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吴玠墓及墓碑旅游攻略-徽县吴玠墓及墓碑必玩景点

走天涯
徽县吴玠墓及墓碑

吴玠墓景区

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曰钟楼山,今呼吴山。山上翠柏遮天,自然环境幽静,自成人们游览之地。宋故将军吴阶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就座落存这里。

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园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

“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I.53米,厚0.3l米碑额下面纂刻“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十个大字,正文楷书共二十行,每行七十余字,大部已剥落不可辩。据碑文自叙:“吴玠卒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原先荣之地”,又《甘肃新通志》和《静宁县志》载:玠墓在宁州南一百二十里水落城北塬。此述与实际十门悖,当时(绍兴九年三月)宋金和议初成,六月玠卒,原准备归葬故乡就刻了墓碑。但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举入寇。因此,吴阶末及归葬故乡而葬天河池。至于《静宁县志》的记载,只是抄袭碑文原有归葬故乡之意而已。

解放初,墓区建筑毁坏殆尽,仅存封土堆和墓碑,碑亦倾斜,无人管理。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一日,巾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一九七八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拔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

还记得邱县袁绍后人古墓吗?古墓主人生平及古墓发掘前后过程曝光!

邱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东北部,这里历史悠久,《尚书禹贡》中记载,大禹曾在此地治水。《山海经》记载,颛顼葬在邱县附近。项羽在这一带破釜沉舟解了巨鹿之围,孙思邈在这里行医济世。邱县虽是小县,但在历史上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许广汉、李重俊在此封爵,卢昌衡、房恭懿在此为官,魏征、许由在此出生。

年中,邱县的一处施工地上,挖掘机师傅突然停下了操作。众人随着他的身影望去,一些砖块正横躺在他的面前。“停工停工,全部停工。”工地负责人立刻叫停,向文物局汇报了事情。

工地发现了古墓,最兴奋的就是现场的工人。他们围在一旁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起来。有人说这就是颛顼的墓地,有人反驳颛顼那时候哪有砖头。就在他们争论到白热化时,考古队来了。

考古队员先观察了土壤的干湿程度,在比较潮湿的地方插入一根长越30厘米的竹签。然而这一次试探,考古队员一无所获。他并没有沮丧,又重新在其他疑似有文物的地方试探了起来。终于,在墓室旁一角,找到了目标。考古队员先用手刨开最上层的湿土,随后拿起小铲子,小心翼翼的绕着目标挖了起来。很快漏出了一小块裹着泥土的物件。考古人员更不敢掉以轻心,他拿着刷子小心的扫去浮土,一件仕女俑出土了。这尊侍女俑体态雍容,深情矜持。考古队一眼就认出,这是唐代彩绘陶侍女俑。

墓主可能是唐朝人!这个发现让考古队有些兴奋,随后的挖掘中,考古队找到了彩绘陶马、陶猪等唐代动物俑,侍女俑、乐舞俑等各类人物俑以及数件陶罐。在这70多件国宝中,有一件国宝的出土让在场的所有考古人员都兴奋的叫了起来。

这个文物,就是能揭开墓主身份的墓志铭。而让考古队这么勤奋的原因是,墓志铭上写了两个字“袁绍”。袁绍是东汉名门"汝南袁氏",和曹操是一生劲敌。在河北沧县高川乡有一座前高龙华古墓,相传就是他的埋骨之地。那么,这座唐朝的古墓又和东汉的袁绍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墓志铭记载,墓主名叫袁翼,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死于武则天立唐睿宗李旦为皇帝的那一年。一生活了94岁,无论在唐朝还是如今都是名副其实的长寿老人。袁翼不光有个好身体,还有个好祖宗,他的祖上就是出自四世三公的袁绍。袁家最辉煌的时代是在汉朝,袁氏家族的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都曾担任过司徒、司空、太尉的职位。

袁翼在官场上并不顺利,先后担任了沧州弓高、易州遂城、益州雒县三地的县令。直到93岁了,才被加授雍州司马。不过这次升官只能被认为是一种荣誉,毕竟朝廷也不能可能让当了一辈子县令的耄耋老人再继续发光发亮。

