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旅游攻略-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必玩景点

知乎姐
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

1924年9月成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为避开帝国主义的破坏,于1925年2月从租界区槟榔路(今安远路)德昌里迁址到苏州河北华界潭子湾三德里。共产党通过俱乐部组织领导沪西、沪东日商纱厂二月-取得了胜利,迫使日本资本家第一次与工人签订了“不准打工人,准许建立工会”等条款的协议。同年5月,顾正红被日本大班-杀,沪西工友俱乐部组织日商纱厂工人-,-日本资本家的暴行,同时派出工人代表控诉日本资本家剥削、压迫中国工人的罪行。5月24日,沪西工友俱乐部主任孙良惠主持召开上海各界万人追悼顾正红烈士大会。顾正红的牺牲和全市的声讨大会,成为5月30日爆发的“五卅”反帝-的导火线。上海总工会把潭子湾的原沪西工友俱乐部改名为上总第四办事处,主任刘华,副主任陶静轩,领导沪西工人参加五卅-,潭子湾成了上海工人反帝-的主要场所。

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遗址1977年12月公布为上海市级革命纪念地,1989年9月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

地址:远景路801号

邮编:200061

电话:52927836

传真:52927825

开放时间:预约开放

公共交通:公交76路,轨道交通3号线

厦门革命遗址上的故事∣厦门赤色总工会旧址

粘文华

粘文华,1905年出生于泉州市浮桥镇的一个贫苦工人家庭。粘文华10岁时,因鼠疫流行,他的祖母、父亲等7位亲人在20天内相继离世,他被舅父带回养育。他仅念四年半小学就辍学了,15岁和18岁时两度南下新加坡打工谋生。

1924年初,年轻的粘文华忍受不住外国资本家的欺凌,回到了祖国,在厦门馆仔内(即大同路)延风糖店当店员。

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厦门的工人运动日益兴起。尤其是五卅运动爆发后,一股反帝怒潮席卷了整个厦门。粘文华积极投身到运动中,参加控诉声援大会、万人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英货等斗争,以实际行动声援上海工人。

在五卅运动的推动下,1925年6月,厦门第一个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度门分会成立。1926年2月,厦门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在厦大建立,5月,厦门店员总工会以半公开的形式成立,粘文华担任理事长。10月,北伐军之东路军从广东进军福建。在这大好形势下,厦门的基层工会纷纷建立,厦门总工会筹委会也于年底成立,粘文华积极参与了总工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1926年11月,北伐军击败了北洋军阀孙传芳驻闽的主力,击溃了张毅部队。张毅的败兵逃到同安前场(即杏林,要挟万顺号客轮载他们逃往安海。粘文华当时正好在万顺号客轮上,他与船员商量对策,决定由司机到机舱将海底阀打开,让水入舱,把船弄沉,使败兵想乘此船逃的企图落空。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工人的革命热情高涨,纷纷报名参加工会,工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

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筹备会)在中共厦门市委领导下成立了。会址设在大同路土堆巷红楼。

厦门赤色总工会旧址(麦仔埕40号)

总工会成立后,粘文华工作更加繁忙,他继续着力发展基层工会。到4月份,基层工会增加到30多个,会员从1万多人增至2万多人。这支工人阶级队伍,成为厦门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中坚力量。

4月9日凌晨,厦门国民党右派勾结海军警备司令部,出动武装包围厦门总工会,逮捕了总工会正副委员长罗扬オ、杨世宁以及学联负责人黄埔树。

罗、杨等人被捕后,粘文华、柯子鸿等继续领导工人与反动派作斗争。当国民党厦门市党部派工贼接管总工会时,总工会人员不畏强暴,不承认被接管,拒不移交;基层工会也拒绝接管,工人们甚至用扫帚把工贼赶出门去。为抵制那些工贼走狗改组工会,粘文华领导店员总工会由红楼搬到出米埕。工贼们不罢休,包围了出米埕店员总工会。粘文华又将店员总工会搬到新租的雍菜河达华理发店二楼秘密办公,继续领导店员与反动派作斗争。

在中共厦门市委领导下,幸存的总工会委员在白色恐怖下继续坚持地下斗争。他们在粘文华、柯子鸿的带领下,先后在虎溪岩、莲花寺、妙释寺等地召开秘密会议,研究重新组织赤色工会。经过努力,印刷厂、电厂、海员、码头、店员等行业的工会,很快又恢复起来。

