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博物馆旅游攻略-中国农业博物馆必玩景点

携程看看
中国农业博物馆

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农业文物、标本、古籍和传统农具等各类藏品近5万件,其中文物2万余件,珍贵古籍图书3万余册。以新石器为主的石器类文物、以陶明器和彩陶为主的陶器类文物、以青铜生产工具为代表的青铜器、以铁制生产工具为代表的铁器类文物、以及传统农具、砚台、古代丝织品、粮票、农业宣传画等类文物藏品已经形成系列和特色,部分门类藏品的实力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石器,农博收藏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锛、石凿、石铲、石磨盘、石磨棒等文物约200余件。陶器有彩陶、素陶、元黑陶、彩绘陶、单色釉陶、复彩釉陶、唐三彩等几大类,其中除彩陶以外,其他类型以明器居多。青铜器大约100余件,包括兵器、生活用具或礼器,其中商代的青铜甗(yǎn)、爵,西周晚期的青铜鼎、簋、鬲,战国的青铜编钟、青铜釜、鍪(móu)、匜(yí),都有较高价值,属难得珍品。铁制农具300余件,以出土的辽金时代我国北方铁器为主。传统农具5000余件,范围覆盖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30个省区,是中国收藏传统农具最多最全的机构。农业宣传画2000多幅,是目前已知收藏农业宣传画最多的机构。其中不乏著名画家,如金梅生、韩美林、戈湘岚、刘文西等的获奖作品和代表作。农博是目前国内收藏农业古籍最多的博物馆,也是国内三大农业古籍收藏单位之一,馆藏文献已达近7万册,珍品特藏近3万册。农博馆收藏的自然标本主要包括三大类,珍稀动物标本、珍贵植物标本和全国土壤标本,其中珍贵自然标本3000余件。农博共征集土壤标本120多个类型226块,是我国土壤标本的"集大成者",称得上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丰富的土壤标本库,也形成了农博极富农业科研价值的土壤标本系列。

基本陈列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在2号馆和4号馆,陈列面积约4850平方米。展线900余延米,文物展品1000多件套,该陈列主要内容包括,贯穿古今万余年的中国农业历史,展示古代农业的“四大发明”、近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当代农业科技的进步。陈列由序厅和农业文明的演进、犁锄镰磨的发明与传承、水利工程与水的利用、养殖业的起源与发展、纺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西学东渐与实验农学、前进中的共和国农业等八个专题组成。

中国传统农具陈列

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是一个最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题材的陈列。传统农具是中国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农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具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在材质上,由木石发展为青铜,再进而发展为铁制。在功能上,从原始的掘挖、脱粒发展为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加工及收藏等多种农具,在动力上,由人力发展为畜力、水力,由简单发展为复杂。传统农具陈列馆的展品是农业博物馆研究人员在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收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国各地征集4000多件不同功用、类型、式样的传统农具精选出来的。为了清晰展示我国传统农具的成就,传统农具陈列按照农业生产的具体工序,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灌溉、收获、运输、脱粒、加工、称量九个单元来展示。展示面积400平方米,主展线98延米,文物展品150多件套。

青少年科普陈列

青少年农业科普馆是中国农业博物馆推出的一个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展览,它应该称得上是农博中最好玩、最有趣的展馆啦。别看它的面积只有650平方米,但集声、光、电等一系列先进的展示手段于一身,绝对会让你拥有超乎一般的参观体� �。科普馆在展示内容上分为农业与生产、农业与生活、农业与环境三个部分。整个展厅内部都以绿色为主,分割成大小不同样式各异的小空间,那些生动的图案、绚丽的装饰,让人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进入展厅,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正中央那台四四方方的大柜了,它的下半部分是黑色的,上面部分则四面透明。事实上,这个大家伙有一个很酷的名字,叫做360度幻影成像,又称为全息成像。站在周围,你会惊讶地看到在上半部透明的空间里出现了色彩鲜艳的发光立体人物,他们不但会说话,还和我们普通人类一样有表情、能活动,只是身材要比我们矮小很多。360度幻影成像可是高科技产物,它的原理是利用多个光学镜面组合出一个倒金字塔形的半透明空间,系统再将三维动态影像悬浮于该空间的中心部位,这样观众就可以从四周任意位置观察到悬浮的立体影像了。馆内的幻影成像系统虚拟了一个好奇的小男孩和一位无所不知的博士,听一听他们的对话,你就会对太空育种、克隆技术、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有更多的了解、产生更大的兴趣。如果没有亲自体会,你是无法真正感受到幻影成像的奇特魅力的,它产生的图像栩栩如生、真假难辩,悬浮在半空中却又无法触及。

