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旅游攻略-刘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必玩景点

爱旅游
刘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1938年1月3日,刘英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从凤翱乡凤林村移驻山门乡大屯村(今属山门镇),期间,刘英住在大屯村东南面郑永盛住宅左后面的半个房间。这里也曾是粟裕、曾山在大屯时的住所,粟裕曾住在前面半间,后为便于工作搬往龙井庵;曾山曾住在粟裕住过的前面半间。在大屯村,刘英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一张八仙桌上伏案工作。由于天气较冷,房屋没有门板,仅用篾簟挡风,所以他常在桌子底下用木炭打起火堆御寒取暖。经过长期的炭火烘焙,桌子的木板被烘焦了1个大孔。工作之余,刘英也经常挥毫赋诗,在墙壁上贴满了革命诗篇。1938年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这里举办了第三期军政干部训练班,由刘英亲自讲课。曾山来大屯后,刘英、粟裕则在这里向他详细汇报了根据地工作和部队情况,并与其具体研究了部队整编和北上抗日的事宜。

刘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大屯村郑永盛住宅内。

刘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竟藏在武汉的这个地方……

如果说旧址是城市厚重历史的记载,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会给一座城市增添些许神韵。

12月2日,《认识武汉》公选实践课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80余名大学生来到了新洲区三店街,走访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并观看新洲传统吹打乐表演——牌子锣鼓,旨在了解老区三店的红色印记,增强对武汉历史文化的认识。

溯非遗,牌子锣鼓在三店街铿锵奏响

三店老年学校艺术团热情地欢迎同学们的到来,12位艺术团的成员们身着红黄相间的传统服饰,站成圆弧拱形,为同学们表演牌子锣鼓。乐队以大鼓为中心,辅以大锣、大钹、唢呐等乐器,十余人你吹我打,层次鲜明,曲声悠扬,现场热闹非凡。

牌子锣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唐玄宗将民间锣鼓音乐引入宫廷,依宫廷诗词歌赋作曲,书于木牌上,故名“牌子锣鼓”。所谓“牌子”,是一种具有固定名称和格式的民间音乐曲调,用于填词演唱或者乐器演奏。新洲牌子锣鼓是“曲牌”与锣鼓的合奏音乐,被誉为“新洲民间交响乐”。

“民间的牌子锣鼓伴随汉剧发展,大约有三百多年历史,其乐器总分为文武二类,武类为锣、鼓等,文类为唢呐、箫、笛等……”牌子锣鼓的传承人黄功孝来到现场,为同学们讲述牌子锣鼓的历史。从1964年就开始学习牌子锣鼓的黄功孝今年已经72岁,他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发扬老一辈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牌子锣鼓表演让我觉得很震撼,也很亲切,我小时候在老家见过类似的表演,之后就很少见到了。”18级医检专业的谭杨卓珏是武汉本地人,牌子锣鼓让她把记忆带回了年少时,她表示这节实践课让自己收获颇多。

寻旧址,大学生实地走访刘邓大军司令部

随后,在三店街社区教育学校校长徐元桥的带领下,大学生们前往位于三店街坨坑村徐王湾王氏宗祠的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进行参观。1947年10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驻扎在此。

“王氏宗祠建于民国初期,前后三进,中间有一个天井,院中有三棵百年老槐树。”社区教育学校的万福希老师是本次活动的讲解员,他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了旧址的功能分区,“部队借用这间祠堂作为指挥部,刘伯承、邓小平则住在主殿右厢。”

“这个区域在当年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为什么当年刘邓大军司令部会选址在此?”在参观旧址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万老师探讨,万老师一一作了解答。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记录着今天的所见所闻。

据悉,《认识武汉》公选课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开课以来,大学生们反响强烈。本次实践课带领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访老区三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让他们实地感受到老区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武汉市的厚重历史。

