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穴寺旅游攻略-虎穴寺必玩景点

柒巧酱
虎穴寺

虎穴寺建于1692年,一场大火之后寺庙损坏严重,新寺于1998年重建。虎穴寺是不丹国内最神圣的佛教寺庙,被誉为世界十大超级寺庙之一。虎穴寺坐落在Paro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悬崖壁上,传说中的第二位佛,莲花生大师骑虎飞过此地,曾在一处山洞中冥想,就是现在的虎穴寺,让此地成为佛教教化之地。

虎穴寺是一个集风光与艺术于一体的寺庙,四周的柏树都有几十米高,上面垂着一绺绺苔藓;寺庙的山门前飞挂着一道瀑布,流水漫过级级岩石,注入一口深潭,然后落入下方几百米深的山坳。虎穴寺所有的殿堂都不是很大,很多都是依山据地而不规则地修建;壁画全部都是先绘在布上,再粘于墙上,有点类似唐卡的画法;此种绘画式的壁画,要比在墙上画更加细腻,其内容多为普巴金刚之类的0神。除此之外,各殿堂的铜雕佛像都巨制浩幅,但由于房间很小,游客无法近距离完整地欣赏这些精美的佛像。

涂岭•伏虎胜境--虎岩寺

涂岭•伏虎胜境--虎岩寺

摄影/志远天下行

虎岩寺中听禅音

油桐花下伴书声

--志远 2019年4月

延伸阅读

虎岩寺,亦称虎岩禅寺,原名昆山寺,位于泉州泉港区涂岭镇昆山南面。该寺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元朝泰定丙寅年(1362年)重建,明朝崇祯辛巳年(1641年)修建,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中华民国乙亥年(1941年)又修,现存建筑为2002年重建。虎岩寺建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虎岩寺临崖砌石高筑,坐东朝西,由大雄宝殿、禅房、斋厨、游廊成单列单进组成,土木石结构,硬山式屋顶。主建筑面宽25.6米,进深14.3米,门前一个悬空埕台面宽25.6米,进深2.9米,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大雄宝殿正中供着如来佛和两个弟子阿难、迦叶,左侧殿为韦陀、观音,右侧殿为伽兰、伏虎禅师。

传说这座寺院在宋代时便曾是蔡襄的修身之处。虎岩山又称伏虎岩,山高322米,虎岩寺就坐落其山腰位置。寺内有历朝人士书题的多处石刻,文化气息浓郁;相传蔡襄年少时曾和舅舅卢锡一道在寺内山洞中苦读经书,后来还留下了亲笔所书的“伏虎胜境”碑;如今周边还有观音亭、石龟驮印、仙人脚掌印、12米高的送子观音石雕像、地藏王菩萨像等众多景点。

河南汝州 千年禅寺风穴寺

风穴寺又名香积寺、千峰寺,白云禅寺。位于汝州市 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后经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重修与扩建。 风穴寺总面积约50余亩,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中佛殿、悬钟阁、藏经阁、七祖塔等。在中原四大名寺中保留下诸多唐宋金元明清的建筑遗存,为中国建筑史上留下厚重的实物资料,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的古建博物院。

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西元190年),毁于董卓之乱,重建于北齐,距今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当时满山野花,芳香郁积,故名香积寺。又因寺北山峰林立,峥嵘奇秀,故名"千峰寺"。

隋代又名千峰寺。后汉乾祐三年改为白云寺。北魏重建寺院时,寺院地点定在白马石沟中的银洞山下。传说当时物料齐备,正要破土动工时,一阵狂风将砖石木料刮到现在寺址,故名"风穴寺"。

又据《风穴寺志略》载:寺东龙山阳坡有大小风穴两个,山因名风穴山,寺因山名。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

风穴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曾有僧众600余人,房舍300多间,土地2000余亩。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风光。

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O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中国第三大塔林。

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

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

196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风穴寺远离都市,地处深山谷中,加上文革期间有部队医院占用,在中原四大名寺中保留下诸多唐宋金元明清的建筑遗存,为中国建筑史上留下厚重的实物资料,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的古建博物院。

风穴寺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上下塔林、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等组成一个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的旅游景区。

其中以千年古刹风穴寺最为典型。风穴寺有珍珠帘、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悬钟阁等八大景;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 三十六福地。

风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其中最完整的三个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这三个建筑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

建于宋代的悬钟阁是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巍峨高耸。中佛殿为金代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歇山九脊顶。风穴寺中的所有建筑参差错落,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寺外有塔林数处,保存元以降墓塔115座;另有历代碑刻和元、明、清各代的佛教造像等。

寺周群山环抱,古柏葱茏,彩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景点也颇引人入胜。唐代岑参、刘禹锡、元稹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诗作。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市区以北8公里处,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丰富,有乔木树种刺槐、侧柏、麻栎、岫松等,独具特色,十分诱人。园内的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毁于董卓之乱,重建于北魏,距今1800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寺前,有初唐诗人刘希夷墓园。寺侧,有宋儒吴几复隐居读书山洞。

