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墩墓群旅游攻略-甲子墩墓群必玩景点

王小贱
甲子墩墓群

甲子墩墓群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村委会以南约2千米处荒滩上,面积1350万平方米。

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当地居民不断开垦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盗,文物部门先后对众多被盗或露出墓葬进行过抢救性清理。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时代从西汉延续至魏晋,埋藏深度在2~6米之间。墓区内分布有众多的封土堆,特别是在中心区域内东、西两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围,有底径6~15米、残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黄土夯筑(即“土墩墓”)。墓葬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钟、仓、灶、罐、案、井、鼎、博山炉等,还有木马、木牛、铜弩机等。

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古墓群之一,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汉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埋葬制度、丧葬习俗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甘肃古墓葬丨乱墩子墓群

乱墩子墓群位于永昌县水源镇,是一处汉代墓群。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22.5万平方米,采集有汉代釉陶尊、罐、灶、井、仓、甑、盘和漆器、五铢钱等,另有唐代三彩甑等。

(甘肃省文物局)

山西千年大墓重见天日,墓主人竟是身怀六甲的女子?

说起最近备受关注的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只是看这浩浩荡荡的陪葬品,就已经让人惊叹不已了!

上千座墓葬,随处可见的青铜礼器,陪葬的车马坑~

襄汾两周墓地春秋早期葬式不同的小型墓葬

M3011号大墓墓底出土的青铜鼎

M3011号大墓墓底发现青铜鎏金棺饰

M3011号大墓墓底出土青铜鼓座

为死者殉葬的马

还有葬式不同、形态各异的人骨......

形态各异的人骨

难怪能入围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除了上面提到的,其实关于襄汾两周墓地,好玩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下面这些:

被埋葬的年轻女子,腹中还有胎儿?

2016年,襄汾两周墓地的M1墓葬中,人们收获了一个重大发现。

这座墓葬的规模弘大,随葬器物众多,似乎处处彰显着墓主人非同寻常的身份。

经过鉴定,考古队员认为,这应该是一座女性墓葬。更让人们没想到的是,这座墓葬中尸骨腹部的异常:在尸骨的盆骨部位,有一个非常细小的胎儿人骨结构。

人骨腹中有8个月大胎儿

经过对人骨的进一步观察和研究,考古人员最终得出结论:墓主人去世时,腹中怀有大约八个月大的胎儿。

人骨鉴定

正值妙龄的墓主人为什么会突然死去?她腹中的胎儿又遭遇了什么?这些问题依旧等待考古工作者们去解答。

2000年前的女性墓葬,规模竟超过了丈夫墓?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贵族墓葬中,男性墓葬的规模及随葬器物数量、等级一定会高于他的夫人。

但是比邻而居的M1号与M3011号这两座贵族夫妻墓,却是个例外。

据考古人员介绍,在襄汾两周墓地已勘探出的三千多座墓葬中,这对夫妻墓葬,是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为丰富的两座。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妻子墓葬的M1号墓,规模竟然超过了属于她丈夫的M3011号墓。

相守两千年的晋国夫妻墓葬

经过发掘清理,M1号夫人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青铜壶之硕大、纹饰之精美、铜质之优良,处处都在彰显墓主人地位的显赫。

M1号夫人墓出土的方壶

M1号夫人墓出土的青铜器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一位女性怎么能够享有如此殊荣?

有人猜测,在两千多年前,这位正值妙龄的墓主人身怀六甲,却意外死去,悲痛欲绝的丈夫心疼爱妻,便倾尽财力,用超规格的墓葬厚葬了他的夫人和未曾谋面的孩子。

未经证实的故事,依然只是猜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新的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

惊现盗洞的墓葬,仍然出土了大量精美随葬品?

这位厚葬了夫人和孩子的男子,究竟是谁?

