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阿山谷史前岩画遗址旅游攻略-科阿山谷史前岩画遗址必玩景点

QQ爱
科阿山谷史前岩画遗址

科阿山谷史前岩石艺术遗址于1998年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是一处集中体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2000年至10000年)岩刻艺术的遗址,而且其规模之大也为世界少有。就此而言,这一文化遗址也是反映人类早期艺术创作的一项最突出的实证。

科阿山谷史前岩石艺术遗址是一处在黎明前喷薄而出的划时代人类文化发展的典范,这种岩石艺术以其不同寻常的方式让人们得以了解人类祖先的社会、经济和精神生活的生活状况。位于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的席尔加•维德(Siega Verde)岩石艺术考古区,现在也补充到这一遗产之中。

考古区内包括645件岩刻艺术作品,全部雕刻在因河流侵蚀冲刷形成的陡峭岩石上。作品主要是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但其中也可以找到几何图案与概括抽象图案。席尔加•维德与科阿峡谷的史前岩石艺术遗址代表着伊比利亚半岛旧石器时代露天石刻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Prehistoric Rock Art Sites in the Côa Valley and Siega Verde

必去理由:反映人类早期艺术创作的一项最突出的实证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西班牙[Spain]

景点所在省、州: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 [Castile and León Autonomous Community]

河南嵩山 记载着史前人类历史的具茨山岩画

具茨山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岳嵩山东南麓,地跨新郑、新密、禹州等市,主峰风后岭海拔1160米左右,距新郑市西南15公里。具茨山岩画就分布在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上,记载着史前人类的历史。

具茨山岩画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见诸于新闻媒体。2008年始,沉寂千百年的具茨山,因其隐藏的3000多幅岩画成为国人关注焦点。研究表明,具茨山岩画形成于距今4000年前甚至更早,而这一期间,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曾在具茨山活动过。具茨山岩画,在一定意义上跟文字起源有关,和处于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的黄帝时代也有重大关系。

2009年07月5日禹州市向各新闻媒体发布消息,称继发现岩画之后,在禹州市具茨山所属的九里山、崆峒山、大鸿寨、荟萃山等山上,又发现了大范围的远古巨石建筑遗迹。有关专家称,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重大古代巨石建筑遗迹,可能比西方国家的远古巨石文化更久远。”遍布岩画等文化符号的具茨山跨越禹州、新郑、新密三地,其中山体大部分在新郑、禹州两地。6日上午,新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宣布:新郑具茨山新发现一批巨石文化遗存。从此,禹州、新郑、新密三地爆发了旷日持久“岩画归属地之争”。cctv10百科探秘的提法是“禹州岩画”。

具茨山岩画的特点

具茨山的岩画研究内涵丰富,除岩画外,还包括巨石、祭坛和石构建筑遗址,是目前可以确认的中原地区的比较完整的大规模的古代石构遗址群,是近年来考古文物界的重要发现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岩画数量大。在先后进行的四次调查中,共调查到岩画2000多幅,有岩画个体近万个。这些岩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古文化的内涵。

(2)岩画分布面积广。在面积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中都有分布,山间的岩石像一张张纸片散落在具茨山间,为记录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天然载体。

(3)岩画类型丰富多样。具茨山岩画有单凹穴、多凹穴散落分布、双排凹穴、梅花状环凹穴、方形凹穴、沟槽、网格、字符形、具象人形等多种类型,内容丰富多姿,岩画大多具有意象特征,具象的内容较少。这是具茨山岩画与其他地方岩画的最大差别,也为研究中原古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料来源。

(4)岩画的刻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众多的具茨山岩画中,出现了许多一排6个的双排凹穴和梅花状环凹穴。但相互之间又有明显区别,在双排凹穴的上下或是左右或是中间,往往还有一到两个单凹穴;而梅花状环凹穴四周的凹穴个数也从5到11个不等。

(5)岩画年代久远。在2008年底的岩画调查中,发现了两处红褐色古土壤覆盖下的岩画。据研究周原黄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的周昆叔研究员介绍,这处覆盖在约36厘米深的土层下的岩画,年代在距今约4000年以上。但就世界岩画研究中心及国内著名岩画专家对世界凹穴类岩画的研究结果看,具茨山凹穴类岩画的年代可能要出现在10000年以前,这充分说明了具茨山岩画历史的久远。

发现岩画能很好地认识黄帝文化

黄帝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时期,而是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萌芽形成时期,所以叫人文始祖。人文就是文明,所以有人文始祖,我们就认识到黄帝所代表的就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能力的结晶。具茨山岩画的发现,我认为是对黄帝文化和中国远古传统文化认识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次论坛的标题“信心·创新·复兴”,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一定会充满信心、继续创新,使我们的祖国文化得到更快地振兴。我也确切地相信通过具茨山岩画的发现,以及今后更多、更丰富的发现,今后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都会到新郑、到具茨山,因为这个地方是中华文明、黄帝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这一定为新郑、为郑州、为河南带来新的进步和繁荣。

