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旅游攻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必玩景点

乌鸡哥哥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占地面积五千八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中央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围设两层展厅。展览的主题为“海洋的旋律”,以二百余件出土文物及与海洋文化、妈祖文化有关的船舶、建筑等复原模型和三百幅图片,向观众展示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文化实践活动、天津城市的起源、妈祖文化现象、遗址的发掘等内容。

博物馆前广场矗立一通柱式雕像,通柱象征桅杆,外包石材,采用浮雕手法,自下向上雕刻着代表元、明、清三代不同的海洋图案。柱的顶端立一尊妈祖像,为一年轻民间少女,双手轻轻地捧在胸前,双目远望,衣上的锦带随风飘舞,似在期盼远航的人们平安归来,期盼祖国早日统一。

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后,为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开辟了东南沿海到直沽的漕运,东南沿海的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大都。为了保证海上航行的安全,元政府于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一二八一至一二八四年)在大直沽修建了天妃灵慈宫。这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妈祖庙。它与福建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为中国三大妈祖庙。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至一九九九年一月,天津市考古工作队在天妃宫遗址发掘出元代建筑基址与明、清时期的天妃宫大殿基址,并出土了大量的元、明、清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二000年九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专程对遗址进行鉴定,确认大直沽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原生点,天妃宫则是这个原生点的标志,是天津历史上唯一极为宝贵的遗迹。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存,天津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建立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资讯丨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即将“花式”迎客

大唐,一个璀璨而包容的朝代,

金戈铁马,万国来朝,

玲珑宫阙,迢迢大道,

罗衣飞扬,轻歌曼舞,

诗词歌赋,辽阔疆土……

纵使借用诸多华丽的辞藻,

也难以形容出它万分之一的辉煌,

日转星移,朝代更迭,

大唐永远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颗明珠,

亦是多少人魂牵梦萦的向往。

心之所向,梦回大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大明宫,便是寻梦盛唐的好地方。

走入宫门,好似恍然间闯入了大唐梦境,

一股千年古迹的浩然之气萦绕心头,

激荡着澎湃心潮,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去寻找,

去唐朝遗址中追寻唐风古韵,

于琼楼玉宇中寻找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时代更迭,奔腾远去的是时间,

而时间走过,留下的痕迹是遗址。

若想窥得大唐风貌,

不若去焕新后的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一探究竟。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初入 【序厅】,

大明宫形象墙跃然眼前,

重重宫殿剪影应和着柔和的光线,

一瞬间,巍峨与温情并重,

尽显大明宫的大气与包容。

行至 【千宫之宫】,

这场时空穿梭之旅才算正式开启。

3D mapping数字投影技术让唐朝近在眼前,

大明宫前朝后寝、三朝五门的布置格局;

沙盘旁鸱尾、龙纹供灯石柱等文物实体;

无一不在展示着大明宫建筑的巨大体量。

加之大明宫古今对照电子地图,

足以让人在古与今的时空间隙“反复横跳”。

轻叩鎏金铜铺首,宫门微启,

一眼千年,看尽大明宫的前世今生。

穿越盛唐,来到 【如日之升】,

细细观赏大明宫恢弘的营建历程。

全息技术,幻影成像,

科技与历史的结合,

让唐朝十七帝“活”了过来。

唐太宗就这样缓缓走来,

向大家讲述着一段段大唐风云,

看着葡萄瑞兽纹方砖、三彩马等展品林立身边,

恍惚间,

便被拉进了唐朝那些熠熠生辉的传奇故事之中。

进入展区,

去体验“大明宫朝寝十七帝”

立面静态画面衔接CG的特效转场,

不仅能和“唐太宗李世民”

