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旅游攻略-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必玩景点

猫猫爱游玩
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

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位于丘北县曰者镇新寨村民委弥勒勒村东向一华里小尖山处。遗址洞口高12米,宽20米。因洞顶塌落,洞口堵塞,无纵深,但能遮风避雨,光照好。洞口文化层厚40余厘米,文化层坚硬,表面已形成石灰质覆盖。岩壁上的烟熏层同增生岩叠合,厚度约0.4厘米,文化层沙石里含有丰富的猪、牛、羊之类的动物化石、石核,未然烧尽的,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简介,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文山州丘北县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旅游指南

探访藏在遵义毛石大山深处洞穴土司文化神秘部族遗址

《欢逗三只眼》 栏目 讯 黄宗孟 整理报道

这个神秘洞穴遗址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原遵义县)毛石镇大梨村后塘村民组境内一个叫上洞的洞中。该洞空旷深阔,洞口宽约50米,高约60米,入口进洞下行一段百米陡坡,一道石墙横亘洞口,石墙长约80米,残高3-5米,厚约5米,墙后是三级平台,墙上瞭望孔尚存。寨门通道已被乱石堵塞。进入寨门,可以看见村落依势而建,残墙纵横,水井、灶台尚存,整个村落占地约10000平方米。

洞口

走进洞口,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处石头砌成的城墙

石墙长约80米,残高3-5米,厚约5米

城墙后面是三级平台

灶台遗迹,洞穴内发现大约有20处灶台遗迹

这是用石头砌成的‘石窝子’“初步测算,这些‘石窝子’有70多处,总面积有10000平方米。”每个石窝子都有自己的门,石窝子之间都是相互用通道联通的,洞内遗址中还找到了部分青花瓷片、土陶瓷片等,具体年代不详。

据分析,该洞很可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义军屯兵的地方,也可能是几乎同一时期的桐梓县杨隆喜等人发起的反清复明运动。其中,拥有两万多兵力的杨隆喜等人,曾在毛石镇与当地团练打了一年多的仗。“不论是哪一个运动,时间都是清代咸丰年间。”洞内深处还发现了大量熬硝遗迹。(黄宗孟 整理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小南山遗址”,到“小南山文化”!这里保留着黑龙江九千年前的文化遗存!

全文共838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 。

一片叶子从嫩绿到焦黄,用颜色讲述了自己生命的轮转。一棵树,用积淀的年轮,叙说时光的轮回。我们常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谁能见证一万年的长度呢?在小山里、在大江边,总有人能发现一万年前的历史印记。那里古朴、神秘,有待我们去探索。

在祖国边陲,乌苏里江边,饶河小南山遗址,李有骞博士、杨永才所长,两位的考古工作从不同观点的论证开始。

时任饶河县文物管理所 所长 杨永才

现在咱们发掘这个面积1050平方米,现在咱们看到的是清理后的基岩面,下面这个坑就是古代人在基岩以下,凿出来的一个墓葬坑。

冬春季节,小南山披着银白色的外衣;暑伏前后,山上又换上了新绿。冰雪消融、草树生长,乌苏里江水北上奔涌,时光流转间,古老文明的神秘与质朴,也展现到了我们面前。

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 负责人 杨永才

比如说这十个墓葬,修完了最后一个墓以后,觉得这个墓地被水侵害,完了才封的石。还有一种可能,又间隔了一段时间才封的石,那有可能,有可能给他太爷爷修旧坟的事呗。

怀着对古老文明的崇敬,我们再次走进这片山林。饶河小南山面朝乌苏里江,海拔106米,地平面高度只有60米,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

随着山上墓葬集群被逐一发现,这个本来不怎么起眼的小山,一下有了大名气。它以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重围,冲进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时隔近20年,我省境内考古项目再次荣登榜单。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所长 赵永军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是我们考古学界的最高荣誉,每年都有近千项的项目参加十大发现(评选),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是我们黑龙江考古,特别是史前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

遗址墓葬遗存物品涵盖了新、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三个时期的文化特征,跨度达一万五千年。省考古研究所在五年前就聚焦到了小南山,遗址的系统发掘,曾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但与全国每年上千件考古候选项目相比,小南山一直有待新的考古突破。直到去年,墓葬内大量精美玉玦的出土,才给小南山入围十大考古新发现,增添了十足的底气。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李有骞

(之前)中国最早的玉器考古证据是在赤峰附近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那么小南山的发现,相当于把这个年代又往前提前了1000年,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又往北扩展了很远,差不多1000公里、2000公里的样子,这是我们之前没想到的。

