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AR地雷博物馆旅游攻略-OMAR地雷博物馆必玩景点

小伊伊
OMAR地雷博物馆

OMAR地雷博物馆坐落于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OMAR代表阿富汗复兴与地雷清除组织。馆内收藏有近几年来使用在阿富汗的53种地雷中的51种,可谓是阿富汗收藏地雷最多的博物馆。

近年来,OMAR地雷博物馆已经成为阿富汗最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由于安全问题,博物馆不向临时的参观者开放,所有参观申请都必须通过OMAR的总部。说起地雷,我们也就是在电影或者电视中见过,至于其真面目还真不容易欣赏到,阿富汗的这个地雷博物馆给人一次近距离观赏的机会。馆内的51种地雷让人大开眼界,形象各异,大小不同,藏品中包括使用在2002年美国入侵战斗中的未0武器、集束炸弹和空投炸弹。除了地雷外,博物馆还展示一些近十年使用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其它军用器材,包括火炮、地对空导弹、燃烧弹、0、火箭、金属探测器、扫雷装备和保护装置、前苏联军用飞机藏品等。

OMAR Mine Museum

必去理由:阿富汗最大的地雷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阿富汗[Afghanistan]

景点所在省、州:喀布尔省 [Kabul Pr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喀布尔 [Kabul]

赣州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赣州分馆)正式开馆啦!

由我司设计施工的赣州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赣州分馆)已经正式开馆。赣州地质博物馆位于上犹县梅水乡,依山而建,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 2390平米,总建筑面积 4520 平米,布展区域面积约 2790 平米。

为展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我司在设计上突出了教育与休闲娱乐两大功能。展馆内部分设六大展厅“序厅--赣州印象”、 “我们从哪里来--地球与生命演化厅”、“美好生活的基础--矿物与岩石厅”、“和谐家园--赣州自然资源与地质环境厅”、“大美上犹--上犹奇峰异石厅”和“辉煌矿业--赣州特色矿产资源厅”。此外,还设置了一个临时展厅、科普教育厅。

在展馆的序厅中,以赣州名山小武当山为创造背景的浮雕,通过加入汉、隋、唐、宋等历史事记、名人典故及赣州当地古建筑,展现赣州独有的历史文化。

位于地面中央直径九米的彩绘地图,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着赣州独特的人文魅力。

在地球与生命演化厅中半球模型配合演绎视频动画,生动直观的向参观者展示着地球的形成与板块演化。

恐龙世界

以白垩纪时期为背景,用背景画和实景塑型的方式,将整个空间融为一体,加入恐龙模型,再现白垩纪时期繁盛的恐龙世界,让参观者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

景观雕塑螺旋图表现生命的演化

参照原始人山洞造景,再现晚期智人窑洞生活的情景

展示“赣南第一峰”齐云山和附近城镇村落整体地貌的静态沙盘

投影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演示两江交汇的秀美景观

在上犹奇峰异石厅中的湿地场景,用会昌湘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参照制作,加入十多种珍贵鸟类标本,使得场景更加生动自然。

最大限度还原客家建筑,使参观者可以最直观的观察客家文化

世界钨都小剧场

重新造景,再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发动群众在赣州市于都县铁山垅矿山开采运输的场景。

全国岩盐矿产资源分布沙盘

通过沙盘可以看到全国地形地貌以及全国大中小各规模的盐矿分布

亚克力造型柱填充不同类型的岩石矿产粉末

让观众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赣州特色矿产资源

赣州地质博物馆的设计与施工是我司暨中国地质博物馆、浙江地质博物馆、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等地质博物馆后的又一大地质类项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司地质自然类博物馆项目成绩斐然,在业界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未来,我司也将一直秉承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售后的原则,继续深耕展览行业,为打造更多精品工程、放心工程,贡献力量!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宁夏地质博物馆:流动地质博物馆

宁夏是一个经济欠发达、贫困区域及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地区间教育资源配比不平衡。受区位限制,科普的覆盖区域和人群较为固定。为了让公益科普惠及全区所有社会群体,平衡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自2015年开始,宁夏地质博物馆以原有科普进校园、科普下乡等活动为基础,积累经验,不断创新,以助力精准扶贫、实现科普惠民为导向,进一步创立了以五大科普活动模块为主要内容的重点科普项目——流动地质博物馆,每年定期、分批走入偏远地区和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为孩子们普及矿物、岩石和古生物知识。

活动概述

“流动地质博物馆”活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固原市隆德县和中卫市中宁县举办,活动对象为广大青少年,主题为“助力精准脱贫,打造地博品牌”。

