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十字修道院旅游攻略-圣十字修道院必玩景点

知乎者也
圣十字修道院

圣十字修道院位于爱尔兰北蒂珀雷里郡瑟勒斯附近的圣十字村庄,处在苏尔河河畔,是一处重建的西多会修道院。

该修道院得名于基督教圣物之一——真十字架遗物,其碎片在1233年由金雀花王朝的王后——伊莎贝拉带到爱尔兰。伊莎贝拉是英国兰国王约翰的遗孀,她把这件遗物赐给了她本人着力重建的西多会修道院,因此,该修道院命名为圣十字修道院。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十字架圣物使得圣十字修道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中世纪朝圣地。

圣十字修道院建立于1168年,这里原来是一座本笃会修道院,但是在后来转变成了西多会修道院。现今的圣十字修道院是爱尔兰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外观壮丽宏伟,内部装饰精致,常年吸引着众多虔诚的-和旅游观光客。

Holy Cross Abbey

必去理由:观看最珍贵的真圣十字圣物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爱尔兰[Ireland]

景点所在省、州:北蒂珀雷里郡 [North Tipperary]

瑞士的圣加伦修道院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圣加伦的修道院,位于瑞士博登湖南部。

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圣加伦的修道院,是在中世纪的小茅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612年,凯尔特修道士跟随圣哥伦巴奴斯去意大利,途中病倒在博登湖畔。他决 定在这里隐修,建造了草房和小礼拜堂。他死后就葬在小礼拜堂下。

公元9世纪初,这里建成了石造的圣加伦修道院。修道院现存的公元9世纪建筑,只 留有教堂东侧的地下祭室,其余建筑都是公元18世纪重建的。教堂主要部分是各高68米 的两座塔,教堂内部的装饰十分华美。

圣加伦修道院的图书馆是中世纪抄4、.的宝库。1,000多年前,这座图书馆就藏有 2,000多册很有价值的图书。这些抄本除圣书之外,还有教义、教会历、教录、拉丁语古 典《查理曼大帝传》等书籍。

【明明的旅行】塞尔维亚的那些中世纪修道院(2018巴尔干三国自驾游记连载之二十九)

(一)

这天的行程和昨天的差不多,主要是塞尔维亚中世纪的修道院,离开矿泉小镇弗尔尼亚奇卡来到15公里外的柳波斯尼亚修道院 Ljubostinja Monastery。

尼曼雅王朝可以说是塞尔维亚历史上最光辉的一笔,在这个王朝所奠定的一切一直影响着塞尔维亚直至今天。然而历史更迭总伴随着王朝兴衰,尼曼雅王朝从公元1166年创立,独霸一方两百余年,在版图扩张至极盛的时刻戛然而止,王国四分五裂,尼曼雅家族就此谢幕。

尼曼雅王朝陨落后,塞尔维亚历史的钥匙交到了另一个对于塞尔维亚至关重要的家族——拉扎尔家族。这个家族统治尼曼雅之后的塞尔维亚,仅仅经历了两代人,三位统治者,被称为拉扎列维奇王朝(Lazarević dynasty),却对塞尔维亚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塞尔维亚民间,这三位统治者都有着极其高的声望。事实上,将现存的塞尔维亚中世纪修道院列一张清单的话,会发现其中大约有一半的中世纪修道院都是在拉扎列维奇王潮王朝的时代兴建的,拉扎尔家族把塞尔维亚中世纪修道院的建筑形态定型,创造了莫拉瓦风格。

拉扎列维奇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拉扎尔·赫雷贝利亚诺维奇(Lazar Hrebeljanović)——后世称之为拉扎尔大公。