中国土壤陈列馆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土壤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业博物馆土壤陈列馆汇集了我国主要的土壤资源类型,展示了数十种代表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整段标本。它是至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套涵盖土壤类型最多、制作技术最为先进、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壤标本,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具有代表意义且自成体系的一套藏品。陈列面积约400平方米,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基本陈列的补充。

中国土壤馆以土壤标本为主要载体,辅助以典型特征的相关农作物,利用文字、图表、模型、绘画、音像和多媒体技术,以及一些互动项目,介绍土壤的相关知识,展示土壤与农业、土壤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全方位增强观众对土壤的认知,培养观众对我国丰富的土壤资源的自豪感,唤醒观众对我国严重的土壤问题的危机感,逐步培养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

三幕影院

“三幕影院”是中国农业博物馆改陈项目的亮点工程之一。它是目前国内外独有的特色影视平台,也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播放引擎平台。影院通过科技手段将穹幕、环幕、地幕三幕集于一体,与多幕投影系统相结合,以高度清晰的画面,全方位占据观众的视野。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环绕立体声效,为观众带来极强的沉浸感、体验感,观众犹如置身于影片之中,以一种震撼的感受、全新的视角走进现实中无法“到达”的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古时代和未来时空。

“三幕影院”将穹幕、环幕、地幕有机地融为一体,为观众创造出一种具有全方位沉浸感的崭新体验。首先,穹幕银幕是宽银幕发展到极限,转而又向天空发展而成的,它就像个穹庐一样把观众罩在里面,好像半个巨大的球罩在地上似的,观众通过专用的地道进入球体之中看电影。它采用鱼眼放映镜头,水平放映角达到180度,垂直放映角达128度,使用鱼眼镜头放映的穹幕电影,是目前观众视野最大的一种电影,因而特别适宜用来表现太空宇航、天文、海洋海底等内容,可以说,穹幕电影是当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科普教育手段之一。

室外展园

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犹如走进了一座城 市花园。它的绿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超过总占地面积的一半。馆内楼台交错、亭廊迂回、湖光粼粼、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与古典式建筑群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堪称繁华都市的桃源胜地,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园林式博物馆。

建馆初期,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园林规划和布局是按照“农业博物馆”和“植物园”两大类型进行的。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馆区内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可称为“立体的农业百科书”。

这里有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的银杏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也是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之一。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藏品精粹

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农业文物、标本、古籍和传统农具等各类藏品近5万件。其中文物20000余件,珍贵古籍图书30000余册。以新石器为主的石器类文物、以陶明器和彩陶为主的陶器类文物、以青铜生产工具为代表的青铜器、以铁制生产工具为代表的铁器类文物、传统农具、砚台、古代丝织品、粮票、农业宣传画等类文物藏品已经形成系列和特色,有的藏品门类实力在全国也名列前茅。除上规模成系列的文物藏品门类而外,农博还有一些其它杂项的文物精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全国农业展览馆

类型:博物馆

电话:010-65096063

官方网站:http://www.zgnybwg.com.cn/gb1/index.html

开放时间:

9:00-16:00(周一闭馆)

信息来源: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国宝·发现》之《农业辉煌的密码-中国农业博物馆》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中国农业博物馆设立于1983年,自建成至今,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农业方面的知识需求,推出了一系列主题展览、专题陈列。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它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国宝·发现》 20220104 农业辉煌的密码)

北京农展馆里坐落着一座中国农业博物馆,人少小众,专业且知识量丰富!

在北京东三环亮马桥附近,有一组占地面积约420000平方米的建筑群 —— 全国农业展览馆。

从东直门外大街一路向东到头儿,就能看到了。它是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于1958年经由国务院批准兴建。现在您要是来这儿,地铁和公交都特别方便,专门有一站叫农展馆。

提起农展馆,停留在脑海里的印象一直是硕大空旷,七七八八的展馆里不定期地经常有农副产品展销会、大集、家具展……

农展馆约等于买大枣儿、核桃、小米、棒子面儿的地方。(偷笑)

这是我对农展馆一直以来的误解。

其实这里最重要、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一部分,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它算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

博物馆与农展馆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直属事业单位。农展馆建成以后,1983年7月在此基础上筹建了这座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 中国农业博物馆。

几个固定陈列展室外加室外展区转下来,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抛开博物馆本身,这里更像是一座城市花园。

幽静安逸,绿树成荫,阵阵荷香伴着小鸭子洪亮的叫声,驱赶着伏天儿的暑气,也舒缓着因为闷热而有些燥热的心情。

接着说回博物馆。目前的固定陈列有《中华农业文明》、《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陶中的传统农业》以及《青少年科普馆》。

民以食为先是我们从小说到大的,农业是国家之根本,吃饭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安居乐业的大问题。

在这个展馆里可以充分了解我国农业的起源、发展、兴盛和现状,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随着我们的祖先掌握了用火、制造并使用工具而逐渐辉煌起来。

