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勒尔旅游攻略-哈勒尔必玩景点

豆豆
哈勒尔

哈勒尔城传说是伊斯兰教的第四个“胡里节”城,城内共有82座清真寺和102处圣地,非洲和伊斯兰传统对当地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影响使其具有独一无二的世界遗产价值。这座坐落在海拔1800多米的高地上的城市外围筑有一道高4米、开有5个城门的加固围墙。

在城内的362条纵横交错的小巷里,遍布着一幢幢矮小的老式传统房屋,破旧的老式小轿车艰难地在这些小巷之间穿行。哈勒尔是至今保存完好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产业革命前的古城之一。每天凌晨,在这座拥有82个清真寺的城市里,“穆安津”们的召唤声回荡在大街小巷,因此哈勒尔被称为“穆斯林第四座圣城”并非毫无缘故。

Harar Jugol, the Fortified Historic Town

必去理由:最知名的产业革命前古城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埃塞俄比亚[Ethiopia]

景点所在省、州:哈勒尔州 [Harari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哈勒尔 [Harrar]

哈勒格•尼木格尔:他让十个孩子成才

哈勒格·尼木格尔,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乌兰哈达村蒙古族牧民,出生于上世纪1937年的他在十个儿女的心中,依然是他们最慈爱的父亲。

哈勒格·尼木格尔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多病。小小的尼木格尔早早就用他瘦弱的身躯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靠着坚强的意志,勤劳的双手,尼木格尔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懂得了承担和责任。

十八岁的时候,哈勒格·尼木格尔娶了善良、勤劳的妻子朱卡,从此,一家人陆续迎来10个小生命。随着孩子们一个个来到这个世界,生活的重担也越来越沉重,尤其是在大女儿在一次马上意外跌落后留下终身残疾,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但哈勒格·尼木格尔没有被这一切压倒,他像草原上的雄鹰一样,越挫越勇。自己的牛羊太少,他就选择给别人代牧,打小工……靠着勤劳朴实,一家人的生活一天天改善。

为了教育好孩子,尼木格尔对孩子们实行军事化管理,并且所有孩子都必须每天参加家中的劳动,要求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拥有十个孩子的大家庭里却有着与其他很多家庭所没有的和谐与温暖、进步与团结,一家人齐心协力向着幸福的生活前行。

在尼木格尔的谆谆教导下,十个孩子个个成才,他们有的是远近闻名的富裕牧户,有的是公职人员,无论从事哪一行,都是出类拔萃。现在这个大家庭已拥有两个合作社,数千只羊、数百头牛、马和骆驼。

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尼木格尔老人实行了一个独特的年底家庭总结会。所有孩子对一年来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评比,对于表现突出的孩子,老人会给予骆驼、马等奖励,鼓励孩子们勤劳发家。在他的倡议下,所有孙辈结婚,老人和家中十个孩子每人都会拿出一万元,做为孙辈结婚后的家庭发展基金。

尼木格尔常常教导孩子,始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邻居阿孜古丽靠着给老人打工,积累下300只羊、数十头牛。在他的影响下,每个孩子都根据自己的情况雇佣贫困乡亲给自己放牧。现在,凡是受雇给尼木格尔家放过牧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牲畜群,提起尼木格尔这个家庭,谁不竖直大拇指由衷地称赞一声“好”!?

如今的尼木格尔老人已经80岁了,儿女也常将他接到县城居住。但老人往往只住上几天便匆匆赶回,他舍不得离开那些浸满一家人汗水的牛羊,舍不得那片让一家人走向幸福和谐的草原,更舍不得那个奋斗了几十年的家。

本文转自《赛尔山下二牧场》微信

毛主席为哈尔滨勾勒发展工业框架

源于“南厂北迁”,成于“一五”项目。

“哈尔滨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已打磨了70载,

依然熠熠生辉——

毛主席为哈尔滨勾勒发展工业框架

前不久,哈电集团与巴基斯坦企业签订了第二个联合循环电站的长期运维合同。期限之长在国际订单中都罕见。比起 " 巴铁 " 的情谊," 哈尔滨制造 " 这个招牌更能让他们踏实——巴方古杜电厂曾多次出现重大电网故障,唯有哈电集团汽轮机厂制造的机组依然坚挺。