1389年,为遏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拉扎尔大公联络同为塞尔维亚王国分裂出来的布兰科维奇(Branković)家族以及波斯尼亚王国(Bosnia,即今天波黑的“波”)的塞尔维亚人组成联合军(也有说法是实际参战部队还包括了匈牙利的军队)在距离今天科索沃地区首府普里什蒂纳附近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开战,史称“第一次科索沃战役”。战斗异常惨烈,双方死伤极多,最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以及拉扎尔大公均战死,拉扎尔大公组织的联合军溃败,巴尔干地区的各个贵族和独立王国已无力再抗衡奥斯曼帝国,逐步沦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虽然塞尔维亚联合军最终战败,但这一仗中,拉扎尔大公喊出了至今依旧被奉为塞尔维亚精神的“4C口号”——Само слога Србина спасава(西里尔文,意为:只有团结才能救塞尔维亚人),团结起了巴尔干半岛各地的塞尔维亚族人,至今这句话仍不断被用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运动上,在国旗国徽上面也有这4个“C”,拉扎尔大公也因此被尊崇。

虽然这场战役从军事角度来说以拉扎尔大公一方的塞尔维亚联合军战败告终,但是成功的拖住了奥斯曼帝国数十年的侵略脚步,而且也第一次团结了各地的塞尔维亚人,意义巨大,所以对于塞尔维亚人以及塞尔维亚历史来说,在某程度上是认为这场战役是胜利的。

说回柳波斯尼亚修道院Ljubostinja Monastery,这是一座由拉扎尔大公的妻子,米莉察大公妃(Milica)在1388年至1405年期间主持兴建的,也是纯正的莫拉瓦风格建筑。

拉扎尔大公战死后,继任人本应是他的儿子斯特凡·拉扎列维奇(Stefan Lazarević),但当时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年仅12岁,所以由米莉察大公妃代为执政至1393年斯特凡·拉扎列维奇成年。与很多的皇太后摄政的故事不同,米莉察大公妃在儿子加冕之后就完全脱离了政治权力,带领着一众的在科索沃战役中牺牲的贵族遗孀来到了她主持兴建的柳波斯尼亚修道院出家,并最终终老于此。

柳波斯尼亚修道院从建成至今,一直是一座女修道院,女修道规矩比其它的修道院要严格很多,在还没进入柳波斯尼亚修道院就看到大门上贴着禁止拍摄的告示,所以我只拍了修道院的外观。

(二)

离开柳波斯尼亚修道院,我继续前往下一座修道院:拉瓦尼察修道院Ravanica Monastery。途中经过克鲁舍瓦茨,关于这座城市的最历史记录在1371年,1375-1408年曾是塞尔维亚的首府。

拉扎列维奇王朝的克鲁舍瓦茨所在地位于当时拉扎尔大公控制范围的边缘,不远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地,这座城市建立的初衷是为了防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但最终也没能抵挡奥斯曼帝国的军队。现在的克鲁舍瓦茨市中心还残留着一些城墙和塔楼的遗址,向每个来到它面前的游人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三)

拉瓦尼察修道院Ravanica Monastery是1375年由拉扎尔大公主持建造,是塞尔维亚特有的莫拉瓦建筑风格的始祖。 在第一次科索沃战争中战死的拉扎尔大公就是安葬在这里:拉扎尔大公战死之后,塞尔维亚的士兵们拼死抢回了拉扎尔大公的头颅,带回了拉瓦尼察修道院安葬,今天的教堂里面可以看到拉扎尔大公的墓。

修道院中央教堂的九角圆顶塔楼以及周边四个八角圆顶塔楼是莫拉瓦风格的一大重要标志。教堂内的湿壁画最早的湿壁画是绘制于教堂初建之时,虽然曾被土耳其人破坏,但在16世纪前后有过一次对旧湿壁画的修复和新增加了湿润壁画内容,记载了拉扎尔大公在科索沃战役中的场景,以及他的妻子米莉察大公妃及两个儿子。教堂的内部是不能拍摄,所以想知道这些湿壁画的内容与精美程度,要自己亲身去塞尔维亚一趟看啦。

拉瓦尼察修道院是拉扎列维奇王朝时代兴建的修道院,当时处处受到奥斯曼帝国侵略的威胁,所以很多修道院在修建的时候都带有防御体系,拉瓦尼察修道院也不例外,这里拥有七座硕大的塔楼,但是在历经战火后现在只剩下一片残垣。借用好Tino的一张航拍相片,从空中看拉瓦尼察修道院就能清晰看到其防御体系。

