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光亭旅游攻略-练光亭必玩景点

小伊伊
练光亭

练光亭位于朝鲜平壤市中区的大同江畔,亭内悬挂著“天下第一江山”的匾额,据说古代中国的外交使节人员来平壤观光,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亲自题上“天下第一江山”六个汉字来赞美它。该亭子始建于高丽时期(918─1392)的1111年,后经多次修缮和改建,现存建筑为1670年重新修建的。

练光亭建在大同江岸峭壁上,与周边景色十分和谐,互相衬托。亭子南边靠岸一方建在用石头垒砌的高台上,北边一方以高硕方柱支撑,看起来好像两层建筑,以保持总体建筑的平衡,上面铺了楼板。在11世纪的高丽时代,著名文人黄金元在这里挂了一副汉字的对联来歌诵大同江的风光:“长城一面溶溶水,大野东头点点山”。但写上两行就续不下去了,他深感自己心长力绌,便投笔兴叹。有人把这两行做成两个匾挂在“练光亭”两个圆柱内侧,至今保存完好。

练光亭建筑样式优美,而且登亭瞭望,远近美景尽收眼帘,属朝鲜关西八景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很多游客。

Ryongwang Pavilion

必去理由:朝鲜最美的亭子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朝鲜[North Korea]

景点所在省、州:平壤直辖市 [Pyongyang Directly Governed City]

景点所在城市:中区域 [Chung-guyok]

红色百年 |《才溪乡调查》与光荣亭

革命老区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现为才溪镇),因毛泽东三次到来,并在这里写下调查研究的光辉篇章《才溪乡调查》而闻名于世。

光荣亭近景

距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不到500米远,就是“光荣亭”。

这是一座简朴却独具一格的亭子:中间有一个大大的拱门,拱门上方镶嵌着龙狮奔马、梅兰竹菊、青松古柏的浮雕,亭内矗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我们是第一模范区”。亭子拱门上飘逸的“光荣亭”三个大字,一看便知是“毛体”——这是由毛泽东亲自书写的。整座亭子主体都涂上朱红色,永远那么热烈、奔放、有激情、有斗志。

这与才溪的荣光是那么吻合。光荣的源头来自苏区时期。1933年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为表彰才溪人民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武装斗争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印发了建立才溪光荣碑的《告才溪群众书》并拨款建光荣亭。亭子于1933年7月5日建成,亭中竖立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的光荣碑,陈列奖匾、奖状、奖旗。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

1934年中央苏区沦陷,光荣亭被反动派烧毁,但当地群众冒死保存了省苏维埃奖给他们的那块光荣的石碑。因为那是他们光荣的基因。

直到解放后的1955年,才溪人民重建光荣亭,并写信请毛主席为“光荣亭”题字。第二年春天,正在广州视察的毛泽东欣然为光荣亭题字,并由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才溪人李质忠把题字从广州带回才溪。

列宁台

据说毛泽东一生只为两座亭题写过亭名,一座是长沙爱晚亭,那是他青年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地方;另一座就是才溪光荣亭,寄托着他对才溪、对闽西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更是对革命时期老区人民巨大付出的肯定和赞许。

列宁台

早在那篇《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就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的革命热情,后来又在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称赞说:“才溪乡扩大红军多得很呀!百个人中有八十八个当红军去了。”

在革命战争年代,才溪3000多儿郎参加了红军,1000多名优秀儿女为革命流血奋斗,英勇献身,在册烈士962人。在历次反“围剿”中,才溪“扩红”工作可谓革命史上的一大壮举:父子当红军、叔侄当红军、夫妻当红军、兄弟当红军成为普遍现象。

当年人口不足1.6万的才溪,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共和国建立初期共诞生10位军(军区)级干部,还有20位师、部级老红军,才溪由此被誉为“将军之乡”。

才溪的模范是多方面的。1929年10月,闽西第一个消费合作社——才溪区消费合作社诞生。其示范作用在各乡引起积极反响,苏区陆续建立起消费合作社。1933年12月5日,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才溪区消费合作社被大会评为中央苏区5个模范消费合作社之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址

1930年6月,毛泽东到才溪苏区视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才溪耕田队这种农业组织形式,并提议将耕田队扩大为“互助社”。第二年,中央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在才溪乡成立,才溪乡成为我国农业合作运动最早的发源地。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址

翻开1933年12月20日的《红色中华》报,“模范才溪”赫然在目:“模范的才溪能在战斗的春耕夏耕,得着更光荣的成绩……”不仅如此,为打破国民党封锁,才溪还从1930年开始创建了粮食调剂局,有效保障了苏区经济建设。

1933年10月下旬,经过10多天的社会调查后,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一文中写道:“劳动合作社(别地称劳动互助社)、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组织了全乡群众的经济生活。经济上的组织性进到了很高的程度,成为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才溪用“铁的事实”为毛泽东的这个著名论断找到了注脚,解决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环境下,根据地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重要问题。

在《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以严肃而坚定的语调,道出了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一铁的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武器,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如像说国内战争中经济建设是不可能的,如像说苏区群众生活没有改良,如像说群众不愿意当红军,或者说扩大红军便没有人生产了。我们郑重介绍长冈乡、才溪乡、石水乡的光荣成绩于全体工农群众之前,我们号召全苏区几千个乡一齐学习这几个乡,使几千个乡都如同长冈、才溪、石水一样,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无限荣光背后是对中国革命付出的巨大贡献。站在才溪光荣亭里,敬意油然而生,也对这个充满生机的中国南方小镇刮目相看。

