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历史遗迹旅游攻略-开城历史遗迹必玩景点

好文推荐
开城历史遗迹

开城历史遗迹位于开城市,由代表高丽王朝统治根据地的遗迹组成,可从城市的风水选址、宫阙和城墙等组成的城市防御体系以及教育机构等了解到其包含的精神价值,因而于201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4年高句丽墓葬群成为朝鲜的第一个世界遗产,而开城历史地区是第二个世界遗产。2007年朝鲜首次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将开城历史地区列为世界遗址的申请,但遭到保留,2012年朝鲜再次提出申请,终于在2013年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城历史遗迹包括了开城城、满月台、开城南大门、成均馆、嵩阳书院、王建王陵和恭愍王陵等遗址。

Historic Monuments and Sites in Kaesong

必去理由:2013年最新世界遗产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朝鲜[North Korea]

景点所在省、州:黄海北道 [North Hwanghae Pr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开城市 [Kaesong]

古城尼什的历史遗迹

尼什为塞尔维亚尼沙瓦州的首府,是仅次于首都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的第三大都市,同时也是塞尔维亚南部最大的城市。从历史上讲,它曾是它一度归属的不同国家的中心。该市古名纳伊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和康斯坦提乌斯三世出生在那里。由于它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就被认为是连接东西方世界的重要通道。在过去曾被特洛伊人、色雷斯人、伊利里亚人、凯尔特人、罗马人、匈奴人、阿瓦尔人、拜占庭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土耳其人、匈牙利人和奥地利人征服过。不同民族对尼什文化遗产的影响,体现在当地建筑多样性、饮食、艺术、音乐和生活方式当中。

尼什是欧洲和巴尔干半岛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千年古城所遗留的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址众多,城市中随处可见纪念碑和历史人物塑像。

1999年5月7日,尼什与贝尔格莱德一样,也遭到了北约的空袭,有14名市民犠牲。蓝顶圆亭是追悼那次空袭中的遇难者纪念碑。

布巴涅纪念广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个万人坑。

“红十字”集中营为二战中纳粹德国建立的集中营。

集中营外的小广场有座纪念为解放尼什而献身的英雄们的纪念碑。

尼什古堡为巴尔干半岛中部保存最完整的土耳其城堡,建于1723年,古堡下就是被湮没的罗马古城。

指挥塞尔维亚军队抗击奥斯曼入侵者的著名将领辛杰利奇将军的纪念碑

这个“骷髅塔”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用真正的人头骨作成的塔。1809年塞尔维亚人民反抗奥斯曼帝国,起义军领袖辛杰利奇率领1.6万名起义军将士在尼什城外与4万土耳其军队进行了大决战。起义军方面有4000人牺牲,而土耳其军队损失更为惨重,有1万人阵亡。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起义军最终在决战中失败。战后土耳其军队把近千名塞尔维亚阵亡将士头颅砍下,筑成一个骷髅塔,威吓塞族起义军,这就是今天的骷髅塔。早先的“骷髅塔”是建在露天野外的,没有任何遮盖。一些阵亡塞尔维亚将士的家属偷偷地把自己亲人的头骨从塔上偷走,加上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塔上的骷髅越来越少。到1878年塞尔维亚获得彻底解放的时候,塔上总共还有58颗头骨,人们在塔上加盖了一座教堂式的建筑物予以保护,这就是旅游者今天所看到的“骷髅塔”。 如今,它不仅是尼什的旅游纪念地,更是塞尔维亚民族不屈的象征。

走出“骷髅塔”,外面阳光明媚,一派美好秋色。和平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千年古城乐清这些历经风霜的历史遗迹,你去过几个?

乐清山水形胜、人杰地灵,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境内文化古迹众多,是乐清历史发展、城市变迁不可复制的地标实证。

最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的一期乐清·民生地图《知否知否,承载乐清记忆的是这些文保单位!》刷爆朋友圈,也让更多人对乐清的各级文保单位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以天地图作底图的这张民生地图,乐清文保单位可一次“逛”个够。

本次地图收录乐清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注: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清碉楼”分布在10个乡镇,“乐清古桥群”分布在4个乡镇(街道)),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7个。

