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巷近代建筑群旅游攻略-荣巷近代建筑群必玩景点

霞姐
荣巷近代建筑群

荣巷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北部东至青山西路、蠡溪路与河埒街道交界,南至梁溪河与蠡园街道相邻,西至青龙山与蠡园、惠山区钱桥街道毗邻,北以惠山为界与北塘区山北街道、惠山区钱桥街道相连。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在这条老巷里,深烙着中国民族工业先驱留下的足迹。

明代初年,无锡荣氏始祖荣清迁来无锡,定居于梁溪河下游北岸,督率子孙辟草荒、筑河坝、建家宅,逐渐使之成为田地平畴,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有粮田、鱼池、桑竹等的安身立命之所,初步建立了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落。

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梁溪荣氏始建荣氏宗祠,修了第一部宗谱,这表明家族人口已经有了很大的增加。随着外出经商者日渐增多,赚钱归来建房者自然也就愈来愈多。这样,3个自然村落就逐渐联成一片,荣巷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并在本邑西乡小有名气。

进入清代后,荣氏家族的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已有人远出荆湘经商致富,且“富甲一乡”,参与一乡的事务,并开始向外拓展。至清道光以后,荣氏家族的经济生活主要以耕、织、渔、航、商等为业。1860-1863年由于太平军与清军作战,战火焚毁了大半个荣巷,人口遂锐减了一半以上。荣氏家族中的人员因避战乱而出奔上海等地,从而开始从事棉花、铁、钱庄、海运等商业活动,以此致富并带动了荣巷地方经济的发展,荣巷的自然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所取代。男劳动力外出开拓经商,妇女在家饲农桑。同时也从大半个废墟上重建了家园,有了华屋和楼房,形式上从实用型逐步向装饰型转化。

1900年前后,荣氏家族已有一些人成为洋行买办,从而西方文化开始渗入荣巷。荣广大花号是当时全国四大花号之一,它在日本还设有出庄(出口办事处)。以荣宗锦、荣宗铨兄弟为代表的一些荣氏族人兴办和发展了民族工商业,同时还相应发展了教育事业及其它相关服务性行业,开拓了开原路,建立了电灯公司、图书馆、邮局等。小小的荣巷街已形成了近百家店铺,成了方圆几十里的一个商业中心,以此带动了各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

民国初年(1912),荣巷正式建镇,属无锡县第四区;民国17年(1928)荣巷归属开原乡。1978年荣巷镇并入河埒公社(后改河埒乡、河埒镇),城镇户口归属荣巷街道。

武汉市汉口近代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智门火车站以南至江汉路,京汉大道以东至长江边地区。第七批列入国保的除了前面介绍过的汉口德国领事馆旧址,还有汇丰银行大楼、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水塔旧址。沿江大道143-144号汉口汇丰银行大楼,是1866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汉口的分行大楼。为一幢殖民地式样的2层楼房。1913年拆除重建,到1920年竣工,成为一座豪华的4层大楼,是武汉三镇最典型的一座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沿江的正立面为三段式构图,造型严谨对称,正面柱廊的10根大柱采用爱奥尼柱式。

沿江大道143-144号汉口汇丰银行大楼1

沿江大道143-144号汉口汇丰银行大楼2

沿江大道143-144号汉口汇丰银行大楼3

沿江大道143-144号汉口汇丰银行大楼4

沿江大道129号、南京路2号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是1894年日资横滨正金银行在汉口的分行大楼。1921年拆除旧屋,建造4层大楼,由景明洋行设计,属于简化的古典主义风格,麻石外墙一直到顶。主入口设在转角处。沿两条马路的2个立面柱廊采用爱奥尼柱式的双柱排列。

沿江大道129号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1

沿江大道129号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2

沿江大道129号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3

中山大道539号汉口水塔旧址,是武汉最早的一座水塔。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浙江籍商人宋炜臣得到鄂督张之洞支持,创办汉口镇既济(取“水火既济”之义)水电公司并筹建水塔事宜。1908年开工兴建,由英国工程师穆尔设计建造。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水塔主体作八卦式,即建筑平面为正八边形。西南突出部分为楼梯间,内设木梯,可盘旋而上。塔身高41.32米,领引武汉最高的建筑七十余年。

中山大道539号汉口水塔旧址1

中山大道539号汉口水塔旧址2

去年公布的第八批国保名单,汉口景明大楼旧址等5处建筑补充列入。汉口近代建筑众多,列入国保名单的只是一小部分。本期封面为东方汇理银行汉口分行旧址尚未列入名单,但估计在第九批、第十批,会有众多类似的建筑列入国保名单。

