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英雄纪念碑旅游攻略-国家英雄纪念碑必玩景点

马云蚂蚁
国家英雄纪念碑

介绍
国家英雄纪念碑位于湖滨公园对面,建造于1966年,是为纪念为国牺牲的烈士而建的。这座七勇士青铜塑像高15.5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雕塑作品之一,由美国著名雕塑家威尔顿设计,在意大利铸造。 交通
国家英雄纪念碑在吉隆坡市中心,靠近老火车站和国家清真寺。

马来西亚吉隆坡

礼赞70年⑰: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共和国勋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刻家在创作《五四运动》浮雕时,参照模特的形象进行雕刻。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飞机爬升至近万米高空时,驾驶舱风挡玻璃破裂脱落,飞机客舱失压,氧气面罩掉落。机组人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资料图片)

今年7月27日,95岁的张富清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再来北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许久未添新衣的他,特意穿上了新买的白衬衫,面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颤颤巍巍从轮椅上站起来,举起右手,郑重敬礼。别人称他为英雄,但他自己认为为国捐躯的战友们才是英雄。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多次立功受奖,是“战斗英雄”“人民功臣”。1955年退役转业,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60多年来,他深藏功与名,直到去年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英雄事迹才被发现。

“永垂不朽”,早在《左传》中就有,意思是功绩和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深沉的英雄情怀,英雄气节和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继往开来。

近代以来,蒙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挺起脊梁、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摆脱受压迫境地,掌握了自己命运。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9年间,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牺牲和贡献的志士仁人,都是民族英雄、人民英雄。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建造一座纪念碑。碑址选在天安门广场,正对天安门城楼。

中央美术学院滑田友教授在写给北京市建设局的信中,提出了纪念碑设计的四个原则:人民一望就懂,适合场所,具有共通性,人民在集会时可以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共征集到240多件设计方案和修改方案。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参加了方案设计。他们认为,中国传统的碑形,大多矮小郁沉,缺乏英雄气概,可以采用高耸而挺拔的形式,表达人民英雄为祖国昌盛富强而牺牲的崇高精神。林徽因负责纪念碑花纹设计小组工作,自己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她主张以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唐代风格为蓝本,并在装饰花环的花卉品种上一再斟酌,最后选定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作为高贵、纯洁和坚韧的象征。为了有更完美的图案,肺病晚期的林徽因在病床上画了数百张不同风格的草图,对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描画了几十次,上百次。

建造过程中,范文澜专门为雕刻家们作报告,发给每人一本《中国近代史》。他说:“纪念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要完成这项任务,只有了解百年中国历史概况,才能明白每件作品在历史上所占地位。”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呈现在纪念碑底座上的十块浮雕,栩栩如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辈出。

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严重,种不了粮食。焦裕禄从调研入手,靠着一辆自行车、两个铁脚板,访遍了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行程5000余里。

几个月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具体详细资料,县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规划。一场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进行了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他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说他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一次,焦裕禄来到城关公社老韩陵村访贫问苦,遇到经验丰富的老农肖位芬。这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庄稼老粗”,说起种植泡桐可以压风挡沙,焦裕禄听了连声说:“好,好,这是个好主意。”

从此,尽管病痛折磨,焦裕禄坚持走到哪里,泡桐树栽到哪里,困难解决到哪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475天,给兰考人民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现在,泡桐已成为兰考的支柱产业,年产值100多个亿。当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长到了20多米,树围4米多,被称为“焦桐”。焦裕禄精神像泡桐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兰考土地上。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人民敬仰英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自此,每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与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在立法过程中,关于勋章,曾提出过“共和国勋章”“国旗勋章”“建设勋章”等名称,大多数意见倾向于使用“共和国勋章”,“‘共和国’一词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深入人心;授予‘共和国勋章’,有利于增强全中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共和国勋章’在内涵上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能涵盖为国家建立卓越功勋的各类杰出人士。”

