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微型书博物馆旅游攻略-巴库微型书博物馆必玩景点

爱旅游
巴库微型书博物馆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有一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微型书博物馆。它处在巴库老城区内,在阿塞拜疆前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亲自批准下,由扎丽法•萨拉霍娃(Zarifa Salahova)女士发起建造,于2002年4月2日正式开放给游人。

说起微型图书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不过在巴库微型书博物馆里展示的微型图书可是大有来历。这些微型书由萨拉霍娃女士历经30年心血收集而来,其来自64个国家、超过6500多本。这些书最小的只有1枚硬币那么厚,有阿塞拜疆文、中文、俄文、英文……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不仅有阿塞拜疆的经典作品,还有一些各国罕见的珍藏版本,以及中国的连环画、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甚至还有毛泽东诗词和全套的四书五经。在2010年世博会举办期间,巴库微型书博物馆方特地从6500多本“微型书”展品中,精选了169本阿塞拜疆书籍和276本中文书籍,在上海世博会阿塞拜疆馆展出。

Baku Museum of Miniature Books

必去理由:世界唯一的微型书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阿塞拜疆[Azerbaijan]

景点所在省、州:巴库 [Baku]

景点所在城市:巴库 [Baku]

这座「微型博物馆」,于方寸之间,尽展华夏民族文明!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也是各个时期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佐证。它们从来都不是尘封的古董,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过去,昭示未来。

然而,很多文物在时代的变迁中,被窝藏、偷运或私纳。这些传世珍宝经过百转千回,有的终于回归祖国怀抱,有的却至今仍流失海外,未曾回家。今天,小咚就和大家盘点邮票上的文物,一起瞅瞅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曾出现的文明。

我国文物中有不少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巨作,它们是大唐盛世的历史见证,展示着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缤纷与雍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记忆与文化基因, 是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1984年发行的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

1984年发行的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小型张)

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特种邮票

2006年发行的《神骏图》特种邮票

《神骏图》画面以精湛的技巧,生动地描绘了晋代名僧支遁爱马的故事。支遁坐在岸边石榻上,另一榻上坐一士人。二人相对斜坐,身体均倾向水面,在全神贯注地观看由水面奔腾而来的白色骏马。骑在马上的童子,披长发,一手握缰,一手持鞭。支遁身后站一仆人,深目高鼻,手上立一雄鹰。水面碧波浩渺,石岸曲曲弯弯,线条劲利,赋色鲜艳。

2012年发行的《宋词》特种邮票

《宋词》特种邮票1套6枚,此套邮票采用缩微工艺将宋词三百首文字印制在邮票周边,边纸所用图案为宋徽宗赵佶所作《瑞鹤图》。

宋徽宗赵佶能书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邮票中的《瑞鹤图》绘彩云缭绕的汴梁宣德门,十八只飞鹤盘旋在宫殿的上空,各尽其态,栩栩如生,殿脊又有二鹤立于左右“鸱尾”上,右边的引颈高鸣,左边的曲颈相望,刻画入微,逼真动人,上下左右之间互相呼应,若有节奏。整件作品笔致精美,从形入神,透露出清俊有神、细致潇洒的情调。

1954年8月25日,我国邮政发行第五组《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特种邮票(特9),全套四枚。四枚邮票分别展示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商代的“石馨”、西周时期的“虢季子白盘”和战国时期的“漆奁、漆羽觞”。四枚邮票面值均为旧币800元。

1954年发行的《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特种邮票

邮票4枚图案采用白描勾线的画法,在不加任何背景的画面上勾画出四件古代文物形象,并于左边缘统一缀饰着风格一致而形式有变的纹样,既具有民族风格,又突出了主题,使邮票显得更加美丽。

1961年11月10日发行了《唐三彩》特种邮票(特46),全套8枚。全套8枚邮票展现了8件唐三彩。

1961年11月10日发行的《唐三彩》特种邮票

这8件唐三彩分别出土于4座唐墓:第一枚上的《三彩陶驴》,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东郊十里铺第337号唐墓。第二枚上的《三彩陶驴》,1956年出土于西安小土门村一唐墓。第三枚至第六枚上的《三彩陶马》和第八枚上的《载乐队驼俑》共5件唐三彩,是1957年在西安西部南何村唐代鲜于庭诲墓出土的。邮票第七枚上的《载乐队驼俑》,则是1954年出土于西安西部中堡村一座唐墓的。唐三彩是一种多彩陶器,始于唐代高宗时,全盛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天宝时渐衰。

1971年11月8日,为了对外宣传我国对历史文物是非常重视的,同时对内提高全民保护文物的意识,邮政系统发行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出土文物》邮票(编66--77),全套12枚。这套邮票设计之精美,规格之庞大,是不少藏友心中发行过的中国文物邮票中的最佳。

1971年11月8日发行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出土文物》邮票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部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玉器种类多样,以玉龙、玉凤和玉人等为代表。