“很有幸能看到刘邓大军司令部的旧址,我觉得那是的一种精神象征和一种寄托。原来武汉市还有这些宝贵的红色财富,今天的牌子锣鼓表演也让我大开眼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张澜欣如是说。

刘公岛英国海军遗留下的7处住宅旧址:殖民统治的时代印记

英海军刘公岛基地医官长住宅旧址

医官长住宅

1898年,英国凭借武力强租威海卫后,曾雄心勃勃地想把北洋海军重地的刘公岛作为“远东最大军港的重中之重,并做了一个庞大的建设规划。然而,好景不长,受英布战争的拖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英国财政捉襟见肘,1902年遂放弃了建港计划,重新调整战略,将刘公岛定位为英国海军驻华舰队暑期军事训练和官兵疗养基地。此后,驻华舰队每年5月初由香港来到威海军训疗养,至10月底返回香港,绝大多数驻扎在刘公岛,其中有医官长、军需官、军医、工程师等中高级管理和技术官员,并为他们在刘公岛上专门修建了住宅,有些还兼做官邸。限于财力,这些建筑体量不大,为清一色的平房,设施也较为简单实用,但都带有浓郁的英伦建筑风格,现存有7处住宅,散落在刘公岛上,大都保存完好,成为殖民统治的时代印记。

英海军刘公岛基地医官长住宅 (2004年)

位于丁汝昌寓所西北处,有一栋建筑平面呈“工”字状、欧式风格的小洋房,两端对称外凸,两个山头窗户对称外飘,东侧有一简易附属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建于1919年。

1901年,英国设立了威海卫行政公署,做为租借地管理机构,行政公署设“最高长官”即行政长官一人,是殖民政府最高首脑。医官长地位很高,与正华务司、副华务司并列成为行政长官的三大属僚之一。按照权力分工,医官长专管租借地的公共卫生、官办医院及船舶检疫,且在刘公岛上有官邸,是岛上最高行政长官,每3年换一届。

英海军刘公岛基地医官长住宅 (1938年)

据记载,英军占领刘公岛后,在较长一段时间是由一名中校海军指挥官统筹管理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军械修理以及官兵疗养事宜。后来,为适应暑期度假疗养需要,英海军在刘公岛建立专门疗养院,官兵疗养的重要性明显上升,疗养院院长的地位也随之提升。

为进一步改良岛上卫生状况,在殖民当局的建议下,1917年,英海军派设高级别的医官长兼任疗养院院长,因而医官长便成为常驻刘公岛基地军衔最高的军事长官。

医官长pomfret夫妇和女儿在岛内铁码头上 (1939年)

医官长通常从舰队军医长中调任,不仅负责海军官兵医疗服务,而且还负责来威官兵所需房屋的提供,仆人的雇佣及其他生活设施的配备。1930年之后,医官长的办公室设在龙王庙,原有的官邸变成住宅。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威海军某部管理使用,2013年,该建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现处于闲置状态。

首席工程师住宅

刘公岛基地首席工程师住宅西侧面

位于水师学堂内,建于1919年。该建筑后期为首席工程师官邸,分东西两栋,西面一栋为首席工程师住宅兼官邸,东面为官兵宿舍,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

为保障驻华舰队在刘公岛的暑期训练,英海军在刘公岛基地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船只、军械修理以及基地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基地首席工程师为该机构主管,负责船舶维修、军械修理、工程管理、军火仓库管理等多重管理职能。

基地建有舰船修理厂及军需和军火仓库等各种设施。与铁码头相连的原北洋海军机器局及其周边地带,被英海军建成以舰船修理为重点的舰队保障基地。舰船修理厂内设有油漆铺、铁工场、制桶场、工匠室、修船所、军火库、粮仓、码头货仓以及工程处、码头管理所等。在基地所用中国雇员中,大多为舰船修理厂所雇。

