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女每 烈士纪念碑旅游攻略-王金女每 烈士纪念碑必玩景点

马云蚂蚁
王金女每 烈士纪念碑

王金女每(1895-1930),又名黄景铭,永嘉县梧埏区黄屿村(今属瓯海区)人,是浙南地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参加革命工作前,以买绡(即货郎)为职业。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深入永嘉上下河乡等地,发动群众,组织“雇农会”、“贫农团”、“插田会”,建立农会组织,宣传和实行“二五减租”。1928年8月,中共永嘉县委调整后,任县委组织部长。11月,被选为中共浙南特委委员。1929年2月,被增补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同年4月,中共永嘉中心县委成立,任书记。1930年2月,参加了中央巡视员金贯真在瑞安肇平垟召开的永嘉中心县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会后,他与陈文杰深入农村,积极组织农民赤卫队,发展武装力量,配合浙南红军活动。同年5月,红十三军成立后,他率领的赤卫队被编入红十三军。6月,中共永嘉中心县委撤销,恢复永嘉县委,仍任书记。7月8日,中共永嘉县委在梧埏慈湖北村召开会议时, 不幸被捕,当晚在温州紫福山麓英勇就义。终其一生,王金女每 为浙南地区党的建设、红十三军的组建、浙南革命委员会建立、永嘉和瑞安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作了突出的贡献。

王金女每 烈士纪念碑,位于瓯海区三垟街道黄屿山巅。纪念碑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于1988年6月建成。碑高6米,由块石砌成,石英铺面,碑上镌刻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苏渊雷题写的“王金女每 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大字。碑下方正中镶刻着王金女每 烈士简历的青石碑铭。整座纪念碑显得庄严肃穆,令人敬仰。

王金女每 烈士纪念碑是瓯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走进湖南烈士纪念塔: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精神丰碑

巍然肃立的湖南烈士纪念塔,承载着湖南人民的精神记忆,几经修缮与改陈。9月26日,经过全面提质后的烈士纪念塔重新对市民开放。

9月30日上午,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湖南省会各界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湖南烈士公园举行,省领导与各界代表一道走进烈士纪念塔内,瞻仰157位湘籍烈士的英勇事迹,查看《湖南烈士英名录》电子册,重温红色岁月,感悟革命精神。

堂塔合一式纪念塔,毛泽东亲笔题写碑名

(公园烈士纪念塔周边树木苍翠,环境清幽。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田超 摄)

“盛世华诞,欢度国庆。”国庆佳节即将来临,在鲜花和绿植的装扮下,湖南烈士公园以庄严隆重的面貌迎接市民和游客的到来。

步入烈士公园南门,迎面可见一座高耸的烈士纪念塔巍然肃立,正南面嵌有一块20米高的汉白玉纪念碑,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湖南烈士纪念塔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前来缅怀参观的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是我省重要的红色景点之一。

湖南烈士纪念塔的修建有一段曲折经历。

1951年12月,湖南烈士公园暨烈士塔纪念碑奠基典礼举行,到1953年5月1日,烈士公园正式开放。然而作为烈士公园核心建筑物之一的烈士纪念塔,修建工作却迟迟未动工。直到1957年11月,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烈士公园南大门、西大门两门中轴线交汇的山坡上,动工修建烈士纪念塔。

“湖南烈士纪念塔由任职于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家于均祥设计。”湖南烈士公园管理处文保科工作人员介绍,湖南烈士纪念塔总高58.6米,塔身高38米,是国内罕见的堂塔合一式革命烈士纪念塔,代表着当时社会主义纪念性建筑的最高成就。

(1959年4月5日,这是正在紧张施工中的烈士纪念塔外景。唐又庭 摄)

1959年9月,湖南烈士纪念塔建成对外开放,采用上塔下堂、塔堂合一的设计,塔身呈八角柱形,下方的塔堂设有东、中、西3个厅,总面积为872平方米。

“一般塔式建筑设计多为四角或六角,湖南烈士纪念塔却设计为八角。这个接近于圆的设计,能让游客从任一角度都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工作人员介绍,烈士纪念塔塔身内部设计为空心,以楼梯盘旋而上,既方便了后人的维护,又减轻了自重,数十年来一直完好无损。