2017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实施党内、国家、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正式确立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共和国勋章”是国家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八一勋章”是军队最高荣誉。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2018年5月14日清晨7时,由重庆到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正在近万米高空飞行。突然,驾驶舱玻璃碎裂四散,飞机剧烈抖动,高空气流吹袭,大量仪表失灵,难以与地面联系。

生死关头,机长刘传健在零下40度缺氧环境中努力操控飞机。上半身被吸出舱外的副驾驶徐瑞辰,挣扎着回到座位,忍着伤痛监控飞机关键参数。最终,他们靠着艰难的手动驾驶,让飞机平安落地,守护了128人的生命安全。

2018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邀请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参加国庆69周年招待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说:“得知你们的英雄事迹,我很感动,为你们感到骄傲。授予你们‘英雄机组’、‘英雄机长’的光荣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是激发民族斗志的强大动力。革命英雄主义不能丢,中国共产党不断树立英雄、宣传英模,就是要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学习英雄、赶超先进,把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岗位上,一代代传承下去,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投身伟大事业,追求卓越、铸就永恒,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英雄、时代先锋。(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毛翔)

逾百国家和地区伍氏族人台山纪念民族英雄伍氓

  中新网广东新闻4月7日电(记者 郭军)4月7日,107个国家和地区的伍氏族人相聚台山市大江镇,在该镇宋代皇帝特颁圣旨御建的功勋祠上柱国伍公祠,参加纪念民族英雄伍氓大将军诞辰922年活动。

当日上午,13000多名伍氏族人从台山上柱国伍公祠集中出发,分乘近三百台大巴和各类小车奔赴阳江市象山伍氓大将军陵墓拜祭。

拜祭仪式上,海外的伍氏华人华侨在主祭人的带领下,按照参祖礼、上香礼、灌爵礼、初献礼、成就礼等程序,虔诚地拜祭。

据介绍,座落在阳江市象山伍氓大将军陵墓,在海内外伍氏族人的努力下,将建设成为当地人民的旅游休闲广场和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园。

拜祭结束后,参加活动的伍氏族人队伍于下午回到台山上柱国伍公祠共叙乡情。

大家纷纷自报家门,有来自澳大利亚的代表伍业荣,新西兰的代表伍佳明,加拿大的代表伍荣辉,英国代表伍仲民等,他们每年都专程回来参加活动,他们为自己的祖宗是民族英雄而自豪,纷纷表示,无论身居何地,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也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忘记和热爱自己的祖籍国。

据史料记载,伍氓是南宋皇帝的救命恩人和拥立登基第一功臣、岳飞政治上恩师、中国历史上驱逐倭寇第一将、南海海上丝路守护神。他身后殊荣多,包括皇帝特颁圣旨为他建陵、建功勋祠、建特殊门阶;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和他的玄孙都是为国家抗击外族入侵而献身,是抗倭寇的民族英雄。

作者:郭军

全国“两优一先”风采录|一位七旬老人,109座英雄纪念碑

“想给后人留一个纪念烈士的地方,让英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有这样一位七旬老人,他执着坚守16年,为牺牲在这片革命热土的烈士们奔走筹建了109座纪念碑。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如今更多的红色种子在长白山麓生根抽芽,犹如漫山遍野的金达莱花,火红而炙热。

金春燮在汪清县东满抗日英烈纪念碑前瞻仰(2015年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宏摄

革命热土的修碑人

【“和烈士们相比,这点儿辛苦算什么!”】

74岁的金春燮如今是汪清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2005年,金春燮退休,没有享受一刻退休后的清闲时光,他就主动担起了为抗日英烈树碑立传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

他至今难以忘记,2005年第一次见到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坟墓时的场景——密林之中,不足一米高的小土包,只用一些小石块围住,长满荒草,仅有一块木牌用于辨认。“童长荣远赴东北抗日,年仅27岁英勇牺牲,却连像样的墓碑也没有。”金春燮不禁落泪。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汪清曾发生105场战斗,有抗日烈士墓地和抗联遗址177处,600多名抗日将士长眠于此。金春燮发现,很多年轻人不了解这段历史,也叫不出烈士们的名字。于是,他下定决心,为烈士筹建纪念碑,“不让历史在我们这一代断档。”

听说是给烈士立碑,大家纷纷出手支援。金春燮每每鞠躬致谢:“我替牺牲在这片热土的600多位烈士谢谢你们!”