玉文化,是我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玉璧、玉玦、玉环,遗址上大量制作精美玉器的出土,直接证明了9000年前乌苏里江流域的先民们,当时除了必需的衣食吃穿外,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追求。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李有骞

这玉璧也很有特点,这也是在小南山出得最多,也是小南山最有特点的的一类器物,弧形的痕迹就是用绳子和沙子把它切割下来,留下来的特征。

李有骞是外来的专家,杨永才则是土生土长的饶河人,作为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两年前杨永才曾经和我们说,他一直有个心愿。

时任饶河县文物管理所 所长 杨永才

专家也提出了适当的时机,提出小南山文化这个概念。

两年过去了,老杨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李有骞

小南山遗址的玉器是东亚地区目前系列用玉最早的一个证据,通过一些专家的论证,我们正式地把它命名为小南山文化,我们现在揭示的是它的墓葬。那么以后,还会揭示它的房址,揭示它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小南山遗址,到小南山文化,别看只有一词之差,这其中包含的是几代考古人千百个日夜的不断揭秘与探索。如今,它有了新目标,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迈进。

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 负责人 杨永才

饶河县内还有很多重要的遗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越来越有名气嘛,这样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地方,也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吧。

饶河小南山的故事只是个开头,还有很多细节我们还没有讲完。比如考古队员是如何发现这里的,根据什么就能判断地下埋藏的玉器是九千年,而不是七千年、八千年。墓葬中还有哪些新发现,还有哪些机构团体聚焦小南山,接下来我们还会为您继续讲述。

版权归新闻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记 者:庄 熙、高 原

编 辑:付雨桐

主 编:黄夏博

审 核: 刘 兵

监 制:陈 鹏、王 成

五千年遗址被称为“小奈良”:遍地的山寨景点,丢了文化自信

五千年遗址被称为“小奈良”:遍地的山寨景点,丢了文化自信

全世界有60个奈良,59个在中国。

没有景点能逃过“日本风情”,只要足够小清新,只要有海岛、公园、草地,就会在网络上被冠以“小奈良”“小京都”“小镰仓”的名号。

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也没能逃过这股打卡风潮……

01五千年遗址为“小奈良”

杭州市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

2019年,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万万没想到,这样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方,却在网络上被宣传为“小奈良”。

奈良是什么地方?日本的一个县。公园里那些活蹦乱跳的梅花鹿,是公众对奈良的第一印象。

于是,同时具备“梅花鹿”“绿草地”元素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滤镜的加持下,摇身一变成了“杭州小奈良”。

02遍地是“平替”

这样的宣传恕热点君不能理解,好端端的历史遗址,为啥非得把它打造成外国山寨景点?

五千年前,这里就已经诞生了文明,当时甚至都没有奈良这个地方。

把良渚古城遗址称为“小奈良”,就好比把爸爸叫成儿子。

疫情破坏了大家的环球旅行梦,一些人在家乡寻找异国风景的心情也能理解。

只不过,这个度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拥有62个“小京都”、61个“小镰仓”和59个“小奈良”。

其实,这些所谓的“平替”,很多根本没有打卡的必要,小红书的滤镜有多强你不知道?

所有的“平替景点”不过都是套的万能公式,比如因《灌篮高手》而闻名的镰仓,“水面+交通元素+蓝色滤镜”的拍法已经被用烂了。

只要加上滤镜,海岛、公园、草地,甚至街角都能成为奈良、京都、镰仓……

03能别自卑吗?

在某社交平台以 “旅游”“网红景点”“打卡景点”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统计,我们可以发现,除日本这些地点外,不少国外旅游目的地,已被尽数 “收” 入中国。

虽然花短时间就能周游“世界”挺好的,可为啥放着好好的自家景点不宣传,非要说成是“小xx”?难道说,这些外籍字眼是“高级”“精致”的代表,更能吸引到游客?

更离谱的是,有些地方没有景点, 用几个粗制滥造的标志建筑和精修照片作为噱头,骗游客上当。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点,与其急功近利地模仿,不如开发地域特色。真实的特色景点,比蹭热度而打造的虚假“异国风” 更加赤诚热烈。

令人惋惜的是,只要还能够吸引到游客,山寨景点就不会消失,类似 “小镰仓”“小奈良” 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当 “小字辈” 家族人满为患,下一步可能就要评选一下 “谁是真正的小xx” 了。

粗糙的假冒景点和蹭热度的宣传,终究是效颦的东施。最后受伤害的还是游客,又被 “照骗” 了。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