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让平祖居旅游攻略-程让平祖居必玩景点

瑞文妹
程让平祖居

程让平祖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平山村。建于清晚期。坐西朝东,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二进合院式建筑。门台为砖砌仿木构门台,单开间,悬山顶。屋面铺小筒瓦,带勾头滴水,脊上灰塑卷草纹。立面抹灰。围墙与门台相连,呈内“八”字型,下部为块石垒砌,上部为砖砌抹灰。前院南侧厢房为三间两层木构楼房,板瓦灰脊,二层重檐。底层带前后廊,二层立面为板壁。北侧厢房改建为两间三层砖房。前屋面阔七间,单层,木构建筑。悬山顶,板瓦灰脊,脊上翘,灰塑卷草纹。明间进深七柱,抬梁穿斗混合梁架,中柱落地分心,前后带廊,前廊上为船篷轩,后廊上为平板吊顶。屏门后设内0-,梁架遮盖。明间前门后有挑斡做法。后院南厢房为两间单层木构建筑,立面板壁,局部重建。第二进正屋为七间带两披屋,硬山顶木构建筑。板瓦灰脊,脊上有脊饰。明间进深七柱十四檩,抬梁穿斗混合梁架,中柱落地,前带船篷轩廊,后廊上设平板吊顶。正屋南侧有一甬道,甬道东侧有一简易门台。地面为三合土地面。

程让平为非洲加蓬国外交部长。其父程志平为加蓬国第一代华侨。程让平任加蓬外长后致力于中加友好,曾任5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

程让平祖居整体保存较完整,梁架、槅扇雕刻精美,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价值。

2005年8月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列为温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保护范围:东以东侧溪流西岸线为界,南以中加路六十六弄为界,西以西侧相邻宅间巷弄为界,北以北侧相邻宅间巷弄为界。

建筑控制地带:东以临溪路及临溪路东侧沿线建筑为界,南以驿阳路为界,西以驿山路为界,北以临溪桥及中加友谊馆南侧街巷为界。

红色武平•百年征程 | 让红旗在武平张天堂革命基点村永放光芒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一百年来,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一百年来,牢记使命、不懈奋斗!

一百年来,不断胜利、屡创辉煌!

为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开辟 《红色武平·百年征程》栏目,精选编发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武平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性成就,武平革命斗争建设百年征程中的红色故事和革命人物,普及党史知识,树立正确党史观,讲好武平故事,让武平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红土地上 红旗不倒

——象洞光采张天堂自然村革命简史

张天堂革命基点村属象洞乡光采(岗背、岗寨)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象洞乡东南部的白石顶山下。

解放前张天堂因地处高山峡谷之中,水冷土瘠,粮食产量低下,山上虽有丰富的竹、木资源,但因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而得不到开采和利用,许多好竹秀木腐朽在山窝之中,农民生活贫困之极。然而,就在这高山落湖之村,有着让人瞻目称赞的光荣历史。

01

中共武平临时县委诞生地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在广州、上海、福州、厦门和上杭等地的武平籍青年学生纷纷加中国共产党或共青团组织。同时,受组织的委派陆续回到武平活动,1926年冬成立共产党武平小组,翌年5月,上杭国民党右派继其主子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5月7日发动清除共产党事件,原在上杭活动的练文澜、谢秉琼、梁心田、张玉衡(涤心)等武平籍共产党员和中共上杭支部书记林心尧(永定人)连夜撤出上杭县城转至武平。谢秉琼、林心尧俩于5月8日转移到武平万安下镇村谢秉琼家中。当夜,林心尧在谢的小店中被驻武平的国民党军拘捕,遭尽严刑拷打,11月又被敌枪杀。谢秉琼连夜进山窝,才免一难。

