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郑家大院旅游攻略-天津郑家大院必玩景点

浪哥
天津郑家大院

介绍 郑家大院坐落于葛沽镇。清末民初竣工,因系郑氏宅第,故称此名。占地6000平方米,由6个四合院组成,兼有东西两个跨院,建有地窖、角楼,共计房屋百余间,院内有甬道,院与院之间有月亮门相互连接,大院环套小院,院墙上镶嵌石雕动植物图案。房屋一律为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前廊后厦。做工精细,用料考究,砖瓦全部在一个窑内烧制,,天津郑家大院,天津郑家大院简介,天津郑家大院-津南区天津郑家大院旅游指南

天津是巨商大贾聚居之地,安家大院有天津市现存唯一地下金银库

天津是巨商大贾聚居之地,宅院斗富显富各具特色,尤其隔扇是宅院建筑之“眼”,隔扇做工之精、用料之良、样式之奇特,在清末民国初时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安家大院集中了天津豪门大宅隔扇之精华,共放置陈设三百余扇近百种,成为中国北方隔扇最大的展示场所。

天津的古镇杨柳青,有一条人称豪富聚居的风水宝地估衣街。街南有中国华北第一大民宅的石家大院,仅一路之隔的街北有更古老的的安家大院。安家大院与历史共度了150个春秋,更见证了古镇的繁华与喧嚣,记载了岁月的痕迹和风貌。

安家大院建于清朝末年,宣统年间它是一个双进的四合院,里面建筑结构没有什么华丽的东西。比较朴实基本上符合安氏的家风,但在当时来说算是最讲究的房子。

一百多年过去了,安家大院处处都刻上了历史的年痕。安家大院是具有传统特色的四合院,青砖灰瓦红雕镂,安静祥和。三个院落,院院相通,穿园过廊依旧是旧时风景。

安家大院不愧为古镇名宅,它是天津历史文化的财富,让我们永远珍惜这宝贵的历史遗存。安家大院旧宅地下还有一处遗存的金银库,这个旧时有钱人家藏匿珍宝金银的地方,是天津现代仅存的完整的金银库。

走进大院,内心突然变得宁静,这里仿佛与世俗隔绝,青砖古瓦,鸟语花香,葡萄架下,阳光斑斑点点,温馨而静谧。

现在,除了石家大院、安家大院修葺完毕,对外开放以外,其他大院正在外掘完善整理,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展现当年大院文化、运河文化、杨柳青民俗文化的风采。

张店沣水有个张家大院!主人曾任天津知府!

邹家大院,为南北轴向,三进门的三套四合院,是清代光绪年间顺天府(现天津市)知府邹振岳的故居,占地20多亩,是张店区唯一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官宅。

邹家大院坐落在沣水镇昌城村,虽然历经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多次战争洗礼和政治运动的摧残,仍然基本保存了原貌和建筑结构。该故居建筑幽雅,庄重,美观坚固,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特色。

整座建筑框架为即相互贯通,又相对独立的三套四合院。每套四合院为进院厅堂,左右厢房和南北朝向的主房。其建筑多采用雕琢精细的大方石砌墙基,大青砖磊墙,四梁八柱做房架,木椽黄板做屋顶,其门窗宽大厚重,窗棂多采用优质木竖棂或方棂,有的木结构上雕饰精灵图案,房顶一律精细黑瓦。许多石雕精美异常,充满清代文化特征。 邹家大院的建筑风格无疑是清代建筑官宅的典型缩影。

邹振岳,字岱东,出生于沣水镇昌城村,从小聪颖好学,喜欢读书,时在济南府泺源书院任主讲的湖南道州名士何绍基闻此子之名,便将其收归门下,成为他的得意弟子。从此,邹振岳在名师指导下,学识,书法突飞猛进,并在科举场上连奏高歌,咸丰11年,(公元1861年)中举人,同治2年,(公元1863年)中进士,同年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在翰林院时有一往事一直被传为美谈。一年,邹被派往江浙一带巡视学政。

自古以来,江浙一带辈有才子,文风颇盛。清朝年间,朝廷许多重要的官吏出自江浙。特别是来该地区上任的文官,没有几份真才实学难当其任。邹振岳虽然不是到当地任职,但是,受朝廷委派来巡视教育,那也非同小可。可偏偏当地官员听说派一山东人寻视江南学政,未免有轻慢之意,想出几多招数以试其能。

一天,他们陪邹振岳乘船穿水缓缓而行,只见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有一鱼翁持篙击打跃出水面的飞鱼。地方官员即兴赋诗:

万顷碧波立鱼叟,绿水皓发何风流;

竹篙作笔任潇洒,银光粼粼飞红绸。(一种鱼)