1

一、南閤牌楼群

南閤牌楼群位于仙溪镇南閤村。牌楼群原有七座,现存五座,自南往北依次为“会魁”“尚书”“方伯”“恩光”“世进士”,在一条由卵石铺砌成图案的直街上一字排开,层层递进,气势不凡,动人心弦。五座牌楼的结构形制大致相同,皆为单开间三楼悬山顶,进深分心用六柱,除基座和主柱石构外,其余全部木构,柱间联以额枋,中悬红底金字匾。梁架斗栱结构,组成三楼,明楼悬中遮盖次楼,屋面阴阳合瓦,脊饰鸱吻。 后代历经修葺,但主体部分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

位置:仙溪镇南閤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章九思故居、章纶故居、章玄应墓、尚书第台门、举人第等

二、高氏家族墓地

高友玑墓

高氏家族墓地位于北白象镇高岙山西麓。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高守祥墓、高乃闾墓、高乃羡墓、高梅月墓、高兰室墓、高友玑墓组成。尤为高友玑墓最为考究,高友玑墓坐东朝西,上下设五坛,顶坛正中由三座四柱三楼组合而成的神位牌楼作为主体建筑。两侧对称设立神库、神橱、照壁、翁仲(文臣)、碑亭、华表以及石像生。 整个建筑群均用青石雕凿而成,不仅做工精致、典雅、肃静、蔚为大观,而且形制特殊,是研究明代品官及其家族墓葬制度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高兰室墓

位置:北白象镇高岙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丁氏宫、龟山寺、观音堂、青海堂、永乐禅寺、颜圣候王等

三、东塔

东塔位于乐成街道东门村东皋山。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九牛山巅古塔遭雷毁,邑令葛逢迁建于此。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县令赵彦晖、袁采续建。塔高约18米,系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须弥座。每层平座为平砖叠涩。八角倚柱,方形槏柱,明间设壸门,次间雕佛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斗拱四铺作。葫芦形塔顶,塔砖上舍钱题记多处。东塔云烟为“箫台八景”之一。

位置:乐成街道东门村东皋山

年代:宋

周边景点:东塔公园、徐可楼宅、青峰宫、玉虚堂、龙眼寺、双雁公园等

四、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石塔位于磐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内。唐文德元年(888)僧肇法师建。但从形制判断,建造年代为五代至宋。塔仿照印度窣堵波形式,结合中国木构建筑特点建造。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占西乡,遭严重破坏,仅存四座。1999年经省文物局批准按原样修复。现石塔共七座,青石结构,南北一字排列。七座塔形制相同,由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刹葫芦形须弥座覆钵式,塔高5.16米,基台平面作六角形,束腰雕狮兽。正面开辟一扇如意壸门,塔内莲花台上供佛像一尊。塔身上为单檐飞翘,塔顶圆形,覆盆上设六角形梁架。 该石塔雕刻精致,造型美观。

位置:磐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内

年代:宋

周边景点:天宵宫、梵音堂、文昌阁、日军第三次侵占温州日军银行旧址、吴熙周故居等

2

一、王十朋墓

王十朋墓位于淡溪镇梅岙村。墓依山而建,坐椅式,坐北朝南,坛坎踏步及围墙均由块石垒砌,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从梅岙村后山脚处上岭,为神道门旧址,墓道长约100米,中途建有坟庵屋三间,中塑王十朋像。墓分五坛。下坛左右原有碑亭,现仅存亭基,原《宋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二方,分立左右,系汪应辰撰文,张拭书丹,朱熹题盖,加上墓主人,故又称“四贤碑”,“文革”时被毁,1982年按原碑文刻制重立。二坛中设金水池,三、四、五坛有石像生残件7件。五坛后为墓穴坛。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宋乐清左原后垟(今淡溪镇梅溪村)人,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中进士第一名。累官太子詹事,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忠文。著有《梅溪集》等。

位置:淡溪镇梅岙村牛塘山南麓

年代:宋

周边景点:梅氏大宗、梅缘阁、状元坊、王十朋故里旅游区等

二、万桥

万桥位于天成街道万桥村。北宋“元祐二年(1087),邑绅万规竭家资并率邑人购石造作,八年(1093)竣工”,为木石混合结构。明蒲岐所千户魏迪倡议重建,于正统六年(1441)完工。为六墩五孔石拱桥,长57.82米,石色绀红。该桥为我市最大石拱桥,建造技术高超,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1年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天成街道万三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王氏大宗、进宝寺、三官堂、长青楼、马良公园、太阳宫等

