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旅游攻略-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必玩景点

吴迪
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8个梯级中的第一个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工程。是以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观光等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今日的万家寨已不再是“天高愁涧壑,荒边无树无鸟窝”的景象。8万多平方米的绿地和10多万株油松、垂柳,点缀着大坝厂房和生活区,点缀着黄河两岸的山坡;过去的荒山秃岭长满了绿树,过去的乱石滩变成了美丽的绿草坪。工程建设者用自己的双手培育起来的一草一木,与汗水浇筑的大坝融汇在一起,给万家寨勾画出一幅独特的风景——花团锦簇,松柏常青,山野披绿,大地吐翠,大坝高耸,高楼林立,碧波荡漾。

创多项世界之最的水利枢纽工程——万家寨(下)

无疑,对于偏关县而言,万家寨水利枢纽这一名片更加亮丽,也更加夺目。

万家寨水利枢纽是黄河中游梯级开发的第一级,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黄入晋的起点和龙头工程。整个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境内的喇嘛湾至山西省河曲县境内的龙口峡谷河段,左岸隶属山西省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工程主要由大坝、厂房、开关站、泄水涵洞、引黄取水口等组成。

工程是极端重要的。山西历来降水很少,水的问题已经影响、制约了全省的方方面面。由于缺水,已经给山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已经使山西脆弱的农业基础受到严重影响;已经使城市人民——特别是太原、大同、朔州人民的生活用水越来越困难;已经使山西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已经使采补失调,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给未来留下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和危机.....因此,当时从上至下可谓众志成城,包括引黄入晋在内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是山西的救命工程、生命工程,曾经有过“海内最富”辉煌历史的山西能否再度辉煌在此一举!

工程也是宏伟浩大的。其中的引黄入晋工程,是山西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大、难度最大的建设项目,仅山西省的动态投资就高达120亿元。整个工程由总干线、南干线、北干线三部分组成。从引黄工程示意图上看,俨然一个巨大的“人”字:总干从黄河岸畔始发,由西向东;到分水点后,一“撇”向南,过忻州直指太原;一“捺”朝北,经朔州折向大同。引水流量每秒48立方米,年引水量12亿立方米。线路全长452.4公里,途中建渡槽39座,倒虹6座;五级6座扬水站,总扬程636米,总装机42万千瓦;调节水库4座,总库容2.87亿立方米。你说这“人”字大不大?

但工程的宏伟浩大并不仅仅在于这个“人”字的巨大,它同时还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亚洲之最和全国之最。

引水线路总长452.4公里,其中209公里的引水隧洞加上泵站进出隧洞和管道,总长约300公里,为世界第一。

南干线七号洞(位于宁武头马营,引来的黄河水由此汇入汾河),单洞长43.5公里,比挪威伦达恩工程的引水隧洞长15公里,比英吉利海峡地下隧洞长7.5公里,堪称世界第一隧洞。

除隧洞外,其余部分均为地下管道。就是说,整个工程是一个封闭式的输水系统。因而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地下长河”。

此外,南干3号隧洞长26公里,居亚洲之首。

一级、二级泵站为长194.5米,宽15.1米。高33.8米。俨然一座地下大宫殿,比日本奥吉野地下厂房长36.5米,亦为亚洲之冠。

最大的水泵单泵流量每秒4.3立方米,为国内首创。

五级6座扬水站总扬程636米,把那么大流量的水提升这么高,相当于硬是把一条大河抬到天上,在全国绝无仅有。

可惜,这些工程大都处于地下,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看到,能够看到的只有一些孤零零地建于坡梁沟壑间的扬水站等建筑。但不要紧,光是枢纽工程的蓄水大坝,也足以让我们大饱眼福,大开眼界。

大坝为混泥土重力坝,坝高90米,最高处达105米,坝顶长443米,顶宽21米。库区总容量8.9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45亿立方米。坝底还设有4个中孔、1个表孔、5个排沙孔等共8个底孔,分别用于调水、泄洪、冲淤、排沙、排漂等。虽然同长江三峡的葛洲坝相比几近小巫见大巫,但是你如果立足坝顶,向下俯视,便会不由得产生惊心动魄之感。峡谷两侧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远远望去犹如蜗牛在缓缓爬行,而从坝底汹涌而出、奔腾南去的滚滚波涛,宛若一股细流,似乎变得规矩驯顺了许多。

此外还有一“最”,那就是工程开工之处架设的连接两岸、横空飞渡的人行天桥。人行天桥悬于枢纽工程大坝上方,宽1米,长493米,距河谷100多米,是亚洲最大最高的人行天桥。大坝施工期间,它是工人们来往于两岸之间或上下班的主要通道,如今已经成为游客体验空中行走、观赏万家寨水利枢纽全貌的绝佳去处。由于下面没有一点支撑,所以人行桥上,晃晃悠悠,俯身下望,头晕目眩,胆小者往往刚走一截就又退了回去。其实,天桥两侧有护栏丝似得铁索,正常行走并无危险,有胆大者还在上面跑步穿行呢!

