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李家祠旅游攻略-瓮城李家祠必玩景点

知乎者也
瓮城李家祠

瓮城李家祠年代:清 类别:古建筑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县沱牌镇瓮城村简介:瓮城李家祠位于沱牌镇瓮城村,李家祠小学校内,坐南朝北,原为四合院布局,现仅存戏楼及两侧门房,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戏楼及两侧门房一楼一底,面阔5间27米,进深11米。戏楼面,瓮城李家祠,瓮城李家祠简介,瓮城李家祠-遂宁市射洪县瓮城李家祠旅游指南

全国最美李氏宗祠大集合,尽显李家气派!李家人必看!

李氏宗祠作为祭祀先祖、先贤,德育后人的重要家族场所,寄托了对先祖怀念!体现了对祖德认同!是增强凝聚力的圣殿!也是血脉相连的象征!它是李氏家族的瑰宝。

为传承家族遗产、弘扬李氏文化,历时数月,收集到了全国各地的李氏宗祠(注:如有描述错误请留言指正,同时欢迎所有宗亲在后台继续补充),送给所有宗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们大李氏各地宗祠的风采:

福建省古田县李氏宗祠

福建省古田县李氏宗祠是座古今贤杰众文物内涵丰富,保护完好的祠堂。它坐落在古田县杉洋镇西南凤林山麓下,始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如图),是古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李氏宗祠

江西省赣州市李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李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江西省全南县乌桕坝乡境内,与乌桕坝乡政府仅有一墙之隔。宗祠祭典代表着中国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河南省鹿邑县李氏宗祠

中华李氏大宗祠是由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和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发起修建的,位于老子故里景区的太清宫东侧,总体布局包括门前区、祖祠区、祖源区,供奉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始祖理利贞和李氏先祖老子(李耳),以及历代李氏名君、名相、名将、名人。

广东省佛山市李氏宗祠

广东省佛山市李氏宗祠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均安镇鹤峰上村,是清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家族的祠堂。该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福建省厦门市李氏宗祠

福建省厦门市李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的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国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代、民国及1985年均曾重修。清雍正、乾隆年代,兑山李氏十四及十五世开始迁入台湾台北芦山等地,繁衍成为台湾著名的芦山李氏。位于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兑山村,是厦门涉台文物之一。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两进一天井式结构。宗祠内供奉开基祖李仲文及各位祖先的牌位。宗祠是凝聚中国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陕西省澄城县李氏宗祠

地理位置:中国陕西澄城县尧头镇尧头老街景区

兴建时间:始建时间不详(内存家谱600多年)翻修于公元2013年

兴建人物:李对成 李红卫 李忠信 李海仓 李和平

周边环境:尧头古镇景区被列入历史文明古镇、文化古镇,尧头窑民窑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台州市李氏宗祠

浙江省台州市李氏宗祠是一个四合院,一个大天井,一座古戏台。李氏宗祠三台门外,还筑一堵青砖白墙的长照壁,题刻“派分平北宗源远而盛;支衍滨山世泽深且长”楹联。李氏宗祠的梁上墨书“大清嘉庆十六年李氏合族重建”。

浙江省景宁县李氏宗祠

浙江省景宁县李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大均村,有三门。三门的由来据说是:为褒扬李琮天顺六年(1464)年中进士; 其弟李璋1502年中进士;其子李镦1523年中进士。故设。明朝时县城北建兄弟方伯坊、父子进士坊;大均村建骑街进士坊。

山东省章丘市李氏宗祠

山东省章丘市李氏宗祠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茂李村村南。据民国十二年(1923年)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元代由河北枣强迁至章丘茂李村。 清咸丰初年(1855年),创建宗祠,距今已有140余年历史。

