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墓旅游攻略-泰伯墓必玩景点

豆丁
泰伯墓

泰伯墓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泰伯墓周代无锡市鸿山 



无锡打算在“苏锡常祖坟”泰伯墓附近考古发掘,能挖出多少国宝?

在古代,挖人祖坟断人风水,是十分严重的事情。在当代,大兴土木之前,对一些古墓进行考古挖掘,十分必要。前者“禁止挖”是一种保护,后者“考古挖”也是一种保护。

2022年1月11日,《江南晚报》第8版刊发了一篇社会新闻,标题为:《鸿山泰伯墓附近 有人盗墓?实为考古勘探 拟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

相关新闻报道

新闻说,2021年无锡市文物保护中心受无锡市文物局委托对鸿山街道至贤路两侧A、B地块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其中A地块发现古墓葬、水井、春秋时期遗址,面积4000余平方米;B地块也发现不少古代墓葬。随后,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文物处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至贤路两侧A、B地块文物保护协调会。会议明确对已发现的古墓葬、古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拟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

原来,有网友发现勘探过程中打出的“洞”,以为是“盗洞”,在网络上向有关部门举报,《江南晚报》记者根据这个线索进行了采访,做出了这篇新闻报道。

从《江南晚报》的新闻报道看,无锡拟考古挖掘的地块,就在泰伯墓附近。而且前期勘探也证实了此地有古墓葬,为春秋时期遗址。这就很令人期待。春秋时期,吴国一度十分兴盛。然而吴国之盛非常短暂,此后关于吴国的大部分记忆,只保留在有限的历史记录中。无锡的这次考古挖掘,能不能挖出点古吴国罕见的文物,甚至挖出一大批竹简木牍之类的“书册”?假如果真能挖出这些东西,那么无锡的这次考古挖掘将轰动全国甚至全世界。

网络图片,吴国是晋楚文化的交汇点,考古或有大惊喜

泰伯奔吴之后,定居在无锡,其后代子孙吴王寿梦开始称王,“王都”应当就在附近。寿梦有个儿子叫季札,被封于延陵,即今天的常州一带。常州别称延陵,把季札视作该城市的人文始祖。寿梦有个孙子是吴王阖闾,阖闾命伍子胥筑“大城”即今天的苏州城。如此推算起来,不论常州城还是苏州城,都是泰伯余荫,因此把泰伯视作苏锡常的人文始祖,是说得通的。那么泰伯墓自然而然就可以称得上是“苏锡常祖坟”。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晋楚之争十分激烈。晋国为了“远交近攻”,开始大规模“援助”吴国,让吴国在楚国的背后牵制楚国,与晋国形成“夹击”楚国的态势。因此,春秋吴国古墓中,极有可能出现中原晋国的重要文物、典籍、书册。假如有类似“竹书纪年”一类的宝贝出土,那可就了不得了!

无锡的这次考古挖掘,值得!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晋国(1): 综述——山西倗伯霸伯墓与河南淅川楚墓新解

自从北大李零教授2006年发表《冯伯和毕姬》以来,考古界就认定山西绛县横北墓、翼城大河口墓,分别为倗国与霸国墓。可是,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也有“楚叔之孙倗”,两地大墓中的倗字解读无法协调,当今的主流解释矛盾重重。我通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始于2016年夏),认为铭文中的“倗”是庄字原型,由晋国大墓铭文完全可以确定人物年代与部分墓主。淅川楚墓中的“楚叔之孙倗”就是楚庄王,当时的楚国都城在淅川一带,这对解读《楚居》也大有帮助。

一、山西晋国大墓

晋国初封之地,后世说法不一。改革开放以后,山西曲沃一带盗墓猖獗,考古学家在这一区域发现了晋国墓群,与史籍完全相符。到目前为止,晋国故地共挖掘了几万座古墓,其中以下三处墓地最为突出:

1 .山西曲沃县天马—北赵晋侯墓:西周九代晋侯,这个在考古界无异议。专家对9男10女进行了排序,能肯定的只有两三座(献侯、穆侯基本可定,中心大墓为燮父或叔虞,其它都是按晋侯顺序推测的)。

2.山西翼城县大河口墓地:共挖掘了2200余座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古墓,见网上宣传的霸国墓。