具茨山岩画可能是“和上天对话”龚田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原始艺术作品包括岩画应该都是与原始巫术有关的,古人类为了制作这些道具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其实像具茨山岩画就是古人类巨大的“三峡工程”。具茨山岩画又为河南增添了一个亮点,不仅是新闻界和文化界的话题,也是新郑市奉献给全国人民的又一件新国宝。我在具茨山看岩画的时间相当短,了解得还相当有限,所以在这儿只能提一些问题,或者提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1)可否认为具茨山岩画不是单一文化时期的产物,其制作时间可能延续了数千年。因此具茨山岩画应该不是单一族群制作的。

(2)将岩画集中刻在某个山上,这种现象在国内并不少见。可否认为在具茨山岩画制作者的思维中,也许具茨山应该是能与天沟通的圣山。具茨山岩画特点是图形基本与天平行,国内其他遗址的岩画画面基本与天垂直,可否认为与天平行的画是给天看的,与天垂直的画是给人看的,因此具茨山岩画制作的内容可能是与天的对话。

(3)根据岩画的类型,中期的为连排的点状穴,晚期为方格,包括疑似古文字的图形。因为具茨山岩画断代肯定是一个大难题,但是并不妨碍对具茨山岩画进行分类和分期,用类层学的方法将具茨山岩画分期是十分必要的。

(4)从具茨山岩画文化形态来看,在岩画遗址附近还应该有祭坛崇拜,应将这些看作一个整体的文化作综合性的研究。

在对具茨山岩画的科考过程中,专家们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考古类型学的比较研究来看,新郑具茨山上凹穴岩画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同类岩画非常相似,尤其是与江苏将军崖岩画和巨石遗迹有着考古类型学上的一致性。专家们表示,下一步将对具茨山凹穴岩画进行更详细的研究,以确认岩画的相对年代。

去郑州,看华夏古国 到西山遗址 探秘中国史前城址吧

10日上午,“去郑州 看华夏古国”系列活动采访团一行还来到位于郑州市北郊的西山遗址,这里首次发现了仰韶时代晚期的夯土建筑基址、遗址外围壕沟等重要遗迹,曾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广泛关注。

发现于1983年的西山遗址位于郑州市惠济区,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城址,距今5300-4800年,是当时国内发现年代最早、建筑技术最为先进的早期城址。

据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研究员张玉石介绍,西山遗址西北与连绵不断的豫西丘陵相接,东南俯瞰黄淮平原,曾出土了大批陶、石、骨器等人工制品及兽骨、种籽等动植物遗骸,其中最重要的发现,首推仰韶文化晚期夯土建筑城垣。

1996年2月,西山遗址的发掘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年11月,西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遗址(无人机图片)。

行走在西山遗址,先民们的生活痕迹早已被历史掩埋,千年前的繁华古城也已然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中,但它却为后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窗户。

张玉石说:“西山遗址的发现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开启了后代大规模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其建筑方法、形制结构无疑对中国古代城址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了巨大的进步和创造力。对于探讨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研究华夏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及中原地区在其中所起的历史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西最具历史古村,发现十万年前的遗址,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山西临汾历史悠久,还保留着不少古村,其中襄汾县的丁村就是其中的代表。丁村本身默默无闻,但在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后,凭借精巧的面食让许多人熟知。

但是丁村的特点并不在于面食,而是其悠久的历史。在丁村发掘出了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距今约10万年,这里可以说是山西最具历史的古村落之一。

跟许多遗址的发现过程一样,顶村遗址的发现也带着巨大的偶然性,这是1953年挖沙工程中发现的。随后专家进行了发掘,发现了2000多件丁村人打制的石器。

如今在丁村建起了博物馆,展示这些发掘出来的文物,丁村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

遗址和文物对许多游客来说是枯燥的,但丁村这个村子还保留着许多明清古民居,就有意思了。一些古民居改建成了民俗馆,展示当地特色的风俗和物产。

这些房子都是四合院的结构,朴实无华,舒适幽雅。山西的古民居往往内部装饰华丽,注重雕刻,许多雕刻都栩栩如生,就如同存在了数百年的艺术品。

丁村古建筑群与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古建筑群联合申报的“山陕古民居”,已经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希望在不就得将来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国际上拥有更高的知名度。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曾经有很多镜头来拍摄丁村的面食,当时就是在丁村的一个院落里拍摄的,不过丁村人似乎并不打算用《舌尖》来宣传丁村,至少在村子里很少见到跟《舌尖》相关的展示和标识。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