鄱阳街43号汉口景明大楼旧址1

鄱阳街43号汉口景明大楼旧址2

沿江大道142号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旧址1

沿江大道142号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旧址2

沿江大道142号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旧址3

合作路22号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旧址1

合作路22号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旧址2

合作路22号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旧址3

沿江大道158号汉口新泰大楼旧址1

沿江大道158号汉口新泰大楼旧址1

沿江大道158号汉口新泰大楼旧址2

沿江大道162号汉口华俄道胜银行旧址

杭州市北山街近代建筑群

除了中山中路,在西湖北岸北山脚下的北山街是又一处近代建筑汇集之处。现为新新饭店西楼的秋水山庄,是报业巨子、上海《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仿《红楼梦》“怡红院”格局,以其妻沈秋水之名命名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式建筑。现新新饭店中楼,是杭州最早的新式饭店之一。春润庐,为著名戏剧理论家宋春坊所建“春庐”、银行家朱润生所建“润庐”的合称。曾吸引大批文化名人在此长居短住,如蔡元培、马寅初等,被戏称为不挂牌的“北京大学招待所”。静逸别墅为原浙江省政府主席南浔张静江所建,是北山远眺西湖的最佳场所之一。坚匏别墅为清末民初江南巨富刘锦藻所建,因其晚年号“坚匏庵”而名,曾是国民党要员陈布雷的官邸。

秋水山庄1

秋水山庄2

秋水山庄3

新新饭店中楼1

新新饭店中楼2

新新饭店中楼3

春润庐

菩提精舍1

菩提精舍2

菩提精舍3

菩提精舍4

菩提精舍5

王庄

抱青别墅

省庐1

省庐2

静逸别墅1

静逸别墅2

静逸别墅3

静逸别墅4

坚匏别墅

美丽重大 | “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12月2日,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发布,包括故宫博物院宝蕴楼、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鼓浪屿近现代建筑群等100个建筑遗址项目入选。其中,重庆市的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中央银行、农民银行暨美丰银行旧址,罗斯福图书馆暨中央图书馆旧址,816工程遗址等4个建筑遗产项目上榜。

据了解,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是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该名录是根据时间阶段划分的建筑遗产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在去年公布的首批名单中,我市的重庆人民大礼堂、人民解放纪念碑、黄山抗战旧址群、国民参政会旧址、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南泉抗战建筑群等7处建筑遗址入选。

据悉,和首批名单相比,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建筑风格与形式。项目在文化教育类、工业遗产类、居住类、建筑群等方面均较首届有所增加。

(转自重庆日报)

时光的脚步:重庆大学校园里的老建筑

A校区校门:灰石青砖、形拙意朴

建于1933年10月,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由四尊底边为2米左右、削去了锥顶的四菱锥体门柱组成,中间的两尊大约7米高,相距约8米,形成了车辆过往的主干道,两边的门柱高度次之,大约6米左右,与中间的门柱以5米的间距构成了行人出入的人行道

理学院楼:红檐青瓦、瑰丽诗篇

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味浓郁十足的第一教学楼(原理学院楼),由重庆大学的创建人之一沈懋德先生设计。建筑主体部分为双层带阁楼,雕梁画栋,飞檐挑阁,青瓦灰砖,朱红门柱,屋顶为重檐歇山形式,屋面坡度较陡。1933年10月,重庆大学迁入沙坪坝新校址,此时理学院楼已经修建完毕。

工学院:巍然古堡、寂寞英雄

建于1935年的工学院大楼,是由留法学者刁泰乾设计的,带着浓厚的欧式风味又具本土色彩。墙体全部用条石砌筑,开创了重庆石建筑的先例,而楼内各层屋架均用杉木制做。1939年9月、1940年5月和7月,重庆大学工学院在上百架次日寇战机狂轰滥炸中3次遭遇破坏,死伤师生250余人。

文字斋:兰草温馨、书香怡人

“文字斋”是重庆大学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平房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曾作为自动化系和计算机系的办公场所,现为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所用。

寅初亭:寅初华亭、浩然正气

寅初亭正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命名。寅初亭1941年建成时为草亭,1944年改建为瓦亭,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在1981年马老百岁寿辰时重建的寅初亭(琉璃亭)。寅初亭伴随着重庆大学走过一个斗争的岁月,看着重大谱写新的华章。

图书馆

CQ

这是重庆大学最早的校舍之一,建于1935年,砖木结构,最初是学校图书馆馆舍。目前是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教学办公场地。

七七抗战大礼堂

抗战爆发, 1937年秋,国立中央大学随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借住”重庆大学。1938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孟余主持修建了“七七抗战大礼堂”,周恩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等许多历史名人先后来此演讲及参观访问。

第五教学楼:静夜画舫

五教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呈现举架高、开间阔、窗户大、墙体厚的特点,既模仿了前苏联风格,又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律,被学子称为静夜画舫。类似的建筑还有电气工程学院大楼(六教)和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大楼。

END

图文编辑:路松

审核:Pran

指导老师:秋霖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