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湖子遗址旅游攻略-小湖子遗址必玩景点

小伊伊
小湖子遗址

小湖子遗址位于苍山县南桥乡小湖子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1992年6月12日,小湖子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沙又一座公园火了,咸嘉湖旁的小园林,长沙国王陵遗址公园

在2020年,长沙市区内又建设了好几座城市公园,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中散落的公园大大小小有几百座,让本来就有魅力的长沙更加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了解一座城市,除了在城市中吃吃喝喝,走街串巷之外,还应该去城市中的公园里感受一下,一座城市的公园最能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即便是公园内都是老年人居多,看到他们,也就想到我们以后的样子。

在长沙也有许多的主题公园,充满了未知的乐趣。比如火车头公园,远在郊区,这座公园真的又一亮火车头,是淘汰下来的“绿皮火车”,零件齐全,却少有人知道这里,大概是太远了不过有公交直达;还有长沙国王遗址公园,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因为这里发现了古代长沙国王的墓,建设完成后会爆火,因为有4号线直达;还有一座距离岳麓山不远,叫望月公园。

望月公园咸嘉湖路北侧,紧挨西湖公园,一路之隔。公园内有一座小山,名字叫象鼻山,70年代在象鼻山山顶发现了一座古墓,是西汉吴氏长沙王王室墓群。开发出来的文物较多,收藏于长沙的博物馆中。可遗憾的是,当我爬到象鼻山顶后,才发现这里建设终止掉了,只有一个墓坑,两边遗弃了许多钢筋架子,猜想原本是想还原古墓的情景或者在此建造展览室,不知道由于何事耽搁了,山顶荒废了。

在公园大门旁有一块仿汉画浮雕碑,雕刻的内容下面是“采桑”、“牛耕”、“车马”、“骑士”造型,上部彩云飘逸,吉星高照,日月、苍龙、朱雀现于中天,再现了西汉长沙国日常农作、军事和宗教的色彩。进入大门中后,视野就会被高大挺拔的香樟树所覆盖,步行10米就会看到一座池塘,内有莲花相伴,木栈道可供游览。三月份的望月公园是最美丽的,只因这里种植了一片樱花林,旁有象鼻山,下有望月湖,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望月公园面积不大,却是长沙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望月公园不远就是咸嘉湖,咸嘉湖也是长沙人造湖泊其中的一座,围绕着咸嘉湖也打造了一座公园,名字叫做:西湖公园,让人想起杭州西湖的意境,但长沙本地人更愿意叫它咸嘉湖公园,这才能体现出老长沙的味道来。

望月公园的门票:免费

如何去望月公园:乘坐地铁4号线到望月湖下车,步行1000米即可(有共享电车乘坐)

望月公园地址:岳麓区咸嘉湖路6号

感谢阅读,我是火棍旅行,分享城市小众景点给大家,请多多关注我!

美丽乡村展示(4):南湖的这个村子居然有着半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遗址!!

南湖区孔戈庄村位于市南郊,距市中心三公里的三里庄水库以西,西土墙村以北,西与韩戈庄村、王家屯岭龙都工业园毗邻。现分为三个行政村,居民接近一千五百户。

这个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的偌大村庄,是在古老的人口聚居地上发展起来的,有半坡和大汶口文化遗迹。离村半里的“西南坡”,曾经在坡崖头塌出过多处汉代以前的古墓站棺。在这一代的土层中,还混有大量四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布瓦和带花纹的砖块。由此可见,前人在此生活的历史已经很久远。

该村庄的名称说法不一。清道光《诸城县续志》记载为“南关练,孔哥庄”,这就让人知道了现在村名中的“戈”字是由“哥”字演化而来。有人说,祝氏族人洪武二年来此定居,为钦敬文圣孔老先生,遂为之孔哥庄。“孔哥”或是对孔氏家长或族长的称谓,原村名是取了“孔哥所立或所在村庄”之意。明代中后期用姓氏命村名的冠以“某家”。而不是“某哥”,可见这村名是源于明代初期或以前。

村名所冠的孔氏,村中始终没有他们的后人,也没听说哪个姓氏曾与之为邻,更没留下什么明显的遗迹,只是村庄现址东南部,曾发掘出石穴坟墓,有人说这里是孔氏的茔地。这样看来,他们也许在元末因天灾人祸或兵乱而逃至外地。村人王东玉,上世纪生活困难时期曾迁居吉林延边,在和龙县头道沟村遇到了孔姓人家,他们讲祖籍就是山东诸城孔戈庄,只是说不清怎么辗转去了东北。这也许能证明村中曾有孔姓人家,村名就是缘此而称无讹。

还有传说,孔氏由河南迁来,定居后,以姓氏取村名“孔家庄”,清代写“孔戈庄”。孔氏后人后来迁往桃林、林家村以及东北等地,故这里早已没有孔氏后裔居住。

明初迁来的祝氏和清中后期迁来的徐氏入住,村名沿袭未变。

明朝洪武二年祝氏兄弟三人在明移民大潮中从江苏海州当路村(现江苏连云港市花果山区当路村)迁居至此。一说老大留住孔戈庄,老二去了粽子崖(现我市利群社区),老三去了相州祝家楼子。现诸城各地祝姓,大多是从孔戈庄迁出。祝氏老祖坟茔在兰家村东南、汉塚以西。解放前,祝氏族人不管远近,都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二前来祭拜,香火不断。

