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佛寺旅游攻略-泰国大佛寺必玩景点

好知乎
泰国大佛寺

•参拜泰国著名僧人龙普托,在寺里祈求好运。

景点介绍

大佛寺是信徒膜拜的圣地,这里供奉的最著名的是大佛龙普托,这名僧人受到泰国国内信众的敬仰与爱戴。龙普多圆寂于公历1682年3月6日,享年99岁。游客在这里可以祈求自己与关心的人出入平安。

僧人传说

传说他出生于1582年,出生后曾被巨蟒留下七色宝石,后来出家当和尚之后坐船遇到一次大风浪,他把双脚放入海中之后海水发出光芒并可以饮用,就这样救了满船的人,后来逐渐成为泰国最著名的僧侣乃至人们心中的佛而被供奉。

在雕像下祈求好运

寺内除了这个巨大的雕像外,这里还有很多小型的泰式雕像和纪念碑,来这里的人们遵循泰国的传统,比如将金叶子贴到雕像上,或在木象下穿行3次,以祈求带来好运。

地址:Wat Huay Mongkol, Thap Tai Prachuap Khiri Khan

类型:博物馆寺庙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电话: +66-81-8586663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泰国最霸气寺庙:巨大盘龙缠绕80米粉色佛塔,来历至今是个谜!

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有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寺庙。而泰国的寺庙设计也总是非常独特,著名的白庙、蓝庙和黑庙,就因为独特的设计,每年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而今天探长要说的这个泰国寺庙可和一般的寺庙很不一样,堪称是泰国最霸气的寺庙。整个佛塔外围有一只巨大的龙盘旋而上,令人啧啧称奇。

这座霸气的建筑,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是一栋豪华的皇家宫殿。因为在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亚洲文化圈里,龙是尊贵和皇权的象征,而这座建筑盘旋的巨龙也跟中国传统龙的样子很像。但这座霸气独特的建筑其实是一座佛教的寺庙。这座宛如神话中走出来的建筑并没有出现在泰国寺庙的旅游攻略里面,但却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小众圣地。

寺庙叫做Wat Samphran,位于曼谷以西约40公里的Samphran区。整个佛塔有80米高,有17层。地下一层是僧侣的办公区,1层到2层可供游客参观游览,3层到16层都是僧侣专用朝拜和放经书的地方。粉红色的外墙,盘旋的巨龙,宛如神话里的存在。很多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会将寺庙外墙刷成粉红色,会不会有点不庄严?但其实粉色在泰国代表着团结和牺牲。

而盘旋巨龙的鳞片被刷成绿色,外围还上了一层金边,代表着神圣的保护神。巨龙盘旋着身体,爪子抓住建筑,象征寺庙的守护神,保护寺庙以抵御危险。

除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之外,盘旋的巨龙其实还内藏着很大的实用意义。龙的内部是空心的,其实是可以通往到达塔顶的隧道。但是因为历史古老,年久失修,隧道很多地方已经破旧不堪,没有办法通行。

关于这座霸气又独特的寺庙的来历,一直都是个谜题。没有人知道寺庙建造的确切人物、具体时间等信息。只是有人听说是当地僧人Bhavana Buddho设计了这座寺庙,他用七天的冥想来构思了这座巨龙建筑。但具体的其他信息也就无从得知。这座建筑的身世就跟它的外观一样,犹如神话一般,令人惊叹又疑惑。

曾经这座建筑并没有很多人知道,也很少出现在泰国旅游地图上。但是随着各种曝光和游客的到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座奇特的建筑,并前来打卡拍照。这座寺庙的宁静也就逐渐被打破了。

你对这座神奇霸气的寺庙有什么看法?你还知道哪些独特的寺庙建筑?欢迎留言分享!我是趣旅探长,网罗新鲜有趣目的地,欢迎关注哦~

泰国著名寺庙有哪些?盘点泰国十大最美寺庙

泰国是佛教国家,佛文化已经渗入了泰国的每个角落,他们从大量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制作都见过,他们一直对佛教崇高的敬意。据说泰国的寺庙足足有 33902座 ,那么,你知道泰国著名寺庙有哪些?现在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为大家盘点泰国十大最美寺庙。泰国佛教寺庙,全球著名佛教寺庙集中地,其中最为出名的佛教寺庙分别是卧佛寺、玉佛寺和郑王庙,每一座寺庙都朴实无华,但在泰国人民心中,却因务实与亲和而成为圣地。