三、乐清碉楼

乐清碉楼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是融民居与防御工事为一体的近代建筑,主要是为了防范海匪而建。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如平面布局小巧别致,综合运用中西建筑技法,在居住功能外,重点突出军事防御功能。

当时战乱频繁,乐清沿海海匪活动猖獗,除劫掠航海商旅外,不时登陆上岸打劫家舍,沿海人民不堪其苦。鉴于乐清沿海海匪患纷繁严重,为了保家卫村,沿海人民被迫奋起自卫,白天各村设有岗哨防范海匪,夜间村村设更夫打更巡逻,设警防寇,沿海富有人家,纷纷筑起炮楼、备枪弹,监视和反击海匪侵扰。

(下滑查看更多图片)

四、乐清古桥群

山海之城的乐清,在纵横交错的河流之上,横跨着众多的古桥梁,它们或古朴,或端庄,或美观。据清道光《乐清县志》记载,共有271座,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群有4处。分别为赵镇桥、合湖桥、慈济桥、瑶溪桥,它们跨越着宋、明、清的历史,直到如今。

(下滑查看更多图片)

3

一、法华禅寺包括石刻佛像

法华禅寺及石刻造像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上岙嵩山南面山谷中。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建,坐北朝南,现存三进合院式建筑。前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大雄宝殿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七间,梁架抬梁式,大殿前庭院左右有厢楼,后院庭院东西设耳房,院内唐代古井保存较好。1983年公布为乐清县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虹桥镇南岳嵩山南坳

年代:唐-民国

周边景点:信岙公园、圣母宫、法华寺、狮子山陵园等

二、文虹桥

文虹桥位于乐成街道西门村。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邑令胡良臣建,故又名胡公桥。系三孔石拱桥,净跨34米。东西走向,跨西运河。桥面铺砌别具匠心,中间阔4.37米,向两端呈喇叭形展开。每孔桥面为平台,期间有石阶相联,两旁置垂带。

文虹桥是乐清市区内现存历史最悠久,建造工艺最高的一座石拱桥。

位置:乐成街道西门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东塔公园、石佛寺、五峰阁、徐氏大宗、双雁公园等

三、1926年中共乐清支部旧址

1926中共乐清支部旧址位于翁垟街道曙光村。系四合院的东厢房,坐西朝东,木结构,四间二层,保存完整。1992年公布为乐清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926年秋,温独支派共产党员林去病、钱国安、林立来乐清,由林去病负责开展工作。林去病在地团任盐廒司称,钱国安和林立在白石、柳市找到职业以资掩护。林去病在长春楼创办平民夜校,借此组织农盐民协会。同年冬,钱国安、林立等在长春楼召开党的临时组织会议,成立中共乐清支部,并选林去病为支部书记,是乐清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位置:翁垟街道曙光村

年代:1926年

周边景点:长青禅寺、镇安宫、三宅公园、南氏祠堂、阮氏祖陵等

四、戴福墓

戴福墓位于磐石镇重石村四房山。墓依山势而筑,扶椅式,坐西朝东,条石砌筑五坛,面宽10.8米,进深40.09米。一坛中轴线两侧依次相向排列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中间前立墓碑一通,高2.53米,宽1.02米,墓碑为明代章纶撰文。

戴福(1387-1454),字天赐,祖籍常州江阴,明天顺年间任磐石卫都指挥使。为唐左丞相戴胄之后。

位置:磐石镇重石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天宵宫、梵音寺、文昌阁、真如寺石塔、侵华日军第55旅团司令部旧址等

End

主办单位:乐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制单位: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本期素材来源:乐清市文物管理所

图片由林时友、周开阳拍摄

来源:乐清住建、乐清日报全媒体

庄浪县古城堡历史文化遗迹延伸考察

古城堡遗址是一个地域内社会变革文明发展的珍贵历史遗迹,也是当地人民共同的物质精神财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历时两年,我们对庄浪古城堡历史文化遗迹全部进行了实地考察考证。第一次考察成果,已于去年在省、市相关刊物发表。现将第二次考察成果予以摘刊,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古堡的重视、关心和保护。

