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阿育王柱旅游攻略-尼泊尔阿育王柱必玩景点

小伊伊
尼泊尔阿育王柱

•孔雀王朝代表建筑,阿育王参拜释迦摩尼出生地而建,玄奘法师也曾记录过。

景点介绍

阿育王石柱立在摩耶夫人祠西侧,柱高7.79米,周长2米多。石柱离地3米处有婆罗米文字书写的阿育王铭文:“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这些石柱如同镶嵌在时间上的刻度,不仅使印度的一段古代历史有了准确年代,也让人知道佛陀是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物。

地址:Lumbini Development Trust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任性的碉堡王国——阿尔巴尼亚之旅

若非工作上的便利,真的很难会踏足这样一个任性的“碉堡王国”——阿尔巴尼亚。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1954年至1978年,阿成为我对外援助受援国人均数额最多的国家,1978年我国正式终止对阿援助。在确认无可能获得新援助后,这年年底,阿领导人霍查在公开讲话中公然把中国列为主要敌人。其随后出版的著作《中国纪事》则全面反华,甚至号召推翻中国时任领导人,近年来两国关系又进一步回暖。历史是难以用三言两语说明白,而且也很难说谁对谁错。

说她任性,是因为中阿曾剧烈波动的关系,而碉堡王国,是因为一个面积仅为2.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300万的国家,却密密麻麻分布着几十万座碉堡。

由于有工作在身,所以并没有按照旅游来安排,但是在工作结束后已订好的飞机票,却给我留下了2天自由时间,于是向往自由的心推动我开始了这次难忘的旅行。

本次主要转了阿尔巴尼亚四座城市,首都地拉那、Lezha、Elbasan、Berati。

阿国货币为lek,大概的汇率为1人民币=17Lek。

Day1 首都地拉那Tirana

这里是阿国首都地拉那绝对的中心,斯坎德培广场。斯坎德培是阿国的民族英雄,带领人民抵抗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广场中心便是英雄骑马的雕像。周围环绕着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银行、各大部委、歌剧院、钟楼、Et’hen Bey清真寺等著名建筑物。

广场西北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正前方的壁画特点鲜明,记录了阿国从伊利亚时期到游击队时期英雄形象。

请允许我展示几件馆藏品,首先是银质掐丝工艺装饰的步枪。由于不懂阿语言,所以我也没有办法解释太多。

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带领人民战斗场面的壁画。

从博物馆出来,旁边是剧院,在剧院下面书店里买了一本英文版阿尔巴尼亚旅游书籍,不到300页的小册子,要人民币200多。

Et’hen Bey清真寺和钟楼在夜景中相映成趣,清真寺建于18世纪,是首都地拉那难得的一间真正老清真寺。在1960年代,阿国无神论运动中,此清真寺逃过一劫,实属难得。

白天的清真寺和钟楼,还是有很多游人慕名而来,只是中国游客确实很少。

门前两位卖花的少年,眼神坚毅,表情沉稳,似乎过早负担了赚钱的重任,让他们成熟很多。不知道那天是什么节日,街上很多女性手捧鲜花。

清真寺内外有着精美的壁画,当我带着好奇的走进去,管理员热情的为我讲述历史,并告诉我可以拍照。我怀着崇敬的心,静静的读着穿越历史的故事。

35米高的钟楼,确实成就了一个观察斯坎德培广场难得的角度。钟楼是免费的。

由广场向南,途径一个很有意思的建筑,四周斜坡向上,名曰Pyramid(金字塔),是Enver Hoxha(恩维尔·霍查)的陵墓。霍查于1942年成为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书记,国家元首,领导阿国人民先后打败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掌权41年之久。如今看样子,建筑物已经荒废多时。不过不时有人尝试爬坡到顶端,我也不能错过。

这座钟是由阿国北部学生自发搜集1997年暴乱时使用的子弹,铸造而成,于是钟的名字叫做——和平钟。至于暴乱的前因后果,感兴趣的人多搜集搜集资料吧,哪个国家没有一些动荡不安的年代?