由于粘文华、柯子鸿均有“色彩”,国民党出动大批特务四处搜捕他们。两位工运领导人只好暂时撤离厦门,赤色工会暂由白文庆、曾炎等负责。

1930年春,粘文华、柯子鸿相继回到厦门,又担负起领导工运的重任,把厦门工人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1930年4月9日,在粘文华和柯子鸿等领导下,各基层工会派出代表300多人,在菜行口隆重举行“四九纪念大会”,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著名工运领袖罗扬才和杨世宁。会上,工人们高呼“纪念罗扬才、杨世宁”、“打倒国民党”、“工农兵万岁”等口号,并散发传单4000余份。工人们在纪念会上庄严宣誓:“踏着先烈的血迹,继续奋勇前进!

1930年4月25日,粘文华在厦门天主教堂召集基层赤色工会代表开会,筹备成立厦门赤色总工会。1930年5月4日,厦门赤色总工会在中华中学礼堂宣布成立,粘文华任总工会委员长,柯子鸿任副委员长。

厦门赤色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厦门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第二次大高潮。

柯子鸿烈士

柯子鸿,原籍晋江青阳,1893年9月15日出生于厦门太平妈街一户贫民家庭。

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厦门人民无比愤恨,掀起了一场反帝大风暴,全市举行了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在这场革命风暴中,柯子鸿认识了罗扬才,并在罗的启发帮助下,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于柯子鸿长期在工人中活动,努力接受救国救民的新思想,领导工人群众积极参加反帝斗争,在斗争中立场坚定,表现突出,1926年2月厦门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后不久,他就被吸收入党。1926年4月,中共厦门特别支部成立,柯子鸿担任大中支部书记和特支工运委员。

1927年1月24日,厦门市总工会(筹备会)成立,柯子鸿担任宣传部长。

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恐慌。1927年4月9日,厦门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政变,逮捕了总工会委员长罗扬才、副委员长杨世宁。中共厦门市委立即组织营救。柯子鸿也积极地找粘文华、颜泗等工会委员商议,研究营救办法。

由于柯子鸿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以及他在四九反革命政变中和反动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此成为反动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国民党反动当局四处张贴告示,派大批侦探跟踪追捕,下令通缉柯子鸿、颜泗等共产党人。

有一天,他参加秘密会议归来,被埋伏在太平妈街的几个侦探发现。柯子鸿勇敢机智,迅速躲入他叔父家里。侦探追至门口,见门斗高挂“大美国籍民柯国水”(该人系华侨,加入了美籍)的牌子,不敢岐声,夹着尾巴溜走了。

柯子鸿眼见处境越来越恶劣,就暂避于电台山下一处花园的山洞里。该花园位于华侨的别墅区,长期雇聘一位名叫吕秒的人管理花园。吕秒是柯子鸿的亲戚,十分关心柯子鸿,三餐送饭给他吃。当夜幕降临时,柯子鸿又出来进行革命活动。

在白色恐怖面前,柯子鸿毫不畏惧,经常化装后出现在市区大街小巷。国民党当局不断派出侦探到处侦查柯子鸿的去向。后来,柯子鸿不得不携带妻儿暂离厦门,先后在海澄白水营下尾村、同安西柯、埭头等地,隐姓埋名,以镶牙、开药铺等职业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斗争。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反动派的阴谋没有得逞。

风声稍过,柯子鸿又勇敢地回到厦门,在省委领导下,与粘文华等总工会负责人起开展地下斗争。1930年5月4日,厦门赤色总工会成立,枯文华、柯子鸿为正、副委员长,把厦门工人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1932年2月7日,他被选为总工会委员长。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长期过着艰苦斗争生活的柯子鸿终于积劳成疾,大量吐血。但他隐瞒病情,仍然坚持斗争,最终于1937年12月30日不幸病逝。厦门工人阶级痛失了一位值得信赖的领袖。新中国成立后,柯子鸿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湖州会馆—上海总工会遗址开馆!