3.山西绛县横北墓地:共挖掘了1300余座西周至春秋中期古墓,见网上宣传的倗国墓。

晋国博物馆及晋侯墓

晋国始于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吕氏春秋》、《史记》等史书都记载了“剪桐封唐”的故事。我推测它与绛山地形有关,见下图标示的桐叶。倗伯墓地在横水镇横北村,南面有一条大河名为横水。水之北为阳,横北即横阳,秦末汉初的韩王韩成号为“横阳君”,应该与此有关。在汉武帝以前,绛山之南及闻喜县北部有桐乡,其中的横北镇于1970年由闻喜县划归绛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认为,晋昭侯封桓叔为曲沃伯,封地主要在绛山以南(包含闻喜县东北角,今天的绛县横北)。按我的研究,韩国始祖墓就在绛县横北。

二、两周之际的一段晋国历史

当今专家们所说的横北倗伯墓,实为庄伯墓,翼城与绛县大墓分别属于春秋初期的晋国大宗、小宗。这涉及晋国西周末至春秋初的一段历史——曲沃代翼:晋穆侯生子仇(晋文侯)、成师(桓叔),文侯去世后由儿子昭侯继位,封桓叔为曲沃伯。本文说的大宗指晋文侯的子孙,小宗是指桓叔及其子孙。大宗就是某家族的长房。

此后,小宗的桓叔—庄伯—武公三代人,与大宗争夺晋国君主之位,在武公去世前两年终于获得周王的正式承认,成为晋国国君。

曲沃代翼时期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命韩虔、魏斯、赵籍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仅有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庶民,晋国灭亡。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它是划分春秋、战国时代的分水岭。

三、我的研究结论

考古界说横北与大河口的大墓分别属于倗国、霸国,还说墓主是晋国的怀姓九宗、戎狄。其实都是胡扯,从所有古籍看,翼与绛都是晋国都城,分别属于晋国春秋初期的大宗与小宗。在晋国的核心区域怎么可能存在两个其它小国呢?而且大墓陪葬的青铜鼎簋比西周晋侯还多,部分资料显示地位奇高。南普恒等人通过青铜器残留泥芯成分的研究,指出“横水墓地出土的大部分青铜器可能在绛县或侯马附近加工铸造而成”。难道怀姓九宗自西周早期就一直拥有独立制造青铜器的权利?怀姓九宗能娶周王姊?根本找不到史籍支持这两种说法。南普恒文章还提出:除极少量器物以外,横水、天马曲村及大河口墓”这些青铜器铸造时使用了同一矿区甚至相同矿山的金属原料“。这与本人提出的“横北大墓年代晚于西周,横北、大河口墓主都属于晋国”完全吻合。

根据铭文中的芮伯与芮公,就可以锁定若干墓主的时间段,仅用两处青铜器铭文就可否定当今考古界的说法:(1)大河口大墓“霸伯作太庙宝尊彝”。古籍明载,只有周王与诸侯才有太庙,怀姓九宗不可能有太庙;(2)横北倗伯墓铭文表明墓主娶了周王的姐姐,并有芮伯女儿陪嫁,这怎么可能是怀姓九宗?

以上研究结果,不仅解除了考古界对两处墓地的困惑,还找到了韩—何、毕—魏的始祖墓,分别对应出土文物倗季鸟尊与毕姬夫妇墓。史书中的桓叔、庄伯大墓也能确定,对唐叔虞初封之地(桐)及其大墓也有初步的认定。

专家们出错的两个关键点,一是释读倗字,二是判断毕姬的族属。专家们认定的倗字,在所有古籍中都没有出现,它应是庄字的原形,并找到了文字考证依据。此外,某些专家以“同姓不婚”否定横北墓属于晋国更是无知:史籍中仅晋献公就娶了四位姬姓女,晋文公也娶了周室女,这种情况在其他诸侯国也存在,随手就能在《国语》、《左传》、《史记》中找到多例记载。

