分钟飞奔向的鼓楼MAO Live,也许之于你是一年四季从排练室穿到舞台上都不愿脱下科特·柯本同款开衫,之于他是绑在手腕上的音乐节门票,至于骚柔还是硬核,记忆本身就与这些定义无关,又或许,和摇滚乐也无关。

黑犬

深焦影评大赛第二届冠军

88/100

年度摇滚乐迷不可错过的电影,摄影和原声都很棒,虽然有将电影拍成mv之嫌,但还是充满灵气。致敬彩蛋随处可见,Iggy pop,the who,大门大卫鲍伊披头士欢乐分裂地下丝绒等等,它该以Isaiah Berlin的那句作结:What a summer it was!

Peter Cat

87/100

谢列布连尼科夫终于把自己舞台调度技巧用在了真的“舞台”上。一个爱情故事。恰好是在前苏联。在八十年代。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在两位苏联摇滚“教父”之间。一些吉光片羽的生命记忆。

深焦影评大赛第一届冠军

87/100

应该是评委会大奖水准。跟柏林的《多甫拉托夫》有一比,尤其是房间内部的群像和复杂调度,基本就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过同样是讲极权体制下的艺术,这一部要有趣的多,说着说着就开始唱,唱着唱着就开始画,画着画着又出来一个人全然间离,告诉你以上这些都没发生过,是一部非常浪漫,非常有想象力,但又有蛋蛋忧伤的复杂作品。更不用说三角故事有多暧昧动人暗流汹涌了,特别喜欢两次对仗的开门,混杂着钦慕、嫉妒、恐惧、失望,情绪几乎完全在几个人的眼神和行动之间流动起来,可见导演功力。唯一的结尾轻微拖沓,粉笔画式的卡通还有更多可以利用的空间,看好这个导演!

Zac

80/100

燥动,活泼,处处外溢的创造和复杂的调控;摇滚地辉煌然后摇滚地退场,尽管内心剧痛,音乐和爱都可转手给摇滚的新希望,在黄昏里为摇滚继续发声。

翘楚

80/100

主竞赛第一部让人全情投入的电影,差点在卢米埃尔厅蹦起来,完美的观影感受。虽然主打八十年代情怀牌又有些小清新,但是!社会主义摇滚不分国界!自由反叛的力量从影像中全然释放,携带着洋洋洒洒的惬意与活力,每一首原声都好听。

2miao

75/100

用黑白画面勾勒的盛夏光景,和穿插着的彩色蒙太奇,提供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观影体验。长镜头灵活地转着,歌声不断地回响在早场的卢米埃尔厅,那些集体的或私人的,涉及政治的或诉诸情感的,都幻化于一体最终变成我脑子模糊又美好的印象。

柳莺

一个在夏天酝酿的传奇,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似扑面而来的艳阳,将观众照得措手不及却始终情感充沛。黑白摄影考究精致,可惜华丽视听下内容过于肆意冗长,配合主题插入MV将叙事节奏打碎,使得人物虽可信,却并非十足动人。自带光环的主题,观众高分指日可待。

溢出屏幕的反抗与青春,视听满分。

朱马查

50/100

视听竭尽全力然而反而没有了摇滚乐的生涩原始生命力,内核又太过肤浅,对于这些真实人物的内心,导演似乎也无意走太深。单纯就mv技法来说,发三首歌mv视觉创意雷同,也没办法买账。

伊犁州最好的景点在哪,尼勒克、新源、昭苏还

心情好了那都是美景,心情不好美景里都闹心。[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曾经去过伊犁多次,独库跑了几趟,总结一下,各有千秋,但唯独偏爱尼勒克周边,尤其唐布拉,百里不同境,价格实惠!比什么那拉提好看!他有那拉提没有!!哈萨克牧民还是很纯朴的!!

摄影是思考性很强的艺术吗?你怎么看?

摄影是思考性很强的艺术吗?一开始我很纳闷题主何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来我才弄明白这个问题原来是很有意义的。

一直有人认为,摄影是一个“技术活”,是“熟练工”。只要吃透玩转了摄影器材,那就只管“拍拍了”。因为人们以为,摄影不像音乐那样有跳动起伏的音符旋律,不像画画那样有画家一笔一划的过程和画面呈现的笔触,不象文学作品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摄影只是对客观物象真实的还原记录,因此摄影的思考性不是很强的。其实这样想真的错了!摄影不仅需要思考,而且它的思考性很强,摄影的思考贯穿于照片出来前的始终。不然摄影怎么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呢?

