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旅游攻略-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必玩景点

走天涯
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

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市中心,建造于1982年至1989年,是以约旦哈希姆王国建国的第一位国王阿卜杜拉一世命名的。它是安曼最大的清真寺,安曼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装饰有华丽的马赛克拼镶图案的蓝色圆屋顶在一片白色建筑中非常醒目,因而也被称为“蓝顶寺”。寺前的一对高塔可以成为旅游者在安曼确定方位的坐标。

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是安曼唯一一间对非穆斯林游客开放的清真寺,宏伟的八角形祈祷大厅没有一根柱子支撑,且顶部是直径为35米的穹顶,刻有伊斯兰教《古兰经》的部分章节。蓝色的穹顶代表着蓝天,从顶部延伸至基部的金色线条描绘出照亮真主阿拉的99条光线,巨大的三个环状枝形吊灯则包含了更多的《古兰经》铭文。

巨大的蓝色清真寺穹顶可同时容纳7000名信徒,院子里则可容纳3000人;此外,还有一个专门容纳女信徒的500人礼拜厅,以及一个更小的皇室礼拜厅。清真寺内还有一个小的伊斯兰博物馆,展览一些陶器,阿卜杜拉一世的照片及其个人影响的资料;此外,还有伊斯兰艺术品、钱币和石刻等。

King Abdullah I Mosque

必去理由:安曼最大的清真寺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约旦[Jordan]

景点所在省、州:安曼省 [Amman Governorate ]

景点所在城市:安曼 [Amman]

阿拉伯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值得一去的临清清真寺

临清清真寺,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卫河东岸、先锋桥畔,城区内现存有北寺、东寺、女寺等三座清真寺, 始建年代无考,其中北礼拜寺规模最大,保存也较完整,为"江北五大寺"之一。

临清清真寺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既具有伊斯兰宗教建筑特点,又更多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风貌。正殿前半部为四阿庑殿顶,正脊两装有鸱尾, 后部为重檐,结顶呈山字形。中为八角攒尖顶,后出抱厦,两侧各掩一四角攒尖顶。坡度比较大, 森然耸峙,错落有致。

北寺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了。此寺占地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甬道,牌坊门、望月楼,沐浴房,南、北讲经堂,南、北角楼,正殿,后殿,影壁,后门等殿、堂、楼、阁86间。

地址 : 聊城市临清市桃园街152号

世界十大奇景之一,世界上唯一拥有六座宣礼塔的大清真寺

#星月浪漫一点传其#时值2018土耳其文化旅游年,受邀作为一点资讯与土耳其YEI组织的一点传"其"大使,深度探访土耳其,对其进行旅游,文化相关的采风。今天参观了位于土耳其的世界大大奇景之一的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 )本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因为清真寺内的地砖呈现淡蓝色而得名蓝色清真寺。她是土耳其的国家清真寺,建造于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的统治时期,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

蓝色清真寺在清真寺里面的级别仅次于麦加克尔白清真寺,蓝色清真寺有六根宣礼塔,克尔白清真寺有七根。而这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真的是望断脖子系列,不管是在寺外还是寺内,头顶上方的空间都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里是免费的,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来参观的人很多,总是能够发现这里排着长队。

诸如教堂、寺庙之类的宗教建筑,向来以繁复齃华美著称,蓝色清真寺也不例外,宏伟高大、结构精妙的圆形穹顶,精美绝伦、色彩斑斓的装饰图案,让来此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震撼到。给我的另一个感觉其实是压抑,高高的穹顶和空旷的内部环境让人感觉到世界的广阔,然而低矮的一片吊灯却压得人不得不低头。

从寺庙的外部来看,6个高高耸立的尖塔分三排对称地立于长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主殿上是层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圆顶,后院则是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圆顶。白色的建筑与绿色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图案。

蓝色清真寺除了它的颜色让人津津乐道之外,这里的六座宣礼尖塔也是一大特色,据说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艾哈迈德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也不知道真假。

作为伊斯坦布尔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又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到了这里肯定是要去参观一下蓝色清真寺的,但去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查好时间哦。