泰国十大最美寺庙

1、白庙

清莱白庙在国内应该已经是个“网红景点”了,虽然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是白庙,依旧值得千千万万次。白庙又称灵光寺,位于泰国北部清莱西南部15公里处,建于1998年,历经13年至今尚未完工,由泰国著名建筑师(原为画家)Chalermchai Kositpipat设计建造。寺庙大多金光闪闪、气势恢宏,而白庙却通体雪白,在清莱的蓝天白云间,它是一个梦幻天堂。它被堪称泰国最美丽的寺庙,每年到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2、郑王庙

郑王庙,又称为黎明寺,建筑群内有座高达79米的“拍攀”大佛塔,始建于1842年,属于大乘舍利塔式,尖塔的外面装饰以复杂的雕刻,并镶嵌了各种彩色陶瓷片、玻璃和贝壳等。郑王庙是泰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周围尚有四座与之呼应的陪塔,形成一组庞大、美丽的塔群,其规模在曼谷仅次于大皇宫和玉佛寺,有“泰国埃菲尔铁塔”之美称,令人叹为观止。郑王庙和华裔颇有渊源,因为这座庙是为了纪念纪念泰国 第41代君王 、民族英雄郑昭的寺庙。郑昭在1768年曾领导泰国各族人民奋驱外敌,重整江山,并创建了吞武里王朝。

3、真理寺

说起芭提雅,更多的人会一脸暧昧的想起闻名亚洲的酒吧一条街。但是仅仅距离酒吧街远处,就有一座雕梁画栋,将精致演绎到极致的寺庙——真理寺。真理寺始建于1981年,整座建筑为全木质结构,使用纯粹的红木和柚木作为原料,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全部以楔子、插销等精妙方式将架构聚合起来。

目前距真理寺破土动工开始建设已经30多年了,可若是按照最初的设计,目前的真理寺仍然处于“未竣工”状态,无论何时前往参观基本上都会见到三五个工匠还在雕琢木材。真理寺是修缮多年的木制建筑,进入真理寺之前要免费领安全帽,任何时候安全第一!

4、蓝庙

蓝庙的建筑风格属于兰纳和缅甸风格的结合体。整座寺庙全部由天空与海洋中最令人陶醉的那种湛蓝色为基调,镶嵌上各种繁复华丽的金色花纹,更辅以紫、浅蓝、白、红等色点缀。体现了各种艳丽色彩汇聚一堂时的和谐。

当你脱掉鞋子进入主殿后,环顾殿中四壁与顶部那些神态栩栩如生的壁画时,你会感叹世间颜色的丰富与艳丽。闭上眼睛,似乎可以聆听来自天空与海洋的声音。大殿后方的十二生肖塔林。代表着十二生肖的十二座佛塔聚集在一起,颇为壮观!

5、契迪龙寺

契迪龙寺,在清迈市内六大寺庙中最为著名,与帕辛寺并列为清迈地位最崇高的寺庙。寺内高大的兰纳风格佛塔建于1441年,毁于16世纪的一次地震,但依然是城内最宏伟的建筑。契迪龙寺保留着它原始的风范,弥漫着岁月的沧桑。青褐色的砖石,金字塔般的基座,给人一种深沉宏伟的感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显得肃穆而庄重。在这里不仅会受到佛教的熏染,更能够欣赏古老的建筑,领略历史的悠久。

6、双龙寺

清迈的素贴寺又称双龙寺,位于素贴山顶,是泰国著名的佛教避暑圣地,因有两条长龙在两侧台阶坐卧而得名。双龙寺有3件宝物,一是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的舍利子;二是九世皇所赠予的水晶莲花,四周用各界捐赠的宝石镶缀而成,放在塔的顶端;三是正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信徒前来朝圣。