英国驻华舰队在刘公岛训练期间,意外事故经常发生。1909年贝德福德号开往日本途中在里不巴特岛触礁沉没,船上18名船员葬身大海。1923年发生过公兴号触礁事故,1925年发生Bedford号搁浅事件,1931年发生过“波赛东”号潜艇沉没,死亡21人的事件。机械故障和碰撞事件更是频频发生。由此,维护与修理业务很多,首席工程师的职能极为重要。从首席工程师原住舰队司令避暑楼的情况也可以看出他的地位非同一般。

英租时期首席工程师住宅远眺(1910年)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威海军某部管理使用。1990年代末期,因年久失修而闲置,2000年代初,甲午战争博物馆对其进行了维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成部分。

军需官住宅

英海军刘公岛基地军需官住宅 (2005年)

位于丁汝昌寓所路东,建于1900年代。该建筑平面呈“工”字状,西端山头窗户外凸,中间部分的外廊为后期所加,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

刘公岛既是英国海军驻华舰队的疗养训练基地,也是其在华北的重要补给基地。为保证舰队的军需供应,在刘公岛设有军需官一职,负责舰队的军需供应。

军需官最为忙碌的莫过于夏季为舰队提供食品供应。舰队官兵所需的面包、鲜肉及新鲜蔬菜等,都是通过招标确认的承包商提供。承包商根据合同要求再到青岛、大连、烟台和威海卫陆地采购。尽管合同对供货时间、货物质量、货物发送、货物检验等都有明确规定,但不能按时供货和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还是时有发生。而代表合同发标方的军需官要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英租时期的军需官住宅(1920年代)

1937年,曾发生了阿英公司从海阳采购的两船80000磅的土豆被日舰拦截损毁、未按期履约的事件,军需官不得不从本地高价收购以保证供应。1931年长江流域发生洪灾,南京政府为保护耕牛,下达了禁止屠杀耕牛的禁令,承包商阿英公司无法履行鲜牛肉供需合同。通常英国舰队需要年屠700头牛,为保证供应,英海军不得不通过外交渠道,获得按英军需求在威海卫城续宰食牛的“特权”。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威海军某部管理使用,现为驻军家属宿舍。2009年,威海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会计长住宅

英海军刘公岛基地会计长住宅 (2005年)

位于丁汝昌寓所西北角,建于1900年代。该建筑呈“凹”字状,前脸中间部位为外走廊。与其类似建筑所不同的是对称的两个厢房山头,没有外飘窗户,而是两个较小的平面窗户,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

会计长是英海军刘公岛基地掌控财务大权的管理官员,主要负责军粮的存储供应、军饷管理以及刘公岛基地的资金管理使用。其办事机构最初设在原北洋海军机器局院内,与粮库相距很近,后迁到此处。

英海军刘公岛基地会计长住宅 (2010年)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为驻威海军某部管理使用,后移交地方。1990年代末期,地方对其进行维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成部分。

粮库管理员住宅

粮库管理员住宅 (2014年)

位于丁汝昌寓所东北处,建于1920年代。整个建筑呈“工”字状,后面有附属房,前脸带外走廊。从建筑的内部结构看,为两户居连体建筑,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英海军驻华舰队在刘公岛基地设有军粮管理机构,负责军粮的采购与储藏。除英海军舰队日常用粮,还包括战备储备粮。该机构管理的三大粮库,全部设在原北洋海军机器局院内的旧有建筑,粮库职员办公之地也在此处,而他们的住宅则在库区之外。

粮库管理员住宅后侧面 (2012年)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为驻威海军某部管理使用,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现闲置。

军需库职员住宅

英海军刘公岛基地军需库职员住宅 (2010年)

位于丁汝昌寓所东北处,建于1920年代。该建筑为一排带前外廊的平房,东部分分为两个三间屋户型,西部分为两个两间屋户型,建筑面积251平方米。

为保证驻华舰队在威期间的军需供应,英海军刘公岛基地还设立由军需官管理的军需补给站,具体负责军需品的采购供应事项。军需补给站设有军需库,用于军需物质的集中与储存。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威海军某部管理使用。由于年久失修,房屋损毁严重,现闲置。2009年,威海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军医住宅

