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古槐旅游攻略-清丰古槐必玩景点

旅游达人
清丰古槐

武强镇古槐,位于清丰县纸房乡武强镇西古寺(今烈士祠)院中,该树胸围4.8米,直径1.53米,枝下高2米,树高12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5.3米。南面一枝“文革”中毁掉。主干空,主枝干枯,次枝茂盛,树龄无可考。

老爷庙古槐,位于清丰县城西老爷庙前,该树胸围2.95米,直径0.95米,树高14米,覆盖面积172.8平方米,主干稍空,主枝干枯,次枝生机盎然。原树已殁,此为后生。相传曹操、赵匡胤曾在原树拴过马。

运河古镇 | 槐荫清风 四女古镇

德州是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第一站,大运河从德州市区及武城、夏津境内穿过。在1272年忽必烈定都大都 北京后,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德州被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 。交通的便利造就了德州的繁华, 当年这里曾是樯桅船影,满河船振, 商铺 、酒肆林立,游客如织,有着 “ 纤夫号子传十里,漫河船只舟如梭 ”的运河盛景。

位于德州市政府驻地西南约12公里的武城县四女寺,是个远近闻名的千年古镇。这里不单有驰名中外的“四女孝亲”的历史故事,素有“孝道之乡”的美誉,也曾是明清两代卫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常年商贾云集,交易活动异常活跃。 今天,运河古镇山东段的首篇,就将带您走进这座正被唤醒的千年古镇。

四女寺·水利兴衰

在明清时期,位于德州段武城县的千年古镇四女寺镇是运河重镇。“干乘旌旗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 ’’ 是这里真实的历史写照, 如今这里遗存的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与四川成都都江堰有相同的原理与功效,因此有着 “ 北方都江堰 ” 的美誉。

(四女寺水利枢纽系统)

四女寺水利枢纽位于四女寺镇,是京杭运河、岔河和减河的交结区。 其始建于1957年,是在明清减水坝遗址基础上建造的。这是南运河甚至是南北运河最早建造的减水坝,在几百年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造福着运河两岸的人民。据明嘉靖十六年(1537)《恩县志》载:“减水闸在县治西北五十里卫河南岸。嘉靖十五年(1536)知县杜永昌奉工部郎中杨旦奏请,明文创置。遇河涨以便泄水。”

有了这道堤坝,上游流下来的水流,只要不漫过石坝,则被石坝拦在河床内顺着运河河道向北流去。如果上游流下来的洪水特别巨大,来到石坝处,高于石坝的水,就会径直漫过石坝流入预先挖好的减水河,而石坝以下的水会继续流向北去的运河河道。这样以来,既能确保过往船只的通行,又能保证运河下游不会决堤。应该说,此地的减水闸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了解古代水利工程的教科书。

(四女寺减水坝)

位于古镇的东北侧的四女寺减水坝,是与河北故城县连接的要道。其上有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减水闸桥”,横跨减水河,是德州进入四女寺的津梁。

1957年,随着四女寺水利枢纽的建设,该减水坝后被南进洪闸所替代。该工程由南进洪闸(原称减河进洪闸)、北进洪闸(岔河进洪闸)、节制闸、船闸等建筑物组成, 是一座具有防洪、除涝、航运、灌溉等多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素有“北方葛洲坝”之称。是京杭大运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它作为京杭大运河附属建筑名列其中,是京杭运河上的一颗明珠。

四女寺·城镇形制

在《西汉古镇四女寺》一书中,留有一份后人根据记忆所绘制的“忆绘图”,可以看到: 四女寺城镇凭借旧有水上交通优势,整体依运河而建,呈窄长形。城中大小庙宇、祠堂星罗密布。这些当地的特色建筑被记录为四女寺美景,有道是:“四女寺镇皆美景,记载二十还有余”。

在如今的四女寺村内,从明清时期到现代的各类建筑都有存在,村内的十余条小巷,仍延续着古村落“蜿蜒曲折”的街道脉络。

在漕运兴盛的年代,为满足漕运人员和过往客人的饮食、娱乐和购物之需, 四女寺的商业和服务业顺势而生,形成东西向两条主要商业街。

天久日长,街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富足一方。由此派生出的“四女孝亲庙会”(又称六月会)作为德州境内的三大古庙会(陵县神头镇三月三占卜始祖东方朔庙会、宁津县黄家杂技械具九月会),自西汉延续至民国,香火不断。