静安区新闻办说,湖州会馆—上海总工会遗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遗址昨天正式开馆。会馆是一幢140平方米的小楼,一楼为红色工运历史展示厅,二楼为党群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年计划开展136场各类活动。预约方式等详见下文↓

(视频时长48秒)

重建标志性牌楼大门

湖州会馆位于静安区宝山路街道中兴路828号,始建于1900年,由浙江湖州人集资兴建,占地约1.3万平方米。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湖州会馆为北洋军阀盘踞。1927年3至4月,这里成为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和上海总工会总会所。湖州会馆的大部分建筑已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日军炮火。

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湖州会馆修缮一新。在修缮中,为还原历史风貌、追溯初心之地,特地考证、复建了湖州会馆的牌楼,重现“青砖黛瓦、挑檐脊兽”的江南园林建筑风韵。红砖拱券与西洋风的铸铁大门,再现了当时石库门建筑与西方建筑、江南与海派融合的建筑风格。

据介绍,当年工人纠察队胜利夺取湖州会馆后,就是在牌楼大门前挂起总工会的巨幅牌匾、列队守卫,里面的厅堂馆所,也成为总工会议事、召开发布会的办公场所。

12幅版画描绘上海总工会

进入修旧如旧的湖州会馆,

江南风格的厅堂

四壁粉墙、花砖铺地,

中间高悬“上海总工会”牌匾,

还原了昔日上海总工会

夺取湖州会馆公开办公的场景。

会馆一楼有一张巨幅的老照片,

即是1927年3月24日

工人纠察队在湖州会馆门口列队、

护卫新生的指挥部的历史瞬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阶级总结了一次、二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教训,有意识地组建工人阶级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周密的部署、英勇的奋战之后,成功推翻军阀统治,获得伟大胜利。在胜利之后,选举成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也是在党的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这两项创举,使得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在此次修缮中,还精心创作12幅铜版画,历史的真实性与想象结合,以史叙事、一画一诗,以画写史,再现工运先驱风采,并形成一首由版画主题串联起的诗——

四大一出定纲要,五卅怒潮惊华夏。

明星初升光万丈,厉兵秣马斗志昂。

势如破竹七战捷,浴血北站莫可当。

巾帼救护情似火,壮士誓师意如钢。

攻克会馆声威壮,劳工导师领迷航。

市民政府初成就,三武壮举世流芳。

如今的湖州会馆,

是一幢140平方米2层砖混结构小楼。

一楼为红色工运历史展示厅,

设有预约讲解、图文观摩、

宣誓仪式等功能服务;

二楼为党群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提供党建活动、工会组建、

职工宣教、静工学堂、

文明实践等服务。

据悉,除了参观接待,湖州会馆将作为宝山路街道党群活动中心使用,立足打造一个集红色宣教、职工服务、群团活动、社区共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体。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进行参观预约。

阅读原文

来源:上海发布

㉓上高会战遗址——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旧址

江西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留存着诸多见证峥嵘岁月的史迹物证。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广播电视台影视旅游频道承办“守初心 担使命——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系列活动,一百件革命文物,一百个红色故事,一档节目,一个展览,一本读本。追根溯源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红色革命旧址,见证峥嵘岁月,目睹百年风雨,历经沧桑,依然矗立。让我们跟随“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第二季踏上红色之旅,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23

抗战史上的一座丰碑

建筑名称: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旧址

建筑年代:清代

建筑面积:310㎡

风格:中式

地址:江西宜春市上高县翰堂镇道陂自然村

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宜春市上高县翰堂镇道陂自然村,建于清代,原为民宅,占地面积310平方米。旧址门厅大门两侧抹灰条上写有两条标语:“军令重于山”、“纪律重于山”。

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旧址内景

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日本侵略军以赣西北的上高为中心,集结65000余重兵,发动了一次扫荡战。在以上高为中心10余县在内的区域,中国军队与日军侵略军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战,史称“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开始前,守备南昌附近的日军第11军与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正处于长达两年的相持状态中。对于没有稳定给养的日军而言,相持便意味着不断消耗。假如攻下上高,占领湘赣公路通道,便可沿线抢夺物资,并为其西进长沙打开通道。因此,日军于1941年初,决定趁其独立混成第20旅团、第33师团与第34师团皆在赣之时,组织一次“灵活、短距离的截断进攻作战”。兵分三路,以图将第19集团军包围至上高地区,一举歼灭。