一、乐正河流域的古堡考察

乐正河(又名东川河)发源于隆德县杨沟乡,途经隆德宋塬和东庄,然后从东北向西南穿过杨河乡东北部,流经马阳屲处转为由东向西流动。经过杨河乡李庄等5个村,在南湖镇南门村汇入庄浪河水系。分布在乐正河流域梁峁沟岔中的古堡相对较多,据杨河乡文化站普查统计,全乡共有相对完整的古堡12处。我们对其中的4个典型古堡进行了延伸考察,详作介绍,其他8个从略。

1、新庄堡子,地处逯岔村八社的梁顶三爷咀之上,外观似圆形,但实际上呈椭圆形。这个堡子原来朝东开有一堡门,后来村民说堡门对新庄的村民不利,用土就把东堡门给填封了。我们沿着原堡门的边墙搭人梯攀爬上堡墙,对古堡进行详细勘测。椭圆形土堡的最大直径为55米,最小直径为34米,堡墙高6米,墙体厚度为3-4.5米,夯层高度8-11公分。堡子外面低、里面高,易守难攻,便于防卫。面积2.5亩,保存基本完好。走访了村上一位84岁高龄的白须逯老大爷,老人家说据老辈人口传,逯家堡子是清朝年间打的,当时动员了全村的男女老少,白天打堡子,晚上挑着灯笼打堡子,堡子修成后,在民国期间又进行了复修,主要用于当年躲土匪避难。这个堡子曾经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访谈中切身感受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堡子的情感,以及对现在太平盛世的满足。

2、关家堡子,地处关湾村一社的山梁背上,地形比较开阔,堡子堡门朝东,顺着东堡门进入堡内,看到的是完整的堡墙和人行坡道。堡子呈长方形,东西长45.5米,南北宽30米,堡子占地约3亩。堡墙内侧高4.2-4.5米,外侧高6.2米,墙体宽度上部为1.2米,下部为2米。堡子的修建,村上杨文书介绍说是1930年以前打造的,堡子里面过去修有生活用房,基本上一家一座房子,便于躲避匪患暂时居住生活,堡内有一口深井。堡子南北筑有两个马面堡墩,便于观察外面的动静,炮台上装有火炮,曾经用于防御土匪进攻。据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讲,从他记事起就有这个堡子。炮台呈梯形,台面长4米,宽3.6米,台面较大。

3、蒙家堡子,地处李润村二社,土堡呈正方形,长宽各是44.2米,堡墙厚2.1米,高6米,占地面积3亩。堡子门朝东开,堡门宽2米,高3米,堡内现居住着四户蒙姓后裔。进入堡门是一巷道,两侧各居住两户村民。这个堡子保存得比较完整,但有一点与其他方形土堡结构不同,位于方形土堡四个角处的堡墩(也叫马面)排列呈放射状的八字形摆布,四角土墩上过去都曾修建瞭望楼,便于观察四面八方的动静,视野十分清晰。堡子周围是李润村农户的宅院环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着静谧美好的田园生活。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动荡年月,蒙家堡子曾经发生过腥风血雨的悲惨故事。李润村支书赵维熙口述,据他年迈的父亲讲,清朝同治年间,宁夏回民暴乱,一路烧杀掠抢,血流成河,无恶不作。回民土匪大队人马杀到这里,当地有李润和李安两兄弟率众奋起抗贼,李安家族的人抬起火炮向回贼猛轰几炮,打得土匪人仰马翻,四处逃散,但也惹怒了土匪疯狂反扑报复,后李安一家退避在当地村头的关帝庙里抵抗,终被土匪斩尽杀绝。李润族人把后人又过继给李安立门,这就形成了现在的李润村分上李润和下李润两大户族。在李润村居住的富户郭家,从南湖为逃避土匪侵扰残杀,在李润村筹集粮饷,招兵买马,修筑了郭家堡子,供郭家居住使用。以郭家堡子为据点,一举击退了回贼武装,从此马阳屲村民改教,成为汉族。后来郭家后代不务正业,赌博抽大烟,导致家道衰落,债台高筑,无法维持家业,把先人苦心经营的郭家堡子基业卖给当地的蒙家,蒙家人勤俭持家,代代相传,人丁兴旺,家产盈实,成为当地大户,堡内四户蒙姓后裔居住,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渐成望族。