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还能和超写实杨玉环来一场唯美邂逅,

用技术手段将“唐朝名人”邀至现场,

实现与游客的面对面实时互动。

“如日之升,则曰大明”,

唐朝共历289年,

在大明宫存续的 240余年中,

有17位皇帝日常朝寝在大明宫,

来到此处,

便可将唐朝诸帝朝寝宫室变迁纳入眼底。

大国风范,体验 【万国来朝】。

有了墙面互动技术与三折幕技术的加持,

为大家营造出了沉浸式的感官享受。

在这里,唐朝精致贵族的一天开始了,

随着一首《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元日大朝会缓缓拉开序幕。

元日即夏历正月初一,

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

亦是最受唐朝君臣重视、

规模最为盛大且仪式最为隆重的节日。

大朝会上百官外邦朝贺、进贡,好不热闹。

在此尽可亲身体验

唐代政治风貌、外交事宜等文化制度。

当然,只要你完全“入戏”,融入其中,

朝会之后,还能通过VR技术,

“换上”唐服,“画上”唐妆,

欣赏一出《霓裳羽衣舞》,

将贵族生活进行到底,

让参观者在这里编织一个完整的盛唐美梦。

时空转换,在此 【守望辉煌】。

1956年,一块石碑的发现,

让尘封许久的大明宫再现于世。

藏于此间的每件文物展品

都好似怀揣着千年记忆想要讲给你听,

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众多“唐潮”粉丝来此寻觅盛唐的印记。

如今,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全面焕新,

即将和大家见面,

未来还有更多项目有待解锁,

大明宫的惊喜,就等你来一一揭晓啦!

来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龙湾遗址博物馆明天开馆!去龙湾游玩提上日程了吗?

激动!!!

潜江人又多了一处旅游打卡地

那就是

龙湾遗址博物馆

龙湾遗址博物馆将于11月3日正式开馆,该馆位于龙湾遗址放鹰台遗址群重点保护区西侧,占地面积3公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夯土台基造型,是龙湾遗址出土文物典藏、陈列和研究重要场所。其馆内有《天下第一台一一章华台》大型文物主题展览,展览分“非我莫属、发现龙湾、章华之胜、任重道远”四个部分,从荆州片区大遗址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切入,介绍早期楚国园囿、宫苑的形制和功能,阐述春秋初期江汉间的地缘政治格局,春秋中期以后楚国的疆土变迁,故事性演绎吴晋结盟,向戌弥兵、灵王兴霸等历史背景。

同时

该馆运用微缩模型场景

将还原楚灵王大兴士木

举全国之力,耗六年之时

修建举世闻名的章华台壮丽场面

并展出黄罗岗、放鹰台、郑家湖等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讲述龙湾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

该馆将结合

全息成像、幻影成像、VR等数字技术

形象地解读

楚章华台的建造、结构、规模、布局

届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观众将目睹章华宫的建筑大观,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从而感受章华宫的建筑之美。

游玩小提示

只需要花40元

就可以玩遍

龙湾章华台景区与龙湾遗址博物馆哦~

潜江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新媒体中心

大家都在看

点赞!这套健康扶贫新模式将让更多潜江人受益……

老新镇秀河村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依托这种产业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

2021年完工!潜江-天门汉江大桥正式开工,全长6.740公里!

市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召开,讨论了这些事情……

行人闯红灯被喷水雾,潜江街头惊现“神器”!带你解锁新姿势

编辑丨熊畅 李亚

监制丨黄颖高

大明宫遗址区:当好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引擎

每座博物馆,都是鲜活的传承,浓缩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今天,大明宫遗址区,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陶瓷艺术博物馆、唐都新碑林博物馆和圣普美术馆八座博物馆星落排布,在遗址区形成了集遗址、考古、文物、书法、陶瓷、石碑为一体的博物馆集群。

从无到有,从有到繁。短短数年间,能聚集和建成如此规模的博物馆集群,得益于大明宫遗址区在博物馆建设上的体制创新,也得益于区域文旅产业的跨步发展。近年来,遗址区统筹博物馆发展,以文化“一盘棋”的发展思想迈步前进,实现了拓展公共空间、弘扬历史传统、打造特色文化的良性循环,探索并总结出一条一流博物馆集群的特色发展之路,有力地提升了大明宫遗址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实力,谱写出文化哺育城市建设、市民共享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动人篇章,为大西安建设博物馆之城提供强劲引擎。

发展

八大博物馆并蒂开花 政策扶持引来文化金凤凰

时间倒回十一年前,2007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一时间这处盘踞在龙首的大遗址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以此为圆心,文化脉络汇聚此处,北城文化张力辐射扩张。载文化之厚重,传文化之精髓,博物馆应运而生,经过数年发展,如今,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四大国有博物馆并驾齐驱,释放自身魅力,讲述着保护大遗址、探秘考古学、传世文物精品、记录工业文明的传奇故事,也印刻着大明宫千百年间的文化基因,成为了解大明宫历史,感受大明宫文化的重要载体。