练文澜等回武平象洞后,并没被反动气焰吓倒,仍坚持活动,同年10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在潮汕受挫后,北撤路经象洞时,把企图阻击起义军的地方民兵打得溃不成军。起义军的活动有力地推动着武平的革命斗争,同月,即成立中共武平特别支部。随后,上级委派蓝湾用、蓝维仁、蓝为农(均为上杭人,后为革命烈士)等来武平活动,协助象洞等地开展工作。1928年春后,时为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长的邓子恢曾二度来象洞指导革命斗争和党的活动。他走村串户,自编革命民歌,广泛宣传革命斗争形势和经验,发动农户参加农会组织,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邓子恢担任中共西临时特委书记后,又派员来武平,并要求武平共产党员深入农村,发动斗争,扩大党、团组织。不久,武平的东、西、南、北部的革命斗争也发动起来。

1928年冬,全县中共党员代表于张天堂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武平临时县委。会场之所以会设在张天堂,是因张天堂地处高山之中,四面环山,只有一路可通,距光采有10多华里,是个得天独厚的好地点,原中共武平特别支部成员多数在象洞地区活动,但为了安全,代表们夜住村民家中,白天隐蔽在村右边的山窝里开会,无需严防护卫,可万无一失。

会议由陈道(陈一,江西寻乌人,寻乌农民暴动失利后,来武平活动,后又调红四军工作,革命烈士)主持,先由各代表汇报各地革命斗争情况,后由练文澜报告闽西乃至全国革命斗争形势,使与会代表深受教育,更加激发革命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会议还着重如何发动农民抗交租谷、发展党、团组织、准备武装暴动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必要的决定。会议的第三天,10多名代表全县40多名党员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选举出练文澜、张玉衡、陈道、练宝桢、蓝为龙等5人为临时县委委员。再经委员会议,选举练文澜为书记。至此,中共武平临时县委宣告成立(翌年6月改为中共武平县委,10月,中共武平县委一大后,选陈道为县委书记,练文澜调任异地工作)。

临时县委成立后,曾一度设立在张天堂陈氏祠堂,指导全县革命斗争的发展。临时县委办公旧址,被民团烧段,全国解放后,村民献工备料重新修复,挂上标志,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育激励青少年。

02

人民武装集结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独享抗战胜利果实,继续坚持独裁统治,凭其军事优妄图在短期内清灭人民武装力量,1946年6月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为反击国民党军队向革命据点的猖狂进攻,1947年5月,中共闽粤边工委和中共粤东地委决定恢复中共(上)杭武(平)蕉(岭)梅(县)边县委,并以杭武蕉梅武工队和部分西路进大队队员组成,由谢抡瓒为队长、谢毕真兼政委(边县委书记)、饶仁珊任副队长的杭武蕉梅游击队。游击队人数不多,虽20余人但素质较好,按“先粤东后闽西南”的战略方针,不到半年时间,先后摧毁蕉岭的南、北礤和梅县的松源、桃源、尧塘等国民党乡公所、自卫队。至年底,队伍扩展到150多人。翌年1月,根据中共粤东地委扩大会议的决定,杭武蕉梅边县游击队改番号为粤东支队第七独立大队。象洞等地青年参加这支人民武装队伍。

1948年3月初,独七大队又配合粤东支队主力一举攻占蕉岭县城,给予刚上任的国民党闽粤“剿匪“总指挥涂思宗以沉重打击。涂思宗急忙从广州赶回,将指挥部移至松口,并在大埔大麻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以韩江为经,从潮安北上到上杭的中都、武平的象洞,以丰顺为心向铜鼓峰、阴那山,横过韩江到永定下洋为纬的十字扫荡”计划,妄图以优势兵力,消灭粤东支队和独立第七大队。

