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卢废墟遗址旅游攻略-雷卢废墟遗址必玩景点

乌鸡哥哥

雷卢废墟遗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遗址,同波纳佩州的兰马多和复活节岛雕像一起被称为“太平洋的奇迹”。历史上,雷卢是科斯雷州的中心,代表着史前密克罗尼西亚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

雷卢废墟遗址中的巨大的、坚固的石墙就是在500年前建成的,最早的欧洲发现者来到这里约是1824年,当时岛上只有3000-6000人,他们分为四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雷卢废墟遗址包括有100多个围墙大院,大部分位于居住区,那些高大的、比较华丽的石墙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拥有,围墙里面还会有一些居住的房屋。这些围墙代表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历史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Lelu Ruins

必去理由:最神秘的石墙

景点所在大洲: 大洋洲【Ocean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

景点所在省、州:科斯雷州 [Kosrae State]

文物中的内蒙古 | 瘟疫笼罩下的5000年前人类废墟——哈民遗址与庙子沟遗址(音频版)

撰稿/王阔海 审核/张文平

供稿: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泉州最珍贵的一片废墟,有700年历史,古城墙中的仅存遗址

我是在天后宫发现这片废墟的,说实话作为一名外地游客,第一眼我并未在意,以为工地在施工,可后来走进一瞧,才发现大有千秋。

这片破败荒凉的废墟之下,埋藏的是700年前的泉州,掩盖的是鲤城唯一的城墙遗址。

古城墙下千年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历史上的泉州城墙,几经变化和扩大。最早的是子城,始建于公元907年,但那时规模较小,此时的德济门还是一片汪洋。后来晋江及其入海口一带海岸线退缩、陆地面积扩大,才有了建城门的条件。

德济门的开始修建,是在南宋时期,郡守扩筑泉州翼城,在泉州镇南门沿江为蔽成石城,这便是德济门的雏形。1352年,城市扩建“德济门”正式出现。

人们将泉州比喻为鲤城,就是从此开始的,因为在城墙围绕之下,城池看起来像一只鲜活的鲤鱼,德济门恰巧就位于“鲤鱼”的尾巴处。

元朝时的泉州,海外贸易往来频繁,德济门成了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关口。当时外国商人多聚集在德济门以南一带,被称为“泉南蕃坊”,有文献记载此处是“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是乎集”。

明清时期,德济门多次修缮,但总体保持完好,德济门的消失是在近代发生的。当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泉州许多城墙都毁坏于战火中,德济门也毁于一场大火,自此泉州城墙走出了人们的视线。

2001年,在一次考古挖掘中,德济门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片荒土之下竟埋葬着宋元至清代的古泉州德济门遗址。专家们日夜挖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古迹,如明代碑刻、抱鼓石、一门古炮和3门大炮。

这些古炮就陈放在遗址之上,通体已经生锈,斑驳不堪,却依旧指向南方,仿佛在告诫来访者,这里仍是威严之地,容不得半点侵犯。

遗址占地2500平方米,石墙都埋藏在地下,城门、城垣、城墙、壕沟,各个功能保存完好,因为只剩下一个平面,反而看得更为仔细。

从遗址上可看出,宋代城墙宽7米多,墙体外用条石丁分层筑就,中间的缝隙用碎石和泥土填筑,哪怕是废墟,却依旧恢弘大气。

遗址内发掘出了很多宗教石刻,印度教、犹太教、佛教等等,这并不稀奇,因为泉州的宗教多元化,文化的包容性,是举世闻名的。

古城门的位置与天后宫的大门错开,符合闽南“大门不能对小门”的风俗。这一片废墟和天后宫交相辉映,像一幅画卷,展示着刺桐城的厚重历史。

此时太阳西下,夕阳洒下片片金光,整片废墟蒙上一片金色,光辉异常,我耳边仿佛响起了车马走动声,商人操着不同的口音,到此买卖交易。

德济门周边还有许多文化古迹,离它100米处便是李贽故居。李贽是文学大家和思想家,他本身就是泉州人,别号温陵居士,据说每次讲学时都听者如云。

李贽故居不大,只是一座双层木楼,我去的有点晚了,故居已经关门,没有看成,成了一大遗憾。

进入21世纪后,泉州许多城门开始重建,我去看朝天门时,发现仍在翻修。有人曾提议在原址上重修德济门,后来被否认了,因为一座崭新的城门,并没有多少意义。

如今泉州各大城门均被毁,这里是唯一的城墙遗址,也是泉州最重要的一片废墟,残破的一砖一石更加珍贵。

德济门遗址实证了海港城市泉州古城的发展演变,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依旧守护着身后的城池。