与国有博物馆并蒂的是遗址区内遍地开花的私营博物馆: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陶瓷艺术博物馆、唐都新碑林博物馆及圣普美术馆,数年间,大明宫遗址区在加快国有博物馆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扶持民营博物馆,开创了博物馆发展的新局面。“民间收藏是文物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生存发展却举步维艰。”作为遗址区扶持引进的一家民营博物馆,唐都新碑林博物馆对李鸿诚、印建幸夫妇和大明宫遗址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大明宫遗址区为唐都新碑林的入驻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相对缓解了民间博物馆的运营成本,石碑镌刻与恢弘的盛唐文化相得益彰,这些年,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流也不断攀升。”大明宫唐都新碑林馆长印建幸说,“今年,我们准备深入挖掘大明宫历史文化资源,并以唐代梅妃形象为主题,做出专属于大明宫的梅妃文化,同时,我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全面升级博物馆展陈,开启唐都新碑林二期工程,真正做到展陈、互动相融合。”

近年来,为了扶持引进像唐都新碑林这样的民营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区根据西安市《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了鼓励、引导、扶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各类博物馆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解决了民办博物馆建设运营中的实际困难,激发了民间资本参与遗址区博物馆建设的热情。下阶段,大明宫遗址区还将通过不断优化扶持政策,吸收引进更多的民办博物馆,不断壮大博物馆聚落,打造博物馆规模化发展的最佳平台。

特色

主题多元化 专题性博物馆丰富区域文化内涵

文化自信和自觉,离不开文化传播。博物馆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市民充分理解、享受到城市的文化发展成果。但目前,国内博物馆大多是综合性博物馆,而专题性博物馆相对较少。专题博物馆不但便于展品的收藏、保护、研究和诠释,提高专业化程度,而且有利于中小型博物馆朝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同时也便于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社会调配。

大明宫遗址区在博物馆建设发展初期,就扼制了发展不均的可能性。如今,大明宫遗址区在提升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考古探索中心等国有博物馆展示展陈,讲好大明宫自身故事的同时,全力扶持专题性博物馆发展,丰富区域博物馆文化内涵,为书法、陶瓷、石碑、美术等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感受历史、触摸文化的优良平台。

其中,作为首驻大明宫遗址区的私营专题性博物馆,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就是从专业艺术的角度出发,融文物展示、书法体验、互动展示为一体,搭建出书法艺术的国际交流平台,展示各地区书法艺术优秀作品,让普通民众能够近距离接触书法文化,陶冶情操。此外,陶瓷艺术博物馆、唐都新碑林博物馆、圣普美术馆也以其专业的文化内涵,物化文化发展史,全面展示了人类伟大的艺术创造力,满足人们追求艺术之美的文化需求,为大明宫遗址区建设博物馆之城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传承

激发文化活力 主题活动“串联”博物馆

承先人之创造,开后世之生面。文化不是沉睡在博物馆的文物,它是流淌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也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承。如何激发文化活力,使博物馆走下神坛,真正融入群众,让文化血脉代代相传,成为各大城市建设博物馆之城的一大重要课题,而作为西安北城重要的文化支撑板块,近年来大明宫遗址区创新发展模式,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串联”博物馆,形成博物馆聚集效应。博物馆是文化的物化形态,盘活博物馆资源不仅要讲好文化故事,更要聚拢人气,进而吸引更多的粘性粉丝。近年来,大明宫遗址区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开展了文物换展、文化交流、文化讲堂、教育研学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全面提升遗址区博物馆品牌形象,使遗址区粉丝呈几何倍数增加,大明宫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发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首届大明宫“小小考古家”举办以来,大明宫遗址区紧抓青少年教育资源,从主题活动到研学之旅,大明宫遗址区不断调整研学产业模式,依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及大华1935各大博物馆,充分挖掘区域各种文化资源,发挥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工业文化优势,丰富“旅游+教育”内涵,并结合各阶段学生特点,强化实践体验内容,深入遗址区各大博物馆,在打造主题鲜明、特色凸显的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的同时,也将各大博物馆紧密串联,形成“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全面助力大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

如今的大明宫遗址区,博物馆事业生机勃发,一条饱含文化情感的精神纽带在这里编织、飞舞,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闪烁着十三朝古都的富有:一座博物馆,一份智慧和信仰;一座博物馆之城,一个城市的灵魂与气度。今后大明宫人将持续发力,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拉动着“博城”建设的强大引擎,谱写着典藏人类文明的文化赞歌。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