海南省澄迈县李氏宗祠

海南省澄迈县李氏宗祠位于澄迈县罗驿村东南,是村落的代表性建筑。1900平方米的占地也是琼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宗祠。李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几经改造,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五岳朝天、硬山式山墙,带有着一点点徽派建筑的痕迹。李氏宗祠从一进室到三进室的地基,依次升高一个台阶,形成了前低后高的格局。站在祠堂里,透过宗祠照壁上的小孔,可以看到祠外的风光。这小孔寓意可深,它告诉李氏后代不要固步自封,要打开视野和胸怀,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湖南省隆回县李氏宗祠

湖南省隆回县李氏宗祠座落在湖南省隆回县城东北30公里处滩头镇砖屋村,座西北朝东南。宗祠门前为一片水田,东50米处滩头至岩口公路傍依山脉蜿蜒而过。宗祠屋后群山连绵。

李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28),三进两厢四合院,面阔19.6米,进深43.6米,砖木结构。牌头曾于民国初期进行过改建,“文革”时期诸多浮堆、泥塑、木刻受到创损,1991年,李氏族众商议,筹资修葺,基本恢复了原貌。

腾冲李氏宗祠

安徽肥东粱园镇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粱园镇大李湾村,西南方为白公池(今名陷湖陂)。白公池一水分两支流经宗祠前后如玉带合围,绕祠汇成一流乌龙坝入滁河汇长江。祠堂占地10亩,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呈一字排开,分别由李氏宗祠、十三厅博物馆和名苑组成。

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

广东省东莞市李氏宗祠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塘尾明清古村落的李氏宗祠。

南雄珠玑李氏大宗祠

寨边五队李氏宗祠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寨边村五队的李氏宗祠。

乌桕坝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江西全南县乌桕坝乡,与乡政府(现在是大吉山镇镇政府)仅有一墙之隔。

这座“李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占地面积约有一千五百平方米,外形与结构均为龙南、全南、定南县三县褚祠之冠。整座祠堂分上、中、下三厅,内有两个天井,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祠堂两侧墙上雕有伸出屋檐的龙头。

贺街李氏大宗祠

这是一家李氏大宗祠,大门两边,还有一幅对联形容李氏家族的荣耀和渊远流长。唐朝天子弟,周代圣人师。李渊开创唐朝,传位于李世民、李隆基......唐朝袭传25朝帝位,统治历经三百年(公元168——907?)。

唐朝强盛,疆域广,民富国强,影响极为深远,史称“强盛的大唐帝国”。故有上联,唐朝天子弟,李耳,即老子,中国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著有《老子》五千言传世,道家创始人,元识天尊,世人称“太上老君”。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受益非浅。孔子说,我看见了老子,就象看见乘风而上的天上的龙一样,李姓的老祖宗就是李耳,宗祠里供奉的就是太上老君的神像。

故有下联,周代圣人师。宗祠前廊的墙壁上,还分别绘制了孔子问礼图和太上老君升仙图。“多么显赫的家族呀!”我不由得脱口赞叹。老人兴奋的接过我的话题“李祠是贺街二十多个宗祠里最大的,也是贺州最大的宗祠,占地面积大约480平方米”。

郁南大湾李氏大宗祠

冷水江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冷水江市中连乡福元村,系明清古建筑,娄底市文物保护单位。祠建于清光绪26年,二进式砖木结构,建筑设计精美,飞檐流角,雕梁画栋。整座祠宇高墙雄立,从选基到用料、结构布局,都非常考究,有“湘中第一祠”之美誉。

恒美李氏宗祠

恒美村位于广东中山市南区。 南宋末年,李松岗从新会荷塘恒美里迁此建村,为念故里,取名“恒美”。如今,恒美村有户籍人口2800多人,九成以上是姓李的。

走进恒美牌坊后,直走的话就是“宋帝遗址”沙涌村(这也是我走访的目的地),转入左手边的便是恒美村。恒美村李氏宗祠位于一个篮球场对面。其气势,只能用“架势堂”来形容!与一般的祠堂相比,恒美村的李氏宗祠是与众不同的。外观上看,除了古朴的头进外,后面还有一座稍高一点的建筑,名为“恒美绍美纪念堂”。

李氏文化博大厚藏!李氏宗祠美轮美奂!