日军向上高方向进犯行军

然而,在日军集结至南昌附近的同时,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也侦查到了日军的动向,并通过侦获的文件,察知了敌军攻打上高的意图。因此,我军队确定了以保上高为中心,采取诱敌至预设战场并歼灭的方针。因上高之得失,为敌我胜败之关键,所以中国方面将这场战役定名为“上高会战”(日方称“锦江作战”)。

上高会战经过要图

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中,上高作战不仅是一场获胜的战役,还是一次难得的、中国军队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的诱敌深入歼灭战。参战的日军第33师团、独立第20混成旅团均遭到重创,第34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据战后报统计,这次会战毙伤日军15000余人,缴获大量战利品。上高战役的胜利,不仅使受挫的日军第33师团推迟前往山西,而且在当时大大鼓舞了全球反法西斯同盟的士气,被当年国内各大报纸誉为“媲美台儿庄胜利的赣北大捷”。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缴获的武器

中国军队能够成功摘取这颗胜利果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面战场的指挥得当,以及将士们的骁勇善战。上高会战的各作战单位皆以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为总指挥,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成为整个上高会战中国军队指挥枢纽中心。

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

上高会战“坚守上高”的中心战略思想,是由罗卓英总指挥坚守才得以保证的。在会战开始的第3天,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召开参谋人员联席会,少部分参谋认为日军是扫荡战,因此,提出放弃坚守上高,主张待日军扫荡后撤退时再予以反击。此时,罗卓英表态:“上高以西,无阵地可守”。当某军参谋长打来电话,仍然坚持反对固守上高时,罗卓英接过话机大声呵斥,明确表态坚守上高,统一了全军的思想。

罗卓英将军骑马照

各参战部队官兵在正面战场的付出,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参战的中国军队第49军为原东北军,他们集家仇国恨于一身,抗击日寇骁勇无比,师长作战皆身先士卒。第49军在本次会战中阻截南窜之敌,破敌樟树、清江屏障,护卫锦江,克复高安,追击残敌,奠定了上高会战胜利之基。

第74军高级指挥官在官桥视察战场

49军第26师排长曾天耸是马来西亚华侨,家中世代经商,家境优渥。抗战后,因报国心切而投军。3月19日,曾天耸与日军在经楼遭遇,亲自冲锋与日军肉搏。他刺死日军8名后中弹牺牲,年仅22岁。临终前,他仍不忘嘱咐部下:“我死了值得,你们不要管我,快去冲锋。”

上高会战中追击日军的中国官兵

上高战役的胜利,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员各方面的协助。上高会战之时,正值皖南事变两个月后,新四军战士的流血牺牲让中国共产党人极为悲愤,上高的国民党特务也开始逮捕我地下党成员。然而,上高会战中的共产党员们却仍以民族大义为重,冒着被暴露的危险,在战略上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日作战。

当时,参战的19集团军与30集团军与上高本地,都有着不少地下党员。其中,当时的上高县长黄贤度以县长的公开身份,为支援正面战场作出了许多努力。

1940年初,身为地下党员的黄贤度,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上高县长。会战期间,黄贤度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了3万余民众支援参战部队。在官桥激战期间,黄贤度带领工作人员,冒着枪林弹雨,从后方赶到前线阵地慰问74军将士;当青阳桥被敌机炸断后,黄贤度亲自率领民工,肩背弹药箱,冲过浮桥,将急需的弹药送到镜山战场最前线。在前线指挥的74军军长王耀武见此情景,感动得流泪,同黄贤度紧紧地握手。

此外,中国共产党在上高会战中,也为动员群众支前作出了极大贡献。“军队没有民众,打不了胜仗”,这是当年《江西民国日报》战地记者采访上高会战后的感慨。在上高会战中,当地群众担负起破坏公路、阻碍敌人行进的重任;共献出稻谷15万担,木料数万根。

在官桥包围战时,从修水调来的增援部队来到上高边境的凌江口,因桥毁无船,不能渡过。此时,附近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和地下党组织及时协调群众,临时组成了架桥工程队。两岸老百姓撑来了大小竹排,甚至带来家中的门板、餐桌。仅用一天时间,便架起了浮桥,使我军辎重人马顺利渡江。谈到这次会战支前工作,罗卓英也多次提到“民众效命”、“民众用命”。