一些小贴士,进入清真寺前,女士们均要头披纱巾,身穿盖过脚踝的裙子,如不符合要求,管理人员会发给头巾与长裙;所有人进去都必须脱鞋,放入塑料袋。

国王的一个梦境,成就了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的海上清真寺

从北部丹吉尔沿着海岸南下,摩洛哥西海岸沿途的风光称不上壮丽,却是清新自然,蔚蓝的大西洋拍打着曲折的海岸,时而浅滩,时而断崖,绿地随着国土延伸,草木葱茏,与内陆东边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大西洋的新娘

卡萨布兰卡又叫达尔贝达,是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的历史名城,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城郊为富庶农业区,内陆腹地宽广,树木常青,气候宜人,二战时大量欧洲难民的逃离以这里为中转站,因此,卡萨布兰卡充满了欧洲风情,被西方人誉为“大西洋新娘”。

卡萨布兰卡的海湾天很蓝,远远就能看见高耸在海边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宣礼塔,西斜的太阳照亮建筑的一侧,展现刚毅的轮廓,从大西洋来的白云随着西风在塔尖飘过,清真寺气宇轩昂。

清真寺的海滨大道宽敞而整洁,是市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夕阳西下的时候,面对宣礼塔,伴着海风,听着大海翻滚的涛声,在海边跑一圈,心旷神怡。

最早知道卡萨布兰卡是一部著名的《北非谍影》影片,小时候看过,情节已经不太清楚,大概是讲述二战时一对夫妻从欧洲到卡萨布兰卡中转到美国,所发生的情感纠结和惊心动魄反法西斯斗争。关键是,这部电影还是拍摄和上映于二战时期,这个里克酒吧现如今成为了游客首先到访的打卡点,一部电影也带红了这个小酒吧。

194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讨论了二战后期非洲、地中海、太平洋战局和对轴心国作战问题,宣布同盟国将把对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这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 此次会议使得卡萨布兰卡名扬天下,成为世界名城之一。

站在清真寺的海滨看太阳从海湾古老的灯塔旁落下,余晖染红了整个天际,飞云滚滚而过,仿佛再现卡萨布兰卡过往云烟:12世纪,柏柏尔人在此建立了一座城市,将其命名为安法,意为“高地”。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入当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5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者占领安法,并将其夷为平地。1770年,摩洛哥国王下令在安法城旧址兴建一座新城,将其命名为达尔贝达,意为“白色的房子”。18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取得了达尔贝达的贸易特权,将其更名为卡萨布兰卡,在西班牙语中,翻译同样是“白色的房子”,但意味就不一样了。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清真寺

据说已故国王哈桑二世在世的时候,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祖先乘风破浪从海上来到摩洛哥时的景象,使他萌生了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在水上为祖先建座清真寺的念头,他想让穆斯林信徒们来这里祈祷时,面对真主赐予的天空和海洋,緬怀祖先远征而来的丰功伟绩。

清真寺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清真寺从此成为卡萨布兰卡的新标志。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当今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一座清真寺,它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宣礼员还可以乘电梯直达宣礼塔顶,从塔顶发出的诵经声可以传到市内的每个角落。主体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两扇分别重达1100吨,3400平方米的雪松木活动顶棚,风和日丽的日子,顶棚可以在5分钟内完全打开,让阳光撒入神圣的祈祷大厅,举目眺望,只觉蓝天当空,脚踩水上,会有一种哈桑二世所说的那种空灵剔透和飘飘欲仙的曼妙感觉。

哈桑二世清真寺不仅向全世界的穆斯林敞开大门,也向游人免费开放。不过非穆斯林只有贵宾和经特别允许才能进入主体大殿内参观,而各国穆斯林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只是在进入大殿之前,门卫要对你“验明正身”。如果你想入内又不是穆斯林,那就先学会背诵几段《古兰经》。

我们等待的夜色终于来临,当清真寺的照明灯开启,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清真寺瞬间变得柔软,仿佛是由蔚蓝色的大西洋托向天空的一位绝世美人,美轮美奂。

从清真寺东西两侧和北面广场望去,防波堤外波涛汹涌,大西洋掀起的浪花飞出无数水珠,形成一幕幕高大的雾霭,弥漫在清真寺的周围,与游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奇妙感受。

清真寺前方的宽阔广场可容纳8万人聚礼,周围还有宗教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附属机构,它是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一座清真寺,也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被誉为伊斯兰世界的一大瑰宝。

精彩内容