4、堡子山堡子,位于杨河乡马寺村北堡子山顶。西临举家沟,东临王家河,南面山下为马寺村,北面为堡子山台地。堡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50米,分布面积3000平方米。堡址平面呈椭圆形,最长直径40米,最短直径30米,堡墙为黄土夯筑,残高3-5米,基宽2.4米。南墙堡存较完整,北面堡墙因村民耕种破坏,残墙高1米左右。堡址北部有一口古井,已回填废弃。修筑时代为明代。

二、庄浪河上游流域的古城堡考察

庄浪河属葫芦河一级支流、渭河二级支流,发源于六盘山西麓的宁夏隆德县奠安乡大漫坡一带,源地海拔2620米。从宁夏奠乡张田家进入庄浪县北部岳堡镇张家湾入县境,流向大致东北——西南方向,上游纳岳堡王家岔、东沟水、张家岔,途经南湖镇。庄浪河穿过石峡,转向西流,有卧龙与榆林沟、木头沟水注入,流至南湖、卧龙与静宁后梁乡交界处的迭咀屲归汇葫芦河。庄浪河流域是平凉市历史上建制行政级别最高的“庄浪路”所在地,古今垂青,遐迩闻名。

分布在庄浪河上游流域岳堡镇境内的古城堡名称基本上是姓氏地名。姓氏地名在庄浪155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数量最多,我们曾查算过庄浪县的地名,狭义的姓氏地名有1396个,占标准地名的60%,广大的姓氏地名(即地名中有姓就算),则高达89%。姓氏占主导地位构成庄浪地名的一大显著特色。

1、岳堡古城,位于海拔1840米的庄浪河上游谷地岳堡镇岳堡村。当地七十多岁的岳士明老人回忆:听老辈人说,岳家堡子修建于唐朝年间,当时只有东西门,没有南北门,岳堡古城有“四门八坡”,东西各两道城门,每一道门南北各两坡,每道门上面是二层结构的门牌楼,修造得十分气魄。东门1958年损坏,1960年城门洞才拆除,城内过去是孟氏、岳氏后人在城内居住。岳堡古城和南湖古城(即庄浪古城)属同一朝代,当地民间有“先有南湖城,再有岳堡城”的说法。岳士明老人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清朝年间北面固原的回民马三刚、吴发云土匪打到庄浪县,吴发云破了南湖城,但没有破掉岳堡城。因为岳堡城修造得十分独特,城堡墙高而且很厚,又只有东西两处城门,防守异常严密,易守难攻,他们攻打了几次都没有办法破城。

岳堡古城的遗址轮廓基本保存,城堡南侧城墙完好,墙体高10-14米,女儿墙局部保留。墙基厚4-5米,夯层厚9-12公分。东侧城墙由于村民修建院舍,时有时无。北侧城墙只有局部地段能看见遗存,西侧城墙残缺损坏严重,但整个古城形状大致存在。

2、南岔堡子,位于南岔二社的梁峁顶上,土堡呈椭圆形,堡门朝东开。堡子的长轴长48.1米,短轴长40.5米,堡墙高4-6.6米不等,墙体厚2米,夯层厚度8-10公分,堡子面积约3亩。堡子的西侧有马面土墩修筑,保存完整。堡子修建于民国时期。86岁的岳珪老先生讲,民国时期匪患成灾,南岔堡子来过土匪,周围几个村庄的人在堡子里避难,土匪一来,人们牵马拉驴,携家带口,背着粮食跑到南岔山上的堡子里,堡子里有每一家盖的房子,供短期躲难生活居住。

3、吴家堡子,位于岳堡镇吴家村北山四咀山顶。堡子形状呈椭圆形,堡子的长轴长度108米,短轴长度59米,堡墙风化破坏严重。墙体高6米,厚度1.2米,堡子的占地面积约9亩。堡子门朝南开,堡子墙外面的西南侧有一喇嘛庙,供奉喇嘛塑像,祈求平安。庙旁过去有水井一眼,现在已经被填埋。该堡子是目前考察见到的山顶最大的土堡子之一,平坦程度像一个大操场,外观又像一枚巨大的官印,呈椭圆形覆盖在山顶。堡子里植有杏树、松树和柳树,种有苜蓿草,植被覆盖良好,起到防风固土,保持水土,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是山顶的一道绿色亮丽景观。