船上陪同人员击掌叫好,乘机说到;久闻邹大人素有才名,请指教。邹振月微微一笑,随口吟来:

手执长篙杖激流,高声喝断吴江秋。

一条玉带分再合,万斛明珠散复收。

众人听罢,无不为他气势磅礴的诗句所震撼。邹振岳到某地后,要巡视学馆。当地教谕率诸多学子迎接,大门外还聚集了许多看热闹的民众。只见学馆门上贴着一副大红对联。上联是;“咱江南,多诗多画多才子”,下联却空着。邹振岳知是有意发难。健步向前,提笔写道;“俺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在场的都是读书之人,知道;一山------ 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无不名扬海外!自此对邹振岳另眼相看,谦恭有加。

同治5年,(公元1865年)邹振岳外放出任直隶省怀安县知县。那时,怀安县地处边远荒凉之地,文化落后,乡人愚昧,民众多不习文,历史上从未有人中过功名。邹振岳知怀安县后,积极筹建书院,广招名师,兴办教育。自此以后,怀安县文化层次逐渐提高,生员金榜题名者络绎不绝。

邹振岳从小跟着继母长大,事母至孝,继母亡后,即上奏朝廷,回乡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历任饶阳,清苑县令。在知清苑县时,时逢大旱,邹振岳带领从人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历经数月,引泺水入清苑县境内,灌溉农田,使广大穷苦百姓顺利度过难关。不久,邹振岳因政绩突出,升任易州,直隶州知州。

易州是清朝历代皇帝的陵寝重地,守护陵寝的官员多为满洲旗人,他们所需的日常费用多由易州供给,旗人专横跋扈,少不如意,便恶语相加。邹振岳到任后,整顿州治,巧妙的处理和化解了各种矛盾。

在直隶州任知州时,邹振岳集石口,张家口,多轮诺尔三地的民众,开垦荒地九十余頃,使得昔日荒坡变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仅此一项,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民的温饱,每年还可为朝廷征银一万余两。时任封疆大吏的曾国藩,左宗棠对其才能赞赏有加。曾国藩在任直隶总督时,对他的荐语是:“才优,守洁,振奋,有为,育土,爱民,均能出以实心。”

当时任大清军机重臣的李鸿章看到曾国藩的举荐信后,十分惊讶:“文正公荐贤考绩,评语从来没有超过八个字的,对此人如此看重,看来确是一位能臣。”因而对邹振岳青眼有加,将他升为宣化府知府,既而调直隶首府保定府任知府,不久,因功升任候补道台,天津知府,加二品衔,赏带花翎。

光绪19年夏,(公元1893年)子牙河泛滥成灾,滔滔洪水危及两岸人民,邹振岳带病与军民日夜坚持在抗洪第一线,终因积劳成疾,死于任所,终年63岁。邹公死讯上奏朝廷后,光绪帝下诏国史馆为其立传,以表彰他的功绩。

邹振岳书法

邹振岳的书法在当时堪称一绝,他精通汉隶晋草,特别是他晚年后的行书,自成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他的作品深受当朝权贵李鸿章的赏识,为当时达官贵人争相购买的藏品。在昌城村南,过去曾有邹振岳的一座神道碑,当时老百姓称作夸官碑,顶端刻有“圣旨”二字,下端刻有“皇清诰授资政大夫,在任候补道台天津知府岱东邹公神道。”可惜石碑毁于十年动乱。现在邹家后人依然人才辈出,多人在北京或外地为官从政。

邹家大院囵廓基本完整,只要迁出现居住的几户村民,投入部分资金进行整修维护,即可恢复原貌。为发挥其效益,可考虑建成昌国古城“民俗博物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来源:淄博二三事

编辑:亓若琳

监制/审核:孟令海

说说天津卫——天津八大家的大盐商黄家

食用盐的制作与使用起源于中国,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在中国,食用盐一直有很高的地位。传说当中,黄帝有一个大臣,叫做夙沙的诸侯开始用海水来卤煮,煎成了盐,而且颜色还有 5 种之多,那就是青、黄、白、黑、紫五种颜色,现在来说的话,中国人大约是在神农氏的时代开始开始用海水来制盐的,其实说起来,中国最早的时候的盐其实就是从海水里面来的。

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历朝历代都实行专卖制度,当然,历史上《盐铁论》及其专卖制度,是因为税收原因而为国家垄断,目的是增强封建王朝的经济实力。在秦朝时,已经开始对盐、铁固定价格的垄断,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对一种主要商品进行国家垄断的已知例证。当时盐的收入不仅用于军队开支,而且还用于修筑包括长城在内的防御建筑。盐引是宋代以后历代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