实施过程

宁夏地质博物馆将“流动地质博物馆”带到了宁夏多个偏远地区的校园,开展了一系列以“助力精准扶贫,打造科普品牌”为主题的专题科普活动,为教师和学生送上一场场科普大餐,受到了当地师生的欢迎。

矿物岩石小课堂

“这些矿物岩石标本我从来都没见过,今天真是太开心了,学习了好多地质知识。”“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去博物馆工作⋯⋯”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喊叫水乡下庄村完全小学,30余种造型美观、特色明显、贴近生活的矿物、岩石及古生物标本和地质装备,让同学们叹为观止。作为矿物岩石小课堂的主要讲解内容,讲解员把这些专业标本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晦涩难懂的学科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博物馆中精美的展教资源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沟通的活书本和活教材。

“我们把博物馆的标本带到学校,让大家了解地学知识及地球科普知识,让大家知道,这些漂亮的矿物是大自然中产出的⋯⋯”宁夏地质博物馆的讲解教师表示。

化石猎人

“化石太难挖掘了,我们挖了一小块就费了很长时间。很难想象挖化石的那些叔叔阿姨是怎么一点点挖出来的。”在“化石猎人”体验环节,工作人员通过PPT、视频为孩子们生动地讲解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化石的作用等知识。随后,同学们戴上酷炫的考古眼镜,亲自动手,从博物馆工作人员发放的化石套盒中挖掘清理化石并装架,体验当化石猎人的惊喜与成就。博物馆科普教师表示,让孩子们拿着工具亲身参与到挖化石的过程中,这种互动参与的方式能激发孩子们对地学科普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地学科普知识的了解与学习。

地学科普专题讲座

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宁夏地质博物馆还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组织开展地学专题科普知识讲座,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视频、精美独特的实物标本展示,为同学们讲述化石的形成与挖掘过程,在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传播宁夏地质文化,为同学们呈现一场别具风格的地学科普知识盛宴。同学们在聚精会神观展和认真聆听讲解后,纷纷表达期待能有更多博物馆走进乡村、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心声,期盼博物馆里更多“活起来”的文物藏品、人物故事走进他们的世界。

VR虚拟现实现场体验

VR体验设备的到来,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虚拟现实技术所创建的虚拟世界,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对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第一次体验VR,太神奇了!里面的东西就像真的一样,我还真以为到了海面下,想伸手拔一棵海草回家呢!你看,这里的小鱼,还有这些像花、像树的植物,这些像小动物的岩石,都非常神奇。”4年级同学杨小贺说。除了各类知识性的科普活动外,博物馆还将馆内特有的VR虚拟体验设备带入偏远地区,使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互动体验和视觉冲击,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和向往。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公益捐助

为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孩子们的生活提供帮助,流动地质博物馆还开启了爱心捐助活动。大量的书本、文具、衣物等学习和生活用品不仅温暖了孩子们的内心,同时也为流动地质博物馆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

特点及亮点

活动突破了博物馆以往空间固化的参观模式,赋予了科普工作全新的理念和意义,让博物馆实现了“走出去,动起来”的活动形式。4年来,流动地质博物馆坚持以互动性、趣味性较强的科普活动为引导,将学科知识与地质文化相融合,整合馆内最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及多学科专业人才,覆盖范围从银川市三区,逐步扩展到银川市周边的市县区,活动开展时间由原来的3〜5天延长至15〜20天。

在活动内容方面,从单一的义务讲解不断丰富形成了五大板块,包括以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实物标本讲解为主的矿物岩石小课堂活动;以PPT介绍、影片观看配合实操化石挖掘为主要内容的“化石猎人”活动;以宁夏特色地形地貌、古生物特点、地质遗迹介绍为主要内容开展的地学科普专题讲座;以前沿科技体验为主要内容的VR虚拟现实现场体验活动;以文具、衣物、生活用品捐赠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捐助活动。

流动地质博物馆活动重点向郊县郊区、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倾斜,惠及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切实将科普知识带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将地质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与城市文化相融合,增强地质博物馆公益服务能力,把更多更前沿的科普资讯融入学校的教育中,弥补了互动式科普活动的不足,同时也为科技惠民注入了活力。

基地简介

宁夏地质博物馆是一座反映宁夏自然地质历史和风貌的专题性博物馆,建筑面积6 451.4平方米,收藏地质标本16 000余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中心。宁夏地质博物馆始终坚持公益导向,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陈内容独具特色,并长期开展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地学科普教育活动。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与不断积累,宁夏地质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国家AAA级景区、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和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地学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学习教育基地。

中国科技教育

cnstedu

布塔雷:卢旺达国立大学和国家博物馆所在地,人口不多文化人很多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我们入住的基加利Okapi酒店主楼部分的每一个房间都带有非常宽敞的阳台。每当夜幕四合,繁星满天时,从阳台望开去,但见万家灯火,车行如带,尽显小国大都市的风采。