4、塌堡子院堡子,地处岳堡吴家村北山的半山坡上,堡子依地形而建,北高南低,呈半圆形结构。东西最宽处43米,南北长32米,堡墙厚度1.5米,墙高5米,年代久远,风化残蚀严重,夯层不明显,堡门朝东。堡院的西面建有一座山神庙,四季香火不断。

5、李家堡子,位于岳堡镇王岔村一社的山沟旁边,土堡外形呈长方形,东西长38米,南北宽34米,堡墙高7.5米,墙体厚度2-3米,堡子开一东门,面积2亩多。土堡东墙的外墙体上清晰地书写着白底红色的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堡子原居住有4户人家,后来全部搬迁,现在堡内荒芜,杂草丛生。王岔村有李家堡子,反映了过去“王家人弱,李家人富”的现实,现在全村整体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乡村建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庙隆沟流域的古堡考察

庙隆沟发源于赵墩乡东北唐山梁南侧的王上湾,呈东北——西南流势,在赵墩乡西部的张家塬小河头注入葫芦河,是庄浪县惟一属于赵墩一个乡管辖的河流。赵墩乡位于庄浪县西北部,地处两省区(甘宁)三县(庄浪县、隆德县、静宁县)交界处。该乡是纯山区乡,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庙隆沟流域斜穿全乡。全乡地形由两条主梁分割出9湾18岔,110多条大小沟壑组成,地貌复杂多样,古堡的分布多散布在山大沟深的村庄附近或梁峁山巅。

1、赵家堡子,位于梨树湾杜家二社的村庄北侧。土堡呈长方形,长度26米,宽度21.3米,堡门朝东南开,堡门顶部的土墙上有一注水孔,用于防止堡门的木门板和门顶棚木燃烧后灭火,起到消防应急作用。注水孔直通到堡墙的顶部,便于从上到下灌水。堡门高2米,宽1.4米,木门紧锁。堡墙高8-11米,建有两个高大的烽火台,堡子顶部原有高1米多的小围墙,现在基本塌损,痕迹能看到。此堡修建于清末民初时期,是当地的大财主赵思尚出钱出粮雇人修筑的私堡,为当时梨树湾二社的村民防止匪患起了很大的防卫保护效果,目前院堡荒废,保存完整。

2、王家堡子,地处梨湾村七社王庄,鹿儿梁山下。鹿儿梁绵延舒展,很像一头静卧在梁顶上的吉祥梅花鹿。堡内住郭家和王家两户村民,王家为堡主,郭家是解放后土改时划分的宅院。院前大树翠绿,生气旺盛。王家堡子基本上是正方形,长34米,宽30米,东面开一堡门,门高2米,宽1.2米,棚木完好,木门板厚20-30公分,门洞坚固,出入安全。土堡因长期有人居住,保护及时,堡墙和堡门保存完整,至今仍发挥着居住、生活和观赏的作用。

3、梁顶堡子,地处赵墩乡牡丹二社。在前往梁顶半山腰的公路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堡子的规模和圆形堡子的轮廓。堡子围墙风化剥蚀破损严重,堡墙内侧离堡子地面高出1.5-2米,外侧堡墙高3-4米。梁顶堡子由于离牡丹村偏远,人为破坏的不明显,主要是自然破坏的严重。整个堡子呈现椭圆形,看起来像一个大鸡蛋,一头大一头小,即北面大南面小。长轴长67米,短轴长30米,堡门朝东开,现只剩下一个豁口。村支书程宏伟讲,听老人说堡子为同治年间修造。过去堡子里种过柳树,因水源短缺,树木成活较少,现在荒草、灌木丛生,一片荒凉景象。

4、裴范堡子,位于裴堡村。堡墙损坏严重,仅靠庙隆沟的一侧可以看到延伸的堡墙,堡墙为两层,一层是同治年间构筑的,一层是民国年间补筑的。残墙厚1.5-2米,残留部分高5米左右,过去堡墙大约10米高。据粗略估算,堡子长为100米,宽约84米,形状是长方形。裴范堡子遗址绝大部分被赵墩乡裴堡小学和裴堡幼儿园占用为校园,前面是学校、操场和厕所。堡子的另一部分被裴堡村村民修建为宅院。

