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档案馆旅游攻略-房山区档案馆必玩景点

新浪哥哥
房山区档案馆

房山区档案馆成立于1960年,是一个区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是房山地区永久保管档案资料的基地。建馆之初,档案馆只保存了36个全宗的文书档案共5370卷,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12月,我馆现有馆藏档案200个全宗,231232卷(件),排架长度2113米。其中,馆藏纸质案卷档案205151卷,光盘173张,录音档案21盘,录像档案47盘,照片档案11452张,实物档案1793件。馆藏资料13240册,电子文件16866件。有清代、民国及建国后全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形成的重要档案,也有反映本地区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史料。馆藏档案较早的是清朝民间土地房屋的买卖契约,最早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5年)的土地买卖的地契。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266卷,形成于1937至1949年。主要有原房山县、良乡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对敌斗争中,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土地改革、政法工作、社会治安、民政工作、工商税收、文化教育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形成的工作计划、总结、意见、指示、汇报、调查表、统计表等材料。馆藏民国时期档案1193卷,记录了1934年至1948年房山县、良乡县的一些基本情况。馆藏1949年至1958年的档案,较系统地记录了原河北省房山县、良乡县在开展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恢复生产建设的情况。馆藏1958年至1999年的档案,记录了房山区(原北京市周口店区、北京市房山县)在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情况。

文书档案:有区(县)委的常委会会议记录,历次党员代表会大会文件,有区(县)政府(人委、革委)办公会会议记录,历届人代会文件材料,有区划、组织机构、人事编制方面的方案、批复、通知、调查统计表、人员名册,有-工作的意见、报告、总结及-对象名册、原工商业者区别为劳动者审批表、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的有关材料,有农村、农业的生产、管理、分配、统计工作的通知、规划、各类经济承包合同、多种经营、调查统计表、普查材料,有工交邮电工作的调查报告、规划意见、指示、总结、工业普查的材料,有财政金融、工商管理工作的通知、计划、总结、报告、规定,有城市建设、房地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意见、规定、报告及私房改造、房屋普查资料,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工作的规划、安排、总结、统计表,有文化文物、教育、体育工作的计划、总结、通知、汇报、统计资料,有科技工作的规划、意见、总结、报告及“星火计划”、“科技扶贫”的材料,有民族宗教工作的意见、计划、总结,有优抚救济工作的报告、调查,有转业军人、军烈属的登记表、安置计划,有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安排、意见、管理办法、统计表和登记表,有职工招工登记表,有介绍房山自然资源的地质勘探调查报告、统计、总结、煤炭及矿石开采情况,有整党、整风、整社、“一打三反”、“四清”、“文革”等运动的安排、计划、总结、报告及落实政策的材料,有反映六十年代房山先进模范代表——“十二面红旗”的事迹材料,有七十、八十年代全国劳模徐庆文、仉振亮和南韩继、窦店村的事迹材料,有1974年至1976年、数千人汇战、开凿“胜天渠”的材料,有反映国家领导人视察房山工作的材料,为毛主席纪念堂敬献汉白玉的情况及纪念建党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为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亲笔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手书复制件等材料。

科技档案:有农业区划工作的指示、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现状图、示意图、成果应用材料,有水库、河道、灌区的 工程设计方案、施工、竣工图,有水文地质、气象气候、地下水方面的规划、勘测资料,有楼房建设的工程文件及竣工图。

会计档案:有部分立档单位的会计年度报表。

声像档案: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北京市领导来房山参观、视察、指导工作照片及影像资料,有国际友人来房山参观访问的照片,有房山区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照片及影像资料,有关于农业、水利、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工作的照片及影像资料,有城镇建设新旧对比照片,有房山区域内名胜古迹的照片。其中较早的有1940年侵华日军拍摄的河北镇河南村老百姓当时生活情况的照片;有1949年房山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会场照片。

实物档案:有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夏季粮油创高产的奖状,有国防部、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农业部、林业部、环保总局、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单位颁发的有关征兵、基础教育、计划生育、体育、卫生保健、农林业生产、环保等工作的奖杯、奖状、锦旗、证书、牌匾,有房山区域内矿物岩石标本,有各立档单位作废的印章。

馆藏资料: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工具书等方面的图书,有中共中央、国务院、河北省省委、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通县地委在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关于整党、整风、政法、肃反、军事、工交财贸、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文件,有《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的合订本。其中最珍贵的有:解放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光绪15年、民国13年编修的《良乡县志》,民国17年编修的《房山县志》,反映房山旅游及景观的《上方山志》及1950年至今的《北京日报》合订本等。

禅城区档案馆组织党员参观佛山发展历程展等展览

为加强乡情地情教育、开拓工作视野,提高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和第二季度“党员政治生日”活动,2019年6月18日,禅城区档案馆组织党员到市档案馆参观佛山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展、“佛山足印——佛山发展历程展”、地方志成果展、档案珍藏馆等展览。

