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迫害受害者纪念馆旅游攻略-政治迫害受害者纪念馆必玩景点

陈伟杰
政治迫害受害者纪念馆

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发动肃反运动,大批俄罗斯布里亚特蒙古族知识分子受到严厉打击与镇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巨大威胁。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赫鲁晓夫当政下,-害者得到平反。同样,上世纪30年代在斯大林命令下,乔巴山(Choibalsan)在蒙古国发动肃反运动,大批知识分子、宗教人士和平民经受莫大摧残,蒙古国失去了许多顶级的作家、科学家以及思想家。

政治-受害者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蒙古国前总理戈登P(P. Genden)而建的,他因拒绝斯大林的肃反清剿命令于1937年在莫斯科被-委员会判处死刑,该博物馆目前由其女儿管理运营。纪念馆中一个大厅内展示出一些骷髅,这些骷髅均被子弹穿通,生动的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乔巴山大肃反运动中大批知识分子被关押、审理或残酷杀害的历史场景。在这一期间,大约有28000名无辜蒙古国平民被残害,博物馆一层墙上有20000个死者的名字,并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黄色代表这个人生前曾是一个和尚,红色说明他/她曾是一名0员,蓝色代表此人生前是一位平民。

Victims of Political Persecution Memorial Museum

必去理由:乌兰巴托最具历史意义的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蒙古国[Mongolia]

景点所在省、州:乌兰巴托 [Ulan Bator]

景点所在城市:乌兰巴托 [Ulan Bator]

“云参观”邱少云纪念馆 让政治教育“活起来”

图为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部分官兵在线上云参观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供图)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4月15日电(郭传伍李根辉)接受革命教育,赓续红色基因。近日,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铜梁中队政治指导员田获丰,走进驻地邱少云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网络“云直播”的方式,深情讲述“烈火真金铸英雄”邱少云的革命故事。

图为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部分官兵在线上云参观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供图)

辉煌篇章,丰碑永存。走进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序厅,武警官兵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抗美援朝战争那段硝烟滚滚的峥嵘岁月。1949年,邱少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的一名战士赴朝作战。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奋战,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邱少云烈士也在这场战争中不幸英勇牺牲。

图为邱少云烈士影视资料图。(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供图)

“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此时邱少云身旁就是一条水沟,为了部队的胜利,他选择坚定地伏在草丛中,痛苦地咬着牙,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一动不动。邱少云烈士身体上唯一有的细微动作,就是那双手,手指头使劲地往泥里面扣,深深地插进了泥土里。

图为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铜梁中队部分官兵在线下参观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供图)

英雄壮举世代相传,革命薪火永续不灭。在纪念馆的展厅里,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满含故事的遗物,勾起了武警官兵的无限追忆,他们目光紧紧跟随教员步伐,仔细聆听着田指导员的讲述,从内心深处接受了一次革命者大无畏精神的教育和感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吸氧”、精神“补钙”。

执勤八中队上等兵付伟文说:“那个危急苦难的战争年代,许多像邱少云这样的烈士为了胜利流血牺牲,在和平年代,战火和硝烟褪去了,但是英雄们英勇顽强、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应该被缅怀和传承,那些为信仰而牺牲的先烈,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看齐追随。”

图为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铜梁中队部分官兵在线下参观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供图)

该支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何涛介绍,他们在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政治教育学习中,积极组织“云参观”活动,鼓励所属单位用好驻地红色资源,改变相对枯燥的政治教育模式,给武警官兵带来身临其境、生动直观的展示,推动学习教育走实走心走向深入。

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强军实践。据了解,该支队下步将组织“云参观”杨闇公故居、聂荣臻元帅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按照庆祝建党100周年学习教育计划安排,让武警官兵“踏足”多个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党史学习教育丨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纪念馆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

“榜罗会议 重大决策”主题馆

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纪念馆位于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主力部队进驻通渭县榜罗镇。当晚,在榜罗镇中心学校校长办公室召开了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即榜罗镇会议)。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研究了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问题,确定了今后的战略方针。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关于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的既定方针,在哈达铺确定的“到陕北去”的基础上,正式作出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甘革命根据地、保卫和扩大陕甘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的战略决策。28日凌晨,红军陕甘支队在榜罗镇小学门前的打麦场上,召开了连以上1000多名军政干部参加的大会,毛泽东登台作报告。10月2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批准榜罗镇会议的决定,充分肯定了榜罗镇会议的正确决策。榜罗镇会议决定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不仅宣告红一方面军长征历程的即将结束,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个新的落脚点。

榜罗镇会议旧址

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旧址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警卫团驻地