担任向导的62岁裴堡村主任范来福介绍,裴范堡家现有108户人家,但当时只有20来户人,大多数为裴范两姓,各占一半。还有张、杜、魏、刘等姓氏。听先辈人说裴范堡子同治年间为防回民入侵修建的。当年阳川的富户捐的是钱银,裴堡的富户范家大老爷捐粮食一万石,官府联合当地乡民和官勇一起奋勇抗敌,一举打退回族土匪的武装侵扰。朝廷为了奖赏范家富户的义举,特悬匾“万石粮”一面。据范来福口述,他小的时候都见过这个木质匾额,字是真金做的。后来听说有人拿去加工制作成了喂牲畜的驴槽。“万石粮”朝廷牌匾,到底有没有,仅是一种民间传闻,无据可考,无史料可查,听起来很离奇。

四、葫芦河流域的古堡考察

葫芦河,俗名“苦水河”。属渭河一级支流,源于宁夏西吉县月亮山南麓,南流经静宁县、庄浪县、秦安县,至天水三阳川汇入渭河。葫芦河水从静宁威戎转向东流,从受家峡入赵墩乡刘家塬,在小河头纳庙隆沟水顺庄静县界东南流,纳南湖镇胡家塬沟和石家塬沟水,流至卧龙镇迭咀屲接纳庄浪河,河行卧龙西境,大致由北向南,但因地形崎岖,河道狭窄且十分弯曲,峡多谷深,经张家峡、麻峡、程峡、狼峡、石峡,历石峡(《水经注》称“僵人峡”),穿过盘龙山河出山口,南入阳川谷地。阳川谷地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河道展宽,东西侧蚀冲刷,左右摇摆蜿蜒,形成九大弯曲。下陷的葫芦河流域,被四周的盘龙山、庙山顶、大咀梁、庙口咀、风帽梁、喇嘛墩诸山所环绕,形成黄土高原少有的下陷小盆地地貌和河流冲积谷地。葫芦河从麻峡而入,破高峡而出,纵贯阳川全境。出县境后,斜穿静宁南部滚滚南流,进入秦安县境内。葫芦河是阳川人民的母亲河,阳川已成为庄浪物阜民康的“粮仓”、“瓜果之乡”和人杰地灵的“文化之乡”、“书画之乡”。现对2个古堡的延伸考察如下:

1、陈家庙堡子,位于阳川镇西湾村东北侧。北面到乡村公路,南到村庄西乡村公路,东面到农田,堡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黄土夯筑,南墙长50米,北墙长39米,东墙长187米,西墙长187米,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堡址现被西湾小学占用,堡墙残高5-6米。夯层厚9厘米,开南门,始建于清代同治初年。该堡址近年来由村小学占用,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2、峡洼坡堡子,位于阳川镇新庄沟村西北300米。峡洼坡山顶。南面为山坡,东、北、西三面山下为葫芦河,地势险要。堡子为圆形,直径10米,分布面积78.5平方米,堡墙高5米,墙基宽2米,堡门呈圆形,高1.8米,宽1.5米。墙外壁陡直,堡内墙凿有9孔小窑洞,系1958年庄浪、静宁县在葫芦河开挖矿时居住所为。该堡子形制独特,保存较好,地理位置险要,属清代晚期民间修筑的防御工事。

五、水洛河流域的古城堡续考

水洛河属渭河的三级支流,为葫芦河最大支流,是庄浪县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在县城以上分为水洛北河和水洛南河,两河在县城西南部水上公园西端汇合后称为下水洛河。水洛河流域是县境内各流域古城堡历史文化遗存分布最多、最广,类型最全,最杂的区域。

1、杨王家堡子,位于良邑镇杨王村的北山上。北山上因修筑有堡子,当地人称堡子山。堡子山地势陡峻,山形险要,堡子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椭圆形的土堡长轴长115米,短轴长35米,从南面的堡门到北面的烽火台,边长达135米。堡门所在的东南侧马面土墩,长16米,高10米。北面靠山梁的烽火台长10米,宽7米,堡墙高15-17米,堡子的东、西各有两座马面土墩,东面的马面长11米,高13米;西面的马面长10米,宽7米,高12米。堡墙上的垛墙(女儿墙)局部保留,高2米。