继续沿主干路向南,很快即可到达考古博物馆,由于时间问题,我没能进去参观。

旁边是座大学,从门前的小广场,直视可以看到斯坎德培广场。三位女学生坐在门前憧憬未来。最后,在学校的旁边,找到了第三天准备去的小镇Elbasan的班车站。由于当地英文普及率并不高,所以大多数事情都要做更加充足的准备。

Day2 Lezha

Lezha位于阿国西北海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团结各族人民一起对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地方,而在1468年去世后也被埋葬在Lezha。

山顶的古城堡(Lezha Castle),也是景点之一,但是来去匆匆的旅程没有容许我爬到山顶。好在后面有时间观赏了另外一个更加著名的城堡。

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墓就在Lezha,导游用英文讲述了一些历史传奇故事,可惜我只懂了这厮一定骁勇善战。斯坎德培死后被埋葬在St Nicholas’s大教堂,此后奥斯曼帝国占领Lezha,便洗劫了该墓,并改为一座清真寺,而在无神论运动期间又被摧毁。如今只是被保护起来的遗迹。

里面摆放着英雄的武器、头盔、雕像和阿尔巴尼亚国旗马赛克壁画。

Lezha附近时Shengjin海滩,也是阿国人民旅游度假的胜地。迷雾笼罩平静的亚德里亚海,对面便是意大利。

Day3 Elbasan

由于酒店和机票全部订妥,所以空出的两天富裕时间,我便安排了当日往返的两座城市,作为目的地。首先第一站是小镇Elbasan,由于距离较近,返程时顺便简单的走了走首都最近的港口城市都拉斯。

Elbasan(爱尔巴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有这个小镇,在公元4世纪,罗马人建造城墙,大约保卫1平方公里的小镇。在1466年奥斯曼帝国重建小镇,并命名Elbasan,土耳其语意为“掠夺别人土地的地方”。

虽然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下车之后,我还是走反了路线,我一度以为选错了目的地,不过好在自己游玩,也并不追求什么景点,一些小镇生活的场景也是我很喜欢的地方。我转了一个农贸市场,期间还遇到一个铁匠铺。

在及时修正路线之后,终于找到了小镇的古城,略显残破的城墙,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小镇城门也有两只石狮子,从前应该也可以口吐清泉。

走进城墙,找到了小镇King’s Mosque,是阿尔巴尼亚最古老的宗教建筑物之一,可以追溯到1492年,1967年无神运动时关闭,1990年重新开放。

继续向里不远,便可以看到St Mary’s教堂。

教堂里面有着精美而古旧的木雕和壁画,无论寺庙、清真寺、教堂内,都有着凝结了人们智慧和毅力的劳作成果,让人肃然起敬。

似乎教堂内有人在策划婚礼的事宜。

教堂后墙上的雕像,也许是一只抽象的神兽。只是形象,有点萌。

在小镇里面闲逛,没有一丝景点的感觉,似乎是人们正常生活的节奏。在石头房子的小巷里面,我遇到了旅行中最美的艳遇。两只喵星人在院墙上向我张望,我也停下来和她们对视。我猜她们想要从高墙上下来,找她们的伙伴去。我伸手试图帮助她们,可是她们犹豫了很久。她们始终端庄美丽,大方又得体。我的心情瞬间放松到了极致。

从一个酒店的院子里,我爬到了城墙上面,这里的人们似乎都很闲散的过着静谧的下午,阳光炽热的倾泻而下,偶尔有一个注意到我的游客,向我招手。

不知道走了多久,累了就找个小咖啡厅,这里的意式浓缩只要大约3块钱,为了解渴,同时也补充一下体力,我还是要了一罐可乐。服务员用极为蹩脚的英文和我困难的交流着。最后用肢体语言反复的告诉我,后面的山区,不要去,危险。我也不知道是地形危险还是当地人危险。。。

拖着疲累又不愿回来的身躯,坐班车返回地拉那,走路回酒店,顺便又走过一条新鲜的街道,一座教堂上的雕像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斯坎德培昂首挺胸,没错,我们又回到了地拉那城市中心。

Day4 Berati

Berati(贝拉提)是阿最古老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城内大量宗教古籍躲过了无神运动,在1976年政府将该城市确定为博物馆之城。贝市有着4000年的悠久历史,保加利亚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曾经统治这座城市。2008年成为UNESCO世界遗产。

