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宪文将军故居旅游攻略-余宪文将军故居必玩景点

丁磊猪猪
余宪文将军故居

余宪文(1886——1947),谱名协铭,字鼎三,乐清雁湖乡人。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读完小学,后考入乐清中学,继又在南京陆军将备学堂、保定军校骑兵科、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军队中历任见习官、排长。 清宣统二年(1910),余宪文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后,,余宪文将军故居,余宪文将军故居简介,余宪文将军故居-温州市乐清市余宪文将军故居旅游指南

国军宪兵司令孟述美中将和其故居

提示:点击↑""

孟述美将军和夫人遗像

孟述美将军与蒋介石留影(图片翻拍)

规模庞大的十所村孟述美将军五进故居

2017年7月29日,天涯社区海南在线海南一家走读乐东团队和罗英莲老人在一起

有关孟述美,十所村民对其认识几乎仅仅是传说。笔者去过四次十所村,也都是冲着孟儒定拔贡五进故居而来。关于孟儒定拔贡,笔者曾有文发表于2016年10月17日海南周刊。崖州知名乡贤孟儒定,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死后二十八年,自己的曾孙辈竟然出了个国民党陆军中将孟述美,而且还是响当当的国民党大员,官至国民党宪兵司令。

这个曾孙,他既不在家好好务农,也不去教书、更不经商。虽经辛勤耕读,但他并没有承接乡绅文化的香火而是跑进了军营。1932年,孟述美先考入广东军官政治学校,后转赴南京继读。在艰苦的岁月里,孟述美受到各种类似军校的学习和训练。在职期间,战功卓著,传奇官运一路攀升,初任排长,积功晋升中队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师长、军长、军团副司令直至军团司令、宪兵司令,军衔累至陆军中将。

孟述美将军

书香门第,军人世家出身

是日,笔者在乐东十所村孟儒定拔贡故居见到了孟儒定的曾孙媳妇、现已病故、时已91岁耄耋高龄的罗英莲老人和她的女儿孟秀菊。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记忆力很好。谈及孟述美,老人似乎来了兴趣,拿出照片用手指着说:“这是我大哥孟述美!”翻开《十所孟氏支谱》,得知罗英莲老人的丈夫叫允文,与述美同辈同分。允文父亲孟继言,和述美父亲继澹是同胞亲兄弟。因为述美居长,罗英莲老人因此叫他“大哥”。经笔者询问,才知罗英莲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崖县名士、抱旺人罗业新,罗英莲的丈夫和女婿去世较早,而唯一的女儿孟秀菊,身体残疾,孤苦母女艰难度日。

孟述美于民国五年(1916)元月二十一日生,崖县四区(崖县四、五区1958年底并入乐东县)十所村人。曾祖父孟儒定,清咸丰辛酉(1861)拔贡生,调补福建直棣州同(未上任)、诰授奉政大夫。祖父孟瑞梧,附贡生。父继澹,早年毕业于广东警察学校。母吉氏,勤俭持家,教育子女,乡里称颂。

述美兄弟四人,述美居长。三个弟弟分别是:述善、述彬和述禄(早逝)。二弟孟述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四期毕业生。三弟孟述彬,系解放前国立中山大学学生,解放后在广东农林设计院工作。孟述美年少时在家乡读书。1932年,孟述美从崖县中学毕业后,16岁负笈羊城,先考入广东军官政治学校,后转赴南京,入步兵学校受训。自此戎马半生,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至1950年初,孟述美奉命撤退台湾。

初娶吉氏,继娶湖南人邹氏,子女三人,均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长子强华,淡江大学企管系毕业,受聘厄瓜多尔兼事国民交外。次子建华,毕业于淡江大学水利工程系,荷兰戴富德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服务于荣工处。幼女文华,毕业于台中中山医学院护理科,现服务于荣民医院。

吉氏是孟述美离家前的元配,崖县四区人。因孟述美一去无归,余恨绵绵,吉氏在孟家一生默默守望。不久,吉氏便含悲忍泪离世。2015年清明节,孟述美的两个儿子从台湾回到故乡十所村省亲,祭祖时两个孩子按父亲遗嘱特意到吉氏坟前跪拜。故土难离、爱人难舍,那份眷恋、那份思念,无不让人感慨良多。

次配邹紫云,湖南人,相夫教子,贤良著称。1978年,孟述美退役。1980年,其经体检后发现右肾不适,时而发烧,几经荣民总医院检查确知生有“肉芽肿瘤”,为现世医学界疑难病例,予以二次切割手术,六度入院住诊。虽经悉心治疗,终究无力回天,1986年9月13日,孟述美先生因肺炎、胃出血等并发症,急救无效在台逝世,享年七十有一。1980年起,孟述美先生卧病多年,得夫人邹紫云悉心照顾,医药饮食,调护周至,日夜不懈。

