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文庙旅游攻略-莘县文庙必玩景点

瑞文妹
莘县文庙

文庙位于莘县城内东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莘县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系旧时祭祀孔子的场所。文庙原由棂星门、大成殿、启圣祠、明记堂、敬亭、名宦乡贤二祠等组成,现仅存大成殿。文庙占地面积2439平方米,大成殿建台基上,面阔五间,东西阔19米;进深三间,南北长11.8米,单檐歇山顶。殿内的檐柱、前金柱、后金柱的直径均很硕大,金柱高4.4米,前后金柱上搁置着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殿内的脊檩枋下钉一块木板,木板上有题记:“大明弘治十二年岁次己未秋七月吉旦提调官知县孟□门主□桂……”。在殿内前上金檩枋下钉的木板上还有二则题记,分别是:“大明崇祯六年岁次癸酉中秋吉旦……”和“大清乾隆贰拾年岁次乙亥陆月吉旦文教郎知莘县事儒学……。”大成殿的木柱和梁架风格古朴,有元末明初的特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文庙内现仍保留下数块古代石碑,主要有雍正九年《圣训碑》、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此外,院内有古槐1棵,古柏4棵,古藤1棵,均为有数百年树龄,使得文庙显得庄严和肃穆。

自驾车指南:济聊高速公路——聊城西出入口下高速——沿聊莘公路南行(约40分钟)——莘县汽车站向南行约3分钟——振兴街东首——向西行驶3分钟到燕塔广场即到。

山西盂县水神山报国寺为纪念文殊菩萨圣诞日和水神山传统庙会暨为全县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举行消灾法会

【阳泉市佛教协会信息联络部报道】2018年5月18日上午,水神山报国寺两序大众五百余人在大雄宝殿举行纪念文殊菩萨圣诞日和水神山传统庙会暨为全县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举行了消灾法会。法会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盂县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报国寺住持汇成法师主法。

水神山位于县城东北五公里处,山上苍松翠柏,奇花异草,清秀幽雅,烈女祠依山而筑,由低而高,形成一组沿中轴线排列的虚实相交、错落有致、左右对称的建筑群。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取后周而代之。周世宗之女柴花公主生性刚烈,不甘寄生于赵宋,逃居此山,后殉节自尽于水神山抱泉楼侧的一棵枣树上。后人感其贞烈,立庙祭祀,俗称“圣女祠”或“奶奶庙”。

水神山从自然形势看,坐西北而朝东南,形势颇似一把座椅,属于那种贵不可言的风水宝地。其主峰海拔在千米以上,两翼山梁舒展张开。明清时重修过的两组古建筑,一处为祭祀水神的抱泉楼,另一处即烈女祠,一上一下坐落在两翼山梁的怀抱之中。仅从山间处处可见的苍松古柏看,山中古迹之悠久已无疑问。显然抱泉楼在历史上始建在先,因为从“水神山”这个古地名就可推测得到,烈女祠虽是后来之物,但其现存规模却比抱泉楼要宏伟得多。粗略地寻访了一遍,两座庙宇中明清两代的古碑碣,竟然还保存有40余通,其中属于烈女祠的为绝大多数,约计35通以上。

相传后周皇帝年幼,契丹入侵,朝廷派赵匡胤北上御敌。不料,中途发生“陈桥兵变”赵匡胤皇袍加身,取后周而代之,周世宗之女柴花公主从小性情刚烈,不甘身委于赵宋,连夜逃走,来至水神山觉复国无望,而后自尽于水神山抱泉楼侧一棵枣树上。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可歌可泣忠烈女子,纷纷捐钱、捐物立祠纪念。此祠始建年代久远,现存为明代建筑。四座庙院错落有致,塑绘工艺名扬晋盂。祠院周围水神山上苍松翠柏,奇花异卉瑰丽多姿。

