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石室岩旅游攻略-莆田石室岩必玩景点

爱旅游
莆田石室岩

介绍 石室岩 莆田市区西郊山腰间有海蚀洞多处,曾出土新石器遗物,此乃上古人穴居之所,故称石室岩。唐末高僧妙应祖师曾于此建立道场,相传祖师尝驯二虎为骑,故又名伏虎岩。宋绍圣间岩上始建寺,宋哲宗赐额曰妙应寺。明成化间寺宇废圯明万历礼部尚书莆人陈经邦重建三宝,并于此课子嗣。之后玄帝殿、大士祠、八仙祠、祖师殿相继建成,由是岩上成为荔城释道合壁一胜境。不时山腰青烟缭绕,氤氲空蒙,“石室藏烟”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后数百年间屡有重修改建,1942年移址手建“凌云别殿”,形成现今格局。赤马红羊之运,十年浩劫,胜地一度衰微。释达山坚守石室,维护道场,四十多年。拨乱反正后,赖四方善士踊跃资助,重兴石室岩。今荔城扩大改建,公路上山,交通方便,岩上宫殿亭台错落有致,流金焕彩,掩映于古林悬岸崖之间,与妙应静修之处海印洞,龙舌洞,宋方左钺题刻“伏虎岩”碣,明建七级四方砖塔基体诸古迹,相得益彰,成为游人凭吊观赏之佳境。

福建莆田市

石室藏烟|寻一日好天气,去石室岩重温昔日的回忆

关于石室岩,

是很多人曾经的回忆。

每逢周末或假期,

总有不少人,

顺着山路一直攀爬至山顶,

沿途在石室岩小憩片刻,

亦或是从石室岩一路徒步到“仙厝”。

石室岩也是许多妇女烧香祈福之地。

石室岩寺座落于莆田市龙桥下磨西凤凰山中部。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4),距今有1100多年。

当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林木茂盛常有野兽出没。此寺是神僧妙应禅师驯服二虎之地,出入骑虎,故此又名伏虎岩。

宋代从宁五年(1094-1098)赐名妙应寺,毁于元代至正五年(1349)的一场大火,次年开始重建。明清年间先后进行扩建,坐西朝东面对莆田市区。寺庙的几栋主体古建筑历经千年,都评选为了文物保护单位。

「石室藏烟」

位列莆田二十四景

石室岩上,常有云雾飘浮在奇岩怪石、丛林灌木之间,翠峰碧树,烟雾萦绕,忽隐忽现,故有“石室藏烟”之称。

相传,唐代名僧妙应禅师曾在这里建寺、坐禅,出入常骑随两只驯虎,故又名“伏虎岩”。

石室岩寺后山洞潮湿,水汽氤氲,春夏之间,洞中水气升腾,烟雾弥漫,这些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云气弥漫空中。

从山脚仰望石室岩寺,犹如烟雾缭绕之中,犹如海市蜃楼,人间仙境。

山上林木苍蔚,巨石嶙峋,岩泉清冽,干年古刹,好一幅山水画!

石室岩香火鼎盛

尤其是正月初九

石室岩寺内的灵霄宝殿,主祀玉皇大帝。相传玉皇大帝(正月初九)的诞辰日,若能点上头炷香,能保来年平安顺利。从明代开始,每年正月初八晚,许多信徒聚集在大殿前,彻夜不眠,等待翌日零时的到来。零时一到,信徒便争先恐后进殿焚香朝拜,祈求平安。

石室岩砖塔于宋代损毁,明代重建,砖塔在满山苍翠中鹤立鸡群,形似一枝金鞭直插云天。每当春夏之交,云雾时而从这里冒出,像烟囱喷烟一样,蒸蒸日上。

莆仙有一谚语“烟囱若冒烟,家业则兴也”。人们把砖塔当作石室岩香火鼎盛的标志物,更突显了砖塔在该寺的重要性。

石室岩的那块龙舌石

顺石室岩主殿爬上去,有一块突出的山石,长约2丈,形似舌头,人称“龙舌石”。

石下有洞穴,称海印洞,其上有古榕盘石而生,枝繁叶茂,苍劲挺拔。

榕树竹子周边还挂着无数条许愿带,据说很多要中考高考的学子,都会来这里祈福,常年有算命先生指点迷津。

有的人去石室岩除了烧香求签,

还会吃上一份正宗煎粿;