愿我们李氏子孙

世世代代守住这片精神家园

先祖庇佑下,李氏一族必能繁荣昌盛!

李家人必看!全国最美李氏宗祠合集!

李氏宗祠作为祭祀先祖、先贤,德育后人的重要家族场所,寄托了对先祖怀念!体现了对祖德认同!是增强凝聚力的圣殿!也是血脉相连的象征!它是李氏家族的瑰宝。

为传承家族遗产、弘扬李氏文化,历时数月,收集到了全国各地的李氏宗祠,送给所有宗亲。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们大李氏各地宗祠的风采:

福建省古田县李氏宗祠

福建省古田县李氏宗祠是座古今贤杰众文物内涵丰富,保护完好的祠堂。它坐落在古田县杉洋镇西南凤林山麓下,始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如图),是古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鹿邑县李氏宗祠

中华李氏大宗祠是由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和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发起修建的,位于老子故里景区的太清宫东侧,总体布局包括门前区、祖祠区、祖源区,供奉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始祖理利贞和李氏先祖老子(李耳),以及历代李氏名君、名相、名将、名人。

广东省佛山市李氏宗祠

广东省佛山市李氏宗祠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均安镇鹤峰上村,是清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家族的祠堂。该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浙江省台州市李氏宗祠

浙江省台州市李氏宗祠是一个四合院,一个大天井,一座古戏台。李氏宗祠三台门外,还筑一堵青砖白墙的长照壁,题刻“派分平北宗源远而盛;支衍滨山世泽深且长”楹联。李氏宗祠的梁上墨书“大清嘉庆十六年李氏合族重建”。

海南省澄迈县李氏宗祠

海南省澄迈县李氏宗祠位于澄迈县罗驿村东南,是村落的代表性建筑。1900平方米的占地也是琼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宗祠。李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几经改造,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五岳朝天、硬山式山墙,带有着一点点徽派建筑的痕迹。

李氏宗祠从一进室到三进室的地基,依次升高一个台阶,形成了前低后高的格局。站在祠堂里,透过宗祠照壁上的小孔,可以看到祠外的风光。这小孔寓意可深,它告诉李氏后代不要固步自封,要打开视野和胸怀,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冷水江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冷水江市中连乡福元村,系明清古建筑,娄底市文物保护单位。祠建于清光绪26年,二进式砖木结构,建筑设计精美,飞檐流角,雕梁画栋。整座祠宇高墙雄立,从选基到用料、结构布局,都非常考究,有“湘中第一祠”之美誉。

李氏文化博大厚藏!李氏宗祠美轮美奂!

愿我们李氏子孙

世世代代守住这片精神家园

先祖庇佑下,李氏一族必能繁荣昌盛!

李氏大宗祠:台湾李氏后裔的心灵家园

海峡两岸李姓宗亲会长期交流合作协议书

李氏大宗祠正门

李氏大宗祠正门

李长增介绍宗祠概况及与台湾交流大事纪

各地裔孙谒祖时送的匾和花镜 

(海峡之声网 江德能 实习记者吴华斌)在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有座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的李氏大宗祠。该祠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而建造的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历经170余年的风雨,至今仍保存着原形原貌。

据李氏大宗祠管委会主任李长增介绍,宋宝庆三年(1227),曾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的李火德来到上杭,看到山川秀丽,民情淳朴,于是定居在胜运里丰朗村(今稔田镇丰朗村)。李火德和夫人伍氏,勤劳俭朴,正直善良,孝友忠信,乐善好施,在当地深孚众望。由于伍氏未育,夫妇年老无子,63岁那年,由伍氏亲自操办,聘娶本村陈梅山19岁的女儿为侧室,婚后连生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和二女:桂英、淑英。