山顶城堡的守护下,白房红顶和方正的窗户,层层递进,组成美丽而安静的画面,也是贝拉提最经典的画面。

走进之后,两侧石房留下狭窄的胡同,毫无方向感。我想如果不是本地人,应该很容易迷路。

于是我赶紧从胡同里返回,找到一条主干路,沿路上山,先去登城堡。

上山的坡度蛮大,爬了十分钟左右,已是汗流浃背,终于到了城堡的门口。

城墙依然坚实,炮口依然坚挺。

正门更加高大威武。

城堡内现在依然是一个有居民的小镇,小镇和山脚下同样的风格,白房红顶。

君士坦丁大帝雕像。

古老的城墙和废弃的教堂,却有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

穿礼服的小姑娘手提裙摆,独自走下台阶,显得自信从容。今天是个不折不扣的好日子,据说今晚“超级月亮”将要上演,路遇不下十对当地新人结婚。

这是城堡内最古老的Holy Trinity教堂。

教堂前荒草和鲜红的野果。

走到城堡中部,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教堂,可惜到写下游记的时刻,我已经忘记了它的名字。应该是St George教堂。

教堂周围遍布这种黑黑的野果子

城堡内的居民,似乎并未因为居住地成为旅游目的地而改变生活习惯,犹然而安逸。连向日葵,都懒得抬头向日了。

走到城堡最高处,视野变得开阔无比,俯视着河对岸的村庄。

站在城堡最高点,便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历程。依河而建、沿河发展。

来到山下,再次回眸曾经驻足的制高点,和山脚漂亮的民居。

这里的教堂和清真寺,随便找到一个,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教堂里面也随处可见代表整个国家的双头鹰的形象。

半山腰还有一个非常著名ST Michael教堂,在某些固定的时间举行一些仪式,平时是不开放的。

在回来的路上,拍到了路边的两个碉堡。在前面有提到过,阿尔巴尼亚被称为碉堡王国。

回到首都TIRANA之后,趁着天还没有黑,继续研究最后一个半天里想要去的地方——Dajti国家公园。

在坐了一趟公交到达郊区之后,辗转步行15分钟,终于找到了登山缆车的站点。

回到城市中心——斯坎德培广场时,一轮明月缓缓升起,一股思乡之情犹然而生。

Day4(半天)Dajti山国家公园

清晨醒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坐上上山的缆车,心中充满期望。

Dajti山国家公园,位于首都地拉那东部25km,在山上可以俯视首都全景。顶峰海拔1613m,全山植被茂密,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山路,也不会感到闷热。

随着海拔不断升高,首都全貌慢慢进入眼帘。

下缆车之后,全城尽收眼底。

指示牌上告诉我们各种标记,各种线路以及适合的项目。其实只身一人,在这荒山里面,我还是不太敢走什么线路。

本来我是躲过周六日,本着避开郊游高峰来这里玩。避开高峰的结果便是,基本没有遇到几个人。小朋友应该是当地人。

国家公园里面的植物,千姿百态。

幽蓝的小花。

紫色花蕊,下面带有白色毛毛的小花。

草丛中随时都有动物乱窜的声音,我终于抓拍到一只硕大的蜥蜴。抓拍到一只是很难的,因为我再也没拍到第二只。是不是有的同学没看到,呵呵,仔细看!

带眼睛的树。

山上有着一些酒店,但是基本看不到游客。酒店的门前,还能看到碉堡。遇到一个当地人,用手势告诉我,大致的登山线路。我走了几分钟全是野路,便返回了起点,对那人比划,“我一个人,就不上去了。”

山坡随处可以看到碉堡。

放弃了登顶的念头,我便就近找到了一片草坪,修整之际,一个当地人牵着毛驴驮着一堆柴火,从我面前路过。

晒足阳光,呼吸好最新鲜的空气,再次回到缆车站,一杯意式浓缩和一个冰淇淋,算是充电了。

回到首都地拉那,准备好回程的行李。最后再找一家饭馆吃一顿特产吧。但这也许是我最吃力的一次点菜,没有中文的菜单是意料之中,但是连英文的菜单都没有啊。最后,我把口袋里的一张钞票拿出来,我要吃鱼、总价别超过这一张钞票,你们看着办吧。

成果还算满意,鲜嫩无比,不过如果再想吃,可点不出来一样的了。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不发达的国家,和中国之间有着复杂的历史关系,本次借出差候机的机会,简单的走了几个地方,对于整个国家,也只是了解了九牛一毛。如果有机会,还希望能够更加深入的走遍这碉堡的王国。

最后附一张地图,上面有我去过的几个地方的位置。

谢谢各位。

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国家,有“碉堡王国”的“美称”

随处可见的“碉堡”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国家,有“碉堡王国”的“美称”。一个面积仅2.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300万的国家,却密密麻麻分布着几十万座碉堡吗?这便是碉堡之国阿尔巴尼亚的独特景象。为建碉堡阵花掉1亿多美元。