2、石门口刘家堡子,地处万泉镇石门口刘家山顶,土堡堡门朝东南开,堡子呈椭圆状,长轴长127米,短轴长55米,北面的烽火台高大雄伟,堡墙高14-17米,东、西两侧的堡墙厚4-6米,墙体高11-12米,夯土层9-12公分。墙体轮廓完好,但局部地段破损坍塌。站在石门口刘家山上堡子城墙上,对面石门堡遗址隔河相望,雄伟壮观。

3、石门堡,为庄浪县境内重要的古城堡之一。位于朱店镇与万泉镇交界的小湾村傅家西200米水洛河南岸高距河床50米的突出石山顶端,北面到秦隆公路,南到傅家小湾庄,东到小湾山坡,西到壕沟。堡址平面呈椭圆形,长200米,宽130米,东墙残长30米,高3-6米,开一北门,墙体为黄土夯筑。石门堡下临天堑石门口。水洛河束流崩雷湍急,两岸断峭壁,当时东南半壁凿仅数步宽一线小道。如此狭窄绝险,却是秦渭往来要径,并以“石门口”而驰名。石门口山上设堡,名石门堡,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为保一方平安起过很大的作用。《明一统志》谓:“山石如门,其路斩截。”清乾隆时的《静宁州志》曰:“石门高山堡。”因而,此堡又称石门高山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此城堡筑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为水洛城所辖二堡之一。北面为“秋月观”,内存“秋月观”碑刻一通,红砂岩质,长方形,为明万历壬午年(1580年)刻。1992年1月由县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门堡遗址虽残垣断壁,但仍不失往日雄风威严。

4、董湾古堡子群。朱店镇董湾村古堡分布相对集中,全村从塬上开始依山而上筑建有古堡3座,从低到高分别是董家湾塬上堡子、外连城堡、永安堡,堡子与堡子上下相连,错落有致,前后呼应,规模庞大,气势恢弘,蔚为壮观,保存相对完整,是水洛河下游流域古堡成群的地方,也是庄浪县境内古堡群落的典型代表,极具考察研究价值。

(1)董家湾堡子,地处董湾村四社,土堡选择地形平坦的塬坪上修筑,开阔向阳,适宜居住,堡内村民集中,宅院遍布,据传是当地大富豪董老爷出钱捐粮雇用当地村民修建的堡子,供董湾全村人居住生活。塬上堡子面积广阔,外形呈长方形,东西堡墙长107米,南北堡墙宽80米,东侧堡墙很完整,西侧和北侧堡墙体局部有破损,基本保留遗址,南侧堡墙有23米完好,其余毁坏严重。堡子开有东、西两个堡门,东堡门至今供村民出行。西堡门两侧墙体保存,堡门已无痕迹。堡子墙体基宽2米,高7-8米。

(2)外连城堡,从董家湾堡子顺着山坡走四五十米,看到一座堡门,本地人称闸门便是山上堡子的第一道防守大门。闸门宽2.8米,高2.3米,堡门上方有8-10公分厚的棚木,门框、门板荡然无存。堡墙厚1.7米,墙体高6米,最高处的瞭望台高12米。站在堡门上面的堡墙上向下望去南高北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闸门实际上是外连城堡的“山寨门”。听说当年马家队伍打到董家湾的闸门处,由于壁垒森严,土匪久攻不下,便撤离而去,确保了永安堡第一道防线的安全。

(3)永安堡,地处董湾村南山半山腰的丘陵峁顶上,是一个几何图形的组合体。里连堡由一个长方形和半椭圆形的堡墙组成。堡墙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堡内地势南高北低,和当地地形大势保持一致。堡子开有北堡门和南堡门,北堡门宽1.2米,高1.5米,仅容纳一人出入;南堡门现已封填。永安堡是当年供董家湾和吴家沟两村村民躲避匪患的安全避难所。董家湾人走北堡门,吴家沟人走南堡门,两村人历史上就患难与共,利害一致。永安堡依地形地势而造,长方形堡墙高大,墙体高8-10米,西南角的马面土墩基宽14米。东面半圆形堡墙渐低,呈西高东低状缓缓延伸。西堡墙长66米,南堡墙长105米,墙厚3.5米。堡内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古城堡的主要作用是防御,考察一座古城堡也是了解古人的自我保护智慧,同时也是追寻一段当地的“苦难史”,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加热爱我们日新月异的家乡和蒸蒸日上的祖国。

作者:李维仓/庄浪县政协副主席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