从拍什么题材表现什么主题到选景构图造型采光色彩运用背景设置后期处理等等,摄影过程中的哪一项不需要摄影师全面缜密的思考呢?而且摄影师还须有相应的文化素养美学知识和审美眼光做基础才行。当我们看到一幅幅或令人震撼或催人泪下或美仑美奂的优秀摄影作品时,我们不禁感叹摄影师拍的好,而却很少想到这幅照片的来之不易,摄影师为之付出了多少思考和心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幅《大眼睛》的黑白照片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对正在兴起的“希望工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和作用。这幅照片是著名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西南地区采风两个多月才拍摄完成的。当年的东西德合并柏林墙拆除,上千名记者涌入现场,用摄影机记录下这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虽然抓拍的只是一瞬间,但每个摄影师在拍前都要千想百想拍什么,用什么角度拍,怎么突出主题,包括一些摄影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最后传世的照片可能也就几张。

有个“侣行270”很多人都知道,这对夫妻旅行世界很多地方,拍下不少珍贵的照片,每一张都是经过反复斟酌思考甚至需要胆识和勇气才拍出的。

摄影是思考性很强的艺术吗?你怎么看?

摄影,思考或者不思考,都可以有一定艺术成就。但很多时候,思考后,更会拍出漂亮的照片。但很多摄影新手朋友,不知道在摄影中,如果思考,都需要思考什么呢?该怎么思考?

摄影自学班,归纳了4句口诀,帮助大家,在拍照时,知道思考哪些问题:花瓣来把镜头盖,虚化前景梦幻派。

变换角度美片来。光透叶片质感在。

看到美景上手拍,考虑时间和色彩。

通过例图,为朋友们解说下,这4句口诀的意思和相关摄影技巧:1、花瓣来把镜头盖,虚化前景梦幻派。

春天来了,最近很多朋友都在拍花。这里,就以花为例子,同样的思路,在很多类型摄影中,都适用:

思考:怎么能把普通的花,拍得不一般?

解决办法:用所在环境� ��的花瓣,来营造前景。(1)不用摘花,只需要在拍摄时,蹲下来,让花瓣边缘遮住一小部分镜头。

(2)对焦在后面的花上。手机对焦的方法是,想让哪朵花清晰,那就在手机屏幕上,点击一下哪朵花。当屏幕上的白色圈,变成橙色,表示对焦完毕,此时,按下快门,哦了。

(3)用大光圈,同样可以拍出虚化效果。

手机设置大光圈的方法,见下图:

2、变换角度美片来。思考:拍花、拍树、拍植物、拍建筑等,怎么拍会好看?而且这个方法还不难呢?

解决办法:仰拍。

(1)先把摄影设备翻转过来,镜头冲上。

(2)如果拍树和建筑,那就要把设备贴近树干或者贴近建筑,顺着线条,由下向上拍。

(3)如果拍花和其他植物,可以蹲下来,形成仰拍的角度,只取植物等局部,不要贪多。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天空做背景,很简洁,只取局部,片不乱。

3、光透叶片质感在。思考:怎么让所拍的景物,更有质感,调理更清晰?

解决办法:用光。无论拍花,还是拍景,还是拍人等等。

(1)同样建议,蹲下拍,不要站着俯拍。站着拍,角度太常见,观者看到随时可看到的景物,不会感觉新奇,兴趣也不大。

(2)逆光:怎么找逆光?绕着你要拍的花,转一圈,就找到了。

(3)点测光,对角在花上,哦了。

手机设置测光模式的方法,见下图:

手机对焦方法,见下图:

4、看到美景上手拍,考虑时间和色彩。思考:看到眼前的景色很漂亮,该怎么拍下来呢?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解决办法:

(1)如果,看到美景的时间,是清晨或者傍晚,那就拍它。如果不是,那注意等待,等在清晨或者傍晚,光线会更柔和,而且有漂亮的色彩。

(2)注意:拍景的时候,所拍的景色,不要倾斜。要把设备的参考线调出来,在拍摄时,让景色的水平线,与参考线平行。

手机上调出摄影参考线的方法:

同时,如果用手机拍景色,要把手机设置为远景模式,而且不要用大光圈。

以上内容,为朋友们详细介绍了一些,在拍摄时应该思考和注意的方向,以及解决办法,参数设置。

字字干货,如果喜欢,请帮我点赞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欢迎把您的作品,在评论里留言,和大家交流探讨。

更欢迎点击我的头像,来关注我,摄影自学班,更多实用教程,等你呦!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