上世纪60年代初,作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曾在政治上既反美又反苏,同时与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等邻国也存在历史宿怨或者领土纠纷,可说是国门之外,四望皆敌垒,令这个小小山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当时的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富有游击战经验的他们把中国的“深挖洞,广积粮”要诀略加变通,喊出了“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响亮口号,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全民动员建造碉堡

。 凡是去过阿尔巴尼亚的人,无不为星罗棋布的碉堡而惊叹。在广袤的农村田野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排碉堡,公路两侧、山顶山腰、房前屋后,甚至度假沙滩上都分布着各式各样的碉堡。这些碉堡有明碉、有暗碉;有暗道密如蛛网、多达几十个一群的群碉,也有孑然兀立的独碉;有能藏兵数百、附设粮仓弹药库的指挥大碉,也有仅能勉强塞进一人的单兵碉。不过最常见的,还是直径3到4米、半掩埋式的圆碉。在记者眼中,那些隐藏在草丛中的铁灰色圆碉,就像一口口倒扣的铁锅,或者是一只只静止不动的大乌龟,趴在那里窥视着过往行人。阿尔巴尼亚碉堡用优质的钢筋水泥建造而成,据说当时平均造价达到250美元,全国几十万座碉堡,总耗资达到1.75亿美元以上,消耗的人力、物力更是惊人。

当地人说,一座碉堡的耗资、耗材,足可建造一套标准的两居室住房。由于大量人工、材料消耗在碉堡上,阿尔巴尼亚人不得不长期忍受恶劣的居住环境。在上世纪90年代,阿尔巴尼亚政局及周边形势发生剧变。

如今,和平和发展同样成了这个山国的主旋律。照理说,这些远远超出自卫需要的碉堡既碍眼又占地,理应大量拆除,但十几年过去,仍有很多碉堡岿然不动。究其原因,第一大难题就是缺钱缺装备:当初修碉堡时讲究“敌情观念”,越结实越好,炮弹都炸不开,拆起来当然费劲。前些年阿尔巴尼亚为发展旅游,聘请北约的工兵部队拆除一处海滩上几百座小碉堡,结果这些大兵动用了挖掘机、推土机、吊车等重型设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交差。武装到牙齿的北约工兵尚如此,普通阿尔巴尼亚军民自然更困难了。

另一个难题是没权拆。1992年开始的“土改”把许多碉堡连同土地分给农户,但农户们拿到的只是碉堡的“使用权”,产权仍属军队,不论多碍事,军方不说拆,谁也不敢动它。在记者见过的碉堡中,有的被改成仓库或羊圈,有的被充作小卖部或蘑菇房,还有的干脆被改成住房。风景区的一些碉堡被有钱人用低价买来,稍作装修便当作别墅,倒是冬暖夏凉别具情调。据记者打听,前几年的价格不过5万人民币左右一座。城市边缘的碉堡则被进城打工的农民占用,形成“碉堡版”的打工村。一些“卖相”不好、或地处偏僻的碉堡往往也能发挥余热:有些被改造成厕所供路人“方便”;有些则成为热恋情人幽会的伊甸园;有些靠近边境的废弃碉堡,更成为偷渡者的藏身所,甚至是通向境外秘密地道的开挖起点。能随身带走的“碉堡”虽然这些碉堡采光差、改造难、形状别扭,但它一不要房租,二不用交税,自然会得到精明商人的青睐。

1985年,一个叫卡那·达拉的人在海滩相中了一座能容数十人的子母大碉堡,将其改造成“碉堡酒店”。酒店里的布置有如军队食堂,服务员也都出身行伍,不但言行举止一派军人风度,甚至菜单也按标准军用电报格式书写。据说每到旅游旺季,仅有的5个“雅间”需提前一周才能订到。受“碉堡酒店”启发,用碉堡开设的酒吧、咖啡馆、旅游专卖店也相继出现。不过按规定,一旦战争爆发,军方有权在4小时内将碉堡收回,重新投入战斗。 有趣的是,还有种“碉堡”不但可以买为私有,还可以随身带出国门!这就是有名的阿尔巴尼亚碉堡式烟灰缸。这种烟灰缸用大理石做基座,顶上倒扣个穹状防尘壳,合在一起,酷似真正的阿尔巴尼亚圆碉。到该国旅游的人都爱买上一个带回家收藏。 阿尔巴尼亚人“点头不算摇头算”,即点头表示否定、不同意,而摇头表示肯定、赞同。见面礼节以握手为主。见面拥抱、亲脸、贴面颊限于亲人、 熟人之间。夫妻之间亲吻。父母子女之间亲脸、亲额头,平辈亲友之间贴面颊。