祝氏家族有两迁坟茔的说法。祝氏家族自到孔戈庄定居之后,虽说日子日趋红火,但人丁不甚太旺,这可急坏了祝氏族人。于是经过请人查勘地理,认为是前面的汉塚遮住了祝氏坟茔阳光,西北面来的风沙又大,由此原因所致。于是又选一块新坟地,名曰“笔墨地”(此地在孔戈庄村里西北处),此地虽胜于原来的坟茔,后代能科举中举,但人丁只是略好而已,于是勉强将祖坟迁至“笔墨地”。

孔戈庄祝氏族人吃苦耐劳,开荒种地,交粮纳税,兴办学堂,十世中举,朝廷在村中标立旗杆,以示褒奖,民间称祝氏家族后人为“旗杆底”。

解放初期,祝氏家族夯筑的宽约三米,高约十米的围子墙还可见部分遗迹。原围子墙有南北东西四个大门,四角都设有角楼。围墙东西长约一千米,南北长约一千五百米。围墙东大门北侧设一小门,以供平日闲杂人员出入。四个大门无重大节日或重要人员出入大都关闭。北围墙和东围墙为直线,南围墙由东往西逐渐往外拓宽,西围墙北直南弯(因绕过西大湾所致)。

村中以石砌大道为南北东西中轴线,与东西南北四大门相通。南门入门,有祝氏家族的牌坊、祠堂、盐店,屋舍俨然,古朴典雅。在村中轴线以西树有朝廷标立的旗杆,蔚为壮观。祝氏族人以南北中轴线分为“东喜和堂”和“西喜和堂”而居住。

祝氏族人“工读持家”,重视教化,本族十世高中举人,进入翰林院。嗣后,京城官员多有祝氏族人子弟。

清代中期移来了徐氏,祝氏族人让其入住围子里。徐氏原住南海墩上(现属胶南市)。同时迁出兄弟四人,老三徐策去了诸城西北部,其他兄弟三人都在此村。老大徐申住庙西(村中原有观音庙),老二徐辰住庙后,老四徐茂在东园(现龙都大街东侧)。后人徐会沣为背父生,家境不济,母求让其入徐氏私塾读书,徐氏不肯,遂求祝氏,祝氏族长让其进入祝氏学堂读书。

同治七年(1868),徐会沣会试举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这翰林院实际是个“人才库”,但“院士”们不一定都能走向仕途。因同村祝氏家族京官遍地,当年又是祝氏家族收住此村,相济持家,互为联姻,所以祝氏京官资助并为其在朝廷打通关节,先后擢升为光禄寺寺卿、江南考试正考官、顺天学政、顺天府尹、工部尚书等。

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慈禧太后为褒奖徐会沣护驾有功,亲书“养精蓄锐”金字牌匾(编者注:“养精蓄锐”属于因音近而舛讹,慈禧赐字根据多方考证应是“扬名锡瑞”),悬挂于故居。有人说,他为报祝氏相助之恩,设法为祝氏族人捐了个宛平知县。于是,祝、徐二氏的政治基础更加夯实,成了诸城乃至全国有名的大地主。

祝氏后人在解放前大部分迁出,现散居于青岛、上海、台湾等地。最有名的是祝凯然,他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滨北地区武装部长,解放后历任中央财政部税务总局党委副书记兼人事室副主任,监察室主任;中央商业部干部局工资处处长,劳动工资局副局长;贵州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兼党组书记,贵州省商业厅厅长兼党组书记,贵州省财办副主任兼党组副书记;贵州省委研究室副主任,省委委员,政协贵州省委委员。1983年5月光荣离休。

给祝、徐两家种租地服杂役的佃户,聚居在村周围,又逐渐形成了“小南庄”“西湾崖”和“东小孔戈庄”三个自然村,都辖于老村孔戈庄。到日伪时期,因统一收不起来这些村庄的捐税,便连同老村庄划为四个行政村。

解放后,这些村庄是一个行政村,统称孔戈庄。1958年修建三里庄水库,浸水区的常家、李家、惠家、范家四个“三里庄”,河雹泉庙(那里住着有家眷的道士),合并到本村来,使这里一下子增加了300余家住户。人民公社时期是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队改村,才分设为现在的孔戈庄一、二、三村。

到现在为止,该村围子墙已经不复存在,古民宅也已大部分拆除,如祝氏家族祠堂、盐店、牌坊等。现徐会沣故居尚存,为清式四合院,辟为徐会沣故居民俗馆。

作者祝金斗 南湖区孔戈庄学校

小营盘遗址在哪 小营盘遗址位置


小营盘遗址在江苏省栖霞山风景区,小营盘遗址又名小营盘,这是当年乾隆皇帝到栖霞山时,御林军曾在此驻扎残留下来的围墙,长约300多米,高约1.3米。整个遗址区有瞭望塔、九处房址,都是用石块垒砌的。

而且在遗址旁边的山腰上建有一座展览馆——半馆,陈列着当年清理小营盘遗址过程中出土的清代瓷片、乾隆通宝等各种钱币和器具、太平天国时期的行军锅残片等。

小营盘遗址由于是乾隆皇帝的御林军驻扎留下的遗址,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还是在栖霞山风景区内,因此平时还是蛮多游客会顺便来这里参观。来到栖霞山风景区,过了桃花湖,就是小营盘遗址了,对历史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