有的人还会特地来此取山泉水喝。

待疫情结束,

寻一日好天气,

来石室岩重温旧日的回忆。

解读长田穿岩寨古石刻题字

我祖居长田高坪张家大屋,站在门口便看见穿岩寨。姑丈姓陈,住在穿岩附近的白家坊,是清末一个秀才,家里藏有许多古籍。因姑母早逝,儿子陈得安从小随我祖母生活。

1946年我高中毕业后准备升学,觉得他家安静,约了彭新煦、徐传经二位表兄一同在他家复习。傍晚去长田市附近散步,举目便望见穿岩寨。听说山顶上有井,常年有水,岩壁上刻了古人的诗,还刻了“借霞处”三个大字,只是时间紧,一直未曾上去。据陈家长辈讲,借霞处与他家的家史密切相关,平江陈姓在平江共一个祠堂,但来源有二支,一支为义门陈,明时从江西迁来。他家迁平始祖为陈常甫,进士出身,唐玄宗开元时作过礼部侍郎,当时的宰相为姚崇、宋璟、张九龄,政通人和,号为开元盛世。后来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每况愈下,陈常甫不与奸邪合作而辞了官。天宝14年,安禄山造反,长安沦陷,他和刘光谦、徐安贞、白琪、陆善经、李安甫六位侍郎避难南下,经豫章的一位高僧指引,一同隐居到平江,并出家为僧,这便是地方杂志上记载的“六相隐平”的故事。六相最先住在梅仙“四隐堂”,由于目标太大,后分散到各乡。陈常甫携眷住在南乡,建了白水寺,长田白家坊老宅如今为他的后裔居住。他有时去穿岩寨避暑,借霞处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就是由他命名的。至于那首五言诗:“自入深山里,往来无别知。只余霞与水,聊可借棲处”与他隐居结茅而居的生活十分吻合。陈家长辈说:“这诗可以在其藏书楼的旧籍中查到。”

1985年平江修县志时,对这首诗因缺乏资料,未作定论。1994年表兄徐传经由台北回平探亲(他和陈得安于1945年迁台湾花莲,本科毕业后留美,这时陈得安已殁于美国),继而为其迁平始祖徐安贞修复祖墓。徐安贞是六相隐平之一,与陈常甫为挚友,徐墓经历1200年后,在范致明的《乡土记》及历代地方志都有记述。经修复后,一切恢复唐时风貌,全用花岗岩石垒成,壮观雄伟,已列为省级文物。其墓园中有碑廊,刻有徐安贞的诗,从清《四库全书》及《全唐诗》中可以查到,也刻了陈常甫的这首五言诗。至于来源,在徐传经生前,我未曾询问,他治学严谨,一定有所根据。彭新煦退休后,仍住在北京大学,已九十多岁,他也只听说过,没见过陈家旧籍。

今读到《夕阳红·借霞处的传说》一文,是考察调查人欧阳勋甫写的,这里抄录第一段文字于后:

当您走进平浏接壤的安定镇长田村,沿山涧小溪溯流而上,到接云峰的山脚下拱桥边,您就可以看到有两个其形似鼓的大磐石,崖下的石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的诗篇,其排列是这样的(附照片):

虽然是一整版,但可分为四幅来看。第一篇写了一个大佛字,上面写了“哞咪呐哈呢嘛腌”七字经文,古人都信神佛,用它作为精神寄托,用以震慑魔邪。紧接着第二幅刻了“介石”二个大字,下面四行八句小字:“岩石之前,白云连崖;岩石之冈,古树苍苍;岩石之丘,樵薪牧牛;岩石之巅,饶氏醉焉”。是对穿岩的简略介绍,下署邑士苏维门同饶公游书,是苏维门书作。紧接着第三幅上面刻了“借霞处”三个大字,下面六行小字:“淙水磊岫,人迹稀云上,密高士来,居何陋问,所得石可,洑”,共二十二个字,后面写了维门饶公吟,明丙戌年,吴旌德宦游。紧接第四幅刻了“自入深山里,往来无别知。只馀霞与水,聊可借棲处”,与陈常甫原作只有最后一个字不同,且“处”字已出韵。而饶品元有三人,与“往来无别知”不合。

要解读的第三幅“借霞处”下面六行二十二个字,十分隐讳,令人疑惑不懂,先兄长岳虽英年早逝,由于博学多才,曾作过解读,在其遗作中有记载,我因不知其来源,未予注意,今读到影印件,才与原作对号入座。他的解读虽经宿儒认可,不能成为确切谜底,仅供参考。

他综合为五言诗如下:

“水淙岩上密,人迹岫云稀,高士居何陋?问可得所归。”从二十二个字抽出“磊石”二字,石多为岩,合为岩字。再将“洑来”二字抽出,洑为回流,与来字合为回来,即是归也,改为归字,共二十个字,理顺为上面这首五言绝句,于陈作十分协调,是对原诗的引申,古人分赓和,不须押原韵,只要意相同即可。

先父恺君公(旧制师范)痛其长子早亡,清理遗作时发现这诗,再三思索,改为一首七言绝句,他将第三幅的二十二个字与借霞处三字合为二十五个字,再将其中密字分为“必、山、宀 ”(宝盖头),宝盖头是室字的上半节,没有下面的建筑,只有岩顶遮雨,再将洑字分为“三伏”二字,从当时名流流传的诗中证实,陈老师在极热的三伏去穿岩避暑的,与其生活更为贴切,从以上二十五字中抽出密、洑二字,改为“山、必、室、三、伏”五字。合作二十八字为一首七言绝句,其作如下:

三伏必来山室处,水淙石磊迹稀人,所居上问陋何可?高士借霞得岫云!

如此诠释,与陈诗更为贴切和衔接,但此诗一直深藏匣底,未予公开,读到《夕阳红》刊后,我才将上述材料送给他们发表(见《夕阳红》2013第二期总29期)。我在接读该刊后,是夕,月明如昼,追忆往事,浮想联翩,恍然入梦乡。梦中之境与儿时相似,“养元堂”上先兄发现后,顺手将一本启蒙读本《千字文》示我,忽然醒觉,百思不得其解,再三思考,《千字文》幼时已能熟记,而当时的作者传说是将一千个不同单字一夜组合成四字句一书,读来顺口成文,实为难得,我由此而得到启发,将借霞处及以下二十二个不相连接单字细细琢磨,先将一句四字以外的“洑上”二字抽出,由剩下的二十字,整理成一首五言绝句。洑字分为“三伏”二字与上字及借霞处三字合为五字为题即“三伏上借霞处”,诗如下:来居磊石密,淙水迹稀人,陋可问何所?士高得岫云(全用石刻上的字组成)。

我冒昧不辞浅陋,作此诠释,仅供参考。近闻平江电视台介绍,长田风景优美,有“九狮出洞、仙龙摆尾、铁栏关象、雄狮戏宝,钟山、鼓山、白石寨等景点”可以开发为休闲旅游区和度假区。有通平高速、107国道经过,交通便利,可直达长沙、浏阳和平江县城,与福寿山及石牛寨等著名景点一样,穿岩寨会像深处闺中的佳人展现其绝代容颜,让大众惊艳。

为供大家了解穿岩,我还收集了旧本宿儒咏穿岩诗作、选抄,希望在《平江风情》栏中刊出,供大众欣赏。同时还将1946年我在长田所作《过穿岩怀陈公安甫》七绝录后,诗如下:

西望长安不见家,隐居岩里度年华;

自知厌倦青云路,怎向天孙去借霞。

今又步陈常甫原韵作五绝如下:

陈公自去后,诗句鲜人知;

考证应无误,略嫌解读迟。

还步先儒李汉章《穿岩览胜》原韵作诗如下:

祖居南望见穿岩,神秘纱笼云雾间。

地理千秋留古迹,天门一入证仙寰。

诗词锦绣钦前辈,解读疑团仗后班。

华夏正圆强国梦,旅游开发更怡颜。

(作者系三阳乡人,退休教师)

启 事

世遗大会看莆田⑱ | 滨海石刻艺术宝库

宋赵汝愚有诗: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

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

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

堪叹人生祗如此,虚阑独依更徘徊。

难掩峥嵘棱角

青峰岩位于东庄镇,原是四面临海的小屿,屿上皆奇岩怪石,但表面被树木遮盖而长青,故雅称“秀屿”。自古以来,它就像一尊威武的卫士守卫在湄洲湾畔,捍卫古兴化府安宁。秀屿山上一年四季风光奇特,晨夕可观日出日没,夜晚能望月明星稀,凭栏远眺,渔舟点点,依窗休憩,风涛声声。“秀屿朝航”和“港湾之夜”让人对秀屿平添几分遐想。到如今,碧波环抱,海面宽阔的秀屿仍然以重要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开放的襟怀成为莆田迎接八方巨轮的第一站。

明代起,秀屿港便是莆田、仙游和惠安三县货物的吞吐口岸,明朝廷在这里设小屿巡检司,秀屿港的海运由莆禧河泊所管理,当时秀屿港的开发已有相当规模,具有“人烟万三,居民约千余家”。