然而,种族大屠杀的阴影一直在我俩的脑海和眼前挥之不去,导致心情非常郁闷。所以,我们放弃了原打算在基加利多住一天的计划,决定提前离开这个令人伤心之地。

今天的目的地是布塔雷。

布塔雷曾经是卢旺达被殖民时期的首都。1965年前,位于基加利以南135公里的它还是卢旺达最大的城市。虽然在基加利成为首都后布塔雷的地位开始下降,但作为多家学术机构以及国立大学和国家博物馆的所在地,布塔雷仍然被视为卢旺达的知识和文化中心。

早饭毕,偶然看见酒店墙上写着的退房时间,居然是上午10点!

这不是坑爹嘛!叫爱睡懒觉的同志们情何以堪啊?

还好,在外旅行时,村妇童鞋一反在家时的都市白领懒散状态(几乎每天早上都是被皇帝拎起床的),恢复了村妇的本来面貌。

什么是一个村妇的本来面貌呢?

勤快啊。

早饭后,我俩背着大包小裹一路上坡徒步去汽车站,走得汗流浃背。由于多家客运汽车公司全都聚于一处,白热化竞争的结果是车况普遍良好,服务都很周到,价格也都十分靠谱。我们选择了Sotra的公司,据说它的老板和我们所住宾馆是同一个,而且它的票价是2500卢旺达法郎,比旁边的Vocalno公司的票价便宜100卢旺达法郎,车子质量却完全一样。我们到时刚好赶上早8点半的班车,一分钟没耽搁便驶出了基加利。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从基加利到布塔雷路况良好,好到几乎可以安心睡觉甚至美美地做个梦,全然不用担心被突然颠起来撞头!

村妇童鞋如鱼得水。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皇帝有一家独门功夫,那就是除非极度疲劳,绝不会在车上睡觉。据村妇考察,这与该童鞋从小到大到老一直对新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有关。用皇帝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就是为周游世界而生滴!

这一路全是上上下下,从海拔1500米直上到1900米,然后再盘旋向下。但山路并不险峻,也没有很急很陡的弯道,外加丰田柯斯达面包车质量好,所以车速很快很稳。

上午11点到达布塔雷。车停之处正是hotel Faucon 宾馆,它最大的亮点是房间奇大无比,连卫生间都有12平左右。从后窗望去是一大片农田,夜晚奇静无比,空气清新无比。15000卢旺达法郎/天(不含早餐)的价格绝对物超所值。

而且还在市中心。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布塔雷逛街会发现很多文化人,因为这里是国立大学所在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某培训学校的结业典礼上,女童鞋们表演鼓舞。姑娘们个个身材修长、明眸皓齿,表演技艺很精湛。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应该是一种表示极为陶醉的舞蹈动作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上图这家网吧价格仅为其他网吧的一半。老板告诉我们,政府有补贴,为的是倡导人们使用现代媒体。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布塔雷城市非常小,街上人不多,但生活气息一点都不淡。但是我们发现,怎么都是女的?男人们都干啥去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路上遇到的这俩姑娘一定要皇帝给拍一张合照。看见没,我不仅漂亮,还有手机呢!

不过,两小时后我们就发现,布塔雷虽贵为“中心城市”,但其市区总人口只有区区几万人,(1978年统计是2.2万),十分钟内即可逛完市中心。

安顿好后,我俩马不停蹄去了卢旺达国家博物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国家博物馆距市中心约一公里,徒步需15分钟左右。博物馆的建筑很有特色,绿化尤为突出,远远看去堪称宏伟壮观。博物馆的精华馆藏是东非地区最精细的人种学资料。此外,还精心选取了一批跨越一个世纪的黑白照片,对传统工艺品进行了令人心醉的诠释。

参观门票是6000卢旺达法郎/人,学生享受半价。

收费处的姑娘长得很漂亮,没验证就直接给了村妇半票待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的早期民宅标本

卢旺达博物馆是我们选择的婚纱拍摄点。村妇童鞋的鲜亮着装和我俩不断变换的奇特造型引来了多名博物馆工作人员围观,我们索性邀请他们一起拍了一张,一位保安见状也过来凑热闹,还坚持要求我们将其标准的执勤动作摄入镜头。

返回途中遇到几位头顶水桶的妇女,皇帝迎面抓拍了一张照片。

妇女们倒没说什么,旁边一个女学生竟伸手大声说,给钱。

村妇问:多少钱?

女生想了想,说,100法郎。

既要之,则给之。这是我们的一贯立场。

不过今天这钱给得有点堵心。我俩原本以为她是跟那几个妇女一起的,给钱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