金春燮在与几名烈士家属交流(2015年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为节省开支,从设计到施工,金春燮亲自上阵,“蹭”坐各种工程车往返工地,几百公里外的采石场跑了百余趟。2010年,金春燮感染丙型肝炎,药物副作用让他寝食难安,浑身痛痒,大把大把掉头发,暴瘦20多斤。即使如此,他也不肯耽误工期。周围人表示不理解:原本可以安度晚年,为什么这样折腾?

“和付出生命的烈士们相比,我这点儿辛苦算什么!”金春燮这样回答。

英雄故事的讲述者

【一个人“红”了一座城】

2011年,童长荣烈士陵园竣工。在金春燮的带动下,当地加快修建烈士碑、抗日遗址。十年间,这片曾浸染烈士鲜血的土地上,竖起109座纪念碑。而金春燮还有更多计划——为抗日将士著书、立传,为后人留下英烈们那些催人泪下的英勇事迹。

金春燮在童长荣烈士纪念碑前(2015年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金大哥每天凌晨4点起床开始工作,多年来奔走十多个省市搜集史料。”郎连福在当地经营一家铁艺公司。2018年,金春燮找到他,动员他一起创作红色绘本。郎连福捡起了“老本行”,和另外三名美术教师完成4本连环画册,全部无偿捐献社会。“受金大哥鼓舞,我们越干越有劲!”他说。

编纂100多万字史料、绘制抗战画本、拍摄英烈传记片……金春燮四处寻访抗战老兵和烈士后代,行走2万多公里,穿坏了十几双胶鞋。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培训部副部长焦春梅说,志愿者最初只有关工委老同志,现在有来自各行业的老、中、青三代人加入,队伍不断壮大。

金春燮在踏访一处抗联密营时途经一处木桥(2015年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2015年,金春燮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2019年,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金春燮的执着坚守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汪清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系列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参观瞻仰。

“金春燮老人一个人‘红’了一座城。”汪清县委常委、副县长许海兰说。

红色信仰的播种者

【“让红色基因代代延续下去”】

“1932年,童长荣率领特委机关从延吉县王隅沟转移到马村……”“七一”前后,参观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的游客络绎不绝。在现场,十一二岁的小讲解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是金春燮依靠史料记载绘制而成的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分布图(2015年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他们来自当地培养的1400多名少年讲解员队伍。十多年来,金春燮到各地主讲近百场爱国主义教育课,举办21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

金春燮在童长荣烈士墓地为参观者讲解抗战事迹(2015年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受到金春燮开展红色教育的启发,2010年,汪清县第四小学校成立了汪清县第一支“童长荣英雄中队”。2017年,经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吉林汪清童长荣红军小学”。目前,全县42所中小学都组建了英烈中队(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今年年初,“90后”汪清县罗子沟镇中心小学校美术教师黄瑞琪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参与举办抗联、抗疫等多场主题画展。最近,她抢抓业余时间进行油画创作,展现烈士爬冰卧雪的艰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金春燮爷爷带着我们走进历史,让年轻一代明白,幸福生活要珍惜,红色精神要传承。”黄瑞琪说。

编印《东满抗战历史大事记》,修订新版《沦陷留痕》……谈起今年的工作计划,这位七旬老人精神矍铄。为方便搜集史料,更好传播汪清红色故事,他不仅学会了用电脑打字,还走进直播间录制起了短视频。

“要让红色基因代代延续下去。”金春燮说。

来源:新华社

编辑:马旭彤

审核:马东红、金秀明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