明清时期四女寺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漕运、盐铁、税收以及商会等多个官方、民间管理机构罗列有序。四女寺、佛光寺、六合宝光圣塔、山西会馆、泰山行宫、关帝庙等大型古建筑鳞次栉比,久享水旱码头的盛誉。

为了便于管理四女寺的社会治安,同时也是为了增加政府的税收,明清两代的恩县政府都在四女寺镇设立第二个县政府,即“县丞署”,俗称“二衙”。作为县级政府,同时设立两个衙门以供管辖,四女寺古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四女寺·孝亲文化

四女寺的孝亲文化由来已久,其名称的背后便有一段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 相传西汉景帝时,安乐镇有一户傅姓人家,为人和善,经常救济穷苦乡邻,颇受百姓称赞。傅氏夫妇年届五旬,膝下只有4个女儿,四女不但姿色出众,而且个个聪慧过人。

一年,她们在为双亲做寿时,见父亲并无喜色,便问究竟。父亲长叹道:“为父虽有你们姊妹四个,但如今你们已到出嫁年龄,日后无人为我们养老送终,怎能无忧”。四姊妹便商定,虽无兄弟,我们也能为父母养老。从此,四姊妹就改着男装,矢志不嫁,以共同服侍二老。 为表心愿,四姊妹各植一槐,并对天盟誓:槐枯则嫁,槐茂则留”。

为争养双亲,四姊妹各暗中用热水浇烫她人之槐,以免贻误其他姊妹青春。谁知热水浇槐,槐愈繁茂,四女只得同室事亲,日夜诵经,以祝父母长寿,遂修道成仙,举家超升。人虽飘然而去,但四棵槐树依然亭亭玉立。后人为纪念四女,便为其建祠塑像,树碑立传。遂将“安乐镇”名改为“四女树”。后又将“四女树”更名为“四女寺”,一直沿传。

由此,在四女寺周围种植槐树便有彰显孝道的含义,所以十里八乡植槐颇多。 《恩县志》也将这里定位恩县八景之一,名曰“槐荫清风”。人们走在槐荫之下,感受到的不仅是大自然带来的凉爽,更是侍亲尽孝的习习古风。

(槐荫清风,图片来源《恩县志》)

参考文献:

[1]李静. 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传承——以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村为例[A]. 《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8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8:3.

[2] 陈焱.四女寺镇:正被唤醒的千年运河古镇[J].走向世界,2015(41):14-17.

藏在清远凤山脚下的千年古镇—丰阳镇

7月13日,是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心之源社会实践队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三下乡的第四天,调研组成员也逐步了解了畔水村的结构面貌,生产生活方式。

根据调研组的走访调查了解到 ,丰阳镇中的大夫第民宿为清远市的标杆,同时也是镇中的特色旅游项目,以及精准扶贫项目。当地特色食品丰阳牛肉干很是畅销,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除此之外还拥有两个特色景点:畔水村农庄与丰阳村古庙,其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与考察价值。

据了解,丰阳镇文化组成繁多,文化底蕴丰厚,仅仅语言就有六种:当地话,当地客家话,瑶族,湖南话,客家话。具有很好的考察价值。丰阳镇还以粤菜粤菜的形式打造古典美食,发展和延续传统文化。根据调查组人员对村中干部的采访,发现丰阳镇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资源丰富但没有统一的标准与管理等等,村里的领导也在极力改善这类问题。

在丰阳镇虽然只生活的短短四天,但当地质朴的人文习俗,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丰阳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好。

撰稿人:崔方方 摄影:蓝秋云

供稿单位:“心之源”实践队

作者:崔方方

审核人:郭婷婷

逛逛丰镇,一座有故事的薛刚山,一个清朝开发区的隆盛庄古镇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是自治区管理的县级市,由乌兰察布市代管,位于乌兰察布市南部,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丰镇一名取自清朝时设立的丰川卫和镇宁所各一字,设立丰镇厅,民国初改为丰镇县,1990年11月15日撤县设市,始称丰镇市。丰镇有两个地方值得看一看,一个是市区东面的薛刚山,一个是距市区约40余千米的隆盛庄古镇。