风穴寺因寺东之山有大小风穴洞而得名,依山傍水而建,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多变多姿,集中秀丽。风穴山口,两山夹道,万木葱茏,流水潺潺。迤俪北行3华里,方能发现寺院,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佛教传承风穴寺在全国著名寺院中,是名字最多的寺院。后汉乾祐三年《风穴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中就有“风穴”、“七祖”、“千峰”、“白云”四个名字。碑载:“风穴禅院,汝乳之北,嵩少之南。路广由旬,地安窣堵。后魏,山前为香积寺。属当兵火,像毁寺焚。有乡人卫大丑,收以材石,构成佛堂于此山之西北,镇压风穴,即今之院基是也。至隋,又为千峰寺。”这里又提到了“香积寺”,说明风穴寺至少有五个字。  

民间传说更为神奇。唐初扩建寺院,院址初选龙山东南山下,待料物备齐第二天将要破土动工时,夜里突然一阵大风将砖木石料一卷而走不知去向。第二天僧人发现没有了物料,四处寻找,终于在现河南省汝州市东北九公里风穴山中找到了物料,众人决定在此处建寺院。因以“风”点穴,故名“风穴寺”。这些传说无疑增加了风穴寺的神秘感,但与风结合也合情理。  

风穴寺名字虽多,但直到今天仍然用的是风穴寺,其他的名字可谓昙花一现。这是什么原因呢?  寺院命名常常借助著名的地理标志,好让人们知道它的位置,这是常理也是常识。风穴寺之名得之于风穴山,因为风穴山是汝州乃至全国的名山,风穴山有两个风洞在周代之前在全国就很有名气。风穴山的名字就源于这两个风穴洞,这是风穴山与别的名山不同之处,后来的风穴寺自然要借风穴山的知名度来扬名。  唐代重修寺院时将隋前香积寺改回风穴寺,以神通广大的佛来镇寺东南风穴洞的风神,以减轻大风给汝州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灾害。这一说法无疑提升了建寺者的公心,也能引起人们对重建寺院的重视。  箕山南麓风穴洞  汝南自古多大风。周代汝州为王畿之地,管理汝州的官府在汝河南岸,故汝州有汝南之称。汝南超多的大风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大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风的形成认识的局限性,多认为是神力所成,汝南的大风则出自汝北箕山南麓的两个风洞中。  汝州古时的风穴在全国很有名。 

《中国风土谣谚释》说:宋时谚有:“汝、许、濮三大:汝州风,许州葱,濮州钟。”讲的是河南汝州的风大,许昌的葱大,濮阳的钟大。“汝州风”成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收入《中国汉语大辞典》中。  汝州自古多大风也引起了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关注,亲来汝州考察。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中写道:“今所谓风穴者已夷以矣。”沈括来汝州考察风穴洞时发现洞口“已夷以矣”,这里的夷应为“平”义,说明宋代风穴洞已被泥沙淤平,风已无出处,但汝州仍然风很大。  风穴寺附近的两个风洞,名为大风穴和小风穴,列入风穴寺的七十二景中第一和第二位。清代汝州进士任枫《风穴志略》记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风穴志略》对大小风穴洞有着详细描述,这说明清代这两个洞还在,不应像沈括所说“已夷以矣”。不知沈括是否真的考察过这两个洞,抑或是听人说而已,毕竟宋代的风穴山还很偏远,洞周围多虎狼出没,是个危险的地方。

唯一免费的河南名寺汝州风穴寺,与少林寺齐名,竟是僧人们争取的

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毁于董卓之乱,重建于北齐,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北魏时,因当时满山野花,芳香郁积,故名香积寺。

就像少林寺能代表登封,龙门石窟能代表洛阳,每个城市的旅游景点,都会有一个最好玩、最出名的“头牌”。作为河南省直管县级市的汝州市,境内有山有水,有塔有庙,好玩的地方很多;但说起汝州市最著名的景点,相信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一个名字——“风穴寺”。

风穴寺环境优美,景观繁多,传说神奇。末入山门,先跨过一座仙人桥。据说,它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投竹杖化青龙,遂乘龙升空而去之桥。

它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唐代初年扩建寺院,选址于龙山阳侧,佛祖嫌脉气不足,骤起神风,将砖石木料移至此处,寺因神力之风点穴,且又在风穴山中,故得寺名。它创建于北魏,成型于中唐,扩建于北宋,鼎盛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康乾盛世又加以增修,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保护、抢修,这座饱经1400多年风风雨雨的禅院,现为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称之为“古建筑博物馆”。

风穴寺藏于深山,入寺路径蜿蜒曲折,路旁万木葱茏,流水潺潺。有“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的诗情画意。寺院群山环抱,九条山脉逶迤相连,朝向寺院,有“九龙朝风穴,莲台建古刹”之誉。寺院建筑跨山涧两岸,一改江北寺院建筑时的中轴线布局,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具有一份独特的灵秀和优美,弥散着江南园林的韵致。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

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风光。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O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

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我国第三大塔林。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另外,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丰富,有乔木树种槐、侧柏、麻栎、岫松等,独具特色,十分诱人。

说起寺庙,在河南,大家都可能知道几个比较著名的寺庙,比如少林寺,白马寺,等等。有一个寺庙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却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

总之,风穴寺风景区,山水壮观,风景佳丽,为嵩山南侧的有名古刹,游览胜地。

今游风穴山,探访风穴寺,深为这里的自然景观,古建筑工艺所陶醉。遂以诗赞之:风穴山隐风穴寺,千古唐塔万钧钟。八景不尽七十二,禅房幽深翠峰中。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