从古碑文上了解到,烈女祠的来历与五代后周的灭亡有着一段密切瓜葛。话说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刚刚做了六年皇帝的周世宗柴荣突然病死。只活了39岁的周世宗有过7个儿子,因为前面两个儿子都被后汉所杀,所以只好让才7岁的梁王柴宗训继承了皇位,是为周恭帝。周恭帝登基不到一年,契丹入侵,于是朝廷即派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北上御敌,但抵御契丹的军队出发不久,就在距离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不远的陈桥驿哗变。将士们一致拥戴赵匡胤取代后周小皇帝,而且将早准备好的黄龙袍给赵匡胤穿上。这即是宋初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宋太祖,后周皇帝则被封作郑王,迁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居住。《旧五代史》称其仍“正朔服色一如旧制”,也就是说,此时已经不再是皇帝的周恭帝及其家族人等,实际上在生活方面还享受着原有皇族的某些待遇。可是,即便是如此,却还是有一些后周皇室中人或是后周旧臣并不甘心于失败。比如就在周恭帝禅位不久,原来后周检校太尉李筠仗着自己手中还有部分兵力,即在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一带虎视眈眈,拒不承认新生的赵宋政权。据说后周世宗柴荣还有一个女儿,人称柴公主,她从小习武,性格刚烈,这时看到父亲尸骨未寒,幼小的弟弟才登上皇位就被赵匡胤废掉了,心中十分愤恨,于是就带了几名贴身侍女逃出京城,投奔泽州李筠而来。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李筠并未坚持多久就被宋太祖亲征所破,李筠本人也自焚而死。柴公主在这种困境下,只好继续沿着太行山北逃,最后即落身在水神山中。此处山美林茂,地处偏僻,柴花公主和几个侍女在这里隐居下来不久,又打听到原后周旧臣李重进兵据扬州,正与赵宋分庭抗礼,于是又把东山再起的希望寄托在了李重进的身上。可是没有多久,李重进终究还是城破身亡。在这种情况下,柴公主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她借故遣散了身边的侍女,自己则自尽在水神山抱泉楼侧的一棵枣树上。柴公主死后,其刚烈气节深深感动了当地百姓,所以纷纷捐钱捐物,为她在水神山专建了一座烈女祠,每年到了农历四月初四,山上都要举行庙会,以祭祀这位可泣可叹的忠烈女子。此种风俗一直待续了千年以上。(图、文郝宪国)

郏县文庙:具有“皇家规格”的文庙

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文庙,以曲阜孔庙和南京夫子庙最为著名。但是,在河南省的中部,平顶山市下属的郏县,也有一座著名的文庙,可惜藏在深闺人不知——

2017年12月31日下午,我和家人开车经过郏县,寻访了老县城中的文庙,成为我到达的第695处“国保”单位。因为这座文庙的建筑气势恢宏、工艺考究、结构典雅、雕刻绝伦、彩绘超群,所以被誉为具有“皇家规格”的文庙。

整座文庙坐北朝南,继承“自古孔庙无南门”的习俗,东侧的入口很不显眼,正南面则是一道围墙。香港孔教学院捐赠的一尊孔子像,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并肩安放在围墙之外,展现了这里崇高的地位。

走进文庙,中轴线上,泮池、泮桥和戟门依次呈现,共同围成第一进院落。在泮池和戟门之间,原本矗立着一座棂星门,如今早已荡然无存。这里空间开阔,阳光明媚,成为当地人休闲的好去处!

戟门东侧是名宦祠,供奉着汉代以来,曾经在郏县任职,并造福一方的十九位县令;西侧的乡贤祠,敬奉着郏县籍的历代先贤。可惜,它们均大门紧锁,旁边的房间还被改造为志愿服务站和微型消防站。

穿过戟门,进入祭拜庭院。青砖垒砌的焚金炉和铜质的大香炉,一方一圆,一砖一铜,赫然呈现在院落中央。周围树木参天,两侧廊庑环绕,依稀可以想象这里香火鼎盛时候的热闹场景。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殿檐下的大额枋、平板枋和斗拱上,透雕着日月云气、人物车马、桥梁房舍、花鸟山水、卧榻桌椅等精美的图案。

殿前迎面的四根檐柱,通体浮雕腾龙形象,柱顶装饰獠牙虎面,两者对望,相互嬉戏。柱础八面浮雕,中间二柱础的正面雕刻河图和洛书,其他的柱础分别雕刻着鱼跃龙门、一品当朝、封侯摘印等吉祥图案。

在大成殿前的草地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大量的石刻,包括墓志铭、画像石、石狮、石碑等。画像石以门为主,门柱、门扇、门楣等构件一应俱全,雕刻着铺首、人物、神兽等各种图案。可惜,它们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游人竟然可以随便地践踏!