地址:泉州鲤城区天后宫对面

交通:乘坐古城旅游专线,到天后宫站下即可。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在山河中修行人生。

考证 | 厚丘县与桑墟吕台遗址

沭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厚镇遗址(位于茆圩乡厚镇村)

鸟瞰厚镇遗址

厚丘,亦称厚邱,汉置,故城位于今茆圩乡厚镇村境内。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转引《方舆纪要》云:“厚邱故城……县北四十六里,汉县,后魏置,戍守于此。齐建武二年,军主桑系祖攻拔魏建陵、驿马、厚邱三城,是也。驿马城或曰在厚邱北,亦魏置戍处。”

史籍记载,高祖六年(前201)十二月,楚王韩信废为淮阴侯,原楚国分为荆、楚二国,封刘交为楚王。是年,置厚丘县,隶东海郡,为楚国辖境。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正月,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三月刘戊(刘交之孙)自杀,楚国除,东海郡直属汉廷。初始元年(9)十二月,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天凤元年(14)改厚丘县为祝其亭县。地皇四年(23)十月新莽灭,厚丘之名复旧。建武十五年(39)四月,东海郡建为公国(都郯城),封皇子刘阳为公,厚丘县随属。建武十七年(41)十月,刘阳进位为王,东海公国升为东海王国。建武十九年(43),刘阳(刘庄)立为太子,然东海王国未废,而改以皇子刘彊为王。明帝永平元年(58)五月,东海王刘彊薨,遗书将东海奉还为郡,厚丘随属。献帝建安十七年(212)九月,东海郡建为王国,以封皇子刘敦,厚丘县属之。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十月,曹丕代汉建魏,东海王国除为郡,厚丘随属。明帝太和六年(232)东海郡建为国,封曹霖为东海王,厚丘县属之。魏元帝咸熙二年(266年)十二月,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东海国废为郡,厚丘随属。惠帝元康元年(291)八月,封司马越为东海王,厚丘县遂递属东海王国。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后赵攻占东海郡,厚丘县随之入赵。穆帝太和八年(352),前燕灭冉魏,厚丘县随东海郡入燕。孝武帝太元九年(384),东晋反攻前秦,收复淮北之地,厚丘县乃随东海郡入晋。南齐时,东海郡更名北东海郡,改隶冀州,厚丘随属。萧梁时,废厚丘县,置僮阳郡。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东魏攻取僮阳郡,更郡名为沭阳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析沭阳县置厚丘县,隶属海州(治朐山县)。武德八年(625),废厚丘,复入沭阳。“厚丘”之名自此弃用。

沭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吕台遗址(位于桑墟镇三台村)

桑墟镇吕台遗址外景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舆地志 下·墩阜》中记载:“贤官亭镇厚镇集南有大墩亩余,东南有台,曰钓鱼台,俗谓为点将台。年被水蚀,时发现古砖石,其即古之厚邱治欤。”点将台即吕台,位于今桑墟镇三台村境内,土人俗呼“樊梨花点将台”。2008年,当地平整土地时,在吕台上发现一口砖井,后经宿迁市博物馆组织考古发掘。淮安市博物馆原考古部主任尹增淮研究员认为,吕台遗址的年代可从西周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而三台古井所用砖均为东汉晚期画像墓砖,“存在后人拆毁汉墓并将砖用于砌井的可能”。

按《沭阳县志》所云,桑墟三台村应是东汉时期厚丘县的墓葬区。2010年3月,吕台遗址已由沭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据何承天撰《姓苑》载,“厚丘”亦为复姓。《姓氏考略》注云:“以地为氏,厚丘故城在海州沭阳县。”

参考文献:

1、凤凰出版社编. 中国地方志集成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8.04.

2、(西汉)司马迁. 史记[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8.01.

3、(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25.11.

4、(北齐)魏收撰. 魏书 第2卷[M]. 北京:中华书局, 1974.06.

5、(唐)李吉甫撰. 元和郡县图志 上[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6、(后晋)刘桒等撰. 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 1975.05.

7、(清)钱大昕撰. 廿二史考异[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8.01.

8、陈廷炜. 姓氏考略[M].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作者:刘阳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