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斯满巴碉房旅游攻略-日斯满巴碉房必玩景点

豆丁
日斯满巴碉房

日斯满巴碉房位于壤塘县宗科乡石坡寨,碉房南临宗科至伊里公路,北靠大山,东为农田,西连村寨,是典型的嘉绒藏式建筑。背靠青山,前临绿水,左右两则是乡村公路、农田和石波寨,且坐西向东依山顺势而建。碉房共分九层,下大上小,通高25米,自二层起层层靠北内收成台,北石墙自底直通顶部,顶层面积仅为底层的六分之一。日斯满巴碉房系该地土司为其画师修建的,现已传承使用十三代。日斯满巴碉房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层数最多、建筑最高的藏族传统民居建筑,因此,它被誉为"藏族民房之王",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日斯满巴碉房位于壤塘县宗科乡石坡寨,碉房南临宗科至伊里公路,北靠大山,东为农田,西连村寨,是典型的嘉绒藏式建筑。

气候特点:冬季干燥寒冷,长冬无夏,春秋短促,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高原型气候。

桂冠:日斯满巴碉房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层数最多、建筑最高的藏族传统民居建筑,因此,它被誉为"藏族民房之王",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55米,向北外延5米,向西外延7米,向南外延10米。

联系方式:0837-2376222

官方网站:http://www.rangtang.gov.cn/(壤塘县政务网)

门票信息:无

景点介绍:日斯满巴碉房背靠青山,前临绿水,左右两则是乡村公路、农田和石波寨,且坐西向东依山顺势而建。墙基北高南低,平面布局为长方形。碉房共分九层,下大上小,通高25米,自二层起层层靠北内收成台,北石墙自底直通顶部,顶层面积仅为底层的六分之一。日斯满巴碉房系该地土司为其画师修建的,现已传承使用十三代。根据当地传孙不传子的习俗计算,其建筑年代应在元末明初。

“藏族民居之王”日斯满巴碉房

日斯满巴碉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宗科乡。是一处典型的藏族传统民居碉房,背山面水,坐西向东,依山势而建。

日斯满巴碉房是一处典型的藏族传统民居碉房,背山面水,坐西向东, 平面布局为长方形。碉房共分九层,下大上小,通高25米,自二层起层层靠北内收成台,如拾级阶梯一般,北石墙自底直通顶部,顶层面积仅为底层的六分之一,十分精美壮观。碉房底层是牲畜圈,二层北为厨房,南为客厅,三四层为寝室,五层为佛经堂,六层以上为杂物库房。自二层起各层均置木质走廊,用于晾晒粮食或乘凉。三四层还建有木质吊脚楼厕所,二层以上每层皆开有一扇大窗户和若干小窗孔,作通风或瞭望之用。日斯满巴碉房系该地土司为其画师修建的,现已传承使用十三代。根据当地传孙不传子的习俗计算,其建筑年代应在元末明初。日斯满巴碉房反映了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崇高的审美意识,堪称藏民族建筑艺术宝库里一颗明珠。日斯满巴碉房是四川省乃至全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层数最多、建筑最高的藏族传统民居建筑,被誉为“藏族民房之王”。

前临绿水,左右两则是乡村公路、农田和石波寨,且坐西向东依山顺势而建。墙基北高南低,平面布局为长方形。碉房共分九层,下大上小,通高25米,自二层起层层靠北内收成台,北石墙自底直通顶部,顶层面积仅为底层的六分之一。因而无论侧观或正看均如拾级阶梯一般,十分精美壮观。碉房底层是牲畜圈,二层北为厨房,南为客厅,三四层为寝室,五层为佛经堂,六层以上为杂物库房。自二层起各层均置木质走廊,用于晾晒粮食或乘凉。三四层还建有木质吊脚楼厕所,二层以上每层皆开有一扇大窗户和若干小窗孔,作通风或了望之用。日斯满巴碉房系该地土司为其画师修建的,现已传承使用十三代。根据当地传孙不传子的习俗计算,其建筑年代应在元末明初。