大河口大墓、横北大墓的陪葬品,比曲沃县天马—北赵的西周晋侯墓还丰富,只能说明比西周晋侯要晚。就连墓中的青铜鸟尊,也是年代越晚越精美。

由此研究可以丰富很多历史细节。特别是青铜器鸟尊,全国仅有这四件,分别出现在曲沃、翼城、绛县及太原赵国墓中,正常人都会联想到它们对应同一支人口。

鸟尊是宗庙礼器,四只鸟尊分别出自晋侯中心大墓(疑似叔虞墓)、翼城大河口霸伯墓、绛县横北倗季墓、太原赵简子墓(疑似)。因此,可以推定这些鸟尊均与晋国有关,墓主均是封国始祖级人物。翼城鸟尊对应分国的翼侯,横北鸟尊出自韩万墓,后者铭文显示墓主为倗季。倗伯、倗季分别对应桓叔长子庄伯与少子韩万,韩万被晋武公封有韩国。专家们说的横北墓中倗伯,涉及史书中的庄伯与晋武公,这两位倗伯的倗字有差异。铭文中的“倗伯称”即晋武公,他与其父均为庄伯,武公名为“称”与史籍相符。

根据铭文与年代可以推定,是史书中的庄伯娶了周平王姐姐及芮伯的女儿。网上宣传甚多的毕姬,是庄伯与周王姊的嫡女,嫁给西周重臣毕公高的后裔,生毕万。毕万之所以能被晋献公封有魏国,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就是因为这层关系。

研究横北、大河口墓,需要比照东周早期其他诸侯墓(青铜鼎数、葬俗),比如芮、燕、虢、曾、楚国墓葬。当今专家无视这些诸侯国同期墓葬的相似性,却死抱着狗屁理论否定横北、大河口墓地属于晋国,不知是水平问题还是有别的原因。河南淅川春秋楚墓跟倗、霸墓一样,专家们也是在人名“倗”与时间段上卡了壳,至今无定论。楚国带有倗字铭文的青铜器比晋国地盘的多,史书没有出现一位楚国人物以倗为名或氏姓。倗戟铭文显示,器主是一代楚王。结合倗伯即庄伯,可知楚国倗字源自楚庄王,这与淅川楚墓中的其他人名及年代都相符。

限于篇幅,具体考证涉及很多资料,将在后续文章中公布。考古界宣传的“结论”,其核心依据是猜测,研究深度不够。我的研究有几万字,能给出详尽的史籍证据、考古资料及基因关联、古文字考证依据。特别是淅川楚墓铭文的佐证,完全可以成为定论。

〖说明〗(1)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有多种说法,本系列文章以公元前403年为分界线,即韩赵魏三家封诸侯的那一年,如央视“科学·发现”栏目所示;(2)本系列文章共8篇,均由本人2016-2017年网贴整理而成,只有“晋国(5)”增加了2019年山西绛县横北墓新出考古报告的部分内容。

晋侯世系(鄂侯与孝侯关系史书不一,有望得到验证)

泰安老故事之闲话泰山冯玉祥墓

一、冯玉祥生平大事记

1、与清王朝的纠葛

2、两次直奉大战中的表现

3、与共产党的杯葛

4、与蒋介石的恩怨

二、冯玉祥墓修建经过

1、冯玉祥遇难原因分析

2、墓址选定过程

三、冯玉祥墓风水

1、冯玉祥墓概况

2、墓地风水初探

四、冯玉祥墓修建轶事

1、当头棒喝

2、瑕不掩瑜之瑜

(上为冯玉祥人生历程之标准照)

正文

一、冯玉祥生平大事记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今冯玉祥已遇难60余年,死而后已,现返求其一生之经历,以塞冬日午后之空虚也。

1、与清王朝的纠葛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1861年其父投身铭军,举家迁往直隶,光绪八年(1882年)11月6日冯在河北青县出生,自幼在保定长大,其母游氏,山东济宁人,因此冯玉祥心宽体胖、人高马大,很有山东大汉之遗风。