袁翼虽然当了一辈子县令,可科举本来就是一件难事,没有家族支持的袁翼有这样的成就,确实可以说没给祖上丢人了。

参考文献:《尚书禹贡》、《山海经》、《邱县袁翼墓记述》

​民国传统墓碑碑首形状及额题

1929年在洛阳东北郊出土的东汉延平元年(106)《贾武仲妻马姜墓记》,被认为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用石头刻制的墓碑。汉碑的形制已经基本固定,每件石碑结构由上至下分为三部分:碑首、碑身、碑座。数字拓片实质是“二维平面”的产物,有关碑的工艺、材质等详细信息只有田野调查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限于标注数据,本文未能对碑座进行考察,而是从碑首、碑身、纹饰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碑首形状

汉碑碑首与碑身多为一体,有圆首、圭首、方首(或称齐首)三种,碑额下方多或有“穿”。碑头呈半圆形者称为圆首,圆首雄浑内敛,蕴含着古人“天圆地方”“天人一体”的宇宙观。碑头上锐下方,状如“玉圭”者称为圭首。“玉圭”在古代被视为通灵的礼器,为五瑞之一,是一种崇高的信物。汉碑中常见圭形首,如《郑固碑》《景君碑》《白石神君碑》《仓颉庙碑》,等等。碑头平齐者为方首,方首平和简静、质朴自然。杨磊在“汉代石碑形制与功用关系表”中列举了25件东汉墓碑‘¨,其中圭首12件,占48%;圆首11件,占44%;方首2件,占8%。赖非先生认为,东汉前中期圭首居多,中后期半圆首渐多。

民国墓碑库中,315件标注有碑首信息,其中19件碑首拓片缺失。拓片形状可考者296件,其中方形最为常见,共291件,占98.31%;圭形3件,占1.01%;圆形2件,占0.68%。这与汉碑圭首、圆首居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方首居多,反映了民国墓碑朴实、简洁的整体特点。简单墓碑

(二)额题

碑首的题字,称为“额”“额题”“篆额”。额题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碑名。传统碑名一般包含碑主爵里、籍贯、名讳等信息,共267件,占到了总数的90.2%,如《清故礼部郎中建昌府知府李君墓志铭》(1914年立碑)。女性墓碑碑名往往冠以其丈夫或儿子的信息,如《清故一品夫人吴江张君继配龙夫人墓志铭》(1913年立碑)、《皇清诰封一品夫人冯母俞太夫人墓志铭》(1924年立碑)。墓碑雕刻 第二类是表达赞美、祝福或记述壤葬信息的额题

就碑身面积而言,2600--12000平方厘米最为常见,面积最小的《陈觉生纪念碑》墓碑批发

(1938年立碑),宽29厘米,高126厘米;面积最大的《民国先兄荩忱(张自忠)上将墓

表》(1944年立碑)宽120厘米,高246厘米。

古代社会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礼制,对于丧葬的规定十分严格,如宋代丧葬令规定:

“诸丧葬不能备礼者,贵得同贱,贱虽富不得同贵。”[5 3明、清两代规定,若承造丧葬器具

的工匠逾礼,要鞭打五十[6]。从民国墓碑的整体统计数据来看,碑的大小与碑主的地.墓碑款式

位等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吴檄墓碑重见天日

激动!激动!激动!时隔半个多世纪,马埠吴氏七世祖吴檄墓碑终于重见天日!

唐山村热心宗亲翻开墓碑

年过花甲的热心宗亲齐心合力在抬石碑

0 1

吴檄是谁

“桐之吴甚蕃,庶各据其土著别之故。外氏为马埠吴,先世自婺迁桐,皆不显,至檄公始领乡荐,成进士,继践其科者数人,宗遂魁然大矣!”①

檄公即是吴檄,字用宣,号皖山,安徽桐城(今枞阳县项铺镇)人。据光绪八年1882年马埠吴氏族谱记载:生于宏治辛亥年(1491年)七月初十子时,公卒于嘉靖乙巳年(1545年)正月十五戌时,葬马埠山前凹。中正德庚辰科举人,辛巳科进士,初任襄阳府推官,升江西赣南道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②,诰授通议大夫。