人民武装队伍为避敌锋芒,减少损失,保存实力,即从蕉岭县城撤出。独七大队第一中队在谢毕真、谢抡瓒的率领下,经北礤的多宝石转移到武平象洞光采张天堂等地驻扎,并开展扩大革命据点和解放全中国的宣传活动。不久,刘永生也率粤东支队主力到光采张天堂村与独七大队第一中队会合,深受张天堂村人民群众的欢迎。两支队伍的集结消息很快被涂思宗获悉,于是急忙拼10个连的兵力,分成六路人马,奔袭张天堂,妄图把人民武装消灭在这小山村中。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两支队伍却秘密地转移到光采水口的透水坑隐蔽,同时迅速挖筑工事,设立机枪阵地,据险以待来犯之敌。4月13日,国民党军兵分六路奔向张天堂。其中担任主攻的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三团的所属的薛莜青营长亲率两个连,由松源经石寨直奔光采;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二团的一个营从上杭中都和河埔出发;蕉岭刘粤民的先遣营从北礤的黄佑前进;武平“戡乱自卫大队”的两个中队从象洞和岩前出发。时过上午9时,粤东支队高山哨发现广东方向均有160多敌人在水口马岌岗发后就地休息,经刘永生支队长测看实情后,即令3个山头的轻、重机枪、排枪同时向地群猛烈射击,并令支队的“迎队”、“接队”越过小溪冲向敌军。正在坐地休息的疲倦不堪的群敌突遭突击,来不及半点还击,就溃不成军,急向磨湖子和企山子方向逃窜。其余5路敌人,本来就士气低落,听到猛烈的机枪声,心惊胆颤,都在中途折回。尤其从武平出动的二路自卫队,摄于人民武装力量的威力,在事前即向独七大队表示”决不主动配合进攻”。国民党军思宗谋划的六路进剿计划成为泡影,还遭死伤30余官兵的惨败。

03

龙岩专署首任专员陈仲平的故乡

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老战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仲平(原名陈维兰)于1913年出生在象洞张天堂一个贫民家庭。其父陈长熙早在陈仲平4岁时就因贫病交加早逝。由母亲三妹和叔父抚养长大。在象洞小学读高小时,深得中共党员练宝桢的器重培养。1929年9月(农历八月初五)参加象洞区农民武装暴动,曾任上岗背乡苏维埃政府秘书,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后,矢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他为革命作出的不朽贡献却永远铭记在闽粤边人民心中。

1931年秋,中共武平县委白区工作部为了配合中央苏区的斗争,决定向广东方向发展组织,开辟梅县松源的工作。于是受武平县委白区工作部的委派,时为中共象洞区委宜传部长的陈仲平以学生身份进入松源六甲中学活动。他首先以学习成绩优良而得到师生们的信任,逐步把革命工作开展起来。他以创办“读书会”为基础,成立“赤色学生会”,再发展共产党组织。经他的努力,于1933年上半年,中共松源支部重新建立,并亲任党支部书记。是年冬,陈仲平在六甲中学毕业后,又以教员或职员为掩护,把党的活动延伸到松口,建立起中共松口支部。后任中共梅县工委组织部长。抗战期间,陈仲平曾任中共梅县中心县委委员、王涛支队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

陈仲平前后有10年奋战在粤东,但他利用回闽参加会议或率部在闽 西活动,或利用节日回家乡之机,在家乡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活动。

1934年初,他亲自从松口护送越南革命者李碧山(李班)到武平象洞,将其交给武南游击队,由他们护送进入中央苏区中心地——瑞金。在陈仲平的努力下,开辟了松口——松源——象洞——武北——四都——瑞金的红色交通线,并经这条交通线连续不断地向中央苏区输运药、食盐日用品等奇缺物资。

1936年6月,受中共闽粤赣省委派遣陈仲平进入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地下党任支部书记。

1937年春节,陈仲平从松源回到象洞,秘密联络本村的谢毕真等人,发展中华抗日义勇军成员,并成立中华抗日义勇军武平小组,此后队伍逐步扩大,成为武平抗日教亡的主要力量,重建了中共武平党组织。