走进加斯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加斯满山前台地南沿高高耸立的碉房,远远看去,像高大伟岸的巨人巍然挺立。走近一看,便可发现这座碉房十分浑厚、凝重、雄伟,

一石一木都浸透了藏族古建筑的雄风石韵,信手搬拾一块石片就能触及它数百年的石脉。它反映了藏族人民豁达的气度、博大的胸怀和民族的伟力,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藏族的民居建筑,大部分为二三层的石木结构,主要依据山形地势而修筑,建筑格式为方形平顶,平面略为错开造成体块搭接,各翼以厚实的矩形的块体为基调,耸立而上,逐次收合。色彩上习惯大片石墙上粉白或涂红,嵌上梯形黑框的小窗,具有鲜明的线条和整齐的韵律,既表现了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律动,又表现了沉思的理性和脱俗的风度。在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创造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碉房是藏东地区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藏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分布广,在阿坝州和甘孜州都有,其中以阿坝碉房最为典型。 这种碉房一般是三到四层的楼房,朝向大多是南向或东南向,平面方正,外墙坚实。以四层碉房为例,其典型布置是:底层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二层为灶房和贮藏室,三层为卧室,顶层设经堂和晒台。楼上主要房间敷设地板,人席地而坐,屋中间有一小天井贯通楼层,作通风采光之用,各层之间以独木梯相连。底层一般无窗。只设通气孔,二层以上窗口既少又小,且排列不齐。墙身上窄下宽,厚实粗重,有明显收合。整座碉房外形简朴,很少装饰,在山区中显得比较活泼和富有生气。这些碉房,有的临街临河,有的傍山偎翠,特色鲜明,犹如灿烂的山花,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

给人一种崇高、伟力的美感。藏族先民修建碉房既是为了在高寒地区保暖、贮藏粮食,也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扰。因此重在厚实坚固,而不求表面的光洁,并且大多建于险要之地,以便防守。碉房在布局上错落有致,体现了一种整体意识和非凡的气势。这种民居形式与《史记》、《后汉书》等文献所载秦汉时期盛行于川西北地区的“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十余丈”之“邛笼”建筑可谓一脉相承,具有较高的历史及科学研究价值。

%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

巴基斯坦中日韩旅游攻略「韩国去巴基斯坦」

%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

巴基斯坦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

1、吉拉斯岩画

描绘了印度河畔不同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广阔场景。岩画中的形象不仅有人,而且还有鹿、虎、羊、兔等不同的动物形象。

虽然早期的画家们还没有掌握今人的透视理论和造型技巧,所有的形象都是用极其简约的线条寥寥几笔勾勒而成,但他们的这种高度概括的表现能力恐怕就连今天的简笔画家看了也会叹为观止。

2、白沙瓦

是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省会和最大城市,是巴基斯坦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在公元58年被贵霜王朝犍陀罗的迦腻色伽王一世定为首都。

2世纪初,崇尚佛教的贵霜帝国伽腻色伽王曾在此建都,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4~6世纪,中国晋朝高僧法显、北魏使者宋云和唐朝高僧玄奘曾先后到此。

3、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

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称“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20of%20the%20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

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及克里特文明。

扩展资料

巴基斯坦宪法规定乌尔都语为国语。主要民族语言有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和俾路支语等。长久以来巴基斯坦都将英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这让在民间普及率非常高的本土语言乌尔都语陷入尴尬。

不过,这种局面很快将被打破。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颁布命令:政府部门将乌尔都语定为国家官方语言,全面取代英语的地位。按计划,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及4个省份要在3个月内完成“官方语言转换”工作%2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拉斯岩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沙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亨佐·达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基斯坦