上高会战胜利后的庆功大会

上高会战结束后,罗卓英将自己使用的一个墨盒赠送给了19集团军总指挥部所在民宅的房东。该墨盒呈六角形,盒盖上刻有“个个还要爱国”六字铭文,是军民团结一致抗击日寇的见证。

“个个还要爱国”墨盒

上高会战是抗战时期相持阶段正面战场抗战国共合作取得完全胜利的典范战役,是我国抗日战争中十三次大捷之一,也是抗日正面战场二十二次影响最大的会战之一,更是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台儿庄等战斗之后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2013年,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高会战遗址

上高县所保留的16处上高会战遗址不仅数量可观,而且类型众多,几乎涵盖了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除19集团军总指挥部外,还有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部特务营旧址、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战地妇女服务团旧址、中国军队第74军战时指挥部旧址、中国军队第74军战时医院旧址以及多个战场遗址。

中国军队第 19 集团军总部特务营旧址

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部特务营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翰堂镇下山村竹埠自然村,建于清代晚期,原为地主左连山的居所,建筑面积928.34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特务营是以警卫勤务和执行战时特殊性任务为主的一支部队。上高会战期间,为了保护总指挥部的安全,作为警卫部队的特务营营部设在离道坡自然村不到十华里的竹埠自然村。除担任警卫任务外,还负责收集情报。在上高会战中,特务营在主战场最前沿发挥了尖刀作用。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74军战时指挥部旧址

第74军战时指挥部旧址位于上高县锦江镇凌江村,含敬庭翁祠、孝先翁祠两处建筑。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敬庭翁祠、孝先翁祠均为民国早期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40平方米;旧宅正面都为外八字门,其中敬庭翁祠大门两侧写有标语,内容为“发扬国魂、砥砺党魂”。

在上高会战中第 74 军作为中国军队主力打败日军,被誉为 “抗日铁军”,授中国军队最高荣誉“飞虎旗”一面。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74军第58师战时指挥部旧址

中国军队第74军第58师战时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官桥村。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建筑面积462平方米,建于清朝中、晚期,正面为外八字门廊,大门两侧墙壁上有当年书写的标语,内容为“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1941 年上高会战爆发,第 58 师就布防在上高官桥、宜丰棠浦一线,与第 57 师共同筑起抵抗日军进攻上高的最后一道防线。该旧址是中国军队第 74 军的指挥枢纽,见证了上高会战的胜利过程。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72军新15师战时指挥部旧址

中国军队第72军新15师战时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刘家村,原为民居,建于清代晚期,建筑面积397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第72军新15师会战初期集结于甘坊,作为预备队相机而动,上高会战后期中国军队转入包围歼灭日军阶段,第72军军长韩全璞率领新15师奉命从铜鼓三都驻地赶赴上高增援,在追击日军途中师部驻扎于此,指挥伏击日军,并成功全歼了东溃的日军一个炮兵中队,为上高会战的全胜作出了重大贡献。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 19 集团军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

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翰堂镇翰堂村,建筑面积710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9年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司令部驻扎在上高汗堂镇翰堂村道坡自然村期间,大批进步女青年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随军进入上高翰堂,组成妇女战地服务团。她们的主要任务是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定期组织演出,鼓舞士气,业余期间教当地小孩识字。上高会战胜利后,因国民党追查进步青年,妇女战地服务团没有随十九集团军转移,随之解散。

妇女战场服务团女青年们在抗日救亡期间深入前线,鼓动宣传,战地救死扶伤,融洽军民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旧址见证了上高会战这段历史,也见证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合作打日军的史实,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74军战时医院旧址

中国军队74军战时医院旧址位于江西宜春市上高县界埠乡堆峰村,原为晏国保私宅。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建于清代,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一进三开间,大门设在两山墙的南端,外墙高大,不露屋檐。主屋前有半天井,两侧为门廊,门廊之间没有隔断。

因房屋结构采光良好,能够为伤员治疗提供充足的光线,故将医院安排在此。上高会战期间,第74军战时医院积极救治伤员,为第74军提供了有力的后方援助。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江西省博物馆 、 上高县博物馆

视频:江西广播电视台

编辑:宋来源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