在与人交往中,阿国人通常彬彬有礼,极善言辞。喝咖啡是阿国人的偏好。阿国人绝大多数为穆斯林,但并不十分虔诚。阿国人的午饭时间一般较晚,通常在下午三、四点钟,而晚饭时间则为晚上九、十点钟。阿国人家庭观念极强,绝大多数的家庭中女主人几乎承担全部的家务。最北端的巴依拉姆·楚里城(Bajram Curri)一带去旅游,因为它的周边地区一直处在动荡之中。巴依拉姆·楚里一带靠近科索沃的北部边界地区仍然有地雷。不要随意施舍。一些旅游者说这个国家乞讨是个问题。由于阿尔巴尼亚封闭的时间太长,大多数外国人,特别是黑人旅游者,可能会引来好奇的目光。如果不能得到官方的收据,一定要坚决拒付任何费用。另外,请随身携带至少一份护照的复印件。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在尼泊尔我看见更多的是寺庙,那是一个虔诚的国度,可能这个国家是贫穷的,但是他们的信仰不是贫穷的。现在我对有信仰的人心怀敬仰,但我也明白信仰并不单纯是宗教才能给你的。众神国度,愿神庇佑。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每一个文艺青年都有着一个独自旅行的梦想。有些人计划中、有些人实现了、有些人羡慕着。而我在2014年的十一期间实现了这个小小的梦想,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独自出过北京。迈出第一步远没有想象中困难,准备好银子、制定好计划、稍稍克服一下对未知的恐惧,于是就真的“说走就走”了。

2015年4月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的尼泊尔遭遇了81年不遇的大地震,多处人文景观被毁。从电脑上看到变成废墟的杜巴广场、破损的博大哈佛塔,心中非常的惋惜,但又庆幸自己有幸在它们安然无恙时见证了这些伟大建筑的存在。

这篇文章就来回忆一下,2014年我去过的震前尼泊尔之行。

初来乍到遇大雨,偏地是庙的加德满都

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我踏上了飞往加德满都的航班。在飞机上遇到了两个同样独自旅行的同胞,更巧的是我们每人都带着一本尼泊尔的Lonely Planet,果然LP是全球背包客的标配。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到达加德满都机场

在国内只提前订了在加德满都前两晚的住宿,其他一切都没有准备。感觉自己就像一片落叶,要随风而行,落于何处听天由命。飞机顺利到达加德满都机场后,与在飞机上结识的两位同胞一同打车来到泰米尔区。泰米尔是加德满都背包客的聚集地,与曼谷的考山路齐名。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遍布旅社和餐馆。

由于没有办电话卡,在没有wifi的时候,我的旅途完全是与世隔绝的状态。在大街上没有wifi自然也就没有Google map,我只能靠LP中的泰米尔地图辨别自己的位置,定位旅店的所在。寻找旅店成为了独自旅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而老天好像要特地为我这个新背包客增加难度一样,一场倾盆大雨延缓了我寻找旅店的脚步,并加速了我心中的焦急。如果天黑前找不到预定的旅店,恐怕我只能另寻其他住处了。

大雨来的快去得也快,雨过天晴后,我的运气也随着阳光回到了我的身边。最终,我在一条小巷的尽头找到了预订的旅店。在寻找旅店的过程中,我几乎用尽了我毕生英语所学。

过去这么久热心的当地人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记得有个当地大叔在雨中撑着把伞来回帮我去问其他店铺的老板,旅店所在。这些小小的善举,也着实让初来闯荡世界的我感到安心。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雨中的泰米尔区

加德满都有许多寺庙,在来之前我便定下了有一个必去的寺庙,那就是帕斯帕提那神庙,即所谓的烧尸庙。烧尸庙位于巴格马蒂河西岸,因为巴格玛蒂最终汇入印度教圣河——恒河,因此被尼泊尔人尊为圣河。当地人更是在河边焚烧尸体,并将骨灰直接投入河中。而距离烧尸台百米外的上游,竟有一些居民在浣衣洗菜。生与死在尼泊尔仿佛没有界限,当地人虔诚的信仰已经融入了骨髓。

距离烧尸庙不远便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圆形佛塔——博大哈佛塔,然而这座佛塔因为两年前的地震而损坏,现在成为了危险建筑。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找不到自己拍的佛塔了,于是乎臭不要脸的盗了张图