崩坍的防御体系和修复的教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拉瓦尼察修道院有着浓浓的宗教气质,加上周围的环境非常舒服,所以它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塞尔维亚中世纪的修道院。

(四)

离开拉瓦尼察修道院,我来到了这天探访的最后一座修道院:马纳西亚修道院Manasija Monastery。马纳西亚修道院Manasija Monastery是拉扎列维奇王朝的第三位统治者,拉扎尔大公和米莉察大公妃之子,斯特凡·拉扎列维奇。

马纳西亚修道院也许是塞尔维亚中世纪众多修道院中规模最大、最壮观的一座,它由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在1406年建造,中心教堂是圣三一教堂,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典型莫拉瓦风格修道院。

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在成年后加冕,塞尔维亚已经十分脆弱,他在位期间为了维持莫拉瓦塞尔维亚的和平,忍辱负重被征召到奥斯曼帝国作为侍从,换来了奥斯曼帝国不侵略莫拉瓦塞尔维亚的的承诺。并与匈牙利交好,保证了在位期间塞尔维亚地区的和平和发展。1427年,斯特凡·拉扎列维奇死后教会因为他为国家的贡献而追封为圣人,后世尊称他为“高尚的斯特凡(Stefan the Tall)” 。他就是埋葬并供奉在这里马纳西亚修道院。

通过这道门走进了马纳西亚修道院

里面是马纳西亚修道院的中心教堂:圣三一教堂

借用好友Tino的一张航拍相片可以看出马纳西亚修道院完整的防御体系,可以比得上一座大型的军事堡垒。所以斯特凡·拉扎列维奇通过政治手段维系塞尔维亚的安宁的同时,把塞尔维亚最顶尖的学者都安排在这里,在十一座塔楼的保护下安心研究学术。在修道院建成后、奥斯曼帝国入侵前的接近一百年间,这里成为了塞尔维亚的学术中心。

从这条铁长长的楼梯可以知道这些防御体系有多高了。

马纳西亚修道院内保留着不少防御体系的遗址。

圣三一教堂内保留着一些珍贵的中世纪的湿壁画,但不也是不能拍摄。

看到这里,塞尔维亚的中世纪修道院基本上走完了,谢谢Tino详细的攻略,让我可以了解到这些藏在深山中的宗教瑰宝。离开马纳西亚修道院,我再次往贝尔格莱德方向走,我要去拍一座前南期拉夫纪念碑。

这次到巴尔干地区自驾旅行,在盘山公路上自驾了2000公里,旅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出发前我购买了安联申根签证保险-全球保障:http://t.cn/RftFxbV ,可以用微信支付,支付后保单会直接发送到所填的邮箱,打印出来就可以啦!其相保障范围、理赔模式(网上理赔,款项直接打到帐号上,快捷方便),非常适合我这次在巴尔干地区的自驾旅程。

关于明明

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作者

新浪微博头条文章作者

百度阅读认证作者

系列报道之二十三——一朝庙宇修 胜抵十万兵

导读

须弥福寿之庙,一座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的班禅行宫。

它是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群中最晚建成的,建造速度却快得惊人,而它的建筑特点,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汉藏建筑的集大成者。

修一座寺庙,胜抵十万雄兵。须弥福寿之庙见证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是一座丰碑,在中华多民族融合的道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乾隆皇帝

是个好面子的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70寿辰。而在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六,章嘉国师奏称,班禅欲亲自赴京觐见。

乾隆皇帝自然是高兴的,因为班禅额尔德尼六世作为西藏政教领袖,要不远万里跋涉,其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让乾隆动容,必须给足班禅额尔德尼六世礼遇。初九,乾隆谕令在热河建庙,备班禅居住。

这里,要特别指出,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国殖民者以狡诈手段入侵西藏日喀则,要求与西藏订立商约,被班禅额尔德尼六世庄严回绝。荣赫鹏所著的《英国侵略西藏史》记载,班禅额尔德尼六世说“西藏是属中国大皇帝管辖须(听)命中国皇帝”。

对于这样一心维护统一的宗教领袖给自己贺寿,乾隆怎么不动容?可班禅额尔德尼六世的祝寿队伍很庞大,约千人,该如何安排他们呢?庙该如何建呢?