与时代同行方能立于时代潮头。才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着这个道理。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如此,改革开放时期亦是如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溪老区敏锐捕捉到了改革开放的信号。这里的后生像他们的先辈当年踊跃当红军一样,父带子、叔带侄、兄长带弟弟,开始了闯特区的创业生涯。

改革开放之初,才溪70%的青壮年走出家门,凭借着敢拼会赢的胆识和精湛的传统建筑技艺,承建了广东众多城市的饮水和排污工程,这其中包括深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浩大的给排水工程、当年广东最高的东莞彩印厂水塔等。

锦绣中华

世界之窗

由此,才溪形成了建筑大军,发展了20多家建筑企业,其中不乏国家二级建筑企业。才溪儿女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又一次闯出了一条新路。在此带动下,革命老区上杭的建筑产业产值占整个龙岩市的半壁江山,上杭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建筑之乡”称号。

看着朱红色的光荣亭,笔者心底不由自主地涌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这不就是才溪敢于立潮头的底气吗?

天道酬勤,历史大潮滚滚向前。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已过去88年,改革开放走过43年,记录着奋斗足迹的才溪光荣亭和石碑更加神采飞扬。

供稿 | 上杭县纪委监委

作者 | 林斯乾

来源 | 中国纪检监察报

审核 | 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上杭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关注“清风龙岩

深圳光明区回归亭纪念园游览记

2020年3月15日,周日,晴

周末休息,计划去光明大顶岭绿道徒步。路经光明农场大观园对面,看到这个新开的景点,回归亭纪念园,于是决定先去看看。

门口就有醒目的文字,回归亭纪念园,以及一个大大的框,以及公园志和地图。

公园大门

拾级而上,路两侧是关于香港历史的文字介绍,言简意赅。香港回归历史文化景墙,分为三个部分,路的右边第一部分是深港同源,从先秦时期,到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一一道来,左边开始是第二部分百年沧桑,从英国殖民香港到日均侵占香港,抗日烽火,重回殖民统治,令人唏嘘不已,第三部分是东方之珠,从祖国内地与香港,香港经济腾飞到香港回归祖国,让香港百年历史重塑辉煌。

公园志

继续往上走,是紫荆花广场,广场中间有主雕塑,红色的紫荆花,非常好看。

紫荆花广场中间的紫荆花

沿着97级台阶而上就到了回归亭广场,这是九七年的时候的建设的。

回归亭广场

整个纪念园不大,但是设计很好,绿化不错,适合一家人出来游玩,了解历史知识。

光明区回归亭纪念公园于2019年2月23日开工建设,历经5个月建设,于2019年8月30日正式竣工验收,公园占地面积5.85万平方米,光明区委区政府按照“全市样板、全区地标”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充分将“回归文化、统战元素”融入公园改造,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的“回归亭纪念公园”。

为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加强新时代深港联谊,弘扬统战精神,在香港回归祖国20余年之际,光明区委、区政府以“回归亭”为核心,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立足“全市样板”,打造了凸显回归文化、独具光明特色的回归亭纪念公园,这也是全市第一个以“回归文化、统战元素”为主题的纪念公园。公园的建设,旨在打造全市样板,构建平台,传播香港回归历史,弘扬统战精神,不断推动深港“亲如兄弟”般关系更加巩固。

回归亭背后的选址意义,回归亭所处的光明区大博山,西面朝向珠江口虎门要塞,当年林则徐率领军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向南可遥望香港;山下的白花洞,则是抗战游击队根据地,东江纵队将日军小分队全歼于此。可以说回归亭选址的历史意义重大,极具深意。

回归亭纪念公园

光明区回归亭纪念公园立足“全区地标”,重塑人文景观,景点兼具休闲性及文化性,相映成趣,寓教于乐。作为全市标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归亭纪念公园在新时代特殊的环境下,将进一步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担负起爱国主义教育重任;同时,回归亭纪念公园将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景点效应,并与其周边光明农场、光明小镇等绿色休闲景点呼应融合,形成光明独具特色的红色休闲生态旅游环线,为光明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发挥全区地标关键作用。

走进光明区回归亭纪念公园,处处可见独具匠心的设计,“回”字设计元素贯穿整个公园,凸显回归主题。公园景观形成了“一轴一环多节点”结构。“一轴”即以香港历史及回归路程为文化主线,通过一条文化主轴线来记载祖国内地与香港同根同源、本为一家的历史联系以及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意义,增强香港回归文化的纪念性与历史性;“一环”即增加环形骑行绿道并加以连通,激活绿道休闲健身功能;“多节点”即以茂密的荔枝林为植物基础,通过园路连接多个景观休闲节点,如入口广场、竹林文化景墙、紫荆花广场、景观廊架、九十七级回归台阶、回归亭广场、观景台、登山道和休闲广场等,增强公园内部布景的多元性、趣味性以及文化性。

兴宁铁骑即将登场!神秘训练视频被“曝光” !

来源:兴宁广播电视

为加强对道路交通动态管控,进一步提升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降低交通违法的发生率和路段拥堵率,我们交警部门根据兴宁市公安局党委的指示,建立了一直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铁骑”队伍,它具有“小、快、灵”的优势,以巡逻执法为主,静态值守为辅,开展岗点执勤、交通秩序管理、打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全力保障道路交通畅通和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兴宁铁骑神秘训练视频被“曝光”

此次交付兴宁警方使用的车是春风650C摩托车,车身重达526斤,时速最高可以去到170公里每小时,它采用了个性化定制,为车身贴上了“兴宁铁骑”的标识,搭配了国际一流的警灯警具,同时它内置行车记录仪、对讲系统、视频传送系统,可以直接联通指挥中心,大大增加了执法的便利性。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