孟述美和夫人邹紫云

兄弟同读黄埔

黄埔系列,乐东有着不少厉害角色。乐东之境,原属崖州,弹丸小邑,自古穷乡僻壤。又因其地处南陲、交通梗阻,古来视之为畏途而有“再涉鲸波”之语。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们不因僻陋而自惭,他们不仅“崇文”而且“尚武”,著名民俗学者张跃虎先生曾说:“人们多晓得乐东人好文,却少知他们也尚武。”

可谓投八竿子都打不着。黄埔1至19期,乐东籍黄埔生计55人。围墙之内,有父子、兄弟同读,他们是:吉章简、吉承侠父子(冲坡村),吉章简、吉章信兄弟(冲坡村),郑邦鉴、郑邦玺兄弟(老郑村),颜绳武、颜俊兄弟(乐罗村)以及孟述美、孟述善兄弟(十所村)。

孟述美自16岁离家,一生读过多所军校,1963年还曾出任军校校长。1932年,孟述美负笈省城,先读广东军官政治学校,后赴南京入步兵学校受训。之后,孟述美相继接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园山军官团高级班、国防大学联战系、政治学校研究班、实践学社联战班、高级兵学研究班、及国防研究院等军事院校深造和教育。出生于崖州之西的孟述美,其身材魁梧、高大英俊,绝非等闲之辈。他一生接受过八所正规的军事学校培训和学习,军事知识基础良好,对战术研究颇有造诣,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残酷的洗礼,是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其后半生寄居台湾,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足见他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受到哥哥孟述美的影响,两个弟弟孟述善和孟述彬,一个选武一个从文:二弟孟述善,早年入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贵州分校;三弟孟述彬,国立中山大学毕业生。和哥哥孟述美一样,孟述善也是一个职业军人,参加抗日戡乱诸战役,曾任排、连、营长和专管区副司令。1986年11月,孟述善在台逝世,后葬于台北县立五指山国军公墓。有二男三女,均长大成人。

传奇的军旅生涯

孟述美,他打过鬼子,也参加过内战,是无数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的“将军”。1947年,孟述美出任十八军十八师五十四团团长,参加南麻、确山、四平等战役,因“作战勇猛顽强、迭建奇功”,五十四团因此获得国民军部“威武团”之荣誉。1948年冬,孟述美参加双堆集战役,率团转战各要地,与我军鏖战二十一昼夜。时战况惨烈,孟述美团长臂、足皆负伤,但仍负伤不退,裹伤指挥作战。后因弹尽粮绝,旋奉命突围,于转战途中颈部再为弹穿,幸得当地李家集居民李国法老先生营救,并连夜护送蚌埠国民党后方医院治疗,得于重生。

孟述美将军(右三)随同蒋经国视察部队(图片翻拍)

1949年,胡琏将军于江西重新整建第十二兵团。第十二兵团是国军王牌兵团之一,该兵团下辖四个军,即第十八军、第十军、第十四军和第八十五军。其时,孟述美伤愈出院归队,擢升第十二兵团第十八师少将副师长,督训部队,即练即战。是年夏,由赣移驻潮汕,奉调任第四十三师师长;同年秋,移师金门,即参加名震中外之古宁头之战(金门战役),协力十八、一一八、十四各师在金门作战,战后调任十八师师长。1952年冬,接防马祖;1954年先后任第十军及第一军副军长,时“八二三炮战”(金门炮战),曾冒猛烈炮火侦察并建立运补滩码头,亲自登上大、二担岛犒慰守军,胆识过人。

1962年,孟述美调任陆军第一士官学校校长,对基层干部之培育,不遗余力。1965年,晋升任第八军中将军长;1966年调任第二军军长;1967年调任陆军步兵训练指挥官;1969年调第一军团副司令,九月,调金门防卫副司令官;1974年升任第二军团司令;1975年调任宪兵司令。至1978年届龄退役后,台湾当局倚重其才,办理外职停役,改任行政院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辅赞政务,奉献良多。

1985年2月1日,孟述美正式在台退休。先后获颁宝鼎、云麾、胜利、忠勤等勋章,及虎贲、干城、宝星、景风、金瓯、弼亮、陆光、光华、华夏等奖章,可谓功绩丕著、千古垂光。

孟述美将军(中)与美军顾问团人员摄于前线(图片翻拍)