2017-8《红山文化玉器》

凤是中国先民的古老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凭借华美的外表和刚健的品质,凤成为传说中的神祇祥瑞,现身世间寓意天下安宁。

2017-17《凤(文物)》

殷墟是中国古代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两岸。从隋唐以来,就不断有珍贵文物出土流传。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与1928年殷墟开始科学发掘至今,出土了大批珍贵的商代文物,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

2016-17《殷墟》

我国古代对青铜的冶炼和器具的制造,自夏始,历经商、周各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纹饰精丽细密,图案以重叠交缠的龙蛇为主,铭文多为诸侯、大夫自用或通婚的记录。这一时期不同地域出现的不同风格、不同形制的青铜礼器,呈现了新的繁荣,形成了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2003-26《东周青铜器》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域诸国沟通往来之路——丝绸之路,史称“凿空西域”。

丝绸之路就像一条纽带,将中国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商贸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在开放和包容中创造了不朽的文明成果。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文物可谓是东西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最好见证。《丝绸之路文物(一)》邮票展现了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起点陕西省出土的四件代表性丝路文物。

2018-11《丝路上的文物(一)》

佛像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努力,使得佛像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14《金铜佛造像》

景泰蓝,即铜胎掐丝珐琅,相传元代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明代宣德年间兴起,景泰年间以图案精美、色泽浑厚著称于世,因以深青色和浅天蓝色(略带绿)两种釉料最盛行,故名景泰蓝。

2013-9《景泰蓝》

还有很多文物也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彩陶瓶和粉彩壶均产于中国,现存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这些制品至今受到比利时等西方国家的珍视,反映了中国与比利时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交往的悠久历史。

2001-9《陶瓷(中国与比利时联合发行)》

金瓯永固杯,为中国清朝乾隆时期的工艺品。巴洛克杯为手工银器,部分镀金,凸雕。杯子的制作者为波兰著名的金匠家族的彼得·罗德。两件文物分别展现了各自国家当时手工金银器艺术的最高水平。

2006-18《金银器(中国与波兰联合发行)》

邮票被誉为微型博物馆,中国邮票以弘扬中华文明为己任,当文物被定格在方寸之中,重新点燃了修复历史记忆的火种,扛起延续中华文明的旌旗。

来源 | 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大名县博物馆综合展馆、大名县图书馆闭馆的公告

【声明】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利,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承担全部责任!

尊敬的各位游客、各位读者:

为了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避免因人群聚集可能带来的传染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读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研究决定,自即日(2020年1月24日)起,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大名县博物馆综合展馆、大名县图书馆实行闭馆,暂停到馆参观、展览、演出、讲座等各项活动,具体开馆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通告。

对因暂时闭馆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感谢您对大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祝各位游客、读者新春快乐!健康吉祥!

大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1月24日

台州:“大型汉服文化展”在临海博物馆博物馆举行

特别声明:本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为原作者观点,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5月12日,由临海市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主办,临海市博物馆、临海市青少年宫和临海汉文化传播协会联合承办的“衣冠华夏汉服临海——大型汉服文化展”在临海博物馆举行。

据了解,“衣冠华夏汉服临海——大型汉服文化展”,通过图文展共4部分约60个版面展出,包含汉服及基本形制、汉服与生活、临汉会活动剪影、汉服知识问答等,以丰富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第一次系统宣传及展示汉服文化知识和社团文化建设情况。旨在正本清源,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珍视我们民族的华美衣裳,重拾对民族传统的温情与敬意。此次大型汉服文化展览将持续一个月,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开展当天还举行了“衣冠华夏汉服临海——大型汉服文化展”T台秀展,用生动优美的情景和朴实自然的演示,表现华夏服饰之美、中华礼仪之大。

从临海汉文化传播协会的会长贤住了解到,以前大家都羡慕,日本有传统的和服,在传统节日或者家庭重大事件的时可以穿,显得特别美,也特别有文化内涵。其实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汉服更美,汉服文化更加广博并源远流长。现在,穿汉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不仅要穿正规制式的汉服,而且要穿出传统文化的精髓来。什么衣服搭配什么妆容,搭配什么配饰,都是极其讲究的。他们不仅爱穿,而且穿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真的很欣慰。

据悉,此次秀展不但请了专业的古装化妆师过来帮忙复原了部分妆造,还找朋友借到了复原的甲胄和褙子等,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千年以前的审美与服饰文化。

现场的围观市民陈女士激动地说,以前都只能在电视上或者古画里看到这种妆容造型,现在居然能近距离观看,就像一个个行走的文物一样,涨知识了。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活动希望传递汉服之美,中华文化之美。

图文来自: 凤凰网浙江综合 ,欢迎广大同袍投稿,有愿意投稿的同袍,请加汉服资讯官方QQ群:529624825 ,与群主联系,投稿请正稿。

特别声明:本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为原作者观点,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