1938年下半年,陈仲平受中共梅县中心县委的委派,以中共武平县特派员的身份回象洞指导工作,与谢毕真等人共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恢复、发展党员。在他的指导下,1939年春节后,中共象洞区党代会在象洞梁坑召开,选举产生新的区委成员。此时仅象洞区就恢复建立了8个党的支部,117名党员。

1940年调任中共漳州中心县委,9月任中共大埔县委副书记。1947年秋,调闽西经济工作队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秋任王涛支队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后任粤东地委宣传部长。1949年5月,广东梅州解放后,陈仲平以梅州地委副书记的身份兼任梅县人民政府县长,同年10月调任龙岩地区专员。

1950年2月,陈仲平担任龙岩地区专员期间,由于武平地区匪患猖獗,他亲自回武平领导剿匪斗争。同年7月,为加强对剿匪工作的领导,中共武平县委领导班子进行整顿,他受命兼任武平县委书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他身披戎装,奔波于家乡的崇山峻岭、河川深谷之间,领导军民取得剿匪斗争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全县的匪患基本得以肃清。更为可贵的,陈仲平在回张天堂奔母丧期间,获悉匪首林某某隐藏地点的信息时,他以工作为重,立即率部前往共同战斗,直把匪徒一举剿灭后,才回家处理母亲的丧事。

张天堂村人民对陈仲平非常敬重,非常支持。不论他在粤东活动,还是回到家乡,保密工作极为严密。只要陈仲平一回到家,村中人民群众就围着他,要他讲述外地情况,介绍外地革命活动的经验,询问全国形势,征求工作意见。陈仲平也不失时机地宣传革命道理,勉励乡亲们坚持斗争,让家乡红旗永远飘扬。

陈仲平的家,因他参加革命,一次次被地方民团劫、拆、烧,一家人被迫住进山中茅屋。解放初期,政府拨出专款为其建造几间土木新房。资金是少量的,但经张天堂村群众送料献工,不到半月,一幢一厅二室新房拔地而起,陈仲平含着热泪,亲临家家户户感谢乡亲们的一片热情。

1957年,陈仲平曾遭康生、曹轶欧夫妇的迫害,打成“右派分子,被开除党籍,从行政10级降为14级,还被贬往山西省委党校,后又下放农村(原在中央党校,任哲学研究所副主任),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予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调回原单位工作。陈仲平蒙冤20年,但他坚信党,兢业为民,勤恳工作,深受地方人民群众爱。

04

全村人民为革命到底铁了心

张天堂村从土地革命战争至解放战争胜利都是革命的据点,是红旗不倒之村,全村人民对革命坚定不移。1928年冬建立起村农民协会。1929年与上岗背联合,建立党的支部和乡苏维埃政府,该村的陈维能、陈维善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张天堂是王涛支队、象洞工作团、粤东支队等人民武装活动的据点,人民群众热情支持和参加战斗。全村计有参加革命20多人,建国后被评定的革命烈士3人,“五老人员”2人。

由于张天堂全村人民矢志革命,因而成了国民党保安团、地方民团的眼中钉。尤其涌现了像陈仲平这样的中共闽粤边重要领导人,更让他们恨之入骨,对张天堂村大肆地围剿和洗劫。张天堂村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抢、掠、烧、杀,以至许多村民无法在村居住,有的隐藏深山,有的外逃他乡,生活无着,土地荒芜。据1952年老区调查材料,张天堂村原有26户83人,至1949年解放时,全村只剩16户45人,被烧房屋达30多间,造成绝户就有10户。

张天堂村人民虽惨遭迫害,但他们坚持革命铁了心,与敌人抗争到底。尽管敌人一次次惨无人性的进剿,可待敌人一离村,村民们又从大山之中回转村中,重修家园,恢复生产,继续战斗。新中国建立后,村民们更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立即组织起来,全力投入修复家园的战斗。1952年就有90%的农户,87%的村民加入互助组,后转入农业合作社。党和人民政府对张天堂革命基点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解放初期,政府下拨专款,使村中的烈属、军属、无房户享有粮食和棉被、衣服等物的救济。村中也开办学校,方便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天堂基点村更有巨大的变化,农民生活大为改善,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他们决心发扬当年参加革命的那种大无畏精神,把革命基点村建设得更好,让革命红旗在张天堂村水远飘扬。

