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旅游攻略-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必玩景点

抖音梗
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

目的地介绍:运河文化广场位于通州区东关大桥北侧,南临通胡路,西倚运河东岸,为百里长安街东起点、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运河文化广场占地面积800亩,其中绿化面积600亩。广场中修建两个圆坛,大坛象征太阳,直径150米、高1.2米,深浅两种颜色的草坪形成的太阳光线预示着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路通州运河公园内

“古琴•运河文化展”在北京通州区图书馆拉开帷幕

运河涛涛通南北,琴声悠悠传古今。为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20年11月9日,北京大运河文化节系列活动——“古琴•运河文化”展在北京通州区图书馆正式拉开帷幕。

展览首次将大运河与古琴这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进行融合,以“大地为琴,运河为弦”奏响一曲文明之乐。本次展览围绕“中国大运河”和“中国古琴”两大主题展开,旨在展示运河沿岸的琴人、琴事、琴曲与琴制等。

一排由左向右依次为郭怀瑾、韩杰、杨青、王立生、阳智刚、马俊艳、肖娟

本次展览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与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与浙江省非遗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协办;北京盘古御琴与通州琴耕书苑共同承办。

本次展览是继2016年在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2018年和2019年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的《首届北京古琴文化展》和《第二届北京古琴文化展》;2019年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清微澹远——中国古琴文化展》等大型古琴文化展后的又一力作,为源远流长的古琴文化傳承和发扬描绘了意义深远的浓重一笔。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寒先生致辞

古琴文化学者、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寒先生,也是这次展览的总策展人,在启动仪式上分享了策展初衷,他提到:“本次展览意在通过真实的‘游河道’与’划龙船’的形式,呈现出运河两岸的人文风光。将观众带入沉浸式场景,从而了解两岸的琴人、琴事、琴曲与琴制等故事,穿越千年、跨域千里,感受运河两岸的古琴文化。”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韩杰先生向通州区图书馆赠书

本次展览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通州区图书馆的鼎力相助下顺利启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杰代表承办单位向通州图书馆赠送古琴典籍《太古遗音》和《五知斋琴谱》各一函,相信在通州图书馆,这两函古琴典籍必将惠及更多古琴爱好者,对古琴文化的普及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此外,通州区图书馆杨兰英馆长回赠收藏证书。

北京市通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立生,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青共同揭幕

随着礼乐响起,北京市通州区二级巡视员、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立生,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青共同为本次展览揭幕。伴随着红绸的揭开以及台下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古琴•运河文化展” 正式启动!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寒先生现场介绍各个展区

在会展现场,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寒先生对整个展区做了详尽的介绍:本次展览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为单元区,从典籍文献史料的视角,介绍京杭大运河流经地区的琴人、琴事、琴曲、琴制等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之雅、北京城市副中心环境之雅、运河两岸人文之雅向世人展示。

同时,专题展还特别向沿岸六省市古琴团体借展六张不同制式的古琴,以“五音六琴七弦的交响方式”结合六省市13项非遗工艺,通过听琴与斫琴、学术讲座等互动活动,汉服和香道等沉浸式创意体验,多维度,全方位地使观众融入运河文化中的雅致生活方式。

本次展览首次将大运河与古琴这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进行融合,以“大地为琴,运河为弦”奏响一曲文明之乐。以水的文化精神为源泉,荟萃沿岸古琴家,共同抚奏出焕发"南北通州通南北"新时代的妙曲正音。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1月19日。

这里是滕州城区“南大门”……有阁楼,有河道,还有文化广场

整洁优美的街道、一步一景的文化广场、古风浓郁的阁楼、宁静清澈的河道……日前,记者走进南沙河镇南王铺村,处处可见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绮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南沙河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兴文化、强产业、美环境”作为提升内涵品质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镇域B6线、龙泉路、京台高速沿线为重点,实施了18个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了朱庄、古石、冯庄3个片区的精品特色美丽乡村,实现了美丽乡村全域覆盖。

该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精准规划,深入挖掘各村地域特点、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一村一主题、一区一风貌”的特色美丽乡村。该镇以年代记忆、山水文化为主题打造了朱庄片区,建设了东朱庄村“农业学大寨”展馆、北古石村石头房部落和古药泉遗址;以传统村落、石文化为主题打造了古石片区,建设了以“旧石桥”为主旨的后房村“石”文化广场;以书香文化、木文化为主题打造了冯庄片区,建设了冯西村“书法一条街”、崔庄村木艺文化馆,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底蕴。

为做强产业支撑,让美丽乡村更有产值,该镇根据各村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深度挖掘和利用现有生态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前,该镇在美丽乡村旅游项目中,先后推出了山村户外生态游、田园农业体验游、书香文化研学游等3条精品路线,实现了美丽乡村观光、农事采摘体验、农家餐饮休闲、传统村落民宿一体联动发展,增强了产业后劲,提升了产业规模。

总投资110亿元,德州将建大运河文化景观带、运河文化展示区等

近日,在第二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签约的《大运河德城段文旅融合全域旅游项目》,总投资额110亿元,颇为引人注目。德州市德城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将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景观带、运河文化展示区、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等。

“项目范围包括北起冀鲁交界的二屯镇第三店、南至四女寺水利枢纽,全长45公里,沿线分布有苏禄王墓、三弯抵一闸、闸子滚水坝、北厂漕仓遗址、电厂机房旧址、德州码头和仓储建筑群及九龙湾、窑上窑址等众多文物保护遗址,沿线9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即将整修亮相。”这位负责人说。

大运河德州段一角。 刘克政摄

三弯抵一闸是大运河开凿史上的水利杰作。由于复杂的地势而产生的水位差,是制约大运河修建和发挥作用的一大难题。古人在大运河德州至临清的一段运道采用了“三弯使其曲”工程措施,以达到消除地面高差、降低运道坡度、滞缓水流面。大运河德州段“九曲十八弯”的龙形走势,构成了“九望德州”的独特景观。

位于德州大运河边的苏禄王墓又称苏禄国恭定王墓、苏禄东王墓,是明朝初年国王陵墓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城区北部的北营村, 安葬着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刺和他的王妃及两位王子,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南京的浡泥国王墓),也是中国唯一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2700公里,地跨8个省、直辖市,35个地级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已有2500年历史。

德州北倚京津,居大运河之滨,是历史上兵家攻守必争之地,故有“神京门户”之称。明清时,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经运河向北京运粮的九省,在德州城西北设置“递运所”。因为是九省的运粮要道,德州又被称为“九达天衢”。在运河边修建的“九达天衢坊”,成为德州的商业中心。

京杭大运河德州段,从德州市区及武城、夏津境内穿过。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公里,其中卫运河96公里,南运河45公里。上游有漳河、卫河,两河并行至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相汇后称卫运河,自四女寺水利枢纽节制闸至天津段称南运河。

据介绍,德州段运河原为汉屯氏河,隋之永济渠。自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始开通济州河、会运河后称大运河。当时,临清至天津段称御河,也称卫河(因春秋时属卫地)。至清代始称南运河。1958年和1972年进行了两次治理工程,20世纪50年代,天津经德州至济宁一线,仍可凭借帆船进行小量运输。至20世纪70年代末因河道常年干涸而停航。现武城段可游览,德州市区运河九龙湾花都森林公园正在建设中。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