宋庆历八年 (1048年),兵部员外郎范祥变通盐法,由折中法的交实物改为交钱买盐钞,商人凭盐钞购盐运销,官则用所得之钱收购粮草。由于盐钞发行过多,盐钞法败坏。宰相蔡京于徽宗政和三年 (1113年) 行盐引法。盐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销外路,短引销本路。严格批缴手续和缴销期限,长引1年,短引1季。限定运销数量和价格。

明清时期,如果想要合法贩盐,商人必须先向政府取得“盐引”。每引一号,分前后两卷,盖印后从中间分成两份,前卷存根叫“引根”,后卷叫“引纸”,亦即盐引,交给商人作为特许经营的凭证。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的“行盐区”卖盐。盐商以重金领到盐引,可以垄断一地区盐的销售,许多盐商因此而暴富。“八大家”中的益德裕高家、长源杨家、振德黄家、益照临张家都是以经营盐业而发家的。振德黄家因清道光年间接办盐引而发家,“振德”为其盐引号。益照临张家创业人张锦文曾在大盐商查家任管事,后在查家的资助下接办盐引,几年之中成为“八大家”之最富者。且张锦文因助官府阻截捻军袭津有功,被清廷授予一品衔,其子二品衔,其孙授举人,可谓既富且贵,为“八大家”中少见。

黄家世居天津,于道光年间接办盐引而发家。创业人黄静山,聚敛有术,暴发致富,惟不到 50 岁就死去,由黄星桥(又名黄铁杉)继续主持家业,成为天津的大盐商,因其盐引的字号是振德,所以称为振德黄家,黄星桥曾任芦纲公所纲总,是当时盐商中最有实力者。盐务之外,黄姓先后开设有永利银号、义德泰绸庄、当铺等等商号,但盐务乃是其家的主要财源,远远超过其他营业。

黄家大院的正门是一座高大的门楼,黑漆门板,院内的迎面是一面大影壁墙,影壁后为中院,两侧为东西跨院,西跨院作为客厅,再西侧是一座小巧精美的花园,当年园内花木扶疏,亭廊,饲养仙鹤,孔雀、梅花鹿及很多鱼盆,养着名贵的金鱼。 建筑装饰考究,砖雕精美,连屋顶的烟道出口都为砖雕宝瓶式和花篮式,瓦当和滴水上也刻有虫鸟花卉,中院之后是南院和北院,南院内又分为四个院落,还有戏楼和佛堂。 黄家大院胡同一侧临近清真巷和清真大寺,为回民居住区。 在拓宽大丰路时,黄家大院的许多房屋被拆去了,如今这里已经是 地铁一号线西北角站 。

另外在隔着北城根八条胡同的祝德里还建有黄家东花园。黄家在针市街还有多处房产,黄家大院对面是黄家的侧室居住的外宅,黄家的五少爷黄五因斗鹌鹑,挥手之间曾输掉了针市街上另外一座大四合院,竟毫不吝惜。另外黄家在南运河故道的西大弯子还建有一座黄家花园,该园是在建于康熙年间名园问莲圃基础上修建的,是以水景取胜的园林。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天津地图中,多有黄家花园的标注,但少见“依园”之称。可知,黄氏依园与水西庄相距不远。1962年后,天津市民族中学就由怡和街口搬迁到黄家花园后胡同旁的校址(现址在复兴路上,改名为红桥区外国语学校。四层红砖楼还在)。

黄家在盐务的经营上与其他盐商不同。首先,他家干盐务历史长,资力厚,有力量使手内常有存盐。遇到两淮盐务缺运之时,他们拿出存盐给属于两淮的各县应急,从中取得暴利。其次,黄姓因为销区县份多,盐务范围最大,先后有河南省舞阳、偃城、内黄、孟县、修武、阳武、温县、西华、济源,河北省威县、广宁、武强、赵州、献县等,以及在大兴、宛平两县的京引里租办的盐引1800余道。特别在河南,无形中建立起一个商业网,用售盐之款在各县之间贩运土货,并将土货运至天津出售,获利甚大。第三、私盐为盐商不可避免的损失。清政府的盐巡营成立于光绪三十年。在那以前的巡缉事务,皆由各商自己的巡役担任。巡役与私贩斗争,发生血案,极为平常。私贩有时全家被祸,死伤多命。巡役也常有死伤。

清末黄姓当家人黄铁杉,每到河南引地巡视,带领多数巡役,横行各县,声势浩大,官府并不加禁阻。因黄铁杉行三,就给他起一绰号“黄三大王”,为山大王的双关语。黄三大王喜欢豪赌,曾于一夜之间把单街子一带市房输了,又曾一掷输去银洋二三十万。这些房产大部分为大买办吴调卿父子所得。黄家在针市路北之新宅,也经黄三大王转瞬输给李鸿章的亲兵头目王某。进入民国后,随着盐务利益日薄西山,黄氏家业更是日渐败落。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