" 哈尔滨制造 " 源于 " 南厂北迁 ",成于 " 一五 " 项目,这块金字招牌如今已打磨了 70 载,依然熠熠生辉。5 月下旬," 白山黑水 百年风华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东北四市党报联动采访团来到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部分 " 一五 " 项目企业,重温当年大厂们克服万难、勇于挑战、绝境中坚持奉献的峥嵘岁月。

1954 年 6 月 4 日,哈锅举行开工典礼大会

发展生产:

毛主席为哈尔滨勾勒出发展工业的框架

在南岗区颐园街一号的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里,悬挂着毛主席视察黑龙江期间的五副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学习马列主义、发展生产。这次视察中,他还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 " 勾勒 " 出发展工业的框架。

地域辽阔,战略纵深大且背靠苏联,还有中东铁路便利的运输条件,黑龙江在东北地区的地缘、资源优势绝无仅有。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编研处副处长边清山讲述了这段历史:1950 年 2 月 27 日,毛泽东自苏联访问后归国,途经哈尔滨视察,在了解到黑龙江工业发展现状后,毛泽东指出,这次访问与苏联签订了一系列互助性质的条约,未来苏联要帮助我国新建和改建 50 个重工业工厂,其中黑龙江就有 14 个,届时要从根本上改善黑龙江的工业状况," 把哈尔滨市这个消费城市改造成为生产城市 "。" 发展生产 " 是当时毛主席专门为中共哈尔滨市委的题词。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新建、改建工业项目的投资全部暂缓甚至停止,但 " 南厂北迁 " 照常进行。1953 年至 1957 年国家实施 " 一五 " 计划,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 694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是当时集中主要力量建设的基本任务。我省被列为重点建设省份,国家还制定了 " 基建优先安排、物资优先供应、人员优先配备 " 等一系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我省工业基本建设的投资达到了全国工业总投资的十分之一以上。

半成品车间两台 200 吨压力机在安装模具和压制刷块

高度关注:

13 个苏联援建项目在哈尔滨兴建

苏联援建我国的 156 项重点工程有 13 项被安排在哈尔滨兴建,全国限额以上 694 个建设项目有 29 项在哈尔滨兴建。" 三大动力 "" 十大军工 "" 三大工具 " 在哈尔滨陆续诞生。这些重点工程和项目经先期选址勘测后,报请国家批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项目的设计规划。

" 一五 " 时期的大厂,几乎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在当时援建的工厂里随处可见苏联专家的身影。据统计,先后有 850 多名苏联专家曾经支援过哈尔滨的经济建设。

2020 年末,国家第四批工业遗产名单公布,哈尔滨锅炉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哈尔滨电机厂入列。记者在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联箱分厂里看到,一台通身墨绿、刻有红色 CCCP(译为:苏联)字样的大型水压机极富年代感。如今它是哈尔滨锅炉厂最老的 " 功勋员工 ",1957 年服役的它是当年苏联援建项目中的重点设备。

为保证党和国家的任务按时完成,各大厂的主要负责干部都由中央和地方党委委派,厂里的中层干部由本厂任命,党组织对行政工作进行全面监督。1956 年,由苏联提供组织设计的哈尔滨锅炉厂部分车间竣工,大厂的管理模式也套用 " 苏联制 ",实行生产区域管理体制,工厂逐步建立起厂长、车间主任(科长)、工段长的三级 " 一长制 "。

生产上,没有成套的学习资料可以借鉴。援建设备到厂,各大厂的技术人员只有借助进口设备的安装说明书和产品样本作为参考。工厂组织设计人员到进口苏联设备的工矿企业收集、描画、实测复制有关机组的安装说明书、产品样本等,苏联教育部出版的教科书成了重要参考资料。

1954 年上半年,苏联科学院专家到哈尔滨电机厂商谈厂区内扩建工程事宜,中方结合自身生产需要提出新的设计方案,苏联专家大加赞赏。

半自动磨床对毛坯件进行研磨

硕果累累:

填补各项国内空白并成人才摇篮

哈尔滨汽轮机厂等大厂每年都会补充一批新的大专高等院校毕业生和技术工人,他们来自清华、交大、哈工大、大连工学院等各个高等院校。经过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的刻苦钻研与实践,哈尔滨各大厂硕果累累—— " 一五 " 末期,东北轻合金加工厂让我国的铝镁加工事业从无到有;哈尔滨东安机械厂跻身我国首批兴建的六大航空企业之一;哈尔滨电机厂填补了我国大型水电发电机组制造领域的空白;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电站锅炉、不能制造汽轮机的历史;哈尔滨电碳厂打破国外产品技术垄断填补了我国碳石墨制品的国产空白。一个个 " 哈尔滨制造 " 的大型装备,从各大厂运往祖国各地,支援全国经济建设。