去巴基斯坦旅游,都有哪些习俗需要注意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喜欢出去旅游,而且不仅是在国内,还喜欢出国旅游。但因为各国文化的不同,出去旅游有时候还是有些不太方便,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导游一个看不住可能就已经闯下大祸了。比如在去巴基斯坦旅游的时候,如果男士与巴铁姑娘握个手,那么很可能你就摊上“大事”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大家也称为“巴铁”就像铁哥们一样。我国人近些年也很喜欢来这里旅游。了解情况的人应该都知道,这里的人是不吃猪肉的,所以你来这里旅游的话一定要非常的注意,除此之外,这里的女孩也是非常保守并且传统的,出门都是穿着长袍并且还需要带着面罩的,给人的感觉非常神秘。

这里的姑娘是不会和异性直接接触的,甚至连握手都不可以,简单来说,巴基斯坦的女孩是不会和异性有任何肢体上的接触的。因为这会关乎到他们的名节,非常的慎重。但在我国人来说,在表示礼貌和欢迎的时候都会握手,和异性也一样,但如果你在这里也这样,那么可能就会闯祸了。

来到巴基斯坦旅游是不能和这里的姑娘们握手的,否则她们不仅会大惊失色,甚至你还会摊上一个“老婆”,因为在这里只有夫妻之间才可以握手,姑娘和异性是不可以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和姑娘握手了,那么你就是人家的新郎了。当然了还会有一些女孩主动和你握手,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清楚,如果你傻乎乎的和人家握手了,那么你就要等着做新郎了。

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去巴基斯坦旅游,那么一定要做好旅游攻略,了解清楚人家那边的风俗习惯,不要闹出笑话,更不要惹出事端来。如果你是跟随旅游团,那么一定要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和导游打招呼,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随意做决定。虽然我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很好,但是有时候闹出一些笑话来也是不好的,毕竟有时候国家也是没办法帮你解决的。

想去巴基斯坦旅游%20需要注意什么

1、巴基斯坦旅游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1)签证

巴基斯坦是需要签证的,所谓的巴、中两国“免签”只是“免去签证费用”,提醒大家不要误解。如果一次出行要去多个国家,无论是这个国家是不是落地签还是团体签,最好提前办好各国的签证,从一个国家去另外一个国家时会出现各种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保证能安全到达这个国家。

(2)衣食住行

这里的旅游配套服务不完备,吃、穿、住、行上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吃饭的时候尽量找些卫生的餐厅吃饭。

由于当地女性穿着比较传统,因此穿着不宜过于暴露,也不要直视他人的妻子,这样显得很美礼貌。跟自己的爱人一起去的话在街上不要拉手,不要有过分亲密的动作。

当地的经济连锁型宾馆很少,可以住在华人宾馆。建议不要住在星级宾馆,一是费用高,二是生活习惯不同。

出门最好结伴出行,特别是女性,单独出去会很被“关注”。

(3)货币

巴基斯坦没有携入外币的限制,但必须于入境时申报。在去之前拿些美金即可,宾馆、大型销售场所可以收美金;兑换当地币种也是用美金兑换。

(4)小费

由于英国殖民时留下的习惯,在巴基斯坦餐厅吃饭后要留小费,有的是直接在餐款中,大多是用菜单夹着给你的找零,找零中的小钱一般就留在里面的。

(5)握手

巴基斯坦男人和男人握手有时会很长时间,甚至握着手就聊天起来完全忘记松开,越是熟的人越这样。

(6)交通

机场与市区之间交通有AirportCoachService行驶区间车,车票10卢比。另外也有计程车,但是上车前必须先谈妥价钱,否则很容易被宰。此外亦可搭乘饭店提供之专车。市区的交通工具除了计程车之外,也有公共汽车可供乘坐;摩托三轮车、马车及骡车当地称为Tongas,可随叫随停,可乘坐3人至4人,适合兜风看市容。

2、巴基斯坦简介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简称巴基斯坦,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国语为乌尔都语。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巴基斯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贸易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上海合作组织和英联邦成员国。