而各式农具的发明与传承又刺激了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如果将农业比作一棵粗壮的大树,那么由它而催生的水利、养殖、纺织等行业便是大树繁茂的枝叶,相伴相生。

汉墓中有着大量的农业元素与场景,从这些出土的文物中我们能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农业生产状况。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书中记述了魏晋时期精细的旱地耕作技术以及梨的嫁接技术,可见这套体系在当时已经相当完善。

唐代的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

上学时候学到的这些人物与知识大多在经年累月的柴米油盐中淡忘了,而在这个展馆里又重新唤起了曾经的记忆,对农业有了新的、更系统的认知。

战国时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大家都有印象吧,还有徐光启、黄道婆、伯乐…… 他们都和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文中的2号馆主要为古代农业,继续参观4号馆可以了解我国近现代农业的发展。

清末兴建了农事试验场,推广西方农业技术(试验场遗址在今天北京动物园内,有一块文保牌)。

兴办农务学堂、传播近现代农业知识、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为后来的农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前进中的共和国农业”单元:

现在5号馆还有《百年伟业,三农华章——农业农村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会一直持续到2022年底。

余下还有彩陶展、中国土壤标本和传统农具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体力)合理安排。

这三个展馆是挨在一起的,都不是特大,很快就能参观完(8、9、10号馆)。

最后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室外展区,分为传统与现代两个农事园,有不少雕塑。

我们以为的吃饭,就是去菜市场买菜,去趟超市应有尽有,又或者动动手指用手机叫个外卖。

而几千年来,这个看似平常的吃饭问题,凝结着多少代人的心血。有人搭上健康,有人搭上理想,更有人搭上性命。

若是你也好好参观过这个农业博物馆,“粒粒皆辛苦”就不再是书上印着的普通的五个字了。

因为每粒粮食的背后,都有着我们看不见的人,为此奋斗一生。

请珍惜你吃的每一顿饭。

- FIN -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八人作品邀请展在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开幕

12月8日,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海外联谊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承办的“穠萃雅集——首届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画八人作品’邀请展”在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举行开幕仪式。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绍泽,江苏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封志成,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教授,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高云,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监事会主席、南京市人大原人代联委主任李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刘必良、朱艺生,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维春等出席开幕式。陈利根书记、高云会长、聂危谷教授分别代表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参展画家致辞。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江苏省国际交流中心、江苏省海外联谊会的嘉宾和师生参加了活动。开幕式由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倪峰主持。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陈利根致欢迎辞

陈利根代表学校对“穠萃雅集”邀请展的开幕表示祝贺,对各位到场嘉宾对南农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此次画展的举办是对重要论述和重要回信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也是校地文化育人的积极探索,是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生动的实践。希望通过此次画展让中国画的翰墨之香充满南农校园,让文化自信之风吹进南农学子的心田。他祝学校首届“中国画八人作品”邀请展举办成功,也祝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的各位艺术家艺术之树长青。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高云致辞

高云表示,江苏省是中国画的大省和强省,本次参展的八位画家是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艺的中坚力量,是江苏省美术界的领军人物,是续写江苏美术史辉煌的践行者和奉献者。他们各有优长,各具风貌,在各自专业领域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影响。高云希望他们及江苏省中国学会的艺术家能够继承先贤遗风,以高尚的情怀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立传,为民族铸魂;创作出既让专家叫好,又让大众叫好,还能让后人叫好的精品力作,以满足时代审美的需要,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添砖加瓦,为新时代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作出切实的努力与贡献。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聂危谷代表参展画家讲话

聂危谷表示,非常感谢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能够给八位画家提供机会在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举办画展,高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通过艺术来滋养人文情怀的重要场所,能够将中国画带进农业高校意义重大。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在高校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活动很有必要。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 倪峰主持开幕式

出席嘉宾为此次画展开幕式揭牌

此次邀请展由南京农业大学李立老师参与策划,围绕“穠萃雅集”主题,展出了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韩显红、陈国欢、聂危谷、张广才、刘云、张兴来、毛晓剑、翟优8位艺术家创作的国画作品50件。其中包括韩显红的《果熟时节》、陈国欢的《春山烟湖》、聂危谷的《顿悟》、张广才的《维族少女》、刘云的《雪域圣境》、张兴来的《秋雪山色静》、毛晓剑的《宝华清晓》、翟优的《岁寒同心》等作品。

此次国画邀请展既是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骨干艺术家优秀作品的一次集体展览和交流,也是高雅艺术进校园,为南农师生送上的文艺盛宴,成为开展美育育人的重要环节。邀请展为期10天,将于12月17日落幕,欢迎广大师生和市民朋友们至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农博馆临展厅免费参观。

出席嘉宾现场合影留念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