经过 " 一五 " 项目的历练,在哈项目培养了大量的研发设计、制造和管理人才。新的设备带来了工艺的革新,产品产量翻番、质量提高,技术不断改进。" 一五 " 中期,哈尔滨轴承厂的设备能力、工艺水平均属国内一流,较强技术力量让哈轴成为国家的骨干企业,一方面每年向国家提供上千万套轴承,一方面开始向国家新建轴承企业和机关输送众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人才。

为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哈尔滨电机厂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起,全力支援建设了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兰州综合电机厂,先后输送技术骨干 1800 余人、机器设备 200 多台;向北京重型电机厂、东风电机厂、南京汽轮电机厂等输送技术和人员。哈尔滨汽轮机厂分两批输送设计人员支援六机部七院三所,东方汽轮机厂的建设。哈尔滨锅炉厂也积极援助同行业的发展,累计对外输送各类人才 2400 余人。

" 一五 " 时期建设的大厂成为当时全国工业各领域的人才摇篮。如今的它们仍不辱使命,成就辉煌——全国大型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的一半出自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全国大型汽轮机装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出自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攻克了准东煤、褐煤燃烧等世界性难题,东北轻合金责任有限公司在铝镁加工行业被誉为 " 祖国的银色支柱 "。" 一五 " 时期的大厂们正在由 " 中国制造 " 迈向 " 中国创造 ",它们在各自深耕的领域正走向世界制造业的 " 无人区 "。

老厂区大门

" 一五 " 时期影响哈尔滨工业 " 大事记 ":

1953 年 5 月 15 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协定规定,苏联对于援助项目负责完成各项设计工作和设备供应,给予技术援助,帮助培养干部,提交技术设计与施工图。

1953 年,哈尔滨电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的 6000 千瓦水轮发电机组。11 月,该厂自行设计制成我国第一台 T54/19-6 型 165 千瓦低电压大电流直流发电机。

1954 年 3 月 16 日,中共哈尔滨电机厂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由 10 人组成的委员会。

1954 年 4 月 10 日,东北轻合金加工厂(101 厂)举行破土动工仪式。1956 年 11 月 5 日,该厂举行开工典礼。

1954 年 4 月 21 日,哈尔滨电表仪器厂举行建厂奠基仪式。1956 年 6 月 30 日,举行开工典礼。

1954 年 6 月 4 日,哈尔滨锅炉厂召开建厂开工典礼大会。1957 年 7 月 17 日,一期工程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

1955 年 1 月,哈尔滨电机厂为河北官厅水电站成功研制 1 万千瓦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标志着中国水电设备制造技术向大型方向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1956 年 3 月 8 日,哈尔滨电刷厂(电碳厂)举行了开工典礼。1958 年 6 月 28 日,该厂正式被国家批准验收投产。

1956 年 11 月 15 日,哈尔滨电机厂第一期建厂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批准正式投产。12 月,哈尔滨电机厂试制成功我国最大的一台 1.5 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956 年 12 月 31 日,哈尔滨锅炉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每小时蒸汽蒸发量 35 吨的煤粉中压锅炉,标志着我国独立制造电站中压锅炉的新起点。

“一五”项目铸就哈尔滨工业之魂

虽然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但 " 一五 " 项目留下的 " 影子 " 依旧清晰——哈市如今确定加快构建的 "4+4" 现代产业新体系中,以航空工业哈飞(前身为哈尔滨伟建机器厂)、航发东安、哈电集团三大主机厂为龙头企业组成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是哈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从最初松花江边的渔村,到中东铁路的中心城镇,再到 " 南厂北迁 " 初步定型的工业生产城市,哈尔滨的城市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直到 " 一五 " 时期后,工业与哈尔滨的命运牢牢地捆在一起,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 " 主基调 "。

哈尔滨日报 - 哈尔滨电碳厂成立

工业总产值增长迅猛,

新增人口从事工业占比高

到 1957 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中,社会总产值 17.2 亿元,同比增长 22.84%,其中工农业总产值 13.5 亿元,工业总产值达 13.24 亿元,农业总产值 2577 万元。经过南厂北迁和 " 一五 " 时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7 年哈市城区用地增至 101.2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占城区用地比率由 1952 年的 8.52% 增至 1960 年的 20.6%。