在唐代的时候,孔子后裔就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乃曲阜孔府的十大支派之一。五代后周时期,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支持下,孔氏家族的“郏县支派”和“宁陵支派”“鲁山支派”迁到郏县的宗亲联合,共同创建孔氏家庙,北宋末年毁于战火。金代泰和六年(1206年),时任知县张志行在原址上重建起这座文庙,明清两代大修十次,建国后又多次维修。

文保档案 |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文保档案 |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历史上,正定为郡、州、路、府、县的治所,因而城内拥有两座文庙:府文庙和县文庙。其中,位于正定育才街的县文庙大成殿,为五代时期建筑。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认为:此殿外表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建筑极为相似。国家文物局专家罗哲文认为:此大殿要比曲阜孔庙大成殿早五个世纪,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国内文庙之最。

古老的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1933年4月,梁思成在正定考察古建筑时,偶然走进了当时作为“正定女子乡村师范学校”的县文庙。发现“由外表看来,一望即令人惊喜。五间大殿都那样翼翼的出檐,雄伟的斗拱,别处还未曾见过。殿平面五楹,深三间,但内柱前后各向外移一步,使内槽加大,前后成围廊一样的宽度。内柱之上用四椽袱,梁架用简单的驼峰及斜柱构成。四椽袱之下还有内额一道。内柱与檐柱之间,则用双重枋联络,自斗拱上搭过。斗拱五铺作,单拱,偷心造。在柱头上只有两跳庞大的华拱,向外支出,第二跳上有令拱与耍头相交。补间铺作并无华拱;只有柱头枋上浮雕刻拱,其下安株儒柱;角拱及角梁后尾,则搭在单根的抹角梁上;建筑构架如此的简洁了当,如此的合理化,真是少见”。

建筑构架简洁了当

梁思成又查正定县志,见县志记载县文庙为明洪武间建。他不以为然,坚定地认为:“这大成殿则绝非洪武间物”,并推断县文庙是古寺改建的,直接把佛殿改为了大成殿。并表示,“以此殿外表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物相比较,我很疑心它是唐末五代遗物。如果幸而得到确实佐证,则在正定所有古代建筑中,除亦甚可疑的开元寺钟楼外,当推此殿为最古”。

岁月荏苒,1991年10月,我国著名建筑专家罗哲文等人赴正定,对县文庙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们同样被文庙大成殿的古朴、简洁而又恢宏的木结构造型所吸引,连连称奇,并最终认为,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实属国内罕见,堪称国内现存文庙大成殿之最”。

1996年11月,正定县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进入县文庙大门,迎面可看到一座悬挂着“国学堂”匾额的青砖戟门,规格虽然不算高大,倒也清丽雅致;东庑门题写有“圣迹殿”的门匾,里面展示着孔子生平。自东侧绕过戟门向北,顿感眼前一亮,《重修真定县学碑记》《重修文庙碑记》等4通碑刻两块一组,竖立在大成殿月台前的广场上;最北面,大成殿巍然屹立,青砖、灰瓦、白墙以及暗红色的木质门窗,显示出一种沉稳、简洁、古朴的气息,唐宋风韵,扑面而来。

大成殿建在约半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约24.87米,进深三间,约13.31米,高11.3米,为单檐歇山顶,顶部坡度平缓舒展,出檐深远,月台宽大,柱子有明显卷刹。从外部看,斗拱奇大,补间铺作无华拱,只有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只是在柱头枋上做浮雕刻拱,没有太过花哨的部分,干净利落,这和开元寺钟楼相同,而且不设普柏枋,显然这是中国宋早期或宋之前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特征。梁架由驼峰及斜柱构成。从侧面角度来看,观感有檐柱明显内侧的感觉,显得大殿十分稳定。相较当年梁思成所拍图片而言,县文庙大成殿的整体保护很好,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屋脊两端少了一对鸱吻,中间大殿门式也有少许变化,时光荏苒八十余载,亦属难能可贵了。

在大殿内部,角栱及角梁只能看到一小截,但是穿过空挡,还是看出了大殿梁架的基本情况:驼峰上有大斗承平梁,上有蜀柱和交互斗,泥道拱再与华拱似的部件相交,华拱似的部件两头嵌入两根叉手,上承脊榑。至于重要的转角铺作内部的构造,因为神龛的遮挡,几乎看不见抹角梁,但是可以看出华拱四跳十分巨大、沉重。

能够得到古建专家梁思成、罗哲文慧眼识珠,想来,古老的大成殿也会感到欣慰。

来源:石家庄市图书馆

【来源:正定游客中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