建成以来,烈士纪念塔经历多次修缮。2009年,在新中国诞辰60周年前夕,烈士纪念塔大修,外墙、门窗、地板、纪念长亭等均得到修缮,碑名镀金。

新增12名烈士,在缅怀追忆中传承英烈精神

(9月30日上午,湖南省会各界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湖南烈士公园举行。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持 辜鹏博 摄)

9月30日下午,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民陈先生用轮椅推着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进入烈士塔一级平台,准备参观塔内的陈列。陈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父亲是老党员,以前就想来烈士塔参观,因行动不便一直没有达成心愿,今年新设了无障碍通道,父亲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烈士纪念塔进行了整体提质改造。

对内外环境进行提质改造。对塔前大门口原无障碍通道进行改造,在烈士纪念塔北踏步新建一条21.5米的无障碍通道,参观者可以从主游道通过这里便捷进入烈士塔基座,再从烈士塔南向的无障碍通道进入烈士塔,真正实现全程入塔“零障碍”,彰显人文关怀。

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对展陈内容进行改陈提质。新增12名烈士,增加三湘英烈电子检索触摸屏,对塔内展柜进行提质升级。对烈士纪念塔建筑、塔内文物进行专业维护保养。

“我们在塔内东、西厅增加了三湘英烈电子检索触摸屏,录入湖南英烈谱,以数据化的形式展示湖南英烈文化,为群众铭记、纪念湖湘英烈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湖南烈士纪念塔讲解员刘慧介绍。手指轻点《湖南烈士英名录》触摸屏,即可通过湖南地图查询分布在各市州的英烈名册,通过姓名检索,该英烈的基本信息、革命经历、牺牲事迹等情况一一展现眼前。

“我们邀请省内著名党史专家进行党史把关,召开多轮专家评审会,经多次易稿,确定烈士纪念塔改陈布展内容大纲,对上墙烈士进行增补完善。”刘慧介绍,此次新增了12名烈士,并对烈士生平事迹统一标准、重新撰写。

在展示效果上,用轻薄、无框的铝制UV喷绘展板代替原玻璃木质展板,解决了过去陈旧、炫光等问题。同时,前往多地烈士纪念馆搜集烈士照片,并送至北京等地专业修复机构进行多轮修复,保证了上墙烈士照片的真实性和图片清晰度。

记者看到,目前展厅以时间为脉络,分阶段展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57位湘籍烈士代表的事迹。

(湖南烈士纪念塔展陈大厅。湖南烈士公园管理处供图)

在西厅,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始终走在斗争前线的英烈事迹。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的蒋翊武,是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湖南澧州(今澧县)人,1913年9月在桂林英勇就义,时年28岁;黄爱和庞人铨是“中国第一次为无产阶级而死的先烈”;欧阳立安是龙华二十四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牺牲时年仅17岁;蔡申熙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牺牲时年仅26岁……

此次新增的12位烈士,分别是彭璜、陈子博、郭陆顺、邓永耀、吴师孟、杨松林、鲁运新、胡宗亮、吴娅莉、张杰明、姜开斌、陈友才。其中,彭璜是湖南湘阴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被毛泽东称赞为“志高有勇”的挚友、同志,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湖南党组织的创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出生于湖南浏阳的郭陆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政治委员,在反“扫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8岁,是长眠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11位湘籍烈士之一;湖南常德人姜开斌生前系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某试验平台机电负责人,在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时,冲锋在前,不幸被巨浪卷入海中,壮烈牺牲。

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精神丰碑。近年来,前来瞻仰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参观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湖南烈士纪念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体量大、内涵丰富优势和场地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以缅怀英烈为特色的常态化红色教育工作,截至9月30日,有60多万游客前来缅怀参观,充分发挥了烈士纪念塔作为全省红色文化宣传高地的教育与引领作用。

(少先队员们在烈士纪念塔下唱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烈士致敬。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持 辜鹏博 摄)

来源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丨李絮枫

校对丨赵泽琴

审稿丨方兴

@金乡人速看!我县王杰烈士纪念馆入选山东省省级名单!