这个难不倒乾隆,五世达赖觐见之时,修建了普陀宗乘之庙供其居住,六世班禅也要一样地礼遇。乾隆决定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规制为其建造行宫,取名须弥福寿之庙。“须弥福寺”是“扎什伦布”的汉译,“扎什”意为“福寿”(吉祥),“伦布”是“须弥”(山)意,合起来就是“多福多寿如吉祥的须弥山”。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初三,消息从京师到达西藏,告知班禅于四十五年七月到八月间来热河。其实,当时的清政府国库已经日形亏拙,可须弥福寿之庙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建起来了,乾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一次史诗级的会面

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七日,六世班禅率众从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一行七百余人。十月十六日,到达青海塔尔寺,并在此过冬。

四十五年三月初十,班禅一众从塔尔寺启程,继续觐见之路。

五月二十六日,乾隆遣六皇子和章嘉国师迎班禅于岱海,并赐御用銮驾、仪仗,给班禅乘用以示恩宠。

七月二十一日,班禅到达热河,乾隆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接见了班禅,并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乾隆引班禅至四知书屋,赐茶、赐座,赐予大量物品,随后乾隆引导班禅在“宝筏喻”“烟波致爽”“云山胜地”各处佛堂上香,随后班禅乘坐御用黄盖肩舆回须弥福寿之庙。

次日,乾隆到须弥福寿之庙看望班禅。按照当时的礼制,这是特殊恩典。班禅当即向乾隆呈献了方物四十件,和途中日记一册,记录了他在沿途的每一站必祈祝乾隆皇帝万寿的诚意。而乾隆遂将自己身着袈裟的画像送予班禅,并在妙高庄严殿举行了盛大的法会。

七月二十四日起,乾隆又于万树园设宴款待班禅,二十五日,又在卷阿胜境殿接见班禅。

八月初二、初三、初五,乾隆三次在勤政殿赐宴班禅。

初六、初八两日,乾隆又去须弥福寿之庙看望班禅。

八月十三日为乾隆七旬万寿,为表虔诚,六世班禅自八月初六就率领喇嘛僧众为乾隆诵经祈福,连续七天,晨昏不辍。

八月二十五日,班禅一行从热河出发去北京。

王海琦/摄

六世班禅一共在热河待了40天,他为乾隆万里祝寿在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写道,“一闻班禅额尔德尼之来,其欢欣舞蹈,欲执役供奉,出于至诚,有不传教而然者,则此须弥福寿之庙之建,上以扬历代致治保帮之谟烈,下以答列藩倾心向化忱悃。”

两人的会面可以说是史诗级的,对于藏传佛教的发展,国家民族统一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0年7月20日,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的十世班禅来承德。7月21日,亲自去须弥福寿之庙拈香瞻礼,同行的赵朴初感慨万分,赋《临江仙》以记其事。

外八庙中最特殊的寺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北、普陀宗乘之庙东,坐落在狮子沟北山阳坡。东西宽120米,南北深360米,占地7.52公顷。总平面布局具有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征。

游览须弥福寿之庙,可以看出整座寺庙采用了汉族建筑的中轴线向纵深对称布置的形制。从山门一直到万寿塔,主要建筑物都位于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的建筑都呈现出平衡建筑传统。从建筑形式上看,须弥福寿之庙的主要建筑都是藏式风格的,但某些建筑个体和细部装饰又具有汉族风格,这些建筑充分显示了汉藏两族文化交融的建筑艺术。

樊江岩、孙国威/摄

须弥福寿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后修建的一座,是在藏汉建筑艺术融合有了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建设的,因此汉族传统建筑手法与藏式建筑手法的融合又有进一步发展。

