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烈士陵园旅游攻略-洞头烈士陵园必玩景点

爱旅游
洞头烈士陵园

为缅怀在解放、保卫和建设洞头的伟大事业中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1956年,洞头县人民政府出资建造公墓,安葬130多名人民解放军牺牲将士和其他革命烈士,并于2002年、2010年两次出资,以及社会各界捐助,对陵园进行改造和扩建。

洞头烈士陵园,位于洞头县北岙镇北岙山麓。陵园依山座南朝北,占地面积7812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在纵轴线上分别建有甬道、纪念碑、纪念塔、墓园,两旁对称建有凉亭,用花木带隔离。沿甬道拾级而上,可见郭沫若手书对联:“海岛蔚风云,革命0净涤腥膻光禹甸;瓯江流日夜,英雄碧血长垂典范在人间”。纪念碑高1.5米、宽0.7米,为白色大理石建造,碑文记述了人民解放军于1952年解放洞头的全过程。纪念塔高11.6米,正面直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墓园为品字型,共三层,安放着130多位烈士忠骨,其中有洞头早期革命烈士林环岛,华东二级战斗英雄傅永来等。在烈士墓后是一组由县政府和部分学校、企业捐建的“解放洞头浮雕”,和纪念在1950年7月7日保卫洞头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的“七七”保卫战纪念碑、亭。在烈士墓右侧,建有纪念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00余平方米。目前,县政府又对烈士陵园设施作进一步完善,其中包括纪念馆二期工程和对纪念碑进行修建等。烈士陵园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洞头烈士陵园是洞头县文物保护单位、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小窑头烈士陵园: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民族精神

新沂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这里涌现出一批光照千秋的先烈,他们是新沂宝贵的精神财富。位于阿湖镇的小窑头烈士陵园里有2000多名烈士长眠,许多烈士没有留下姓名,但是江河知道你们,高山知道你们,我们知道你们,你们的功勋与世长存。

这片郁郁葱葱的古柏林很难想象曾经是260名革命烈士的长眠之地。1948年,根据中央军委“攻济打援”指示,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奉命北上,其中二纵五师14团一营在小窑头庄与国民党第64师相遇。面对强敌,战士们前仆后继,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260名战士壮烈牺牲。悲壮惨烈的战斗为济南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时由于战事的紧张,牺牲的烈士们被当地百姓就地掩埋在这片古柏林。

红色记忆不能忘,革命传统永铭传。2018年,阿湖镇对烈士陵园进行规划建设,建设烈士墓园、纪念塔园和纪念馆园。至此260名无名烈士被安葬在8座大墓中。

革命烈士有了长眠之地,而如何发挥好烈士陵园的教育意义是建设目的所在。为保护红色资源,完善教育功能,小窑头烈士陵园坚持科学规划,对园区进行持续改扩建,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改扩建教育展览馆,令人耳目一新。每年接待来园瞻仰烈士的达5万人次以上。每年的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等重要节日,城区学校、机关单位组织师生、职工纷纷到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小窑头烈士陵园讲解员王新新说:“烈士陵园每年都要接纳省内外党员干部、社会人士和中小学生过来缅怀革命先烈,平常节假日我们最多的时候一天讲解20场。”

小窑头烈士陵园陆续有2000余名烈士安迁至此,长眠于青松翠柏之下。2018年,小窑头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徐州仅此一家。小窑头烈士陵园成为我市乃至周边地区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英雄之园、文化之园、生态之园、精神之园。

编辑:糖果

工作动态 | 市政协举行祭扫小窑头烈士陵园活动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4月2日,市政协举行祭扫小窑头烈士陵园活动。市政协领导郑彦芳、吴军、蔡强及机关全体同志前往阿湖镇小窑头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祭奠长眠于此的英雄先烈们。

图:向小窑头革命纪念塔致默哀

活动中,郑彦芳带领政协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向“小窑头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圈,并在烈士纪念塔前肃立默哀,祭奠革命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表达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

图:参观小窑头烈士陵园

随后,郑彦芳一行还来到陵园墓园区、纪念馆区,了解小窑头烈士陵园情况和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小窑头烈士陵园共设八个园区,建造墓碑五百余座,安葬自抗日战争以来的革命英烈二千多人。纪念馆内记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新沂籍英烈和在新沂这块土地上战斗过的英雄,声像图文并茂。陵园凸显抗战主题,弘扬爱国精神,是苏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活动要求政协机关全体同志,要深刻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始终牢记先辈事迹,继承和发扬好他们革命精神、光荣传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要增强党性,坚定信念,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时刻不忘党员责任、时刻不忘党员标准,坚守政治追求,恪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职责,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要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以这次活动为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认真开展好调研、视察、协商等活动,不断开创新沂政协工作新局面。

(办公室)

河南舞钢:虎头山新四军烈士陵园成为清明悼念先烈学习党史打卡地

4月4日清明节,从早上七时半开始到下午6时半,来自各地的一群群党政机关干部,农村支部党员,企业职工党员,社会群众;一队队青少年学生手捧鲜花、肩扛国旗、党旗、少先队旗,一次次将河南省舞钢市虎头山新四军革命烈士陵园的悼念广场站满。哀乐萦绕,鲜花朵朵,寄托着人们无限的哀思。重温入党誓词、入团誓词、少先队誓词、铮铮豪言壮语,汇聚心声纪念祭告着安葬在这里的烈士忠魂。

清明祭忠魂,学党史,重温入党团誓词成为清明节舞钢虎头山新四军烈士陵园的活动主题。一时间虎头山新四军革命烈士陵园上下来自当地和平顶山、漯河、驻马店、南阳、以及省会郑州等地市悼念者人头攒动,汇聚成为祭祀的海洋。据陵园管理员张东辉介绍,全天整个陵园接待祭典单位团体和周边地市自发祭扫烈士墓地群众超过万人。从3月份开始,各地各单位启动学党史教育以来,每天都有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师生上山到陵园学党史、重温入党入团誓词、悼念先烈、继承红色传统血脉活动。少的每天几百人,多的几千人,进入3月底到清明节前这几天达到高潮,尽管阴雨连绵每天接待人数都在两千人以上,到今天陵园累计接待总人数达5万多人。

由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名的舞钢市虎头山新四军革命陵园,是为了纪念1945年2月8日和11日,新四军五师河南挺进兵团执行党中央“绾毂中原”作战计划,在这里打响开辟豫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枪的战斗而辟建的。这场战斗共歼灭日伪军1500多人,是“豫湘桂”战役爆发后,第一战区国民党40万大军在河南战场大溃败情况下,新四军河南挺进兵团在豫中以少胜多第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的战斗。这场战斗粉碎了“豫湘桂”战役爆发以来,日军在中原战场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军史和党史界相关学者誉为中原的“平型关战斗”。现在这座陵园是河南省级重要的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基地,自2001年辟建以来平均年接待省内外悼念群众在30万人以上。

鲜红的党旗、国旗、团旗、少先队旗映彩霞,继承红色血脉誓言铮铮开心花。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乘借百年辉煌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再出发。当天,参加悼念先烈、学党史教育的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党委政府机关70多名党员干部的心声代表了大家的志愿。

编辑:魏健 组稿:通讯员:白东亮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