五进孟氏故居、百年拔贡祠堂

位于十所村孟氏坊之北的孟述美将军故居,由其曾祖父孟儒定建于清末。拔贡家院原共10幢,系砖瓦木式三合式院落。每幢前面是前一幢的后壁,幢幢相连,幢幢相同。每幢正屋三间,正屋有厅堂,厅堂两侧有卧房,卧房两侧各有两间小房:其一为谷仓房,其一为厨房。前面有天井。正屋前左右各有三间横屋,两侧有小门楼,院落中有一露天旷地。每幢院落约630平方米。

《光绪崖州志》记载,孟儒定,十所人,清咸丰辛酉年(1861)拔贡生。儒定公治家甚严,督子严读,而处人又甚宽,怜孤恤寡,尤以教化乡民、泽被乡里为己任,如营祖祠、修文庙、设学田,诸凡义举,数不胜举。时儒定公以学、行名噪一时。儒定公生有五男六女,五子分别是:瑞琼、瑞莆、瑞熙、瑞锦和瑞梧,瑞梧即是孟述美的爷爷。当时每男住两幢三合院落,据罗英莲老人说,孟述美系儒定公之曾孙,也是十所孟氏第十五世孙,孟述美中学毕业后才离开十所。当时因为家庭大,尚未分家用餐时需鸣钟告示,三代人围拢进食。五十年代,孟拔贡故居被没收分给村里农民,七十年代故居毁了两幢,后又陆续被毁损三幢,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五幢。据打听,古宅现已归孟拔贡后人居住。

《拔选》匾额(受匾人孟儒定,为孟述美曾祖父、清咸丰辛酉年(1861)拔贡生)

儒定公因以勤俭起家,致力垦荒,渐臻富有,营筑规模庞大的拔贡家院十幢。据省规划专家陈运山先生说,乐东十所拔贡家院,省里罕见,其乃琼南民居之崖州合院代表建筑之一,省里曾有专家专门进行实地考察。

十所孟氏北坊,除了拔贡五进家院,还有一座百年拔贡祠堂,保存完好。宣统三年(1911),儒定公的五个孩子为纪念父亲的世富文渊,融资建造了孟拔贡祠堂,位于村中北坊。这座祠堂为四合院建筑风格。其结构为砖瓦木式,呈中轴均衡建筑体,分大门、前大院、正堂、后院、厢房等,目前,它是乐东县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祠堂之一。

百年拔贡祠堂

祠堂内景布局

故居内景布局

92岁的罗英莲老人(照片分别于2016、2017年拍摄)

三弟孟述彬,国立中山大学毕业生

罗英莲老人居家的供桌

作者简介:夜泊,网名“夜泊2009”,乐东尖峰镇白沙村人,现居海口。夜里行船,白天觅路。近年为文化遗存之保留常入乡野。省作协会员,系天涯社区海南一家乐东版版主,现任海南乐东白沙河谷本土文化遗产学会会长。

大埔三将军故居入选市文保单位,洲瑞旁边就有一座

日前,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通知,公布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包括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位于茶阳镇)在内的24处单位入选。通知要求各县(市、区)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原文源自梅州微文联播

武颂庐于2005年4月被公布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

武颂庐 位于大埔县高陂镇古田村,建于1947年,为赵公武所建。坐北向南,硬山顶,二进院落二横屋,砖木结构,总面宽27.25米,总进深12.95米,占地面积570平方米。中路三开间,上下堂用天井相隔,天井麻石条铺地,抬梁式构架,墙体成檩,盖阴阳瓦面,屋内梁架斗拱,雕有花鸟飞兽。赵公武(1900~1953),原名世清,字懋森,大埔县高陂镇古田村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三期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军第五十二军军长、安东省代主席等职,抗日名将,中将军衔。

屋主赵公武(1900—1953),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三期毕业。民国中将。抗战时,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以及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每次均战果辉煌,有“赵子龙再世”之称誉。1946年冬,以军长兼代安东省主席。1947年因病赴香港治疗,以后未再任职,1953年病逝于香港。2005年,武颂庐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东小筑位于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建于民国时期,为罗卓英所建。该建筑属一座典型的客家府第式宅居,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402平方米,建筑面积1091平方米;江东小筑是外门楼的屋名,进入大门有一外天井。主体建筑名为“晓亭公祠”,有上、下二堂,中横屋亦有内外天井。屋内梁架斗拱雕有龙狮花鸟等图案,工艺精美,屋脊中间和两端用灰沙塑有鲤鱼含草,颇为美观。大门两侧有彩绘壁画,古朴典雅。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左右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屋主罗卓英(1896—1961),湖寮镇岭下村人,出生于百侯镇曲滩村。民国十一年(1922)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官至民国上将。抗战爆发后,曾率部并参与指挥淞沪抗战、武汉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以及远征军赴缅印作战等重大战役,屡建战功。1945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49年迁台。1961年病逝于台湾。2005年,江东小筑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杰庐(又名火船屋)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建于1943年,为范汉杰所建。该建筑为自由式布局,占地面积588平方米,建筑面积415平方米,土木结构,进深31米,面宽11.9米,共二层,高11.8米。该屋设计巧妙,像一条行驶中的火船,屋外形酷似船头。屋的正面用钢筋混凝土装饰为牌坊式门楼,分别用四根水泥柱支撑,两根水泥柱作拱梁形成井字形结构,分上下层,中间各开一个弧形大门。两侧一小门。水泥柱顶端用沙灰塑成葫芦状,非常典雅秀丽,颇具西方建筑风格。