我县王杰烈士纪念馆入选

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为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载体,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推荐评选工作。经过逐级推荐、资料审核、考察评选等环节,我县王杰烈士纪念馆入选“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金乡县人民政府

每个牡丹江人血脉中的印记——北山烈士纪念碑设计始末,您该知道……

2月9日 星期五

天气: -18/ 0℃ 多云

明日: -23/-8℃ 多云

北山,烈士纪念碑。对每个牡丹江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或者说,北山和烈士纪念碑已经融入牡丹江的历史,成为每个牡丹江人血脉中的印记。

设计者申龙剑

1946年11月,申龙剑的二十多幅“红色油画”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为赞誉。37岁的申龙剑也成为牡丹江美术界赫赫有名的“大家”。

申龙剑绘制出四种不同风格的纪念碑设计方案,包括纪念碑的平面图、立体图和效果示意图等。市政府组织社会各界对四个方案逐一进行讨论和测评,对其中的一个方案的认同度非常高。即:采用方形的底座、金刚座、碑身、塔尖四个部分构成纪念碑整体,碑身髙24.13米、宽3.85米。碑身刻碑名。在金刚座的正面刻铭文,座阴刻有“1947.9.18”字样,其他两个侧面用浮雕形式表现人民战士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献身的形象。碑顶立有一尊铜像,战士左手持枪、右手向前投手榴弹,取战士中弹后倒下又重新站起向敌人投掷手榴弹的一瞬间形象。北山纪念碑整体气势雄伟、设计风格兼容并蓄、艺术构思巧妙,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战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为国英勇捐躯的崇高思想境界。

市政府领导批准申龙剑纪念碑设计方案后,把铸造铜像和浮雕的任务交由他完成。

丰 碑

当时,在西牡丹街(现在朝鲜小学附近)有一座长期空闲的二层搂房,楼下还有一大片空地,是一个可用于金属雕塑铸造的理想作业场所。申龙剑向上级打报告将其借用,为期三个月。而后,他就在这个场地热火朝天地劳作起来。

申龙剑借来了一架胶皮轮子手推车,那时候,能够使用橡胶轮的物件绝对是高档货,因为橡胶是军用物资、很少民用。手推车随后派上了大用场,到卡路屯运粘土用它,买石膏拉木材也用它,将购来的黄铜拉到场地还是它。

必备的材料准备妥当,申龙剑便起早贪黑地干起来,全身心投入到雕塑品的创作中。他采用传统技法制作战士雕像的泥坯,第一道工序是搭骨架,先制作一个人形状的木架,然后在木架子上缠草绳,逐渐形成雕塑的初步轮廓。第二道工序分三次,第一次是上大泥,给草人身上涂满加了稻草的胶泥,使雕塑大致成型;第二次上的稻壳泥是在第一道泥快干还没有硬实前,在第二遍泥上开始造型。第三道的细泥是高黏土、棉花纤维、沙子按1:1:1比例和成的,用竹刀在细泥上进行耐心细致的雕刻可以保证人物的局部特征丰满而生动。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反复修改,英勇无畏的战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了。

申龙剑接下来进行三个浮雕的创作。首先钉好木框,然后将和好的黄胶泥甩到木框之内,他在搭好的脚手架上进行浮雕塑造。等到泥塑干燥后,再用石膏将雕像和浮雕翻成模具。

将雕塑用的铜料化成铜水也是一个技术活,申龙剑找来会“化铜”的朝鲜族老金头帮忙。他们在院子当中安好铜熔炉装上鼓风机,在熔炉内投入铜料进行加热,直至形成铜水。紧接着将化好的铜水倒入专用的器皿中,再把铜水浇入石膏模具里,就这样铜像和雕塑一件件铸成。然后,对铸好铜件上的沙眼进行焊接处理,用锉刀精细地打磨去铸件的毛刺,一个个铸成品也被他用砂纸打磨得异常光滑。

铜像、浮雕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共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申龙剑基本就吃住在工地,几个月的昼夜操劳、事无巨细的倾心专注,消耗掉申龙剑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本来身体就很瘦弱的他,因为身体严重透支体重减了十六斤。

1947年11月12日,“牡丹江市抗日战争暨自卫战争中殉难烈士纪念碑”落成。

北山烈土碑建成不久,申龙剑同志突染伤寒,卧床不起。由于当年的医疗水平有限、没有特效药,1948年5月8日,年仅38岁的申龙剑辞世长眠。牡丹江市政府把他安葬在北山烈士碑后的山脚下,后在北山公园的扩建时迁出……

晨报融媒体记者:杜山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