吴檄生性怪僻,不愿增添别人麻烦,葬父时偶遇风雪,路过友人方去病门前不入,夜晚就坐在方门前石墩上,天明而去。他在任襄阳推官时,上任后判理案件公正无私,赈救饥民卓有盛誉。

吴檄为人正直,不畏强权。都督佥事姜已有边防功劳,请求升职。朝廷准备定职,吴檄知道后上奏:“按国法,斩获敌人首级200以上的升官一级,姜斩敌不满80,可赏,不可升职。”尚书张赞被吴檄的正直行为所折服。武宗赐在藩邸时旧僚刘某为锦衣卫指挥,其子刘民誉想世袭父职,尚书张赞力主其请。吴檄则极力反对,写信给张赞说,按朝规,没有军功的人,不能世袭。民誉没有军功,因而不能世袭。张赞甚怒,撕破书信扔在地上,回信说:“刘民誉世袭一事,我一定要为他办妥!”吴檄反驳说:“刘民誉一事,违犯朝规,我也一定要干预到底!”

吴檄不仅官居高位,同时文学素养极高,擅长写诗。在京期间与“嘉靖八才子”李开先,王慎中,唐顺之等人交情深厚,声名远播。

“公(吴檄)生而灵哲,十岁通孝经论语,十二遭奉政公之丧,哀毁如成人。稍长,受学于盛五槐,盛氏奇其清苦,乡人教授陆叔逊氏有孙女求配,盛曰:此有梁鸿可婿也。公遂婚陆氏。十八为邑弟子员,提学御史黄公如金试桐城,得公文大爱重之,曰:此江北之才也,乃名震江北。”④提督学政长沙杨守谦在吴檄墓志铭中大加赞美。

吴檄著有《兵部集》一卷。桐城才子潘江编著《龙眠风雅》,一共收录吴檄诗文34首。

吴檄是马埠吴氏取得功名第一人,在整个明清桐城进士榜中也是较早的一批。第五子吴自峒,官至通政司通政,玄孙吴国琦以及其子吴宏安也先后中榜。六代之中,先后四人考中进士,而且恰好是两对父子,在明清两朝桐城进士史上也是仅此一例。

二世祖吴徹墓碑

明陕西布政司右参政 皖山公吴檄墓碑

0 2

寻碑经过

2018年7月8日北京明略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数据挖掘领域国际学术带头人吴信东教授组织发起马埠吴氏六修,运用先进的华谱系统收集整理资料。然而令所有马埠吴氏族人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的特殊时期,吴祖庄祠堂被拆,祖先墓碑被丢弃。

期间不断有年纪较大的知情人提供线索,六修小组也多次组织查找,六修小组副组长吴玉明,修谱办公室主任吴根胜等不辞辛苦,实地排查。2020年4月15日,修谱办公室主任吴根胜带领宗亲吴德省,吴根昌等在苏庄水井处终于获得重大发现。当石碑被翻开时,“明陕西参政皖山吴檄之墓”几个字赫然映入眼帘,至此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吴檄墓碑终于重见天日!同时被发现的墓碑还有二世祖吴徹夫妇墓碑,吴檄父亲吴佐墓碑。当这个好消息在六修群里传播开来时,宗亲们心奋不已,还有人在朋友圈专门记录此事。

吴檄的墓碑不仅仅具有文物价值,更是一种精神信仰的寄托。让老祖宗优秀的品格一代代传承,让老祖宗取得的成就一代代颂扬。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才会有这些已经花甲或者古稀的老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吧。

修谱办公室主任吴根胜在组织将墓碑抬往祠堂旧址

吴檄父亲吴佐和母亲束氏合葬墓碑

注释:

①引用自马埠吴氏光绪八年五修谱《外祖吴公端士传》。

② 明朝官制陕西省最高长官为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两人,右参政相当于副省长。

李开先:嘉靖八才子之一,嘉靖八年进士,太常寺少卿。

王慎中:嘉靖八才子之首,嘉靖五年进士,河南参政。

唐顺之:嘉靖八才子之一,嘉靖八年进士,官翰林编修,右佥都御史。

④引用自马埠吴氏光绪八年五修谱《明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皖山吴公墓志铭》长沙杨守谦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