1896年,为维持生计,年仅15岁的冯玉祥便到淮军当步兵,每月三两六钱的俸禄,因淮军暮气日深,1902年,冯“生异志”,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每月关饷四两八钱,历任哨长、排长、队官、管带等职,先后参加了河间秋操、彰德秋操和巨流河秋操,1911年的秋操没有举行,因为武昌起义爆发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晚清政府实在腐败地扶不起来了,于是1909年,冯玉祥联合志同道合之人成立了“武学研究会”,从事反清的革命活动。经过周密策划,1911年12月31日,辛亥滦州起义爆发,1912年1月2日滦州宣布独立,王金铭任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赞成共和反对帝制。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2月12日,清帝下诏宣布退位。大都督、总司令等壮烈牺牲,因冯玉祥不在起义现场、又有姑父陆建章的暗中搭救,遂革职递解原籍。

冯玉祥非常看重这次起义,他认为辛亥革命,南有武昌首义,北有滦州起义,因此1933年底他在泰山为王金铭、施从云等修建了烈士祠,1936年2月6日,身为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又提请国民党中央在北平西山建立了滦州起义烈士衣冠冢,在泰山南麓营建了滦州起义纪念碑,籍以提高声望和地位。

有陆建章的保护伞,冯玉祥旋又重返袁世凯麾下,1914年任北洋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令其带军入川镇压蔡锷的护国军,但冯玉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前线虚与委蛇,而且还拒绝在拥护袁称帝的电报上签字。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在期期艾艾中死去。1917年7月11日张勋复辟,冯玉祥率旧部讨伐辫子军,攻入北京立首功。9月孙中山北伐,开始护法战争,段祺瑞令冯玉祥南下迎敌,1918年2月5日,冯不听段的调遣,在湖北武穴停兵,主张对孙中山和平停战,5月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冯军进驻湖南常德,后入陕。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8月25日就任陕西督军。1924年11月4日,派鹿钟麟驱逐清废帝溥仪出紫禁城,结束了清朝在北京的历史,遗老们恨之为“乱臣贼子”。

2、两次直奉大战中的表现

1922年4—5月,第一次直奉大战期间,冯玉祥派兵驰援直系军阀吴佩孚,在长辛店大败奉军。他则假途伐虢,由陕入豫,打败了奉系支持的河南督军赵倜,主政河南。但他背着吴佩孚私自招募军队,受到排挤,就任了陆军检阅使的闲职。检阅使是民国时期的政治怪胎,不详叙。1922年10月,冯率部进驻北京南苑,练兵买马,1923年达到了一生治军的巅峰,成为当时除孙中山之外的中国伟人,家喻户晓,炙手可热。

1923年10月曹锟贿选总统,北洋政府被直系控制。是年9月18日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在中南海四照堂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负责古北口趋赤峰一线迎击奉军。但是早在8月份,著名的三公子孙科、卢小嘉和张学良分别代表父亲举行会议,组成倒直联盟前,冯玉祥就已经和孙中山的代表洽谈,萌生倒直意向,并于9月10日在南苑劝忠祠和陕军胡景翼、北平城防司令孙岳结成密约,寻机倒直。因此,接到吴佩孚的命令后,冯玉祥行动迟宕,在古北口和张作霖、段祺瑞达成共识:倒直后,由粤系孙中山主政、皖系段祺瑞主军、奉系张不入关。于是10月21日,冯玉祥秘密班师,一声霹雳,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于光绪落难的瀛台,发布主和通电,公布《建国大纲》,邀孙中山进京共商国是。军人干政,国家涂炭,从此直系一蹶不振,吴佩孚电斥冯为“吕布噬主,刘牢三反”。11月21日,段祺瑞和张作霖相继拥兵入京,皖奉共执大权,段成为临时执政,又一怪胎产生。11月10日,孙中山应冯之邀,发表《北上宣言》,1924年12月31日扶病到京,可这位曾见过慈禧太后的冯将军,却推辞不见,两大伟人终未谋面,只是在中山先生逝世前,1925年2月27日,派其夫人李德全看望了一下。冯玉祥带兵打仗可以,政治上略逊一筹。

泰安老故事之闲话泰山冯玉祥墓:明天继续聊冯玉祥生平大事记的下半部分。想了解更多精彩的泰安老故事,请关注(知泰安)公众号。

闲话泰山冯玉祥墓取自凉如萤老师的作品,再次感谢凉如萤老师。

如果你有泰安的老故事,欢迎投稿,一旦录用,提供丰厚稿费。

投稿邮箱:toutiaotaian@126.com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