红军将帅驻宿一条街

红军饮马池

榜罗镇会议旧址主要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旧址,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旧址,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等17处住宿旧址,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警卫团驻地,红军将帅驻宿一条街,朱家堡战役遗址及红军饮马池等。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展陈馆建于2008年,布展内容由序厅和“榜罗镇会议最终确定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胜利会师”“星火燎原燃通渭”“红色基因代代传”四个单元组成,现有馆藏革命文物128件,通过详实的史料、图片、图表、实物,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展现形式,全面系统地再现了榜罗镇会议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陕甘支队、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过境通渭的波澜壮阔历史画卷。

展厅

红军宣传标语

榜罗镇会议旧址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纪念馆于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16年被中国延安干部教育学院挂牌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体验点。

地址: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文丰村大背社15号

联系人:杨继仁

联系电话:0932—5541518 0932—5551256

开放时间:每日 09:00—17:00(节假日正常开放)

(甘肃省文物局)

在洪家关感受贺龙元帅的一生,记者探访桑植县贺龙故居与贺龙纪念馆

△8月6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贺龙纪念馆。图/记者吴琳红

来到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前往贺龙故居与贺龙纪念馆。这两个地点,就像洪家关白族乡的双子星,散发出无穷且耀眼的光芒。

贺龙,作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他的一生,都与中国近代革命密不可分,让整个桑植县具有了红色的基因,也让洪家关白族乡的知名度在桑植县名列前茅。记者再度探访贺龙故居与贺龙纪念馆,在两个紧挨着的建筑中感受贺龙元帅不平凡的一生。

长沙三口之家前来参观

“贺龙元帅原名贺文常,字号云卿,1896年3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清贫,早期的时候他只上了三年私塾,之后就辍学,跟随父亲贺仕道一起种田、做裁缝、当佃户、赶骡马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贺龙纪念馆内,讲解员刘国语正在为十几名游客讲解,大家边听讲解,边看着旁边展出的实物与文字介绍。

序厅内放置有高2.781米的贺龙元帅汉白玉坐像,寓意1927年8月1日,贺龙出任南昌起义军总指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当日上午,一共有三名讲解员带着几十名游客,前往贺龙纪念馆参观并为他们讲解,其中一个三口之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上前询问,这一家三口是从长沙而来,小孩宇轩今年8岁。宇轩的母亲张女士说,他们利用此次来桑植看望朋友的机会,带着小孩来贺龙纪念馆参观一下。“贺龙的一生很不平凡,希望小孩子能在参观完纪念馆后学到一些东西。”

记者询问宇轩印象最深的展厅是哪一个,他说是最后一个展厅。“两张照片让我印象很深,第一张是贺龙爷爷在年近七旬的时候,还在学习《毛泽东军事文选》。第二张是在贺龙爷爷的骨灰安放仪式上,周恩来总理在他的遗像前鞠了七个躬。”他说,自己也会像贺龙元帅一样,努力学习。

“来参观的游客,一周六天,从来没断过”

贺龙纪念馆旁边,就是贺龙故居。由一间堂屋、一间火坑屋、一间厨房、三间卧室以及旁边的马厩和牛栏组成。故居旁为什么会有马厩和牛栏呢?刘国语告诉记者,这是由于贺家几代人不断变卖家产修建洪家关大桥,以致家产耗尽,到贺龙父亲这一代时,家境已经非常贫困了,家里只剩下三亩薄田半头耕牛,所以贺龙14岁就赶骡马运盐谋生了。

在贺龙故居大门外,有两名工作人员,他们负责验票工作。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已经在此工作十多年了。他告诉记者,除周一这天不开放外,一周六天,他们每天都能看见很多人来此参观。“来参观的游客,一周六天,从来没断过。”这名工作人员说。

记者手记

红色的热土上有淳朴的人民

桑植,因贺龙等人以及“桑植起义”等革命往事,成为了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不仅是贺龙的故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的起点。红色的基因,似乎早已注入桑植,遍布在包括洪家关白族乡在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我所接触的采访对象中,每一位都表现出淳朴的特性:卖甜酒的老板娘拍着胸脯向我保证,她所选用的糯米质量绝对上乘,在制作过程中讲究卫生,不会使用添加剂;四合院的原住民之一陈爱军,在我们临走时不忘叮嘱,山路崎岖,要司机师傅一再小心;皮氏家族的皮运章,在说到皮氏祖先寻根的动情往事时,几近落泪。

红色是洪家关白族乡的精神底色之一,当地的淳朴百姓身上体现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潇湘晨报记者满延坤 张家界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