位于医官长住宅东侧,建于1920年代。该建筑体量较小,最大特点是外廊非常宽大,木廊方柱粗而壮,显得非常敦实,建筑面积101平方米。

英海军驻华舰队在刘公岛设海军医院,每年夏季舰队来威时,舰艇医务人员便从舰上集中到这里为海军官兵提供医疗服务。当舰队离开时,舰艇医务人员亦随舰离开,为医院配备的1至2名军医会留下来为基地人员服务。

由于殖民当局人员较少,刘公岛上的卫生管理通常会交由海军医院医生负责,这名军医既是海军医院的主治医生,又是殖民政府任命的刘公岛医官,不仅负责岛上的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当刘公岛监狱行刑时还要到场监督。

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卫之后,由于缺少医务专业人员,管理公署继续雇用英国海军军医作为政府的医官,行使岛上食品检疫职责。军医阿德希德便是交还威海卫后,第一位由管理公署任命的刘公岛医官。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为驻威海军某部管理使用,现闲置。

1532文化产业园,大英烟公司旧址

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位于奎文区车站二街北200米大英烟公司旧址,该园区在保持大英烟公司旧址工业风格的基础上,秉承“建设文化名市、塑造品质南城”理念,对园区进行提升改造,着力打造集特色旅游、文化创意、物流仓储、商务展示、时尚发布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园区存留了1917年英美烟草建设的别墅楼两座,华人账房一座,大型烟库42000平方米,其他百年建筑物12000平方米,另有办公楼四座以及保存完好的地道群六公里。地道群由三期工程构成,1917年大英烟公司时期修建的为一期工程,解放初期扩挖的为二期工程,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修建的为三期工程,三期工程错综复杂。1917年,大英烟公司在此设厂,是国内目前建厂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烟叶复烤厂,总占地面积34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此处列为“百大新发现”之一;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入省级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依托百年建筑群,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于2017年3月份开始进行基础设施整体完善改造。经过完善改造,目前,园区一期投资1.2亿元(预计总投资3亿元),已修复道路1.4公里,绿化硬地面积16000平方米,改造仓库40000余平方米,建成1800平方米多功能美术馆一处,可容纳700余人,建造创意广场空间两处,青年旅社一处。园区招商进驻客户群体,涵盖文化艺术、旅游商贸、消费餐饮等各个行业,带动了园区中国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活动、品牌企业以及关联产业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潍坊南部片区的整体业态提升与改变,实现了就业拉动、文商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特色示范区、时尚聚集地和旅游新景区。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出特色园区建设,进一步促进老工业厂区绽放新活力,奎文区按照文化名市建设的有关要求,依托1532文化产业园,对历史文化遗迹做好保护性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文商旅产业,着力打造潍坊新名片、“城市会客厅”和文创新核心。1532文化产业园规划为文创艺术区、高端消费体验区和创客办公三大片区,按照“一园”、“五区”、“三基地”、“二空间”的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地面10万余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地下6公里地道群,搭建一处文商旅综合发展的文创创业产业聚集区。“一园”,即建设一处独具特色的创业园区;“五区”,即文创创业核心区、创客办公社区、3D创业部落区、高端消费体验区、雕塑及装置艺术发展区;“三基地”,即创建创新创业基地、影视摄影基地、工业建筑遗存旅游示范基地;“二空间”,即众创空间、创意广场空间。2020年4月15日,1532文化产业园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拍摄点地理位置:1532 文化产业园https://j.map.baidu.com/89/gUBJ

摄于2019年7月。

【更多内容】

一组小花

安丘市簸箕掌,麦收

潍坊市“艺心向党”作品联展

天上的云

潍坊市政务服务大厅“永远跟党走”文艺汇演(节选)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