“走进乡村品味佛山”佛山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展以普查资料为基础,选取近200张图片,展示了全市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古建筑、民俗风情、民间技艺、红色传承等内容,使党员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本土文化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佛山足印——佛山发展历程展”以历史档案资料为基础,采用声、光、电等多种介质,以及图片、文字、实物等多个载体,展示佛山市的“前世”与“今生”,介绍了佛山市在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及发展成就,极具参观价值。在参观过程中,党员们驻足观看了市档案馆拍摄的专题片《解放佛山》,回顾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佛山的珍贵历史,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加强了党性教育和锤炼。地方志成果展、档案珍藏馆展示地方志、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党员们纷纷表示这些展览使人大开眼界,对做好本职工作有了新的启发。

此外,区档案馆一行与市档案馆的领导就相关工作进行深入地交流与探讨,为推进禅城区的地方志、档案事业发展积累了经验。党员们在参观之余,深感震撼,产生新的动力,表示要对标先进、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爱国情怀投身到区档案馆的各项工作中。

区档案馆一行参观“佛山足印——佛山发展历程展”

参观展览合影

青浦区档案馆新馆开馆!一起听听青浦区档案馆的故事~

青浦区档案馆新馆开馆了!

这个承载着无数“青浦故事”的地方

从过去到现在

有过怎样的变迁?

一起了解

▲1965年8月建造的档案馆大门

青浦档案馆始建于1958年11月,是在县委、县人委机关档案室的基础上合并建立“青浦县档案资料馆”,1959年改名为“青浦县档案馆”。1965年8月在原县政府内(环城东路2号)建造档案库房及办公用房,面积800多平方米。1987年4月陈云同志为档案馆题写了馆名。

▲1965年8月建造的档案馆外景

▲1965年8月建造的档案馆库房

2001年7月档案馆搬迁至公园路86弄28号,总建筑面积4020平方米,库房面积1800平方米。

▲2001年7月建成的档案馆外景

▲2001年7月建成的档案馆大门

▲2001年7月建成的档案馆库房

▲全体职工在2001年7月建成的档案馆门前合影留念(2019年5月31日)

2019年5月27日青浦档案馆搬迁至秀泉路450号,总建筑面积14176.6平方米,档案库房面积6000多平方米。

▲2019年5月27日青浦档案馆新馆开馆

新投入使用的青浦档案馆作为城区核心公共建筑,融入青浦的整体城市风格,既体现了江南建筑的神韵,又坚持当代建造的匠心。时间巨构、层叠书架。立面百叶及表皮肌理既暗喻了古代记录历史的竹简,又抽象表达了装满卷宗档案库柜的厚重感。

▲2019年5月27日新馆窗口查档第一单

在六十多年里,青浦档案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硕果累累。从建馆时馆藏六千多卷到现近馆藏近五十万卷,档案馆建筑面积从八百多平方米到现在的一万四千多平方米,从功能单一到现在的“五位一体”功能,资源门类载体多样、种类丰富,设施设备从简陋到现在的智能化,档案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新馆库房

经过六十年发展,区档案馆为民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从五六十年代靠簿式目录、手工检索、库房调档发展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关键字检索。从五六十年代的封闭式的必须凭介绍信才可查档,发展到目前的开放型、社会化,市民凭本人身份证便可查阅与本人相关的民生档案。查档窗口还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积极发挥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的作用。还实行“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市通办”民生档案远程服务机制,市民可在就近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调取民生档案,避免来回奔波。从今年开始探索面向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利用联动机制。2018年全年档案馆窗口接待利用15000多人(次),利用档案16000多卷(件)。

新馆一瞥

新馆一瞥

当前,青浦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区位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进一步凸显出“上海之源”和“上海之门”。着力抓好这方面的归档工作。注重把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变迁的档案真实完整地收集保存起来,逐步构造一个门类齐全、载体多样、具有青浦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

来源:青浦档案

普陀区档案局(馆)启动2020年度档案进馆工作

近日,根据早启动早布置早落实的工作要求,普陀区2020年度档案接收进馆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议在区档案馆召开,17家列入年度档案接收名册的单位档案工作负责人参会。

2020年是档案接收工作的攻坚年,此次档案移交进馆按照实体和电子档案同步移交进馆要求,范围广、年限跨度时间长,门类多、标准新、任务重。档案馆已就进馆过程中业务支撑、数字化加工、消毒灭虫等方面人员、资金、场地进行了统一预安排。各单位将积极与区档案局(馆)紧密协作,确保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安全合规按时顺利完成。

一是强化任务组织落实。各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对档案移交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并从“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为档案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是坚持业务规范标准。把好移交进馆档案质量关,各单位要严格对标《档案接收工作规范》,认真梳理、核查,进一步整改和完善。尤其注重专业、照片、视频、实物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以及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图册等编研成果的移交。

三是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相关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安全措施上到位,在档案进馆前置准备、移交接收及后置处理过程中,坚守安全底线,坚决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随后,档案馆业务负责人就档案进馆范围、时间进度、整理规范、数字化要求以及移交手续等方面开展了详细的进馆业务培训,会后对2020年的档案进馆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上海普陀档案原创作品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