带着疑问,考古队员开始了对M3011号墓葬的发掘。发掘初始,在大墓的西北角,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处盗洞。按照以往的经验,盗墓贼光顾过的墓葬里,很难再有重大发现。M3011号墓看上去凶多吉少。

M3011号墓惊现盗洞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现场状况显示,盗墓团伙是从西北角开始打盗洞。当他们向主墓发起进攻时,盗洞却戛然而止了。

考古人员推测,或许是因为铺在椁盖板上、椁底板下的两层积石,阻挡了盗墓团伙的脚步。

M3011号墓的盗洞延伸到了积石下

在接下来的墓室清理中,考古队员发现了13座鼎,其中列鼎两组10件,鎛钟13件,甬钟13件。

考古人员清理M3011号大墓出土青铜壶

M3011号大墓出土的青铜编钟上的铭文

M3011号大墓墓底龙纹黄金棺饰

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礼器,无不昭示着一个信息:墓主人很可能曾经身居高位、权倾朝野……

探索·发现

《襄汾两周墓地发掘记》

播出时间:5月25日—26日 21:30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田楚韵 陈瑶 彭筱雅(实习)

西周土墩墓群考古,有新发现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葛熔金 通讯员 丰莉莎

在商周时期,如今的浙江中西部曾出现过一个叫“姑蔑”的小国,附属于越国,但史料只有零星记载。近日,衢州市衢江区一处西周时期高等级墓葬群的考古发掘,揭开了姑蔑国的神秘面纱。

专家座谈会现场 本文图除署名外均由衢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0日,在“衢江云溪土墩墓群”考古成果专家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文博单位的专家基本达成共识,衢江区西周土墩墓群是浙江迄今发现同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王级大墓,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王陵。

姑蔑国系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出现在现浙江中西部、钱塘江中上游(古称榖水、现叫衢江)金衢盆地的一个小国,附属于越国。在我国首部记言体国别史《国语·越语上》也有对姑蔑国的记载,文中写道“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这说明姑蔑位于越国的最西边。此外,古史对姑蔑国的记载并不系统完整。

2017年9月,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孟姜村的七旬老人邵大爷前往家附近山上锻炼,到达山顶时他意外发现了几个深坑,周围有木炭和石块,像是盗墓者留下的,随即报警。衢江区警方会同文广局工作人员实地调查,确认现场有盗洞,并发现印纹硬陶片、原始瓷片等遗存,立刻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告。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衢江区文化部门进行发掘,先后考古发掘了庙山尖土墩墓和孟姜一号、二号和三号土墩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等器物。

墓群出土了大量玉器。

墓群出土的原始瓷器

墓群出土的青铜器

在庙山尖土墩墓,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域内首次发现了西周时期的青铜车马器。它们造型精美,纹饰独特。孟姜一号墓出土了我国年代最早的“人字形”木椁结构。这种营建方法是在棺外用木板构成“人字形”的椁,再在椁外先填木炭,后填熟土,其墓葬等级在西周的越地中是最高的,当属王陵级大墓。孟姜三号墓则是浙江地区同时期最大的土墩墓,它残留的土墩直径约70米,出土各类随葬品约200余件(组),其中以原始瓷器最为精美。

孟姜三号墓残留的土墩直径约70米

“衢江西周土墩墓群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是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是姑蔑国王陵的可能性极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指出,在衢江北岸考古发掘的4座西周时期土墩墓对于研究西周时期越地一脉的墓葬制度、礼仪制度、早期越文明发展阶段特征等都具有重大价值,尤其玉玦、原始瓷、车马器、土墩墓值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常怀颖分析,要把这样比较纯的土全部运上来,再把石头运上来,建墓工程量是很大的,说明构筑墓葬时期,当地社会分层已经到了很复杂的阶段,某些人可以有很高的特权,或者他能支配很大的经济资源。

浙江大学教授林留根长期从事土墩墓考古研究,他表示,修建土墩的葬法一直影响到后世陵墓封土制度。此次发现是土墩墓研究的重要突破,它们当属高等级的贵族墓葬,换言之就是王陵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元甫研究员表示,和浙江北部的越墓相比,这批墓葬有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考虑到其等级之高,应该与当时的姑蔑国有关,属于王陵级别。

与会专家认为,西周土墩墓群的考古发现,证明历史上以衢江区为中心的独特区域文化面貌,不论是从随葬品的种类、数量还是土墩的营建方式上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应是一个单独的区域文化中心,存在一个明确的古代政治实体。根据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记载,庙山尖、孟姜村等大型土墩墓极有可能为姑蔑国王陵。

据了解,衢州市衢江区拟利用遗址及周边自然环境,把遗址保护与展示结合在一起,打造成一个集遗址展示馆、专题博物馆和绿化园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本期编辑 邹姗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