哈尔滨的工业部门、建筑与勘测部门职工快速增长,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职工与大中专院校在校生大幅增加。至 " 一五 " 时期末,哈尔滨城区人口从 1952 年的 83.2 万人增长至 1957 年的 142.7 万人。新增人口中,约 60% 的人口从事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业、建筑业。

新建扩建高等院校,

城市路网孕育现代繁华

" 一五 " 时期,哈尔滨还新建、扩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学院、黑龙江商学院等十几所院校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土木建筑研究所、农业研究所、焊接研究所、量具研究所、林业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西大直街、和兴路、学府路交会区域形成了集中的 " 文教区 ",为哈尔滨经济发展开始储备科学人才。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壮大。1957 年,哈尔滨初步形成 " 以中山路为纵轴、以文昌街为横轴的‘两轴’,以民生路、教化街、大直街、宣化街为内环的内、中、外三环、以通往呼兰、水泥厂、宾县等八条放射线 " 的干道路网格局。铁路由于客货运量增加,哈尔滨火车站迁出货运,建成大型客运站,铁路货运迁至三棵树至东门站。

半成品车间两台 200 吨压力机在安装模具和压制刷块

" 大厂精神 " 融入城市,

敬业精神影响至今

环境恶劣、交通匮乏,荒地建厂、风餐露宿 …… 无论 " 南厂北迁 " 还是 " 一五 " 项目,在各大厂党委的号召下,广大工人群众们把强大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艰苦创业、为国奉献的动力,尽快实现了工厂开、复工。他们以苦为乐,各兄弟大厂间举办劳动竞赛,激发重建与生产的热情。

环境越是艰苦,精神越能凝聚。不畏艰辛的忠诚与奋斗,不惧困难的敬业与奉献,不辱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大厂精神 " 是那个时代哈尔滨的一个标志。边清山说,这种精神力量在全市各行业、各阶层传递,大厂的爱国、奉献精神对 1957 年哈尔滨战胜松花江大洪水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大厂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讲究诚信、爱岗敬业的产业工人,他们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不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长期孕育和沉淀出的 " 敬业 " 精神,如今已成为哈尔滨的城市精神内涵之一。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张立馨/文 刘达齐/摄

编辑:马云鹏

哈尔滨市方正罗勒密山景区:山水宝地、避暑胜地、康养福地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记者高伟)哈尔滨市方正县境内的罗勒密山景区,凭借自然风光,201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称号,2020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康养最佳目的地”。

罗勒密山景区隶属方正县行政区域管辖,位于方正林区石河红旗林场,景区占地3000多公顷,森林覆被率达90%,是天然的森林氧吧。山水林石奇观、尽在罗勒密山,近年来,方正林区大力实施“全域景区化、景区精品化”战略,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品牌影响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方正林区正以“山水宝地、避暑胜地、康养福地”的形象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

罗勒密,梵语译为“松针上的雪”,诗意的名字赋予了景区更多的诗情画意,既包含着青松的坚韧挺拔又蕴含着白雪的纯净无暇。景区主要由三个板块构成,分别是:罗勒密山·响水河漂流区、罗勒密山·鸳鸯峰登山区以及罗勒密山·森林康养中心。

罗勒密山的美,美在“源于天然、绿色生态”。这里林海苍茫,静寂安定,是一座天然氧吧和生态博物馆。

罗勒密山·响水河漂流区占地面积22公顷,利用未经改造的天然河流为漂流河道,全长10公里,水位落差24米,河水时急时缓,游客在体验激情漂流的同时两岸的风景也尽收眼底,被誉为“龙江第一漂”。

罗勒密山·鸳鸯峰登山区位于红旗林场境内,从2017年到2020年,经过三年时间,打造了以玻璃为元素的三大网红项目,玻璃栈道全长340米、玻璃鹊桥全长210米,高空玻璃漂流全长1.3公里,其中高空玻璃漂流项目是黑龙江省内唯一一个玻璃漂流项目。

罗勒密山的美,还在于“舒服惬意、生态宜居”。

罗勒密山·森林康养中心位于方正林区红旗林场,一座座点缀在林间的木屋又蕴涵着林区独有的、醇厚的文化气息,木屋建筑面积共计1700多平方米,房间30个,可接待高端游客52人。木屋均由纯实木打造,原料均采用上好的红松木料,不仅形色美观而且安全舒适,带给人自然亲和的感受,古朴而繁华。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