李火德在87岁那年因病去世。逝后,长子三一郎迁往胜运里大坪湖(今稔田镇大湖村),开火德后裔“游湖”之先河;次子三二郎考取元朝至元甲午科(1294)武举,选任赣州象湖镇(今属江西瑞金市)都阃府职,后携家人定居于广东程乡宝山(今属广东梅县);三三郎先移居胜运里杨梅洞(今稔田镇梅镇村),随后又携一子四五郎再迁广东程乡溪口(今属广东梅县),而另一子仕宝则迁到漳平永福李庄定居。

李火德裔孙不断向外迁徙发展,分布在大陆十几个省份百多个县(市、区)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英、美等13个国家。台湾现存的绝大多数李氏旧谱都奉李火德为“南迁入闽之祖”。1959年,台湾的李氏家族汇集过去的各种旧谱,合力编纂了一部《李氏族谱》,该谱指出:“独火德公,即我南下之始祖也”。台湾李氏宗亲总会编的《李氏源流》也说:“其徙居闽粤两省者,且多同为火德公一脉。”“而且,台湾的李氏宗祠,绝大多数都供奉有李火德神主牌位,也就是说台湾李氏很大部分是李火德的后裔。”李长增介绍说。

李长增说,李氏大宗祠全貌呈现“蜘蛛结网”状,喻示李氏后裔以此地为中心闯荡四海,播迁五洲,却又牢记祖宗德泽,慎终追远不忘根本。“我们的宗祠有104间客房、26间客厅、三栋大厅,每次宗亲回来,都会在这里住上几天,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客房在历代管理人员的打理下,温馨如故。”谈及宗祠庞大的规模以及派下裔孙的繁盛,李长增显得特别骄傲,他指着宗祠两旁围屋墙上所挂的各地裔孙历年谒祖时送的匾、花镜告诉记者,这3000多块的匾、花镜当中,有不少是台湾乡亲送的,“这块‘饮水思源’是台湾知名人士李志仁的父亲李仰苏先生送的,还有李哲源先生的‘源远流长’、桃园等地李氏宗亲会的‘两岸同根’‘寻根谒祖’‘祖荫远裔’‘永怀祖德’‘水源木本’等。这些都是李氏裔孙慎终追远、崇宗敬祖精神的集中体现。”

台湾李氏宗亲还时刻关注着李氏大宗祠的维修和建设。从宣统元年(1909)到20世纪90年代直至21世纪以来,包括台湾桃园、宜兰等地的诸多李氏裔孙每次回大宗祠祭祖,都会向宗祠捐款。而李氏大宗祠管委会则将台胞的捐款用在宗祠的修道路、打水井、铺水管、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勒石纪念。

李氏大宗祠是李氏后裔的心灵家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李氏后裔跨越海峡回祖地寻根谒祖。台湾李氏宗亲会理事、曾任桃园县桃园市市长的李哲源先生分别在1990年12月和1991年3月组织了124人和85人的寻根祭祖团,到李氏大宗祠祭祖;1992年3月以李传田先生为团长的台湾桃园县中坜市李氏祭祖团180余人到李氏大宗祠祭祖;1993年2月,由国际著名古建筑师李重耀先生和台湾延升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延耀先生率领的李氏后裔祭祖团一行16人来到李氏大宗祠,跪拜在始祖火德公神位前,古稀之年的重耀先生声泪俱下,虔诚之心令人动容;2001年5月,李传田先生再次组织56人的祭祖团回上杭祖地祭祖;2006年3月6日,由李势明先生带领的台湾李氏祭祖团一行34人,冒雨到火德公和伍、陈太婆墓地祭拜,尽管墓地积水,他们仍行三跪九叩大礼。

“从1990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有十几个团队几十位、数百位的台湾李氏裔孙回上杭祖地寻根谒祖。”李长增说,李氏大宗祠已经成为联系海峡两岸李氏后裔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2015年3月,上杭李氏大宗祠与台湾李氏宗亲总会缔结了《海峡两岸李姓宗亲会长期交流合作协议书》,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李姓宗亲会常态化交流合作。我们这个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家族的团结促进民族的团结,去共同实现民族复兴之伟业。”

来源:网络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