薛刚山。原名元石山,因为整座山宛如圆石,而得名元石山,又因传说唐时薛刚在此而取名薛刚山,久而久之都知薛刚山却少有人知元石山了。薛刚山平野独秀,其四周平坦如砥,孤峰突起,如磐石悬于空中。该山山顶像刀削一样平整宽阔,正中有一古寨遗址,原有校场、正屋、廊房、马厩等,现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眺望亭等建筑。校场前有脚印岩、马蹄岩、旗杆岩、试鞭岩等,山巅四周用巨石垒砌,很像古代的防御工事,险要陡峭,历来为军事重地。据《丰镇县志》载,五代周德威曾于此屯兵,又传说唐朝薛刚曾避难于此.但均无史料为证。其实历史上并无薛刚其人,薛刚反唐,“踢死太子惊崩圣架”以及“一箭定阴山、饮马河畔收番邦”等自然也都是后人编出的故事或传说。不知何时何人把薛刚及其传说附会到元石山上而成为薛刚山,一些迁客骚人,来此见薛刚山雄伟壮观,争相作诗赋词,“坐实”了薛刚山。从清代王士桢的七律:峰头古寨旧遗痕,唐将名声今尚存。马道半留驰射迹,阵云无复战兵屯。英雄堪壮山河色,姓宇空传父老言。岭外夕阳回照处,寒流日夜听潺湲。可见一斑。

薛刚山左侧是飞来峰(小元石山),峰下建有“金龙大王庙”。该庙初建于辽天庆5年(1119年),为一小祠,位于今庙后侧。清嘉庆19年(1814年)移建现址重修,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以后多年陆续重修增建有望海楼、牌坊、疆房、厨房、保婴圣母祠、增福财神祠等。所供奉的金龙大王是宋代钱塘县北孝女里(今浙江杭州良渚镇安溪)人,名叫谢绪(1250年~1276年),谢绪共有兄弟四人,分别名为纪、纲、统、绪,他为最小。宋亡后谢绪力图复国,失败后投水而死。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为金龙四大王。金龙大王庙脚下,有一股涓涓清泉,旧名“灵泉”,被誉为丰川第一泉。泉口处深不见底,水流清冽,旧时每逢大旱,附近农民便来祈雨。据说:“将瓶投人水中,有神物倾瓶,瓶亦水满,则必有雨下,每求必灵”。

薛刚山对面是灵岩寺(原名牛王庙),为丰镇市古八大自然胜景“青山藏宝、碧海风涛、云门古洞、烟浦灵泉、牛心独秀、马脊双流、海楼夜月、山寺朝霞”中的“山寺朝霞”美景,此处 每当月落天晓,霞光满天,楼阁树石俱成赤色。

隆盛庄古镇。中国首批传统村落。隆盛庄汉魏时期就有兵民居住,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修边后,人渐聚众,设关隘——威宁口,屯兵垦种。逐渐便有晋、冀等地走西口的民众前来耕植;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招民垦种,使得定居的农牧工商各业民众日益增多,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飞速发展;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式批准开发这一地区,招商开垦,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开始放地,并聚集了一定数量的居民,从而形成庄子。取兴隆昌盛之意,名“隆盛庄”;清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二年(1772年-1787年),隆盛庄由摊贩集资和外来投资者开始设立商号,人口随之集聚增长,于清嘉庆年间形成小集镇的雏形。

隆盛庄古镇主要有南北两条大街,小巷成东西排列,有一峰巷、元宝巷、公义巷等,小巷最初建有大门,每条小巷可封闭。镇内主要景点有南庙、北庙、清真寺、古店铺、古门阁、芦家大院、段家大院等。周边还有明长城、烽火台、摩崖石刻、回民义坟、缸房、汉代墓葬、古遗址、柠条风光林、沙棘林等可供观光。

隆盛庄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清咸丰六年(1856年),慈禧代御笔书写“清真寺”牌匾,民国十五年(1926年),扩建大殿5间、抱厦5间,建筑总面积达270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820平方米。清真寺建筑形式为传统的中国宫殿式风格,布局对称合理、玲珑精巧,全寺雕梁画栋、巍然壮观。

丰镇市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红山国家森林公园、蛤蟆沟生态采摘园、浑源窑红石崖等。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