整个水利枢纽工程于1993年立项,1994年年底主体工程开工,1995年12月截流,1998年10月1日下闸蓄水,1998年11月28日首台机组发电,1999年2、3号机组也顺利投产,2000年4/5/6号三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6台机组总装机108万千瓦,年发电27.5亿度。紧接着,引黄入晋一期工程也于2003年10月投入试运行,实现了向太原安全稳定供水的目标,每年可向太原供水6.4亿立方米;2011年9月,二期工程亦顺利竣工,正式通水,每年可向朔州、大同供水5.6亿立方米;此外,每年还可向黄河西岸的准格尔旗供水2亿立方米。这样,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不但极大地增强了华北地区的发电调峰能力,使山西的太原、大同、朔州和内蒙古的准格尔旗摆脱了缺水困境,而且还具有防洪、防凌和减灾功能,对促进华北地区以至整个中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已产生显著效益。

还应提及的是,在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利建设劲旅甚至还有意大利等国的国际施工队伍齐聚偏头关,会战万家寨,使得一向偏僻冷清的偏关县骤然成了热火朝天的战场和全省以至全国瞩目的焦点。且不说山西省机打班子的负责人,就是中央的众多领导,也纷纷莅临偏关,将他们的足迹留在了偏关大地上,这在偏关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身处“战场”最前沿的偏关人员,更是义无反顾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仅是引黄公路经过的48个村庄,就需拆迁1470处建筑物,其中包括瓦房、窑洞473间(眼),但村民们都积极拆迁,无一户刁难,无一户敲竹杠......所有这一切,已经编织为辉煌的一章,将永远铭记在偏关县的史册上。

摘自:田昌安《老牛湾》

俯瞰黄河干流上的万家寨水利枢纽 位于山西与内蒙两省交界

三盛公水利枢纽丨 万里黄河,仅此一景

黄河,从青海高原奔腾而下,穿越崇山峻岭以巨龙腾飞的身姿和排山倒海的气势,浩浩荡荡奔流向前,流经巴彦淖尔平原,好像迷恋这里的平川沃野,缓缓流淌,润千里牧场,沃万顷良田,禾为之丰,草为之荣,诗为之兴,歌为之美。但面对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谁会能说黄河是一个传说呢?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是亚洲最大的、也是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引水大型平原闸坝工程,素有“万里黄河第一闸”之称。

因为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存在,流经巴彦淖尔345公里的黄河,成就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拉开了黄河在河套平原上舒缓而富足的旅程。黄河之水到此放缓流速并因此恩泽百万人,不由得再次对母亲河的含义加深了理解。

1959年,在位于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接壤处,一项大型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动工,因为工程距离磴口县县城所在地三盛公东南2公里,便被称为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61年,三盛公水利枢纽截流成功,河水从这里缓缓流进两岸的良田,一条总长180公里的总干渠使河套灌区灌溉面积由过去的290万亩增加到870万亩,控制灌溉面积达1700万亩。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不仅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航运、公路运输、发电及工业供水、渔业养殖综合利用的闸坝工程,325.85米的拦河闸、巍然屹立在波滔滚滚的黄河上,成为旅游时代八百里河套独特的人文景观,使这里成为了河套引黄灌溉辉煌历史的展示台和了解河套悠久农业文化的窗口。

从三盛公南望黄河,如一面平镜镶嵌在两岸绿树中,让人怀疑这不是黄河,而是一面湖水;转过身北望,闸下公路大桥如黄龙卧波,桥下则是河水翻腾咆哮,一直往北而去;向右看,闸右是鄂尔多斯高原将一片广袤呈现于黄河视线内;向左看,闸左水利发电站气势雄浑,蔚为壮观,构成一幅立体的黄河大写意。可谓“万里黄河,仅此一景”。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运行以来,在农业灌溉、防凌防汛、工业用水、水力发电及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由三盛公游乐园、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河套源度假村三个景区组成的黄河三盛公风情旅游区,已经成为巴彦淖尔功能齐全的大型旅游景区。

在三盛公水利枢纽景区公园里有这样两个景点:一是籁之音;二是同心锁。古筝雕塑平躺于黄河河畔、三盛公水利枢纽景区公园的艺术广场,长27.5米、宽6.5米,重56吨,有21根钢丝琴弦,筝头以褐色为底纹,写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筝面板为淡黄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同心锁是三把锁环相扣的巨锁,银白色锁面上刻着“永固”、“永昌”、“永恒”六个大字,而“同心锁”雕塑由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中拆卸下来的拦河闸“退役”闸门制作而成,高27米、重240吨。

这一琴一锁,向人们讲述着巴彦淖尔这片土地上那些除三盛公水利枢纽之外黄河的灌溉往事。(选自《到巴彦淖尔来看中国》一书)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