如果说烧尸庙和博大哈佛塔是尼泊尔人的信仰所在,那么杜巴广场便是尼泊尔人的文化所系。加德满都附近共有三个杜巴广场分别在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这里面由其以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最为著名。但我偏偏没去这个知名度最高,距离泰米尔区最近的杜巴广场,而是“千里迢迢”去了更远的巴德岗。如果说泰米尔区格外喧闹,那么巴德岗绝对算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巴德岗古城外的一片水池

当时来到尼泊尔正好赶上当地的宰牲节,各处的都会有宰杀牲畜的活动,杜巴广场更是热闹非凡。当我到达巴德岗杜巴广场时宰杀活动已经进入尾声,只能看到地面上留下的片片血迹。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尼泊尔最高的寺庙——尼亚塔波拉神庙

除了杜巴广场,巴德岗古城也不容错过,你会看到游走在古城中的背包客、在房顶放风筝的少年、坐在窗前向 外张望的小女孩,这里并没有因为游客的到来打破它本身的宁静。当地人仍然有条不紊的日复一日平静生活着。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笑容挂在每个来到巴德岗人的脸上

你在十月的博卡拉等风来,我却到这里纹了个身

从加德满都到博卡拉需要坐6个小时左右的大巴,翻山越岭才会到达这个毗邻喜马拉雅山脉的城市。这里不仅有著名的“等风来”滑翔伞和安娜普尔纳大环线徒步,还可以泛舟费瓦湖上,沿湖骑行领略这里的自然风光。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天空中的黑点不是飞鸟,是无数色彩斑斓的滑翔伞

有人说“第一次到尼泊尔的人通常会把加德满都、奇特旺、蓝毗尼和博卡拉这几个地方都逛逛;但再次回到尼泊尔的人,大多都直奔博卡拉“。博卡拉也是我在尼泊尔行程中最喜欢的城市,这里环境优美,有山有水。在这里清晨叫醒你的不会是楼下过往的车辆、不会是街边卖菜的小贩、更不会是手机信息,而叫醒你的往往是房顶的乌鸦。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对,就是它!叫早的乌鸦

在博卡拉我第一次尝试乘坐当地的公交车(体验了与当地人的亲密接触),经历了第一次被蚂蝗叮咬。第一次的独自旅行,总觉得意义大于经历,为了纪念这次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我把原定滑翔的预算用来在当地做了一个纹身。图案选择了佛教法器金刚杵。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一个纹身

感觉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在青山绿水间,抬头仰望皑皑雪山。在博卡拉你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亲近自然,不管是在天空中翱翔;湖水上飘荡;山路上驰骋;群山间攀登,不管用何种方式,这里的自然景观,神山湖泊带给我的震撼远胜于这里的宗教。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群山背后射出一束束耶稣光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云层背后射出一道霞光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清晰可见的神山“鱼尾峰”

释迦摩尼诞生地,我在这里找不到信仰

蓝毗尼,释迦牟尼诞生地,� �教四大圣地之一,唯一一个坐落在印度意外的佛教圣地。如果说加德满都是人们生活中有宗教, 那么蓝毗尼则是宗教下的生活。在加德满都我参观寺庙,在蓝毗尼我吃住都在寺庙。

尼泊尔有什么好玩的 尼泊尔有什么特产

释迦牟尼诞生地的长明灯

这里,除了寺庙还是寺庙!来到蓝毗尼的人基本都住在寺中,韩国寺、日本寺、中华寺、德国寺,各个国家在此建造自己的寺庙,做为据点。而作为中国人,自然是去到中华寺。寺里面除了僧人以外,还有来此做义工的国内信徒,她们将能够来此做事,视为宝贵的修行机会,有些义工更是年年都会来这里修行一两个月。

从前文可以看出我对蓝毗尼透着一些微词,也的确如此。来到尼泊尔之前我对于佛教知之甚少,它离我也非常遥远,但我心中仍对宗教的神秘充满好奇,更对拥有信仰的人们心怀敬仰。当我置身于佛教之国,近距离的感受到宗教的教条,按照宗教的约束生活时,整个人仿佛变成了被五指山压住的孙悟空,心中的躁动无法被宗教所消解,反而越发的狂热。如今想到当时的状态,仍觉心有余悸。我想也许是,我们的生活本就束缚重重,宗教再给人加上一把枷锁,更是让人无法喘息。如今我仍对有信仰的人心怀敬仰,但我也明白信仰并不单纯是宗教才能给你的。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