来源:中共武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供稿

编辑:林娟、吴萍

审核:刘凌平

监制:陈珍英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矩阵▼

免责声明

1、 凡本号有标注“出品:武平县融媒体中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获授权的媒体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号转载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号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发布”,本号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公益广告拍摄地,在武平这里!为福建味道代言~

党史故事 | 苏区前哨·红耀武平:一代名将刘亚楼 ①

投稿爆料邮箱

xw@wprmt.cn

分享+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平和林语堂故居文化核心区工程主体竣工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平和林语堂故居文化核心区工程主体日前完工,项目将于3月份全部竣工。

林语堂故居文化核心区建有林语堂生平展览馆、作品展览馆、多功能会议厅、国学馆等设施。总用地面积约94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433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4278.82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约70%的总工程量。

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平和县集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化片区。将为更饱满地呈现林语堂文化、闽南文化提供平台,成为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复合型文化场所,对弘扬林语堂文学、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提升文化旅游体验有着积极的意义。

END

来源:台海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还“太史第”绿色生机,孙诒让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开工!

孙诒让丨故居修缮

近日

孙诒让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开工

该项目位于潘岱街道砚下村

二期工程包括对主体房屋的细节修整

及后花园 围墙 水池 绿化等建设

预计明年7月完工

在孙诒让故居

一些工人正在整理修缮围墙

大院内

一台挖掘机正在对地面进行作业

据工程队负责人介绍

这里将铺设大片崭新的草坪及各类花木

据了解 孙诒让故居是晚清时期

浙南民居建筑的优秀代表

又称“太史第” 始建于1861年

坐北朝南 占地面积3700多平方米

有7间木质结构的平房 两侧筑有3间轩房

正屋与轩房各有独立的小天井

由轿厅 台门 正屋 东西厢楼等组成

其门窗 阑额 雀替等装修考究

雕刻精美 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

该故居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分两期进行

一期主要对故居进行修缮复原

于2014年完工

二期以周边环境整治及园林绿化为主

预计明年7月完工

孙诒让

(1848—1908),朴学大师∇

►孙诒让(1848—1908) 号籀庼

是我国清代著名经学大师和大教育家

他学问体大思精

著有《墨子间诂》 《周礼正义》

《契文举例》 《温州经籍志》等30多部著作

章太炎赞他为“三百年绝等双”

郭沫若称他是“启后承前一巨儒”

百年老宅再显生机

1999

1999年,政府出了10万元,村里出了1万多元,住户都搬出来了。到了2000年,故居算是正式回归,受到了保护。

2004

2004年,市旧城办会同原市文物馆、市规划建设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到故居进行调查专访,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和协调会,研究讨论保护历史建筑的方针和措施。

2005

2005年,《砚下村孙诒让故居保护规划》审批、测绘工作完成,出台安置补偿政策,妥善处理安置用地征收遗留问题。2007年,完成故居修复工程招投标工作,出台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实施办法。

2013

2013年5月15日,故居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总投资约1700万元。故居第一期及征收安置已近千万元,接下来计划700万元用于第二期的维修工程。

2014

孙诒让故居重现“太史第”

2019

孙诒让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开工。该项目位于潘岱街道砚下村,二期工程包括对主体房屋的细节修整及后花园、围墙、水池、绿化等建设,预计明年7月完工。

孙诒让故居修缮后将开辟为纪念展览馆

展览孙诒让的生平事迹

使之成为市民感受文化灵魂

传承孙氏精神的重要媒介

同时也给城市增添一道文化景观!

------------------------------------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广电全媒体中心·云江翼 记者:张少铁

云江翼由瑞安广电授权发布,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cxt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