璀璨明珠冉冉升起

青峰岩历来便是文人墨客的游览圣地。对于青峰岩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说法是再合适不过的。

青峰岩与湄洲湾仅数步之遥,海拔仅 50 米,从海中拔起,形似狮头,亦称“狮子岩”。只见上山处巍然屹立着一座气势恢弘的山门,三开间两落,正门上书有“青峰岩”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各路“神仙府第”依山而建,其间数棵古榕树撑起几片绿荫;绿荫丛中,崖岩突起,形态天成。

阳光明媚的日子可以乘船出海,海中远望的青峰岩像一只威武的雄狮,昂首而立。海中另有静卧的小岛,名为横屿,与青峰岩遥遥相对。人们愿意将横屿想象成雌狮,与青峰岩隔海相望,雌雄相对,千年不倦,情意绵绵,正书写着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人间传奇。

三步一神  五步一庙

创建于唐,兴于宋的青峰岩上众多庙宇,几经历史沧桑,不知被摧毁过多少次。1979年,在旅新侨胞等资助下重修,才得以面目一新。

咫尺见大的青峰岩依序铺陈开天王殿、青云殿、青峰岩寺、天龙殿、大悲阁、义烈庙、秀峰宫、青莲寺、青峰府、鳌城宫、秀山宫等 10 多座庙宇。新楼轩昂,旧屋古拙,一座接一座,层次却相得益彰。春夏之交,这里云雾缭绕,为金碧辉煌的庙宇增添了一些梦幻色彩,让我不觉惊叹,自己是否误入蓬莱仙境?

半山处的六角亭处是登临后纳凉、谈天的好去处,坐于亭中,凭栏俯瞰湄洲湾,但见海天一色,巨轮、汽船穿梭往来,心中开阔,顿生慷慨之豪气。

以石生韵  以石称奇

青峰岩的神奇与瑰丽在于“石”。岩上除了奇石林立,新建的石殿宇中,石像、石神台、石桌、石凳、石香炉……一“石”俱全,仪态万方,堪称一座“石雕世界”。

青峰岩的主殿青云殿,亦是满目皆“石”, 殿前月台下方的石刻云龙御路,前檐下石龙柱上的梁斗拱皆用石仿木造,清代“雕龙陛石”,明代“泗洲文佛”石雕像,石雕艺术品处处可见。

在寺庙旁、路边、岭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玄龟拜月石”“巨蟒出洞石”“鳄鱼观海石”“仙师化形石”“剑劈开石”“食霞石壁”等诸多石景观,极为逼真,它们皆有讲不完的石故事。云淡时,青峰岩便裹进了似有似无的蝉翼纱里,群石像刚睡醒的仙女,正着晓装,仪态慵懒,不由想起清人周于智的诗:累累形胜隐苍烟,九曲谁将一线穿?

相传,青云殿创建于唐代。几经兴废,重建的青云殿坐落在青峰岩主体建筑中轴线的第二进上,与天王殿、青峰岩寺组成纵轴建筑群。

摩崖石刻千古书

如果说游览石雕、 石景观体验的是青峰岩的大气与壮美、沧桑与久 远,那么,品读摩崖石刻则是感受青峰岩的博大与精深、气度与神韵。石刻艺术是自然与文化结合的一种最为直观的形式。它升华了物质, 使本来毫无生气的石头有了灵气;它又物化了精神,把人们对自然产生的美感尽情抒发并记载流传。石刻作品中,题刻有记载史实者,吟诵诗句者,或精短几字,却饱含哲理。荟萃于青峰岩的摩崖石刻,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更为青峰岩之旅增添了多处人文景观。

吾心见境尽石语

青峰岩上浑然天成的石块为石刻艺术的展示提供了宽阔的舞台。这17 处摩崖石刻,从宋朝赵汝愚的书法石刻,元明之际吕洞宾的石雕、绘画石刻到清代石雕、书法,大小不一,风格迥异。在书法体式上涵盖了行、楷、草、隶书,风格多元并存,互为媲美,或雄健豪放,淋漓酣畅,或清逸秀丽,温淳丰厚,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与青峰岩情景交融的刹那心绪。

福建东南沿海中部的秀屿区,气候宜人,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因此,秀屿在美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油根饭

水草丰美的秀屿,自然少不了最特有的小吃——油根饭。当地人将一种本地盛产的海鱼和米饭做成汤饭,入口鲜香,回味悠长,外地是吃不到的。

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矩阵

编辑 | 郑海欢

审核 | 翁开业

关注“莆田文旅”微信公众号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