首先,它使藏式建筑更多地融进了汉式手法,如门殿、碑亭、牌坊、宝塔都是汉族传统形式。如藏式金顶的瓦纹,脊上的金龙,正吻的梅鹿、孔雀等也都进行了艺术加工,汉式色彩得到加强。这样从风格上把武烈河东岸汉式特点突出的几座寺庙与狮子沟西藏式特点突出的小布达拉宫连接起来,须弥福寿之庙是风格上的过渡。

另外,须弥福寿之庙的选址也起到了两岸寺庙的连接作用。普陀宗乘之庙到安远庙相距7华里,普宁寺位置最北,在中间大块空地上建起的这座寺庙把各个寺庙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群体,形成了一个有丰富景观内容的空间视廊。站在避暑山庄北面的宫墙上居高俯瞰,各个寺庙皆归一览,须弥福寿之庙在群体中的“联系”作用尤为明显。

承德地区

最高规格制式的石碑

走过须弥福寿之庙的山门,正北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碑亭。碑亭坐落在石质砌就的须弥座上,四边建有精美的石制护栏,护栏石柱头上雕有云龙浮雕。碑亭重檐黄琉璃瓦歇山顶,亭的四壁开有拱门,亭檐上悬挂着乾隆御笔提额“智光普照”。整座碑亭建筑细腻,结构紧凑,远看透露着一丝古意。

碑亭中立有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书写的乾隆御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碑文中记述了从顺治到乾隆的文治武功,宣扬了边疆少数民族对清政府的拥护,特别是对六世班禅入朝进觐作了记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对六世班禅给予了极高的赞誉,表明了清政府与西藏的密切关系。

石碑的正面四边雕刻着14条龙,两侧是单龙戏珠石雕,碑首为双龙戏珠石雕,中间是“御制”篆书。碑座是一巨大的石雕负重神兽赑屃,赑屃是传说中龙的九子,它标志着此庙尊贵的等级地位。在石碑下部的地面基石上刻有波涛纹样,并有鱼、虾、蟹、龟等动物装饰,这座石碑的形制和规格在承德地区是最高的。

万两黄金铺屋顶

一庙胜抵十万兵

须弥福寿之庙内,最恢宏的就是妙高庄严殿。大殿位于大红台中央院落内,高三层,上下贯通,殿顶为重檐攒尖顶,上覆鱼鳞状鎏金铜瓦。

上檐屋顶脊身各一上一下匍匐着两条金龙,每条龙都重约一吨以上。屋脊上八条金龙弓身翘尾,鼓目生威,栩栩如生,大有跨空欲跃之势。四条向上的金龙仰天遥望,趋向中心宝幡,体现了天下一统的思想。四条昂首向外的金龙爪牙犀利,势欲腾空,向着无尽的宇宙,体现着无限的空间意识。

据记载,须弥福寿之庙的鎏金屋顶共用了1.15万余两头等金。这足以见得乾隆皇帝为维护与西藏的关系,是不惜财力的。

修建须弥福寿之庙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庙宇本身,它把历代解决不了的民族、宗教、文化等问题以一座庙宇得以解决,取得了“敬一人而使千万人悦,修一座庙胜养十万雄兵”的效果。

此外,须弥福寿之庙最北的山巅之上是全寺的最高点“琉璃万寿塔”,琉璃万寿塔建在方形须弥座台基上,塔身为七层八角密檐实心塔。台基上设有八角形平台,平台周围又有石栏杆。万寿塔的底层有木制回廊围绕着塔身,回廊为单檐黄琉璃瓦绿剪边顶。塔身各层塔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壁面上镶嵌56尊无量寿佛,寓意乾隆帝万寿无疆,整个塔身色调雅而不俗,轮廓清晰,结构美观,突破了全庙的空间轮廓线,丰富了建筑群体的艺术效果。

本报记者:杨建安、郭立武 通讯员:李晖

编辑:建安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