屋主范汉杰(1896—1976),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官至民国中将。抗日战争期间,率部进驻太行山,英勇抗战。八路军朱德总司令曾率人前往商讨合作抗日事宜,并送“太行屏障”旗一面。1948年兼任热河省主席。后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守锦州。锦州陷落后被俘。1960年获特赦,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及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委员,1976年病逝于北京。2005年,杰庐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平安大埔、广东乡情、百度百科

真遗憾,历史文化名村全州武举第一村武功将军故居遭损毁!

桂北全州县全州镇龙岩村委彰甲村因历史上出武举人、武进士、武官名列全州之首而享有盛名。在清代,村里走出了3名武举解元、3名武举进士外,有24人中武举,14人中文举。在广西,不知有几个村考取武举人的数量能超越彰甲村?

古民居

彰甲村还保留了大量的古民居、祠堂、石板路、夹石(甲石)、古井、抗日战壕等古迹,是徐霞客日记里记载过的地方,闻名的全军最大的地下医院就在该村附近,也是广西传统村落,是全州历史上的高官武功将军蒋益辉的故乡,抗战时防守这里的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三军军长陈牧农曾在他的墓碑前祭拜。

村里还有不少保留下来的夹石

误写地名的问题在全国各地广泛存在,彰甲村经常被外人误为张家村或彰家村,瞧,连门牌都写错了!

将彰甲村误写成彰家村

蒋益辉是村里品级最高的官,从二品,官至江西袁临协镇副将,敕授武功将军。他忠于朝廷,为清朝的稳定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族谱中蒋益辉像

同家族93岁蒋象荃说蒋益辉故事

据蒋象荃说,他记得蒋益辉门楼前有这样两块匾额,一块是:山西大同府淮仁成都标都使(有皇帝御章);另一块是:道康大明保殿下山海路去游戏江西协镇副将军蒋益辉。

但蒋益辉的故居最近遭受一次损毁。蒋益辉族人建房,为了进去方便,将他的故居拆了相当一部分。

施工车在蒋氏门楼

蒋益辉故居遭受损毁

这样的破坏可能难以恢复

古墙成这样了

青石门槛

砌墙的青砖

一些蒋益辉家族的人觉得很可惜。彰甲村的一位蒋氏朋友痛心地告诉我,说很不幸的事发生了!在云南工作的一位生于彰甲村的蒋荣明闻讯后,甚感惊讶,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赶回彰甲村,叫停了这一损毁行动。蒋荣明,云南从商,任昆明市农资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民建云南省委会员,是一位热爱家乡的成功人士。

蒋荣明闻讯从云南乘飞机赶回来保护古建筑

蒋荣明说,他见云南许多地方都把乡村打成了乡村旅游名村,没有古建筑还要造仿古建筑,而彰甲村属于历史文化名村,是广西传统村落,自然风光也不错,又在号称天下第一洞---全州龙岩洞之旁,现有的有历史的古建筑也要毁掉,他感觉太可惜了!

蒋荣明站在彰甲村一废弃的蒋氏门楼旁

蒋荣明说,这是毕业于黄埔军校抗日时期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三军挺进纵队副司令蒋山的故居

蒋氏家族民国时期墙体上留有枪眼

蒋氏家庭内的物件,是练功石吗?不像!好像是放洗脸盆的吧。

蒋氏家族尚存的古花窗

对历史性建筑进行保护,让它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元素,能有这样的意识,这种精神是值得赞许与鼓励的。全州县文物所所长王晖对蒋荣明的举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在百忙中抽时间与他相会交谈,倾听他的一些建议。

在许多地方复兴地方历史文化的今天,这儿却让武功将军故居受到了损毁,是令人遗憾的事。不知你怎么看这件事?

蒋廷松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