7、帕辛寺

帕辛寺在清迈众多的寺庙中有几个之最,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香火最旺,游人最多,等级最高。1345年帕邀王为纪念他的父亲而建了这座寺庙,后经多次扩建才形成了现有的规模。寺中存放着卡福国王的骨灰,内有精致的木雕,还绘有反映19世纪清迈人和寺庙日常生活的壁画,供奉着镀金的狮佛帕辛像,这也是寺庙名称的由来。寺院周围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两条用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砖镶嵌的巨龙,各有大小7个龙头,雄踞石阶两侧,龙首高翘,威风凛凛。长约150多米的龙身随石级起伏而上,一直伸展至佛寺门口。石阶重重叠叠,共309级,十分壮观。

8、查龙寺

查龙寺是全普吉岛29间隐修院中最宏伟华丽的最大的佛教寺院,位于普吉岛南部的查龙海湾,迄今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查龙寺供奉着108尊金佛的佛堂给人留下的印象颇深。整个寺庙结合了泰国南部、中部和东北部的建筑风格。在普吉的寺庙中,此处的香火最旺。

9、卧佛寺

卧佛寺是全曼谷最古老的庙,也是全泰国最大的寺庙。这座寺庙因为两个原因闻名于世:其一,这里是泰国最早的大学,是医学和泰式按摩的发源地;其二,就是顾名思义,寺庙内供奉着泰国最大的卧佛像,全长有46米。它还是泰国拥有最多的佛像和佛塔最多的寺庙。

10、玉佛寺

玉佛寺是泰国最出名的一座寺庙,始建于1784年,主殿是玉佛殿,内供奉着被称为泰国国宝的玉佛像,是泰国皇室举行国家级重要仪式专用的最高级别寺院。它是泰国人的偶像,也是泰国的象征和标志,代表了虔诚的佛教信仰以及皇家历史。

美丽的寺庙承载着泰国的文化内核,是所有泰国人精神世界的延伸,如果你读懂了寺庙,那么,你就读懂了泰国。

中国历座寺庙之江南第一石佛大佛寺

在浙江新昌县城西南2.5公里处、风景幽奇的南明山(古称“石城山”)上,坐落着一座禅寺:大佛寺。顾名思义,大佛寺中有号称江南第一石佛的“弥勒大佛像”。

堪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大佛雕像相媲美的弥勒大佛像,开凿于南北朝齐梁年间(486——516年),历经30多年才完工。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佛头高4.87米,耳长2.7米,两膝相距10.6米。这尊佛像整体气势宏伟,庄严超凡;其面容端庄慈祥,鼻梁高耸,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他身着袈裟,中胸袒露,衣服的褶皱自然流畅。

可见,当时的工匠不仅技艺非凡,而且象亲眼所见一般,将弥勒佛的形像刻画的栩栩如生。当人们仰视大佛时,不但毫无比例失调之感,而且无论从哪一角度仰视,均有与佛目光相接之感,这是因为工匠巧妙的用凿成的深穴来代替眼珠所致。

最早来到南明山上修行的和尚是东晋的僧人昙光。他在东晋永和(345——356年)初年,云游至此,遂决意在此山洞中修行,并建造了寺院,称为“隐岳寺”。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年),僧人僧护来此修行,开始雕刻佛像。

此后,在僧人僧淑、僧祜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石弥勒佛坐像的雕刻。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为之作了两千二百字的《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记》,赞誉这座石弥勒像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唐会昌五年(845年),隐岳寺建瑞像阁三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寺院被焚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赐钱八千万,恢复建造了弥勒宝阁三层及殿宇300间,赐寺名为“瑞像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寺名更为“宝相寺”。

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毗户阁,改寺名为“毗户阁”。明朝末年,寺院再次遇劫,殿堂均被焚毁,只剩下十丈金身的石弥勒佛像。清朝末年,重建五层高阁,重装大佛及罗汉像。1925年,寺名更改为“大佛寺”。

如今的大佛寺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经楼、隐鹤楼等,还有千佛院、智者法塔等建筑,此外还有朱子题字、隐岳洞、无量桥、放生池、龟化石、回音殿、古银杏、解开岩、七寸头、月峡等名胜。

“千佛院”又称“千佛岩”,在大佛寺西北一里外,是一个天然溶洞。内有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开凿的1040尊佛像,是中国早期南方石窟艺术的珍宝,造像更具有华夏文化的特点。

“解开岩”是一块中裂如锯开的磬石。传说是两位神仙化成孩童,用茅草锯开岩石,用以鼓励僧俗要持之以恒的雕凿佛像。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