%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

丁真家乡的房子——碉房/新书推荐:《康巴藏区碉房体系:聚落•建筑•营造•装饰》

%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

编者按:最近因为一夜爆红的康巴汉子丁真,“理塘”“甘孜”康巴藏区”成为了网友们搜索的热点词。“丁真成为丁真,离不开故土的滋养,成长路上经过的每一朵花、每一个人,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个体的气质中。”媒体探寻丁真的成长世界,发表的诸多文章里曾提到理塘的建筑,将之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或“百年历史的老屋”。其实藏区民居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碉房。今天,我们推荐的 《康巴藏区碉房体系:聚落·建筑·营造·装饰》,就是一本深入探讨丁真成长的土壤——康巴藏区民居的书,希望读者们能通过这本书详实地了解康巴藏区的碉房体系。

康巴藏区的分布

藏族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按照历史、地理和族源的不同,又可分为卫藏、安多、康巴三个民族支系,属于相对独立的三个亚文化区域。康巴藏族分布在青藏高原向周边过渡的横断山脉地区,曾是历史上著名的藏彝民族走廊核心地带。考古证实,这里是藏族传统碉房的发源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出形式多样和体量高大的碉房民居,著称于整个藏区。

▲ 康巴藏区分布示意图

▲ 康巴藏区主要山脉与河流分布

内容简介

本书在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文献耙梳以及与周边藏羌地区比对的基础上,应用建筑学方法,对聚落、建筑、技术、装饰等四个方面的类型、构成模式、演进关系、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归纳,并结合史学、民族学、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隐含的内涵、成因做了多角度的深入解析。既对藏区碉房体系的共性做了有益的补充、完善,又对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独具的特色有较为完整系统的呈现。

本书资料详实,是目前该领域研究最为全面深入的专著之一,既可作为相关历史研究的基础资料,又可作为康巴藏区地域风貌特色保护规划和设计的参考材料。

目录展示

创新研究成果

本书的五个章节最具新意的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对藏区中那些具有碉房空间形态特征,但在建筑形式、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与民居具有明显差异的建筑类型,如高碉、官寨、宗堡以及宗教殿堂等藏族主要传统建筑类型,从考古证据、史书记载以及相关研究者们的观点等多个层面,对其间的源流关系进行了梳理和论证,认为藏族传统碉房是一个具有统一性和适应性的、完整成熟的建造体系。

▲ 康巴藏区最具特色的传统石砌碉房

聚落部分揭示了藏族以神山崇拜为纽带的聚落体系组织模式,与康巴藏区传统社会组织模式对应的核心聚落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以及聚落形态构成模式。

▲ 土司官寨型聚落

▲ 寺院型聚落

▲康巴藏区核心聚落的环境形胜案例

建筑部分归纳了康巴藏区各地同自然条件、文化习俗和特殊人文历史相耦合的民居院落以及檐口、坡屋顶、厕所、晾架等形态构成元素的类型、源流关系及其分布规律。

▲ 康巴藏区有多层屋顶晒台的碉房民居

▲ 康巴藏区各种平屋顶檐口形态

▲ 传统晒架做法

营造部分结合康巴藏区传统碉房主体结构多元并存与因地制宜的地域特色,总结归纳了所有结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并基于功能需要和技术逻辑,详尽梳理了其间的演进关系。

▲ 土石外围护墙

▲ 两层叠柱式碉房

▲ 石墙加固策略

装饰部分从功能布局视角解析了藏区寺院建筑与民居的基本装饰模式,并归纳了康巴藏区民居普适性和地域性装饰题材。

▲ 丹巴地区民居外墙三色饰带和屋顶置白石

▲ 甘孜州乡城民居外墙刷白和屋顶置白石

▲ 昌都地区贡觉县民居外墙素作

作者介绍

王及宏

2010年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长期深耕于藏区人居环境研究领域,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主持相关省级课题2项,现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微信编辑 / 牟文静

微信复审 / 苏 静

微信终审 / 欧阳东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